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领导金口财
2739300000067

第67章 走出口才的误区: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在工作及事业上,会说话的领导,就是善于说话的领导,这样的领导说话能够准确自如、恰到好处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图;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来领导他人,使工作顺利进行,左右逢源。

★照本宣科

宋朝释道原在《景德传灯录》有载:“有行者问:‘有人问佛答佛,问法答法,唤作一字法门,不知是否?’师曰:‘如鹦鹉学人语,话自语不得,为无智能故’。”古有“鹦鹉学舌”的典故,其中学舌的原意是模仿别人说话。鹦鹉嘴比喻的是自己没有主见,别人说什么就跟着别人也说什么。就像鹦鹉学人说话那样,人云亦云,照本宣科。

身为一个领导,在听候上级用语言安排任何任务时,你先是听他耳提面命,接着照本宣科地向下属传达他的指令,无奈你根本没有领悟他所言的精神实质,结果鬼使神差地把好端端的话给传拧了。还有的领导经常拿着别人撰好的讲稿,几乎不做任何准备,就在起身发言时读起来。但是,照本宣科会严重损伤演讲人的信誉,原因有三:

1. 照本宣科无法带来真正的安全感

事先拟好的讲稿与即席演讲确有不同。后者当然更可信、更有趣味、更显真诚。念讲稿很难做到像平常说话一样。念讲稿时,演讲者与听众之间几无目光交流,少见手势,也缺乏面部表情,声音单调。最终,演讲者与听众建立不起密切关系来。他们可能会不满意而归(“真是浪费时间,还不如我自己看!”),心中对演讲者的可信度和诚意顿生疑窦。

2. 照本宣科就不能随心所欲

凭借讲稿或细致有加的提纲,常常限制你的灵活变通能力。如果遇到突发意外,就会受害不浅。例如,如果你正参加小组讨论,轮到你发言,时间已所剩无几。这最后一刻再做变通实属不易。一旦现场提问打断或话题岔开,念稿者通常很难再整回思路,接着原来的话题讲下去。

3. 你的信誉可能会受到损害

不管演讲的本意如何,听众总是眼见为实。对着听众念讲稿,很可能令他们感到失望。他们会意识到,你没有下工夫准备。如此一来,你的信誉可能会受到损害,你要传达的信息就会化为乌有,你的演讲也就毫无效果可言。

成功交流的基石是对演讲内容进行组织。如果你的演讲组织得井然有序,就能畅所欲言,尽情发挥,其他方面也会水到渠成。

★空泛说教

有的领导往往容易因为自己地位比别人高,年龄比别人大,潜意识里有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比别人有经验,比别人懂得多,因此往往在谈话时容易带有说教的腔调。

当然,不能完全把说教完全否定,有的时候的确也有正确的忠告,但这些忠告也经常因带有说教腔而引起谈话对象的逆反情绪,而不被接受。既然是要说服教育别人,那么就该注意如何使别人接受你的意见,所以要力避高高在上、目空一切,而是要拿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别人心悦诚服地接受。

我们见到的说教者常常如此说:“你必须知道我并不是在干涉你的作为。”“现在我不喜欢讲这一类事情。”“我觉得有许多话不得不同你讲。”“我也许不应讲这些话,可是我想你会明白这些话的好处的。”

其实,说教者说的这些话,应该是在别人接受观点时,自然而然地从心里产生的想法。而由说教者嘴里说出,说得再多也只是空洞的说教而已,收不到任何效果,反倒惹人生出抵触情绪。因此,身为领导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对下属空泛的说教。

★喋喋不休

张先生是一家外资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收入在工薪阶层中已算是颇为丰厚的了。下班后张先生与人谈话就让人感到他有满腹牢骚:“我每天生活得真没劲,实在不愿意给外国人做事。”“我现在只有钱,没有别的,为挣这点钱一点自由都没有,干不了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真是没意思透了……”只要这样的话一出口,他就会滔滔不绝,一个小时都停不了。如果你满心同情,真心诚意地鼓动他去从事他真正感兴趣的工作,去发挥他自己更大的才能。他是绝不会去干的,而且他又会喋喋不休地给你列出其他工作是如何的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自己有一万个理由不能换工作。

