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儿童健康靠父母
27403000000015

第15章 宝宝常见疾病(1)

婴幼儿营养不良

病 因

因摄食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能量缺乏,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机体消耗自身的组织,出现生长发育停滞。由于喂养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尚不够普及,故本病仍较常见。营养不良患儿不仅清瘦、体重下降,同时也造成全身和系统的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为许多疾病的发生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属于中医“疳证”证治范畴。

小儿营养不良的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长期喂养不当。如母乳不足而又未及时给婴幼儿添加适当的辅食;有的人工喂养的小儿,长期以面糊或淀粉食物为主,蛋白质、脂肪、糖和热量均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氨基酸、矿物质及维生素等也缺少。

2.小儿患消化系统疾病

(1)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小儿患唇裂、腭裂、肥大性幽门狭窄、食道狭窄等畸形,造成喂食困难,可导致营养不良。

(2)胃肠功能不好的婴幼儿会经常发生腹泻,如不注意营养,很快即出现消瘦。

(3)患肠炎、痢疾等消化道感染性疾病,以及患乳儿肝炎、寄生虫病、胰腺炎等,也可导致营养不良。

3.患感染性疾病。呼吸道经常受感染、反复肺炎、结核病、长期发热等,均可使小儿食欲和消化功能减退,而病体对热量和各种维生素的消耗又增加,均能促使小儿营养不良。

4.早产婴、双生儿。由于这些婴儿先天营养不足,出生后营养需要量多,而消化力又比较弱,喂哺困难,易引起营养不良。

诊 断

1.临床表现

小儿营养正常表现在身高、体重增长正常,皮肤粉红色而且丰满,肌肉结实有弹性,神经精神发育正常,各器官的功能正常,小儿活泼愉快,反应能力很好,食欲好,睡眠安静。

营养不良的小儿体重增加缓慢,或者不增加,甚至可减轻,按病情的轻重,体重一般可比正常同龄儿轻15%~40%,甚至更多。皮下脂肪减少,如不能维持正常代谢最低需要的蛋白质、热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就会妨碍小儿脑与各器官的生长发育。营养不良的程度可分为三度。

一度营养不良:患儿体重比正常平均体重轻15%一20%,腹部及躯干部皮下脂肪薄,皮肤颜色正常或稍苍白,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小于0.8厘米,肌肉不坚实,其他无改变。

二度营养不良:患儿体重比正常平均体重轻25%~40%,身高低于正常值;腹部皮下脂肪层几乎完全消失,胸、背、腰部、上下肢、臀部皮下脂肪少甚至消失,面部皮下脂肪也少;皮肤苍白且干燥、松弛而没有弹性;原来已经学会站和会走路的婴幼儿变成不能站立和行走;爱哭,哭声无力;烦躁,对周围环境不发生兴趣;食欲减低,对食物耐受性差,常易腹泻;运动功能发育迟缓;体温不规则,睡眠不安;免疫力降低,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及佝偻病;可有贫血及其他维生素缺乏症的表现;可略伴有体力不足,有的智力可能低于正常儿。

三度营养不良:患儿体重比正常平均体重轻40%以上,身高也低于正常值;发育迟缓,骨龄低,明显消瘦,最后臀部及面部皮下脂肪也消失,额部有皱纹,颌骨及颧骨突出,颏部变成长形,外貌像老人;皮肤苍白,完全失去弹性,个别部位皮肤可有脱屑、色素沉着、紫癜、褥疮或营养不良性溃疡;肌肉萎缩形成“皮包骨”;体温低于正常,心音低钝,精神不稳定,食欲低下或消失;对食物耐受力和免疫力更低,可引起胃肠道形态和功能紊乱,可有呕吐、腹泻、吸收不良和胃粘膜萎缩,导致各种营养缺乏,形成恶性循环。患儿极易患佝偻病及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泌尿道感染、结核及各种传染病,感染时常伴有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使病儿的营养补充困难,又可导致营养不良加重;可并发贫血及各种维生素缺乏。

