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应酬术
27402500000036

第36章 应酬技巧(5)

据美国国务卿回忆,斯大林在1944年莫斯科会议上与美国国务卿会谈时始终低着头,在纸上乱画乱写些东西。据分析,就当时美苏双方形势看,斯大林位居下风,所以可以推测为这是一种破除对方优势的心理战。这种乱写乱画的小动作,无疑对自己和对方的心理均产生不同的影响。自己可以缓和紧张,对他人还可以掩饰回答不出问题的窘态。您可以说:“对不起,刚才没有注意……”

当然这种态度可能有失礼节,但对于难缠的交谈对手,这是一种避免正面进攻的迂回战术。

有时谈话中,会出现冷场或尴尬的情况,此时此刻,一时间双方若找不出合适的语言,就以身边的小东西来应付。这种方法是魔术师们对付观众常用的。魔术师在表演时,总是用一些小东西来遮眼,当观众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小东西身上时,魔术师已经把什么东西“搬运”出来了。同样,谈话双方若能抓住空场时间找点事做,或在小本子上记点什么,大家就不会冷场,达到应酬目的。

不得不承认的是,有时候沉默的效果要比讲话好。学生都有过类似的体会,有时候,老师显得有些乱。当老师开始讲,学生又开始“嗡嗡”,如果老师突然之间站立不动,眼睛直视,表情严肃,也不说话,教室里便顿时“鸦雀无声”。一分钟后,老师再继续讲课,下面的“嗡嗡”声没有了。这位老师使用的就是沉默的艺术。

心理学家认为,沉默能引起别人的关心和注意,人一旦与他人断绝了沟通的渠道,就会产生一种惶恐不安的心理,就容易对下面的话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果利用得好,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在应酬中暴露自己的缺点、笨拙,让对方产生优越感,这也是达到应酬目的一种学问。因为人性的弱点和笨拙是不愿告诉别人的。所以郑板桥说:“聪明难,糊涂更难。”

清代的曾国藩几乎手握全国的兵权,皇帝担心他会造反。曾国藩为免除皇帝疑心,自削兵权,回家种菜,写了不少关于种菜的闲逸家书,并故意写给皇帝看,皇帝这才放心,曾国藩也由此完成了“功成身退”的人生境界。

68.应酬场面的控制

这里说的控制场面,是指要善于在应酬中争取主动,表现出诚恳、热情、友好、技巧地先控制对方。比如,有两位陌生作家王某和李某共同参加一次座谈会,因为时间很短,仅仅会面而没有机会交谈。当第二次两人在路上相遇时,王某考虑到两人仅一面之交,说不定李某早已不记得自己了,便有意回避。可是这时,李某却主动、热情地上前向王某打招呼,像见到了老朋友一样嘘寒问暖。这样,李某就在与王某的应酬中控制了场面,给王某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下次再见面时,王某一定会友好主动地向李某问候。可见,在应酬中控制场面是很重要的。

但如何争取在应酬中控制场面呢?以下提供三项要点:

有些人在与人交往时总认为张三财大,李四气粗,不好应对。其实,这只是自己的猜度。要知道,此时对方也可能像你一样在暗暗揣度你呢!如果你主动、热情地上去问声“您好”,就一定会改变双方的心态,使对方对你产生一种歉意感,甚至会得到更大的回报。

张良谦事桥上老人的故事就是在应酬中主动、热心地控制场面得到丰厚回报的最佳例子。

张良是战国时指使力士投锥刺杀秦始皇的韩国公子。他们刺秦王失败后逃至下邳(今江苏邳县)。

一天早晨,张良外出走到一座桥上,看见一位白发老丈踽踽地向他走来。他正准备上前招呼、搀扶,此时,老丈脚下的一只鞋子脱落,掉到桥下。张良主动热心地对老丈说:“老丈莫急,我去替您把鞋捡回来。”谁知鞋捡回后,老丈伸出脚气喘喘地怎么也穿不好。张良心想,老丈这么一把年纪了,索性好事做到底,给他穿上吧!于是,张良又为老丈把鞋子穿上了。老丈这才捋着胡子,抬头仔细打量张良一眼,笑眯眯地点了点头,张良说:“孺子不才,望老丈授教!”老丈这才从袍袖中取出一本书,送给张良,并嘱咐说:“你好好读读此书,日后定有用途!”

