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影响你一生的说话经典全集
27410300000011

第11章 对领导说话的艺术(3)

张良与樊哙同为批评刘邦,但因两人说话的方式不同,而效果也大相径庭。刘邦率先破秦入关,正功成名就,志得意满之时,逆耳忠言是很难听进去的。而出身草莽的樊哙全然没有意识到这些,一阵反诘中含讥讽,令刘邦反感,故而对他的意见置之不理。而张良的批评则从分析秦为何灭亡和刘邦为何得胜入手,然后总结说明贪图享乐的后果,最后再肯定了樊哙意见的合理性。张良的分析恰到好处地扣住了刘邦的心理状况,强调刘邦所关心的成败问题,再加上语气委婉动听,虽是批评意见,刘邦也欣然接受。

《说苑?正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吴准备攻打楚国,他知道这个计划会遭到很多大臣们的反对,于是对左右的人说:“谁要是对我攻打楚国发表反对意见,我就让他去死。”因此很多大臣都不敢来指出这个计划的错误:攻打楚国会给吴国带来很大危害,吴王的宫廷近侍少孺子为了劝谏吴王,想了一个办法。

一天,吴王早朝时发现少孺子浑身湿漉漉的,就问他是怎么回事。少孺子说:“我带了弹弓,在后花园闲逛,想打点飞鸟。突然我发现了一件让我不能忘怀的事情:一只蝉在树上凄厉地鸣叫,喝着露水。蝉不知道有一只螳螂正在它的下方悄悄地向上爬,正想把它作为自己的早餐呢!那螳螂伏屈着身子,张着足爪,沿着浓密的枝条,一步一步地接近了蝉。可螳螂哪里知道,这时有一只黄雀正藏在不远的一根树枝上,正要展翅飞来啄那只螳螂!黄雀伸着脖子以为很快就可以将螳螂吃到嘴里,哪里会想到这时我正用弹弓瞄准它,它也完蛋了!

这三个小东西,都是只顾前,不顾后,它们的处境真是太危险了!……而我呢,则因为看到这么精彩的场面,时间久了,让露水把衣服都沾湿了!”吴王听了少孺子的话,心中猛然警醒,同时也明白了少孺子的一番良苦用心,于是决定放弃攻楚的计划。

少孺子本来就是要批评吴王错误的计划,但鉴于吴王的威严和其下的命令,不能直接进行批评,于是连用三种动物,比喻其做事只图眼前利益,不知祸害就在后面,从而使吴王醒悟,接受了他的批评。正是因为少孺子懂批评的艺术,将批评意见寓于故事中,才既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又进了忠言,可见恰到好处地运用批评之言,是能达到批评效果的决定要素。

把对领导的批评隐藏在玩笑背后

一般说来,对人进行说服、劝导,应当正面说理,严肃认真,但从人的心理角度考虑,那些固执己见的人,往往不容易接受正面直言劝导。如果同他争辩,更易弄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

某公司的待遇很差,职工苦不堪言。公司领导之所以不肯改善职员的待遇,是因为他认为下级职员是庸才,对公司不够忠心,工作不努力,而且多数人兼职。当有人拿其他同性质的公司作对比时,该领导说:“那些公司的职员都是正途出身,不像我的下属是杂牌军。”

有一天,该领导的一位高级职员针对公司近来迟到人数逐渐增多这一现象,对领导说:“初级职员简直没法到公司工作。”领导问:“为什么?”这位高级职员说:“坐出租车吧,觉得车费太贵;坐公共汽车吧,又苦于挤不上去;而且每月所出的公共汽车费,也不胜负担,让他们如何能解决这个问题?”

高级职员叹了口气,一副毫无办法的样子。

领导接着说:“以步当车,一文不费,而且可以借此运动身体,不是好的办法么?”

高级职员摇了摇头:“不行,鞋袜走破了,他们买不起新的。我倒有一个办法,希望领导出一个布告,提倡赤足运动,号召大家赤脚走路上班,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么?谁让他们命运太坏,生在这个时候?谁让他们不去想发财的门路,却当苦命的职员!他们坐不起出租车、公共汽车,也不能鞋袜整齐地到公司上班,都是活该!”他一面说,一面笑,说得公司领导也不好意思起来,只好同意改善一下部属的待遇。

在这里,该公司高级职员批评领导的方法就是“嬉笑怒骂”。他用责备下属的语气,尽情表露他们的苦衷,用反面的方式表达正面意思:公司待遇太低。在语气上是嬉笑,实质上是怒骂,是批评。由于比较委婉,不伤对方面子,对方容易听进去,一旦觉悟到自己的过失,就容易接受劝告,改变行为。

嬉笑怒骂的程度要适可而止,不能太露骨,不能使对方感到受刺激,因为对方感到刺激过分,往往会产生反感或气愤,这样,批评劝导就会失败。

与上司说话别硬往上撞

与人交往,老人有老人的习惯,孩子有孩子的性格,上司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有此说话的忌讳也是有规律的,我们把它总结出来,平常与上司打交道时多留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把握好在上司面前说话的分寸。

1.不要说看不起上司的话

一个人能够成为管理阶层,自然有他过人之处(以裙带方式升级的自当别论)。因此作为下属,应该学会欣赏你的上司,不应养成看不起上司的习惯。

“你当年如没有我帮助,哪会有今天?”