2.现代检测

(1)末梢血象:若出现贫血、血红蛋白常低于100g/L。若有合并感染,可出现白细胞增多。

(2)血清微量元素检查:血压可降低。

(3)血生化检查:血浆白蛋白、血糖、胆固醇均可降低。

(4)免疫系统检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可出现低落。

治 疗

1.中医治疗

(1)疳气:形体略较消瘦,面色萎黄少华,毛发消稀,多数病儿有厌食和食欲不振,精神欠佳,易发脾气,大便或溏或秘,舌苔薄或微黄。治宜和牌健运,方用资生健脾丸:党参、山药、茯苓、山楂、白术、莲子肉、苡米、扁豆、泽泻、藿香、麦芽、砂仁。若腹胀嗳气厌食,舌苔厚腻,多取消法,方中去党参、白术、山药、加入鸡内金、广香;大便溏者加用小量炮姜;对于能食善饥、啼哭不宁的患儿加用胡黄连。

(2)疳积:形体明显消瘦,肚腹膨胀,甚则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黄如穗结,精神不振,或易烦躁激动,睡眠不宁,或伴有揉眉挖鼻、咬指磨牙、动作异常、食欲减退,或多吃多便。治宜消积理脾,方用疳积散:苍术、神曲、麦芽、肉果、香附、炙鸡内金、砂仁、胡黄连。若伴脘腹胀痛,加木香,大腹皮;若烦躁不宁,揉眉挖鼻,加牡蛎、决明子;肋下痞块,加穿山甲、丹参。

(3)干疳:其证极度消瘦,面部呈老人貌,皮肤干瘪起皱,大肉脱,皮包骨,精神萎靡,啼哭无力,毛发干枯,腹凹如舟,查不思纳,大便稀溏或便秘,时有低热,口唇干燥、舌质多淡嫩或红,苔光,甚则全身出现紫斑,产生突然暴脱。治宜补益气血,方用八珍汤:党参、熟地、茯苓、当归、白术、甘草、白芍、川芎。若面咣舌淡,脾阳偏虚,去白芍、加炮姜、淡附片;若舌干苔红加乌梅、石斛。

(4)兼证

①眼疳:二目干涩、畏光羞明、甚则眼珠混浊,白膜遮睛。治宜养阴柔肝,方用石斛夜光丸。

②心疳:身发热,面赤唇红,口舌生疮,甚则糜腐堆积,秽臭难闻,五心烦热。治宜清心泻火,佐以养阴,方用泻心导赤汤合清热甘露饮:石斛、麦冬、生石膏、木通、生地、茵陈、灯芯草、枇杷叶、黄连、黄芩、知母、甘草。

③疳肿胀:全身或目胞、四肢浮肿,面色无华,小便短少,舌质淡嫩,苔薄白。治宜温阳利水,方用五苓散合五皮饮: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桑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若脾病及肾者,选用金匮肾气丸。

2.西医治疗

(1)促进消化及代谢功能。

①可选用胃蛋白酶合剂、乳酶生等助消化药。

②用苯丙酸诺龙以促进代谢。

2)治疗并发症

①选用适当抗生素治疗各种并发的细菌感染。

②按少量多次的原则,输新鲜血改善贫血:输血浆改善低蛋白血症。

③伴锌过低者,口服0.2%硫酸锌糖浆。

④伴维生素缺乏诸症,应适当补充维生素。

⑤完全缺乏食欲,喂食极度困难者,可试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注射前需口服葡萄糖10~20g或静脉注射25%葡萄糖。

⑥三度营养不良伴有腹泻的治疗要十分慎重地补液。注意此期的心力衰竭、呕吐、腹泻等合并症的治疗。对于不能口服或消化道呼吸不良者,可给予静脉高营养液。

3.其他疗法

(1)推拿:主穴:推补脾土穴7分钟,推补肾水穴7分钟,推清板门穴5分钟,逆运内八封穴2分钟,推四横纹穴4分钟,揉合谷穴1分钟,揉天心穴3分钟,推上三关穴3分钟。配穴:揉外劳宫穴4分钟,揉二人上马穴3分钟,推清天河水穴1分钟。

