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苏秦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成功的。他是当时大名鼎鼎的鬼谷子的学生,从老师那里学成出师之后,曾经先后去游说过周王、秦王,但是都失败了。
随后,苏秦很落魄地回到了家里,受到了亲戚朋友,甚至包括自己父母的冷遇。于是他发愤图强,拼命地刻苦攻读,为了防止自己在学习时打瞌睡,他就用一把小锥子朝自己的大腿上狠狠地刺一下,使自己继续学习下去。
苏秦经过了这一番刻苦的钻研,终于使自己的学识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于是他再次出马,以自己苦心钻研出来的“合纵之道”游说各国君主,终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致身佩六国相印,以三寸不烂之舌抵挡百万雄兵,成为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例子。
从苏秦的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拥有好的口才是建立在深厚的学识基础之上的,如果脱离了这个根本,那么口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像白开水一样,哪里还能说服别人呢?
朱君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平时喜欢看各种书籍,各种类型的书都喜欢看一些,各个学科都喜欢研究一下,甚至连佛经、周易等都看过一些。这些书籍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视野,也让他了解了各方面的知识,所以他说出来的话头头是道,很让人信服。
他的一位同学却总觉得研究这些学问没有什么用,只要口才好就可以了。结果有一天,两个人因为一个问题产生分歧,展开了一场讨论。朱君因为平时看书多,肚子里有“货”,所以说出来的话很有说服力,而那位同学只是逞一时的口舌之能,只会做一些狡辩,显然胜负很容易就分辨出来了。
口才的好坏与说话的技巧有关,但更与自己掌握知识的多少有密切关系,“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正是这个意思。肚子里没有多少知识的人,说出来的话就没有多少说服力,又怎么能让别人信服呢?当年诸葛亮在隆中苦读27载,一出山后便有舌战群儒之功,恐怕当年的诸葛亮并不曾专门去学习过如何辩论,所依靠的是他数十年的苦读。
知识面不够宽广,就算口才学得再好,技巧掌握得再多,也是无法说服别人的。准确、缜密的语言,头头是道,能够说服人;清新、优美的语言,饱含激情,能够打动人;幽默、机智的语言,妙趣横生,能够感染人。而这些都来源于头脑中的广博知识,那种不学无术的油腔滑调、油嘴滑舌算不上好口才,那种不着边际的、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夸夸其谈也不是好口才。只有那种以丰富的知识为坚强的后盾,能够给人以力量、愉悦之感的谈话,才是真正的好口才。
所以,要想有好的口才,首先就要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口吐莲花,妙语连珠,倾倒众人。
那么,想要拥有好的口才,应该让自己具备哪些知识呢?
当然,知识面是越广越好,天文地理,历史经济,什么都要学习,还要能够正确地使用语言,使自己的语言优美动听。具体来讲,大家要想有好的口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工夫:
一、好学上进,加强知识积累
渊博的知识是睿智的体现,而渊博的知识、睿智的头脑则来源于平时一点一滴的学习和积累。“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俗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演讲与口才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做到读万卷书,识万般理,平时养成多读书看报的习惯。没有人天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博闻强记的背后是艰辛的汗水。
二、关注生活,加强生活积累
有些人在和人谈话时,为什么别人都不大爱听呢?关键就是缺乏生活的积累,净说些不着边际的话,这样是很难打动人心的。所以,要想有好口才,多加强生活积累显然也很重要。
加强生活积累的关键是要走出去,积极面对生活,感受生活,尝试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用眼睛欣赏生活的色彩,用耳朵聆听生活的声音,用心灵感受生活的脉搏。因为,毕竟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三、紧跟时尚,把握时代脉搏
现在的社会进步很快,只有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说出的话才能够吸引别人。如果你用上个世纪的口气和词语与现代的人来交流,那就只能够被人称为“土老冒”了,谁还愿意听你讲话呢?所以,一定要多注意一些时尚的语言,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四、崇尚真情,加强情感积累
“言为心声”,口才最重要的是要以情感人,没有感情就等于人没有生命。从表面上看,口才不过是用嘴巴去叙述,而实际上,是用心、用感情去和听众进行交流。当然,感情不可能凭空产生,感情要来源于平时的经历和积累。没有丰富人生情感经历的演员不可能成为出色的演员,同样,没有丰富情感经历的人不可能有丰富的情感语言,所以,一定要注意加强个人的感情积累。
写文章讲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话其实和写文章是同一个道理,只有自己看的东西多了,才能够说出有水平、有见解、有说服力的话,才能够打动人心。
