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兢(670—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朝史学家。
武则天时,吴兢进入史馆,负责编纂国史。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忠于史实,不畏权势。
唐中宗时,吴兢和史学家刘知几合作,撰写了《则天皇后实录》。有一件史实是这样的:武则天晚年有两个宠臣一个叫张宗昌,一个叫张易之,二张依仗武则天的宠爱,横行霸道。宰相魏元忠建议武则天不该留二张在身边。二张知道后,对魏元忠恨之入骨,又怕武则天死后,魏元忠会对他俩下手,就密谋诬陷魏元忠有谋反之意。武则天听信了谗言,将魏元忠逮捕入狱。张宗昌又暗中诱逼凤阁舍人张说(yuè)出堂作证,说事成后,提拔他。张说只得答应了。同僚宋璟对张说说:“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万万不能伙同小人陷害忠良啊!”在同僚的激发下,张说在朝堂上言道:“臣确实没听魏元忠有此言,是张昌宗逼我作证的。”魏元忠才得以免死。
吴兢对这件事,直言不讳,如实做了记载。
张说担任了宰相,兼管国史。看到上述那段史实的记载,感到很难堪,认为有损自己形象,就动了改史的念头。
一天张说去国史馆,翻阅国史,假装说:“刘知几这人太不随和了,故意让我难堪!”实际他明明知道是吴兢写的。吴兢听了,立刻站了起来,说:“是我写的,史稿尚在,你不能错怪死去的刘知几!”史官们惊得变了脸色,吴兢毫不畏惧,仍坚持如实记载。
张说又暗地里去求吴兢,做几个字的更改,还说:“一定知恩图报!”又软言乞求了好一段时间。吴兢终未答应,说:“假如答应了您的请求,那么这部书就算不得史实了;不算作史实,又怎么让后人相信呢!希望您能够谅解我。”
吴兢不畏权势,尊重史实的精神,永远值得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