(2)割治:在手部鱼际穴内侧、消毒后于鱼腹穴处以刀尖划破皮肤,挤出皮下脂肪并剪去。

(3)用木香、陈皮、菜服子、三棱、莪术、槟榔、姜黄,将上药共研细末,调拌麻油或凡士林,外敷贴中脘穴。

(4)针灸治疗,主穴选四缝、隐白、足三里、胃俞、脾俞。配穴选百虫窠、气海、大椎。针刺双手四缝穴,挤出黄色粘液为治小儿疳证的特效奇穴。一般每周一次,共4~5次。

护 理

1.对已患有营养不良的小儿,要给予良好的居住环境,使之安静休息。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并注意患儿的体温变化,尤其是冬天,体温易偏低,如手足发冷,要用热水袋保暖。但要避免烫伤。

2.不要让患儿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以避免与传染病人接触。

3.饮食成分和数量逐渐调整到与健康儿童相接近。对消化能力较差的病人,应先给米汤、奶糕、粥等易消化的低脂饮食,待其胃肠功能适应后再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如半脱脂牛奶、菜汤;待消化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后,再按月龄标准给予饮食。辅食添加要由少到多,由一种食物到多种食物,由细到粗、由稀到稠,切不可骤然增多许多食物品种。要注意观察小儿食欲及大便的性状、数量,如食欲差,出现恶心、呕吐,大便次数比原来增多或含有不消化食物,应暂停添加,待过1~2周后,再重新调整辅食,并选择孩子喜吃的食物,以增加其食欲。 有水肿者要给予富含蛋白质的饮食,调味要淡。每周可给小儿称体重1~2次,以验证调整饮食的效果。

4.做好口腔清洁卫生,因为营养不良的小儿易缺乏多种维生素而导致口腔疾病。一般可在两次喂奶间给予少量开水,防口腔炎与霉菌感染。发现鹅口疮可涂1%的龙胆紫。对口腔粘膜溃疡者,吹敷锡类散,可促使愈合。

5.小儿因维生素A缺乏引致两眼角膜干燥、混浊、软化甚或溃疡时,应在医生指导下,给滴鱼肝油或抗生素眼药水。滴时动作要轻柔,以防角膜溃疡穿孔。

6.在小儿营养不良恢复期,应给孩子营养丰富、低渣、少油易消化的饮食,并纠正不良的偏食或挑食等饮食习惯;保证小孩有充足的睡眠;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并按体质与月龄进行身体锻炼,以提高其消化能力、增进食欲、增强抗病能力,促进早日康复。

预 防

1.重视儿童保健,定期为小儿进行体格发育检查与评价,及早发现生长偏离,寻找原因,进行纠正。

2.对小儿患有的各类可影响营养摄入的疾病进行治疗,从根本上去除病因。

3.掌握儿童营养的知识,合理调整小儿饮食,保证小儿热能与营养素的正常摄人。

4.全面提高儿童身体素质,减少各种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维生素A缺乏症

病 因

维生素A缺乏症是因体内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维生素A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小儿,是因为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所引起。主要影响全身皮肤,以眼部表现最为显著。

许多食物中都含有维生素A。动物性食物中以肝脏含量最多,人乳、牛乳、奶油、蛋黄等均含量丰富。植物性食物中胡萝卜、红薯、南瓜、番茄、绿叶蔬菜及水果中香蕉、柿、桃等均含有较丰富胡萝卜素,吸收后在人体肝脏中能转变为维生素A。

引起维生素A缺乏的原因可分为二种。一种是喂养不当,较长期缺乏富有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的食物。另一种原因是某些疾病的影响,如慢性腹泻,使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吸收不良,肝或胆道的一些病会影响维生素A吸收贮存及胡萝卜素转变为维生素A。

诊 断

1.临床表现

(1)维生素A缺乏时上皮细胞萎缩、增生、角化。上皮细胞遍及全身各个系统,所以维生素A缺乏时可有多系统受累,其中皮肤及眼受累最严重。

(2)眼部症状出现最早最显著,大多数婴幼儿表现为夜盲症、结膜干燥、角膜混浊,角膜坏死性软化,角膜穿孔,最终导致失明。

(3)夜盲症表现为暗淡光线时适应能力差,黄昏或暗淡光线下视物模糊。

(4)球结膜俗称白眼珠,正常时光滑而湿润。维生素A缺乏时球结膜失去光泽、干燥,眼球转动时可见球结膜出现皱褶,继而近黑眼珠两侧的球结膜堆积角化上皮,形成透明而整齐的小粒,状如肥皂泡,有时并不整齐,只是大小不等的白斑,称为毕脱氏斑。