充满魅力的说话声音
很多人都爱听相声,都会被相声中那种惟妙惟肖的声音、语气给逗乐了。为什么流传了几千年的相声艺术至今还是经久不衰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相声演员的声音充满了魅力,能够使人爱听,愿意听。所以,侯宝林、马三立等艺术大师的精品段子至今还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
声音是语言的载体,是我们了解外面世界的媒介,美妙的声音能带给人美的享受。要不宋世雄、赵忠祥等人的声音怎么会感动那么多人呢?人们总是被富有磁性的男中音所吸引,当你处于茫然无助之时,温暖的声音可能会让你顿生雄心,重新站起来,从而使事情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
所以古谚语中就有“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说法,声音的确具有超乎寻常的魅力。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上午,女主人独自在家,听到门铃声后打开门时,眼前的一幕让她愣住了,一位彪形大汉手拿一把菜刀凶神恶煞地站在门口,妇人见此情形,很快就镇定了,面带微笑温和地说道:“哟!您卖刀啊!请进吧。”进屋后,女主人请他坐下,又热情地为他倒茶,这一意外之举令本想来打劫的大汉不知所措,接着女主人又坐下来温和地与大汉谈论刀,还不时地讨价还价。整个过程,女主人始终用一种亲切的语气和这位男子说话,一切都显得如此的亲切与从容。男子紧张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心中本要抢劫的念头渐渐消散了,借机把刀卖给这位女主人,就赶快跑掉了。
声音的魅力竟是如此神奇,着实让人意想不到,但女主人的确凭着那温和而亲切的声音打动了一个本打算打劫的男子,让他迷途知返。
所以,能说会道的人都需具备声音的魅力。要想使自己的声音具有魅力,就要提高自己的口语发送能力。
那什么是口语的发送能力呢?简单地说,就是说话时对语言的速度节奏、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大小、语流的顿挫断连的控制和变化能力,它是语言形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果一个人有较好的声音发送能力,不但发音明亮悦耳、字正腔圆,而且还能随着交际的内容、场景、双方的人际关系的不同,有高低抑扬、快慢急缓、强弱轻重、顿挫断连、明暗虚实等多种变化,其声音就具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和迷人的艺术魅力。
怎样才能提高口语发送能力呢?
一、要发音准确,吐字清楚
读错字或发音不准,会闹出笑话,毫无魅力可言;吐字不清,含含糊糊,使听众感到吃力,也会降低其接受信息的信心。
二、要注意声调和语调
声调即单个词的调子,语调即贯穿整个句子的调子,两者决定了声音的高低抑扬。语调可分为降调和升调两种基本类型,随着句子的语气和表达者感情的变化,可以变化出多种类型。语调有区别句子语气和意义的作用。如“你干得不错”说成降调,是陈述性句式,带有肯定、鼓励的语气;说成升调,是疑问性句式,带有不信任和讽刺的意味。在谈话时应注意把握语调,以增强吸引听众的魅力。
三、注意语言的速度节奏
人们说话时,影响速度节奏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内心情绪的起伏变化。速度节奏的控制和变化一般要通过音调的轻重强弱、吐字的快慢断连、重音的各种对比,以及长短句式、整散句式、紧松句式的不同配合才能实现。人们应掌握这些规律,做到快慢适中,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增强语言形象的美感。
此外,提高口语发送能力还应注意说话的语气,从语言的音强变化等方面来改进语音形象。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音是语言的载体,声音动听,可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使别人都爱听自己所说的话,所以我们在谈话的时候,要注意使自己的声音富有感染力,这样才能够打动别人。
说话也要 “变色龙”
一个人要善于说话才会受欢迎,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物来和人沟通,通俗一点,就是要有“变色龙”的本领,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说不同的话。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曾经精辟地总结出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的方法:
与智者言依于传,与博者言依于辨,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川,与战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
和聪明的人说话,要见识广博;和见闻广博的人说话,要有辨析能力;与地位高的人说话,态度要轩昂;与有钱的人说话,说话要豪爽;与穷人说话,要动之以情;与地位低下的人说话,要谦逊有礼;与好斗的人说话要态度谦逊;与勇敢的人说话,不能稍显怯懦;与愚笨的人说话,可以锋芒毕露;与上司说话,须用奇特的事打动他;与下属说话,要用切身利益说服他。
而在这方面,《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可以说就是这样的例子。凤姐就像一个高明的心理学家,她非常善于察言观色,辨风测向,经常是对方还没有说出口时,她便已经猜到了;若是对方刚说,她就已经办了,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在林黛玉刚进贾府时,王夫人问:“是不是拿料子给黛玉做衣裳呀?”凤姐答:“我早都预备好了。”
