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济世情怀中的科学信念
当今,世界各国最大的福利挑战之一就是为民众提供充足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但这一医疗制度的创新探索之路却是曲折而漫长。2010年3月23日,在经历了无数次的争论之后,美国国会众议院终于以219票对212票的微弱差距通过了医疗改革法案。这是美国近40年来最大规模的医疗改革,把原本没有受保的3200万人纳入保护网内,使全美95%人口在最新的医保制度下受惠,美国从此去掉了唯一没有全民医保的发达国家的“标签”。
医疗改革已经在美国酝酿和讨论多年,可是,由于改革费用庞大和对政府的主导角色充满争议,各方意见难以统一,多次医改均未能顺利推行。虽然奥巴马此次“涉险”通过医疗改革法案,但民众疑虑未消,矛盾依然尖锐,美国“百年医改史”的实施之路仍然障碍重重。
与此同时,中国的医疗改革也在行进探索当中。2010年3月19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撰写的社论“科学为基础的医疗保健”,社论阐述了中国医疗卫生的发展状况,并认为对于资源有限和能力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医疗改革的任务显得尤为艰巨,社会科学和生物医学对改变和健全医疗卫生体系都至关重要。
政治与社会文化是影响医改的重要因素,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科研作支持,创新则很难成功。药品和医疗技术的改进,能形成有效的治疗方式,减轻患者疾病痛苦,减少医疗费用,是完善医疗卫生体系的科学基础。而各国的科学家,也正在努力追寻医疗领域新的科研突破,在医改中扮演促进成功的推手角色。
因传染性结核病的扩散,每年全球有近200万人死亡。澳大利亚悉尼百年学院的科研人员发现一种蛋白质是结核病得以存在并发展的必要因素,并在研究抑制此类蛋白质的药物上取得了成功。该课题小组负责人Nick Vest透露,这款新药可以在非传染性阶段实现对结核病的有效治疗,是历史上第一次研制出可以对无症状和无传染性结核病予以治愈的药物,也是近50年来人类在防治结核病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将能够挽救全球数以百万计的生命。
癌症已成为人类最为致命的疾病“杀手”。全球每年有约1200万人被确诊为癌症,960万人死于癌症,这一数字还在呈现快速的上升趋势,且其中大多数病人身处中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近日,新的抗癌药物与技术不断涌现,使人类彻底攻克癌症的希望不再遥不可及。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在2010年3月21日刊登研究报告,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成功利用纳米级别的微小载体将特定的RNA(核糖核酸)送达人体癌变部位,从而干扰了癌细胞的基因并起到治疗作用。研究人员Mark Davis说,通过选择所使用的RNA,这项技术可以阻碍任何基因发挥作用,因此有望用于广泛治疗各种癌症,这也是首次实现在人体中利用RNA干扰来治疗癌症的研究。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基因学家Pierre Paul Pandolfi介绍,阻断癌细胞中的Skp2基因能够触发“衰老进程”,迫使癌细胞像体细胞暴露在阳光下那样“干死”,无法无限分裂并在人体内转移。更加安全的是,通过小鼠实验,这种相关Skp2基因的老化进程看起来仅对癌细胞起作用,而对其他细胞没有影响。Pandolfi称“我们可没打算让癌症患者衰老”。这一发现为治疗癌症又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中国香港在攻克血癌方面也取得令人兴奋的进展。经过10年努力,以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邝沃林、玛丽医院医生区永仁为骨干的研究团体发挥砒霜“以毒攻癌”功用,成功把砒霜研发成口服药物,用以治疗血癌,病人可把药水带回家自行按剂量饮用,口服砒霜药物售价会较美国静脉注射砒霜药物费用低一半。邝沃林及区永仁期望,方便廉价的口服砒霜药物能替代静脉注射砒霜药物,成为治癌的新方法,并欲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向发展中国家免费提供口服砒霜治癌药物。
现在,让人类拥有“器官再生”这种神奇的能力已经不再“令人震惊”,而是“行在途中”了。美国费城威斯达研究所的Allen Heber Katz等科学家发现,关闭了耳朵遭受重创的小鼠的p21基因后,小鼠能够重新长出耳朵来。p21基因对40多种与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有关的基因有干扰作用,会阻碍生物体伤患处的治愈过程。尽管这项研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从理论上来说,这个过程也同样适用于人类。或许某一天,仅通过关闭p21基因就可加速人类身体组织的治愈过程,重新长出被截断了的四肢、受损的背部甚至遭受重创的大脑,而且副作用更少。相关研究发表于2010年3月出版的美国PNAS杂志上。
