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幸福了吗
27410900000039

第39章 解除失衡之苦——合平长生(8)

(4)保持心情舒畅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感到烦恼、苦闷、焦虑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就会降低,而人的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烦闷、焦虑、忧伤是产生疲劳的内在因素。因此,要防止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就必须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一个“乐天派”,并培养坚强、乐观、开朗、幽默的性格,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要学会调节生活,多与人沟通交流,开阔视野,增加精神活力,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的有效方法,也是防止疲劳症的精神良药。

(5)合理调整饮食

少吃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品,要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如绿豆芽、菠菜、油菜、橘子、苹果等,及时补充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6)积极治疗原发病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一些有这类疾病的人特别是合并动脉硬化者,要多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最好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酒。避免长时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和情绪激动,培养乐观的精神状态。出现心绞痛或心律失常时要认真医治。

3、得失平衡生

人是有需求、有理想、有追求的动物,在有生之年总是想得到而怕失去更多更好的东西。然而,人生不是一个只进不出的无底容器,而是一个有得有失的代谢过程。

失就是得,得就是失。

佛家告诉我们: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辩证法告诉我们: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人都是欢喜得,不欢喜失,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句话说: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所以《菜根谭》说:有得有失的人生是非常自然的。不管是得是失,都各有因缘。是我的,不必力争,自会得到;不是你的,即使千方百计取得,也会随风而逝。有时候得也不好,有时候失也不坏,得失之间,所谓各有因缘莫羡人。即使得到了,也要好好运用;失去时,只要你有足够的条件,它也会再来。

古希腊时期,曾有一位学生问哲人苏格拉底:“请你告诉我,为什 么我从未见过你蹙额愁眉,你的心情总是那么好吗?”苏格拉底回答说:“因为我没有那种失去了它就使我感到遗憾的东西。”

苏格拉底的好心情与他的得失观是密切相关的。

常人患得患失,得也算,失也算,算来算去,最终失算。

宋国有个叫华子的人得了健忘症,刚出门就忘了回家的路。现在记不起从前,以后又记不起现在的事。他在路上指着一处房子问一位妇女:“这是哪里呀?”那女人说:“这是你的家,你怎么不记得了。”他又问:“你长得好美,叫什么名字呀?”那女人听了生气地说:“我是你老婆呀,你连我也忘了吗?”看他这个样子,他老婆四处许愿:有谁能医好我丈夫的病,我愿意将一半的财产分给他。

一天,来了一位高人。他说:“华子的病不是占术、祈祷、药物所能治好的,让我同他单独同住七天,我试着改变他的思想,一定能完全治好他。”

也不知道这位高人用了什么方法,七天之后,真把华子的病治好了。这让华子的妻子、儿子万分高兴。然而,谁知道华子病好了之后,却变得动不动爱生气,把妻子赶出了家门,对儿子任意地打骂,又拿着菜刀,到处地追杀。人们都感到奇怪,于是问他:“你病好之后,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呢?”华子说:“以前我患有健忘症的时候,坦坦荡荡,心中连天地的有无都不放在心上。哪来什么烦心之事呢?可现在恢复了记忆之后,生死得失,喜怒哀乐全都随之而来,将来连暂时遗忘的生活都不可复得。天天处于烦恼之中,因此言行变得喜怒无常了。”

华子失去了健康,却得到了坦荡;恢复了健康,也多了“烦心之事”。人生往往就是这样:你得到的越多,失去的往往越宝贵。你拥有了美女,却失去了爱情;你拥有了金钱,却失去了健康;你拥有了香车,却失去了腿力;你拥有了豪宅,却失去了阳光;你拥有了珍馐,却失去了胃口;你拥有了刺激,却失去了感觉……

韩国现代企业集团的总经理郑周永,是世界闻名的大财阀。然而,朝鲜战争期间,正当他很快在南韩的建设行业中崭露头角,事业有了起色之时,意外的打击无情地降临到他的头上。

那是1953年,郑周永的现代土建社承包了一座大桥的修建工程。由于战时物价上涨,开工不到两年,工程费总额竟比签约承包时高出了七倍。在这严峻的时刻,有人好心地劝阻郑周永,赶紧停止施工,以免遭受进一步的损失。但郑周永另有一番想法:金钱损失事小,维护信誉事大。于是鼓起勇气毅然决定:为了保住现代土建社的信誉,宁可赔本甚至破产,也要按时把工程拿下来。结果,现代土建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按时完工,保质保量地按时交付使用。