脂砚斋评《红楼梦》曾这样说:她并没有预备衣料,她是机变欺人,但是王夫人就点头相信了,像这样的例子多得很。
还有在大观园那个诗社,探春这里刚出口,说凤姐我们想请你做个“监社御史”,凤姐马上就猜到你们是缺个“进钱的铜商”,你们是想要我兜里的银子,那么她说:“我明儿立刻上任,放下五十两银子给你们慢慢做会社东道。”这边刚刚说,她那里早就猜到了,大家都笑起来,所以李纨说:“你真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
凤姐这种揣测对方的心理,善于察言观色,像我们刚才所举的还是一些比较平常,比较普通的例子。有的时候,她还可以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同一件事情,原来还这样说,现在又那样说,但是她都说得入情在理,十分动听。
邢夫人要讨鸳鸯,便先来找凤姐商量,说老爷想讨鸳鸯做妾,就是把这件事先跟凤姐说,凤姐一听,就连忙说:“别去碰这个钉子。”她脱口而出,“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成了,何况说老爷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反而劝告邢夫人,“明放着不中用,反招出没意思来,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她先这样说,觉得这个事情根本是不行的,但是这个邢夫人呢,一点儿也听不进去,反而冷笑说:“大家子三房四妾都使得,这么个花白胡子的……”意思说要个妾有什么不可以,她说老太太未必好驳回,反而埋怨凤姐,说我还没有去你倒说我不是。凤姐听了邢夫人这话,知道邢夫人听不进去。见邢夫人心性大发,凤姐知道方才那番实话全不对路,就立即调头转向,改换话锋,连忙赔笑:“太太这话说得极是,我才活了多大,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而且她举出例子,她说那个贾琏,就是贾赦邢夫人的儿子,“琏二爷有了不是,老爷太太恨得那样,但是见了面,依旧拿心爱的东西赏他。”
是说老爷太太待贾琏,父母待儿子这样,如今老太太待老爷自然也是那样了。
你看她这个出言何等现成,何等有说服力。当时邢夫人又喜欢起来。同样是讨鸳鸯这件事,一正一反的两番说辞,同出于凤姐之口,居然都通情达理,动听入耳。像这样能够顺应对方心理,急转直下又不着痕迹的本领,我们在《红楼梦》里,只有在凤姐身上可以看得到,所以我们说凤姐的这种机变之速真是能够让人叹为观止。
在现代社会里,仍然不乏这类“会说话”的人。他们身处不同的社会环境,从事不同的职业,在这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置身一个环境,必先搞清人和人的关系,搞清身边每个人的所好所忌,搞清人们喜欢听什么厌恶听什么,人们高兴听什么他们就说什么,讨嫌的话绝对不说。特别是面对互相矛盾的双方,他们会左右逢源,两面讨好;说此好,能挠到痒处,引来发自内心的欢喜;论彼非,能点到痛处,触及软肋,让人频频颔首。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会十分谨慎,对谁都露笑脸,唱颂歌,对谁都客客气气,热情洋溢,对谁都不讲掏心窝子的话,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如果参加讨论会,他们会尽量避免开第一腔,轻易不显露自己的观点。有时逼到头上不得不讲时,也是说些模棱两可、不疼不痒的话,一旦后面发言同自己观点不一致时,能够很自然地拉回来,绝对避免观点交锋。在领导面前,更是鼓动如簧之舌,说恭维话,说体面话,但由于会说话,更显得落落大方,言辞恳切,娓娓动听,不温不火,既不显得谦卑,又不露阿谀奉承之态,领导听了不讨嫌,很舒服,有时还心旷神怡。
你看,具有“变色龙”的本领对于一个人的交往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变色”,成为一个受人喜欢的人,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注意观察他人
说话一定要看对象,要根据说话对象的不同情况来确定自己说话的方向。如果是一个豪爽的人,那你说话就应该豪爽一点;如果是一个内秀的人,说话就应该文明一点,这样大家才会喜欢你。所以,在张口说话前一定要注意观察人。
第二,注意观察周围的情况
说话还要看周边的情况,说话要能够恰当地和当时的情景融合到一起,避免说出不合时宜的话来。
每一个人同样都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风格,如果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能够抓住对方的喜好,说别人愿意听、喜好听的话,就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使你备受别人喜欢。
有 “礼”说遍天下
无论一个人在社会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充当什么样的身份,礼貌一直是维持人际关系不断互动的规则。
有句话叫做“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一个有礼貌的人到哪里都会受欢迎,受到人们的热诚接待,而一个习惯于出口不逊的人,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喜欢。
从前,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忽然见一位老汉从路边经过,他便在马上高声喊道:“喂!老头儿,离客店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