英国伦敦儿童医院的医生在人体器官再生移植手术上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从一名男孩患者骨髓中提取干细胞,然后植入纤维胶原蛋白的“气管支架”上,男孩的气管细胞重新生出,而在未来9个月,这个干细胞气管支架则会融入患者气管细胞的内部和外部组织。负责手术的Martin Elliott医生说,这是世界上第二例使用患者本人的干细胞培育出人体器官进行移植的成功案例。由于仅仅使用了病人本人的干细胞,而且不是争议很大的胚胎干细胞,因此,他们的创新之举既不会出现免疫系统问题,也不存在医学伦理问题。
医疗改革的初衷是建立更好、更公平的医疗体系。要达到这一目标,有效的“科学力量”与合理的“制度力量”必须互相联合,共同促进。正如陈竺部长所言,要完成这项使命,需要富有远见的政策出台,以支持创造性的科研项目,寻求通过科学创新的方法提升医疗卫生水平,进而惠及民生,造福全人类。
2 治愈艾滋之旅快速启航
2010年7月18日,在奥地利维也纳拉开帷幕的第18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南非夸祖鲁纳塔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公布了一种可显著降低女性感染艾滋病几率的新型抗艾凝胶,引发了科学界与公众的强烈关注,成为本届大会的最大亮点。
小组领导者Karim夫妇研制出的新药物凝胶是一种基于抗反转录病毒的胶囊,含有1%的抗病毒药物泰诺福韦,这是艾滋病鸡尾酒疗法所采用的药物之一。他们对近900名女性试验使用了该药物,结果显示,该药能将女性通过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降低39%,尤其对那些在每次性行为前后都能坚持使用的女性来说,最高可使感染风险降低54%。
自1981年美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确认艾滋病以来,这种被称为“HIV”的病毒就在地球上如入无人之境,肆意感染传播,以几乎100%的死亡率使人闻之色变。到现在为止,全球大约已有6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卡里姆夫妇所在的南非则是世界上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最高的国家,在4932万人口中,有超过570万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女性正成为艾滋病病毒的主要受害者,在感染者中比例高达60%。
与之相伴的是,南非每年有5.9万名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婴儿出生。基于强大的责任与使命感,Karim夫妇在25年前就致力于女性专用的抗艾药物凝胶的研究,虽然过程一波三折,充满艰辛,但永不放弃的信念最终支持他们获得成功。这也是由女性自主控制的艾滋病预防手段第一次显现成果,是令全世界振奋的重大突破。
2009年的艾滋病疫苗研究也开始曙光浮现。2009年,泰国对1.6万人进行了首次成功的艾滋病疫苗试验,该试验降低的感染率达30%。虽然这一数字还有待提高,但其重要意义在于,它驱散了人类在艾滋病疫苗研究领域长期踯躅不前的阴霾,如美国军方艾滋病研究项目的科学副主任Jerome Kim所说:“我们首次证明这是可能的”。而近期一系列的更多进展使艾滋病研究界对控制甚至治愈该病的前景重新产生了乐观情绪。
2010年7月16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文章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在Gehry Nabl、John Maisikela和邝达平等科学家的主持下,通过复杂的程序,如大海捞针一般,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2500万个血细胞中发现了3个抗体,并进一步分离出两个迄今为止最强有力抗体VRC01和VRC02,它们能够抑制约九成全球流行的艾滋病毒毒株。这是前所未有的高比率,为打击艾滋病毒找到了新的座标,使得研制艾滋病疫苗的目标更加明确,对其他病毒性传染疾病的抗体治疗亦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值得欣喜的是,多位华人科学家在其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在征服艾滋病毒的道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辛勤足迹。
在2008年之前,虽然全世界众多艾滋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效果并不理想,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和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研究均先后受挫。这是一场将近30年的、真正艰苦卓绝的战争,科学家几乎精疲力竭,但从未放弃希望,现在,人类非凡的勇气终于获得了回报——艾滋病预防与治疗研究重新燃起信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已经开始初步的疫苗设计,以期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类似VRC01的抗体反应,从而有可能抑制全球范围内绝大部分艾滋病毒的传染。