张良接过书一看,原来是一部《太公兵法》,就是姜太公演兵的书。他不禁大喜过望,再抬头欲谢老丈,老丈却不知去向了。后来张良苦研此兵法,他也扬起了反秦抗暴的大旗,成为汉高祖刘邦逐鹿天下的功臣。

有一句格言说:诚恳是成功的侣伴。在控制应酬的场面中,光主动、热情还不够,还要表现出真诚与友善,以诚待人,否则应酬就失去活力,甚至导致失败。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三顾茅庐”的故事,说的是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不惜三次屈尊降贵,到诸葛亮的茅庐去请他。当时刘备已年近五十,而诸葛亮才二十出头。刘备竟然以最诚恳的态度,三次走访,请求诸葛亮出山做他的军师,他的诚意终为诸葛亮所感动,遂毅然答应刘备的请求。

刘备不仅对诸葛亮如此,对其他部属也是一样。比如,当赵云从敌人重围中冒着生命危险救出太子阿斗之后,刘备不是像常人那样欣喜若狂,而生气地将阿斗扔到地下,并感叹地说:“几乎因为你而折损了一员大将!”这样诚恳、负疚的态度,又怎能不使部下誓死效忠呢?

即使你主动热情、态度诚恳,却不知道如何将这种主动和诚恳传达给对方,那么在应酬中也谈不上控制场面了,甚至会束手无策。比如赵某和钱某都是你的朋友,而他们之间有嫌隙。一次,赵某请你去为他办一件事,而恰在此时,钱某也请你去为他办一件事。此时,如果你善于控制应酬的场面,你就一定会避开赵某而委婉地告诉钱某:“好啊,不过我目前有件事,一办完就给你办!”如果你不会控制应酬的场面,那你一定会回答:“真不巧,待我把赵某的事办完再给你办吧!”很显然,这两种应酬的场面,其效果大不相同。

韩非也很讲究应酬之“术”,他在《韩非子·八经》中提出“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这里说的上君、中君、下君是指上等、中等、下等能力的君王而言。而“尽人之智”是指把文臣武将的才智充分发挥出来。一个君王的力量绝对敌不过众多文臣武将的力量,一个君王的智慧也绝对无法把任何事情都办理得面面俱到。那么,与其单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来治理国家,不如把自己的诚意传达给大家,让大家集思广益,运用全国臣民的智慧和力量。

可见,应酬有术,就是要善于掌握对方,抓住其心理,适时地把自己的热情和诚恳传达给对方,并注意斟酌语言“出击”的时机,这样就可以在应酬中完全控制场面,达到使对方听从于你的目的。

69.自信在应酬心理中的作用

自信,是一种内心潜在的信念。它可以给你带来活力,焕发光采,使你在社会应酬中谈吐洒脱、风度翩翩,在不知不觉中散发出一股迷人的魅力。而丧失信心,则会使你束手束脚,走向失败。美国最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正如你需要空气、需要阳光,你也需要发挥自己的潜能。而自信正是挖掘内在潜能的最佳法宝。古往今来,每一个有作为的人首先都具备了坚强的自信。

有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杯中。起初,跳蚤一下就能从杯中跳出来;然后,心理学家在杯上盖了一个透明的盖子,跳蚤仍然往上跳,但跳了几次,碰到盖子后,碰疼了,慢慢就不跳了。这时,心理学家再将盖子拿走,却发现那只跳蚤永远不能跳出杯子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跳蚤已将它往上跳的高度定在不及盖子的目标上。这正可以说明一个道理:求上则可能居中,求中则可能居下。

饭店业大王希尔顿,白手起家时只有200美金的本钱。为了筹建一个大饭店,他用充满自信的语言和行动四处游说,鼓动别人投资。终因他的自信感动了大家,于是纷纷投资。谁知饭店建造一半时,突然有人听信了别人的谣言,对希尔顿产生怀疑,要撤投资。希尔顿知道,此时如打退堂鼓,饭店肯定建不成,还很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大家都纷纷收回投资,而此时他已无力偿还这笔钱了,很可能会闹出更大的风波。

希尔顿镇定如常,首先从银行取回这人所要投入的部分资金,亮给这人看,并问他:“是要现金还是要支票?”这个人一看希尔顿还有这么多钱,不像谣言说的那样无力偿还,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希尔顿抓住这个人的动摇心理,充满信心地告诉他,投资后将会有多大可观的收益,如果撤回投资,不仅没有收益,还要为破坏合作而赔款,真是得不偿失。希尔顿自信的举动和言行稳住了这个人的心,使他同意继续投资,而希尔顿的大饭店也顺利建成了。现在全世界已有不少分支机构。

试想,如果当时那人要收回投资,希尔顿当即辩驳不能收回投资,便显得毫无自信了,那将会是另一种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