爱喋喋不休地抱怨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像沿街乞讨的乞丐。他们与人见面,张口就说“我的命运太差”,闭口就说“我的工作让我很烦”,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无数小事与无尽烦恼向别人倾诉,哀叹不已。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烦恼,而别人有什么义务浪费时间听你那容易破坏心情的过分唠叨与抱怨呢?所以喋喋不休地抱怨只能引起别人的厌烦而不是同情。

抓住要点,长话短说,是赢得听众喜欢的一件法宝,也是一种说话的谋略。

德国著名诗人和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讨厌那些冗长单调而又没有多大效果的会议。

一次,有人请他参加一个作家的聚会,并让他致开幕词。布莱希特公务缠身,不想参加,便委婉地拒绝了。哪知,举办人并不罢休,他们想尽一切办法,直至布莱希特无可奈何地答应为止。

开会那天,布莱希特准时到会,悄悄地坐在最后一排。主办人看到后,把他请到了主席台就座。

一开始,主办人讲了一通很长却没有什么实际内容的贺词,向到会者表示欢迎,然后,高声激动地宣布:

“现在,有请布莱希特先生为我们这次大会致开幕词”

布莱希特站了起来,快步走向演讲的桌子前。到会的记者们赶紧掏出笔和小本子,照相机也咔嚓咔嚓响个不停。

不过,布莱希特却让某些人失望了,他只讲了一句话:

“我宣布,会议现在开始”

从上面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长话短说,最重要的就是说出你要谈论的主题,其余的客套话尽量少说或不说,这样你的听众才不会感到心烦意乱。

当然,长话短说必须针对特定的对象。假如对方跟你并不是很熟悉,而你则一上来就直奔主题,是必让人感觉唐突,其效果可想而知。

一般说来,针对那些跟自己关系比较熟识的人,或者是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如:商业谈判、会场、做报告演讲等。如果能够做到抓住要点,一针见血,没有那么多冗长的废话,就会很快地吸引听众,使他们迅速地进入主题,而一味长篇大论,则会始终不得要领。

★优柔寡断

如果将领导者对整个组织进行领导的整个过程比作下棋,那么各人有各人的下法,但最令人讨厌的就是“悔棋”,走棋之前不仔细想一想,出麻烦了,方知走错了一步。

朝令夕改、优柔寡断,用悔棋来比喻是再恰当不过了。朝令夕改其实是领导者优柔寡断的表现,不但削弱了命令的力量,而且会逐渐削弱发号施令者的权威,老是“悔棋”也就没人跟你下了。同样号令改多了,这个领导的威信就没有了。没有谁愿意服从这种处世轻率,决策不顾后果的领导。这样的领导以后再发号施令或做工作将会越来越难,因为你已经使得你的部下无所适从,疲于奔命了。

所以作为一名领导者,一定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自己的坚定性,培养自己言与行的慎重,即所谓三思而后行。在日常的工作中,一旦决定了的东西就不要轻易地改变,即使这种决定有点小毛病,只要不会对全局造成严重的影响就应“将错就错”,当然这样说并非要我们的领导“执迷不悟,一意孤行”。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领导者犯了弥天大错,却要执行到底,那么,这个组织就危险了。

★不懂装懂

如果凡事都一无所知,心里便容易产生唯恐落于人后的压迫感,这也是人们常见的心态。在绝不服输或“输人不输阵”的好胜心作祟下,一些一知半解的领导处处装腔作势不懂装懂,以此来保全自己的面子。

这样的领导并非是直率,就连单纯的事他都要咬文嚼字地卖弄一番,看起来好像是很精于大道理,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说穿了只是由于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所产生的虚荣心在作祟。

但在生活中,有些人乍看之下很平凡且没有可贵之处。而经过认真的交谈之后,就能够很直接地被其内心的思想所感染,这种人待人往往坦诚直率,所使用的词汇也往往简单明了。朋友关系必须建立在真诚之上,花哨不实的言论只适合逢场作戏,领导与周围的人是靠互相感动、吸引,而不是硬性地逼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为了强硬地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卖弄一些偏僻冷门的词汇,来表现自己的水平高人一等,这在对方看来,只觉得和你格格不入而无法接受你。

不难看出,愈是爱表现的人,愈是无法精通每件事。领导与下属应该是互相地取长补短,别人比自己专精的地方就不耻下问,即使是自己很专精的事,也要以很谦虚的态度来展现实力,这样才能说服他人。