郑周永虽然吃了这回大亏,以致濒临破产,但也因此树起了恪守信用的形象,赢得了人们的信任,生意一个接一个地找上门来。不久,他投标承包了当时南韩的四大建设项目:韩兴土建、大业、兴和工作所和中央产业,承建了汉江大桥的第一期工程。接着,又继续承建了汉江桥的第二、第三期工程。光是汉江大桥这三项重大工程就前后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它不仅使郑周永的“现代建筑”赚得了丰厚的利润,而且压倒了同行对手,一跃成为韩国建筑行业的霸主。

商人要想使自己的行业有大的发展,必须讲商业道德,以德为本。郑周永宁失了老本,却赢得了信誉,使生意越做越兴隆。

人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断地追求想得到的东西,但得到之后,终会撒手而去,化作尘土。正如《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所唱的:“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这并不是看破红尘,客观事实也确是如此。在历史的长河里,任 何人都只是来去匆匆的过客,谁也不可能永久地拥有什么,凡得到的,终究要失去。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得失中,如何才能让短暂的人生变得更富有意义和内涵。

人是有需求、有理想、有追求的动物,在有生之年总是想得到而怕失去更多更好的东西。然而,人生不是一个只进不出的无底容器,而是一个有得有失的代谢过程。

面对人生的得与失,人们怕的不是得,而是失。明确了得与失的这一辩证关系之后,才会在得失之间做出明智的选择。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33岁时就成了美国第一个百万富翁,43 岁时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独资企业—— 标准石油公司,每周收入达 100万美元。然而,他却是个只求“得”,不愿“失”的资本家。一次,他托运百万美元的货物,在途经伊利湖时,为避意外之灾,他投了保险,但货物托运顺利,并未发生意外,于是,他为所交的150美元保险费而懊悔不已,伤心得失魂落魄,病倒在床上。他的这种患得患失、锱铢计较的思想观念给他带来了不少烦恼,使他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伤害。到53岁时,他“看起来像个木乃伊”已经“死了”。医生为了挽救他的性命,为他做了心理咨询,告诉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失去一定的金钱,要么失去自己的生命。在医生的帮助和治疗下,他对此终于有了深刻的醒悟。他开始为他人着想,热心捐助慈善和公益事业,先后捐出几笔巨款援助芝加哥大学、塔斯基黑人大学,并成立了一个庞大的国际性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致力于消灭全世界各地的疾病、文盲和无知。洛克菲勒把钱捐给社会之后,感到了人生最大的满足,再也不为应该失去的金钱而烦恼了。他轻松快活地多活了45岁。

生活像一团火,能使人感到温暖,也能使人感到烦躁。经受了得与失的考验,人生就会变得和谐快乐。

对于得失,态度要坦然。所谓坦然,就是生活所赐予你的,要好好珍惜,不属于你的,就不要自寻烦恼,此其一;其二,就是得失皆宜。 得而可喜,喜而不狂;失而不忧,忧而不虑。这种态度,比那种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的态度要开朗,比那种得不喜,失不忧的淡然态度要积极,要有热情。因为患得患失是不理智的,得失不计是不现实的。该得则得,当舍则舍,才能坦然地面对得与失,找到生活的意义。这样的得失观才是比较客观而又乐观的。对于得失,认识要分明。在生活中,有的得不是想得就能得的,有的失不是想失就可失去的;有的得是不能得的,有的失是不应失的。谁得到了不应得到的,就会失去应该拥有的。当嗜取者取得不义之财的同时,就失去了不应失去的廉正。因此,当得者得之,当失者失之。

对于得失,取舍要明智。必须权衡其价值、意义的大小,才能在取舍得失的过程中把握准确,明白该得到什么,不该得到什么;该失去什么,不该失去什么。比如,为了熊掌,可以失去鱼;为了所热爱的事业,可以失去消遣娱乐;为了纯真的爱情,可以失去诱人的金钱;为了科学与真理,可以失去利禄乃至生命。但是,绝不能为了得到金钱 而失去爱情,为了保全性命而失去气节,为了取得个人功名而失去人格,为了个人利益而失去集体乃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得与失之间并不是绝对相等的。在某一方面得到的多,可能在另一方面得到的少;在某一方面失去的多,可能在另一方面失去的少。

比如,有的人在物质上得到的少,失去的多,但在精神上得到的多,失去的少。有的人则在精神上得到的少,失去的多,却在物质上得到的多,失去的少。由于各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是绝对相同的, 各人在得失上也不可能绝对相同。人生在世不可能得到所有的东西,也不会失去所有的东西。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必有所得,只是多少的问题,大小的问题,正反的问题,时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