但在欣喜和乐观之余,邝达平博士还是表达了自己谨慎之情。他认为,这一发现虽然非常重要,但就好比从芝加哥到纽约有500英里的路,刚路过一个路标,上面写着距离纽约还有250英里,这说明你已经走过了长路,方向是正确的,但毕竟还有250英里要走。正如大会主席、国际艾滋病协会主任Julio Montaner所说:“全球艾滋病应对正处于十字路口,人类最终战胜艾滋病仍需付出巨大努力。”
作为最具成本效益的疾病预防方式,疫苗接种在其他疾病的防治上也颇受青睐。2010年7月15日,美国国利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Gary Nabel领导的研究小组声称,他们已接近开发出能够帮助人类预防所有类型流感的长效通用型流感疫苗。在动物身上进行的试验中,一种启动增强的两步疫苗接种法可导致动物对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茎部产生免疫反应。由于不同流感病毒毒株的血凝素茎部相差甚微,因此原则上,针对血凝素茎部的抗体应该能识别和克制多种流感毒株。现在,接种流感疫苗的人体试验已经开始,预计能够在未来3至5年内对流感疫苗进行有效性试验。
而一种可治疗大多数癌症的“通用注射剂”也在动物试验中取得了成功。据英国《每日邮报》2010年7月21日报道,英国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注射剂,可以治疗包括乳腺癌、肠癌以及宫颈癌、膀胱癌等在内的大多数致命性癌症,也可以有效地对抗胰腺癌和卵巢癌。该注射剂可以使肿瘤变小、阻止肿瘤扩散和转移。该药物研发者、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Ray Iles教授表示,初步的人体试验也证明,这种药物是安全的,如果与化疗和手术配合,人类就能够治愈癌症。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人类无法彻底治愈的疾病单子上,艾滋病、流行性感冒、癌症以及脊髓灰质炎、乙型肝炎等疾病,这一长串名字都将逐渐隐去,这是人类美好的期待。
3 后续故事中的“冰火两重天”
在2010年的第18届的世界艾滋病大会上,南非的研究人员公布了一种可显著降低女性感染艾滋病几率的新型抗癌凝胶“替诺福韦凝胶”,曾引发科学界与公众“旋风”般的强烈关注。因为这是为女性提供一种自我保护的突破性方法,使女性自主控制的艾滋病预防手段第一次显现成果,也让人类在“屡败屡战”的“抗艾”战斗中希望陡升。
但是,令人非常沮丧的是,2011年11月25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宣布叫停“替诺福韦凝胶”的临床实验项目,因为临床监测实验发现,在使用此药物的1000名妇女中,大约有6%被HIV感染,而另一个使用安慰剂的同样大小的试验组,其感染率为6.1%。凝胶的疗效几乎和安慰剂一样,临床项目的负责人、匹兹堡大学的Sharon Hillier说道:“一点没用,完全彻底地无效。”
这一结果无论是对研究人员还是公众,都是难以接受的重大打击。凝胶研究由南非艾滋病规划研究中心负责,始于2009年9月,首次实验曾得到过令人振奋的结果:使用凝胶的女性艾滋病感染率降低了39%,而定期使用后感染率会降低到54%。但为什么在随后的临床实验中会得到如此相隔千里的结果,目前还不得而知,被“吃惊和失望”情绪笼罩的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必须要等到剩下的实验结束才能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最终结果预计最早 2013年才能公布。
“科学并不总是能够得出我们希望的结果。”南非艾滋病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卡里姆坦承非常失望,“这些结果完全出人意料,因为原来的实验有诸多证据新型凝胶能够预防HIV感染。”看来,从“试管”到“实用”的转换中,有什么关键的地方出了纰漏。
虽然新型凝胶的“后续故事”成功前景渺茫,但艾滋病的治疗并未陷入低谷。德国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一项物理学成果——低温等离子体不仅可以快速治疗人类的普通感冒,还能预防艾滋病毒在血液中传播。
这种神奇的低温等离子体是一种带电的气体,研究人员之前就发现,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喷流,轰击人的伤口感染处两种已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常见细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会产生极好的治疗效果。它最出色的地方是,巧妙地“绕开”了常规的抗生素治疗的方式,使因抗生素滥用而忧虑的人们倍感欣慰。现在,低温等离子体的“后续故事”又大放异彩。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续写了这一故事。他们发现,低温等离子体可以使那些导致感冒的病毒失去活性,人只需直接吸入等离子体,就可以杀死感冒细菌,治愈普通感冒,并为类似的呼吸道疾病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以往的治疗新方法——等离子体可以直接吸入肺部驱除病毒,以达到快速治疗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