“你若非夫凭妻贵,能升得这么快吗?”

“你一生就是好运!”

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不但对你的工作没有丝毫帮助,还会阻碍自己向上的拼劲。

在背后常常说上司不是的人,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如果偶然为之,别人也当是诉苦,如常常这样,别人便会觉得你只会看不起别人而自己又不努力,因为你可以让一个样样不如你的人作了你的上司,你的能力也好不到哪里去。

撇开人格不谈,单就公事而论,上司必有下属学习的地方。

例如他沉着、遇事冷静、富冒险精神或公私分明等,总会有你不足之处,问题是你能否放下对抗之心去欣赏别人而已。

在上司身上找寻一些能令你欣赏的地方并表达出来,不单可把许多怨气消除,容易容忍和接纳他,更重要的是可以学到自己没有的长处。

如你能欣赏你的上司,他自会在日常的交往中察觉得到,就正如他能在言谈中知道你对他不敬一样。没有上司会拒绝别人尊敬的,有人欣赏绝对是件快乐的事。

2.别直言是非

有位朋友最近很不开心,他因为在开会的时候指出了上司的错误,事后被召去痛斥一顿。他觉得自己是对公司关心,才会指出上司错误,不料反被指责,因此不快。

这位朋友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他却不懂选择场合,也太欠缺技巧了。

任何人都不想当众被指出错误,更何况是你的上司?开会时众目睽睽,你竟然把他的错误指出来,叫他的面子往哪儿放?况且你是他的下属,岂不是说他不如你?也难怪他生气要对你发泄。

即使并非是开大会只有你与上司两人,你也不宜直接指出他的错误,特别是上司的自尊心很强的时候,你要指出其错误时,须懂得避重就轻,要婉转但能清楚地传达意思。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上司写的英文信中有某个字用错了,把整个意思都歪曲了,做秘书的可以婉转地问上司,表示自己不明白这个字的解释,请他指点,待他说明以后,可以问他那个字是否与另一个(正确的用字)相同,此时上司应心领神会,可能会说用你提的字也可以,那时你便可将之更改。

其实,只要下属能时常记住自己的身份,便不难避免直说是非的错误。

3.说你应该说的话

与上司打交道时,必须时刻小心才是。当上司问你任何一个问题时,在你的脑际都要很快闪过这一类念头:他提问的真正“目的”何在?然后针对他的“目的”,具体地回答;而并非问什么都如实地回答。我们不是说在上司面前不要直言不讳,而是说你应该说的话,或许有人会说,这样是否人品有问题?为什么不说真话?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所谓的不要直言不讳,也并不是让你满口胡说八道。人家问你是财经大学毕业的吗,你答成了清华大学,这当然是不可以的。

但是接下来,当对方问你:“当初为什么先去当兵?”此时你就不要傻里傻气地回答:“因为考不上大学,只好去当兵。当兵回来有加分,所以考取了。”这未免太离谱了,哪有人自揭疮疤的?这种问题是查无实据的,自然要美化一番。正确的答法:“当时生了一场重病,因此误了考试。而当兵是可以锻炼人的,所以就去当兵了。”与上司聊天尤其是闲聊时,往往在上司的随意面前放松警惕而口不择言,说出一些本来不该说、平常不敢说的话,其结果会很快反映在上司对你的认识和任用上。

4.不可贸然向上司进言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韩非认为,部属不能随便向上司进言。他的论断虽有些偏激,但反映了进言宜慎重这个真理。韩非列举了进言者的十种危险,不妨参考一下:

(1)君主秘密策划的事,不知情者贸然进言就会有危险。

(2)君主表里不一的事,谁把这个情况说破,谁就会有危险。

(3)在进言被采纳的情况下,如果进言的内容被他人得到了,进言的人就要受到泄密的怀疑。

(4)为官的经历还不深,还没得到君主信任时,如果把自己的才能全显露出来,那么,即使谋划成功,也不会受赏;如果谋划失败,反而受怀疑。

(5)揭露君主的过失,用道德理论加以指责,那是危险的。

(6)君主用他人的意见获得成功,并把这个成功归于自己,知道这个秘密的人会有危险。

(7)强制君主从事自己能力以上的事,这样的事会让君主难堪,这个进言者会有危险。

(8)如果君主谈论人的品格,又另有所指,接着再谈论平庸的人,并有煽动之意,幕僚们就要有所警惕。

(9)赞扬君主宠爱的人,如果你想接近他,就会受到怀疑;指责君主厌恶的人,如果是试探,你也会受到怀疑。

(10)在向君主进言时,只说大话,毫无针对性,当仔细讨论时,就会让人反感;如果发言过于小心就会被认为是愚笨;如果高谈阔论自己的计划,就会被斥为信口开河。

5.不要和上司称兄道弟

我们不一定要把组织弄得像军队一般的严谨,但对于上司和下属的关系也应划分清楚;不可有搪塞马虎、得过且过的想法。凡事轻率随便的态度,往往给人无法信赖的感觉。

主从关系必须严格划分,不可乱了分寸,权责不明、未经授权而强出头,对所指派的任务也任意曲解、自作主张,将使整个组织失控。

举个较为浅显的例子:行进间如遇上级,必须等长官通过自己再行进;上下台阶时,必须先停止、行注目礼后再随后前进。

在企业组织中,上下之间的关系最容易混淆。年轻气盛的员工,只为凸显、膨胀自己的角色,往往不知礼貌,动辄直呼长官名字,或者干脆称兄道弟,这些没大没小的幼稚行径,都是办公室里的忌讳。

上级有事召见时,切忌推三阻四、耍“派头”,给人气度不凡且又成不了大事的印象。尤其不可打断他人的谈话,有意见时须待他人谈话告一段落再表达自己的意见。

交谈对象若为上级主管,不可省略对他的职称,必须冠以“某某科长”、“某某主任”等尊谓;即在平辈间,也不可疏于礼貌,应以“先生”、“女士”或以“某科长”、“某主任”等称呼为恰当。

6.准备不充分不可随便提建议

韩非子曾在他的书中提出了臣属向君主贸然进言的十种危险情形,其大意便是告诫人们,对上级进言一定要小心谨慎、周密准备,而不应采取某种轻率的态度,行仓促之举。否则的话,不但事可能会有所不成,还会给进谏者本人带来祸端。所以,当我们向自己的领导准备提出建议时,一定要慎重。要有备而来,力求达到言而有备、劳而有成的效果。

下属在向领导进言前,一定要进行深思熟虑的准备,使自己的建议能经得住各种问题的考验,你不妨按下面这些方法试着做一做:

第一,搜集必要的、准确而有力的数字和事实材料来论证自己的建议。由于数字和事实具有客观性,也就更能说服人,这会使你显得具备相当的科学头脑并对现实有着较为充分的了解。

第二,试着去批驳与你的建议相反的那些论点。如果你能够做到将其驳倒,那就等于说你已在反面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第三,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反对意见。既要吸收其合理性以弥补自己建议的不足,又要指明其不合理性作为批驳的重点。

第四:要想一想,领导可能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并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事先的准备。

第五,不妨对未来作一预期,展示你的建议的光明前景,并对各种可能性作出估计,这样,不仅可增强领导对方案的信心,也会使你显得具有某种长远目光,引起领导对你的重视。

事实上,方案论证缜密还会提高领导对你本人的评价和印象。那些考虑欠成熟的下属多半会被领导认为,想法幼稚、做事粗心、目光短浅或者考虑不周等等,而且这些印象可能会具有“首因效果”(即第一印象影响以后对你的看法)和“晕轮效应”(即你的优点或缺点一旦被认识,会在以后的看法中被不断放大甚至掩盖你的其他优缺点)。而考虑成熟的方案则会使领导对你产生某种好感,显示你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缜密细致的办事作风,这无疑会成为你今后靠近领导的一项资本。

自古以来,许多著名人物就是靠着多年的苦苦思索,才提出一套可信的治国大略,引起统治者的注意和赏识。战国时期的苏秦,就曾拜师鬼谷子,悟得连横的妙策,在说服秦王未成后,他便在家中苦读姜太公的《阴符经》,“头悬梁,锥刺骨”,日夜揣摩,又提出合纵的思想,终于获得燕王的赏识,得卿相之尊。诸葛亮苦读百家,广交朋友,为自己的观点做了最充分的准备,以至于能够对着刘备畅谈“隆中对”,提出图霸兴汉的战略策谋,赢得刘备的信任和赏识,成为一代名臣。

这一切都充分地说明,欲说服领导,就必须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最充分的论证,使其能经得起考验和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