(5)角膜好似照相机前的镜头,平时光滑透亮一尘不染,维生素A缺乏时干燥,失去光泽,继之发生混浊及溃疡,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很快进展为软化性角膜坏死、角膜穿孔,眼球自穿孔的角膜处脱出,导致失明。

(6)维生素A缺乏时还常伴眼部感染,发生结膜炎、虹膜炎及角膜炎。眼睛发红、流泪、怕光、疼痛,并有分泌物,感染会使眼部症状加重。

对于营养不良体弱婴儿,特别是发生严重感染或传染病后,必须随时检查眼睛,早期发现本病,及时治疗。由于婴儿畏光不睁眼,如不观察内眼情况,往往发生角膜穿孔还不知道,造成永久性失明的悲剧。

(7)维生素A缺乏时皮肤干燥、粗糙,有细小脱屑,同时伴毛囊角化,毛囊处及其周围呈刺状突起,如鸡皮状。皮肤角化多分布在大小腿前例,上臂后侧、肩、小腹及臀部。患儿头发干脆,易于脱落,指甲多纹,失去光泽,易脆裂。

2.现代检测

(1)血浆维生素A测定:<200μg/L可确诊(正常值为300~500vg/L)。

(2)尿液检查:取10ml新鲜中段尿,加1%龙胆紫数滴,摇匀后作上皮细胞计数,若>3个/mm3,提示维生素A缺乏,但需除外泌尿系炎症。

治疗

1.维生素A治疗

(1)口服维生素A:适于轻症,每日2.5~5万u,分2~3次服。夜盲症2~3天、干眼症3~5天即可见效。

(2)注射维生素AD制剂:用于重症,肌肉注射每次0.5~1ml(每支0.5ml含维生素A2.5万u,维生素D2500u),1日1次,连用3~5日,病情好转后减量,并改为口服,症状消失后继续口服预防量。

2.眼部病变的治疗

局部用0.25%氯霉素眼药水、0.5%红霉素眼膏或0.5%金霉素眼膏。角膜软化,穿孔时可用消毒鱼肝油和抗菌素眼药水(0.1%利福平,0.5%卡那霉素等),每0.5~1h交替滴眼1次,并用1%阿托品散瞳,以防虹膜粘连。检查和治疗时切忌压迫眼球,防止角膜溃疡穿孔。

护 理

1.孕妇应多吃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的食物,以预防先天性不足。婴儿出生后应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富有维生素A的辅食,如乳、蛋、肝类以及胡萝卜、绿色的新鲜蔬菜等。注意培养婴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早产儿应早给浓鱼肝油或维生素A制剂,以保证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及时治疗消化道疾病及感染性疾病,以保证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的吸收或减少额外消耗,以避免造成维生素A的缺乏。

患病后除注意改善饮食,供给含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丰富的饮食外,还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鱼肝油,严重者可口服或肌注维生素A。但用药中要密切观察有无头痛、嗜睡、烦躁、呕吐、前囟隆起或四肢疼痛伴软组织肿胀和颅骨软化等中毒症状,若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立即停药,送医院榆查。

2.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擦伤与继发感染,以免加重病情。

3.眼睛局部应用抗生素眼药水、眼膏或消毒鱼肝油等,应按医嘱严格掌握药物剂量和用药次数,滴药时注意将拇指搁在眼眶上,并轻轻上提眼睑,在眼球上均匀加压,防止损伤角膜。

预 防

1.预防本病,应充分供给维生素A含量丰富的食物,提倡母乳喂养,若母乳量不足则添加牛乳或羊乳,及时添加富有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的辅食。

2.早产儿应早给予含维生素A制剂,每日3000~5000国际单位。

3.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儿,应积极治疗,并及早补充维生素A。

4.不要盲目忌嘴,例如麻疹时忌嘴、封眼会引起角膜软化、溃疡,甚至失明。

5.孕妇应多吃含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的食物。

维生素A中毒

病 因

过量摄入维生素A可引起急慢性中毒,多见于6月~3岁小儿,常因服用过多鱼肝油所致。维生素A中毒可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