书城科普读物未来的101张面孔
27375800000002

第2章 总序

“科学不是万能的,但它却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从事科学写作之后,美国学者卡尔·萨根的这句名言,就成为我一直坚守于心的信念。

我们处在一个科学改变了一切的时代。但是,由于科学分科日益精细,内容纷繁艰深,普通人已难以企及;就是科学家本身,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也需费时更长、费力更多,对专业以外的知识无暇顾及,以至于我们的物质社会虽然高度依赖科学和技术,但我们的心灵却似乎与真正的科学渐行渐远。

更何况全球气候变暖、资源与能源危机、转基因食品安全、器官克隆医疗……种种涉及人类未来的问题,都以一种事实不确定、价值有争议、风险难预测的“面貌”出现,甚至科学家内部也争论不休,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对科学技术的难以理解和对现实问题的无法判断,让我们的生存目标日益模糊不明,从而对原先信任有加的“人类进步”产生巨大的疑惑。

而最极端的例子,是许多父母因为相信婴幼儿注射某几种疫苗会导致自闭症的言论,拒绝让孩子接受疫苗接种,而且还是在科学最发达的一些国家如美国、英国发生,其后果是这些国家中罹患这些疾病的比例比过去显著上升。

疫苗是人类对抗流行病的第一枚炮弹,被看成医学史上的奇迹,已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有效的一种公共卫生防御方法。而现在,因为某种无意义的人为因素,一些已经被消灭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而且还是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选择。究其根本,这不过就是一种弥漫着对未来“恐慌”情绪的最直接表现:如果无法看清未来,不如选择回归过去。

这对人类的发展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无论愿意与否,我们终究会走向未来,也许,人类在情感上对“田园牧歌”的传统农耕生活有着永远的怀念,但它对我们现在已存在的社会是不适用的。从一件事情上就能意识到我们如何受益于科技:人类的平均寿命已经在最近的50年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这也是科技发展最快的50年,如果你了解了19世纪医疗方式是多么野蛮,才会对现在我们拥有的医疗条件感到一种幸运。

情感无助于赢得未来,只会有害于判断未来。

我们必须知晓,病毒和细菌为了完善在宿主体内生存的技巧已经进化了上百万年,而我们阻挡它们的能力只发展了一百多年。在这个过程中,科学一直就是在争论中前行,科学家也会出错,既无法回避也不能避免。但是,既然人类共同选择用科学解决问题,那它出错的可能性远比其他的替代品要来得低。

而要想在人类发展的同时真正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我们必须不迷信传统,要用科学的思考方式来判断环保问题,运用人类的智慧,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那种用停止人类前进的步伐来维护环境的构思只不过是一厢情愿地异想天开。科学给予我们的思考是:改变一下头脑中的假象,以找到和事实最匹配的东西。运用更高的智慧,找到对人类更友好的科技。带一点健康的怀疑主义,而不是“反理性”的否定科学。

未来的面貌,取决于我们现在以何种态度对待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