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信息时代,每个人所吸收的知识都不可能包含万事万物。若没有虚心的态度与人交往,如何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凡事都自以为是的人,必然得不到大家的尊敬。

因为不论是不懂装懂或是真的无知,都同样有损交际范围的扩展。

有位不具规模的小杂志社社长N先生,不管是什么场合他总喜欢装腔作势,故意地降低自己的声调来表现庄重的样子。不但如此,他也总是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这种姿态让人觉得他好像在做自我宣传。

然而不论他再怎么装腔作势,夹着再多的暗示性话语或英语来发表高见,还是得不到他人的认同。而这位仁兄所出版的杂志或周刊,也永远上不了台面。

他所出版的刊物,总是被人批评为现学现卖、肤浅的杂学之流,这是因为他对任何事都喜欢来评判。当他一开口说话,旁边的人就说:“天啊!又要开始了。”然后便咬着牙,万分痛苦地忍着。这和说大话、吹牛并无不同。自己本来没有高人一等的智慧,却装出一副什么都知道的样子,会让人看作是虚张声势的伪君子。

在社交关系中最令人敬而远之的,就是这种总是不懂装懂的人。

承认自己也有不知道的事并不丢人,为了要自抬身价而不懂装懂,一旦被对方看穿,反而会令对方产生不信任感而不愿与你交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不可能每件事都很精通。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切忌不懂装懂。

★信口开河

在常人眼里,领导是什么都可以做到的人,他们能上天揽月,下海捉鳖。既然没有什么不能做的,那就更没有什么不能说的了。小则向职工个人许诺:“好好干,年底保你奖金过万”;中则会在员工大会上拍胸脯:“今年一定实现销售额增长翻番”;重则在政府领导面前或者媒体上豪情壮志冲云霄,当年销售额还没上亿就敢夸下海口:“再过10年超过IBM”。反正承诺不上税,说起来如囊中取物,易如反掌。

就在领导们动不动说大话、拍胸脯时,他们的兑现就显得合不上拍了。真正到了日子,一看兑现不了,就避重就轻能躲就躲了。

“重承诺轻兑现”是造成企业社会形象不佳、信用下降、企业内部矛盾及员工抱怨甚至流失的罪魁祸首。承诺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激励人们的信心,鼓起人们的勇气,也能打击人们的决心与勇气,因此把握好承诺与兑现的尺度,是每个领导的必修课。

领导轻易许诺,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许诺是最容易的事,而且也是最快的激励人们努力工作的手段。不费吹灰之力,脱口而出,而且想说什么说什么,想说多少说多少,不仅听者群情激奋,领导自己也深受感染,好像那让人兴奋的成果就在眼前,人们伸手可得。

但是与许诺的轻而易举相比,兑现就不是那么轻松与容易的了,许多人甚至用毕生的努力也没能实现自己最不起眼的承诺,这就是现实,领导也概莫能外。

许诺越高,兑现越难,一旦兑现不成,失望也越大,而当失望超过一定的限度,就是绝望。这就意味着死亡。与当时脱口而出相比,实现自己的诺言实非易事。领导们到这时都会后悔当时夸下的海口,结果自己难为自己。许诺不能兑现,最容易使人走向反面。很多时候人们原本的期望值并不高,但经领导轻易许诺一刺激,期望值顿升,虽然心里也知道有些不切实际,但人就是这样,“上去容易下来难”。到了兑现时,他只与自己的期望值比,只要不能满足,那么就会失望,就会失去信心,下一次你再说什么他可能都再也不信了。如果这种失望过大,到了绝望的程度,那么除了走人,恐怕不会有其他的可能性了。

更严重的问题是,许多领导根本就没有打算兑现。当初的许诺只是“逗你玩”,让你努力工作而已,现在你的价值不大了,也就没有兑现的必要了。这种过河拆桥的实用主义观点,简直就是让企业自杀,因为你的信用下降及对员工的不公正,会影响到企业所有员工,兔死狐悲,他的今天就是我的明日,那么其他员工就会对企业、对领导毫无信心。如果是在你这儿干,那一定是出于无奈,否则一有机会肯定会拔腿就走的。这种有意的不兑现,给企业带来的危害是灾难的,是用多少心血,多少钱都无法挽救的。

因此,领导们不要信口开河,有一分说半分,给自己与别人都留点余地,切莫说过了嘴瘾,伤了信用,否则得不偿失,会遗恨终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