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星云大师开释人生
27431700000027

第27章 处世禅(9)

对自己心存不满的人会随时随地为自己充电,他们从不会为了已有的知识和成绩感到骄傲,因为他们知道容器的容量虽然有限,心胸却可以无限扩展,他们总会把自己摆在最低的位置,实际上却能与伟大无限接近。

向往圣贤才能成为圣贤

有的人之所以不会被打倒,因为他有胆识,有远见。他看得远,看得高,不计较一时的得失,能够掌握先机,把握机会,而且能进能退,能前能后,能有能无。

——星云大师

童年时期,星云大师曾写过一篇文章,拿给老师看。后来,老师在他的文章下面做了两句批注:“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星云不解,向老师请教后得知,老师是以黄莺在柳枝上的啼叫,白鹭飞上青天的一声长鸣来形容其文章的“不知所云”。

这样的评语对一个小孩子来说,是很大的打击。但是他并未因这种批评而丧失斗志,只是暗暗地在心里想:“老师不了解我没有关系,总有一天,我会凭借自己的能力让世人了解我。”

几十年后,他不仅为众人所了解,更成为很多人心灵的导师、精神信仰的寄托。

一个真正明智的人必定清楚,若想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尊敬,必须不断完善自己。一个人只有对圣贤心生神往,才有可能成为圣贤,就好比一个人只有向往更远处的风景,才有动力攀上更高的山峰。

童年时的挫折并没有令星云沮丧。“大丈夫争千秋万世的风景,不争一时的风光。”星云大师说,“生命自有其韧性,勇敢地经历岁月寒暑的流迁,承受风霜雨露的考验,就能展现苍劲、瑰丽的生命风采。”

所以,他选择不断陶冶自己的性情,磨炼自己的品性,即使遭遇打击,也勇敢地挺直脊梁,这样便能在世事的磨炼中清晰地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向往之心的力量有多大呢?我们可以从“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一场演讲加以体会。

一次,松下先生为数百位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做了一场演讲。在演讲中,他提到了著名的“水库式”经营理念,即企业也应兴建“水库”,在经济景气的时候大量“储水”,为将来经济不景气的“枯水期”做好准备,如此才能持盈保泰。

他的观点虽然得到了台下听众的认可,但却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大多数人都认同“水库”的重要性,但问题在于他们并不知道如何才能拥有那座“水库”。

一阵议论之后,终于有人站起来问道:“假如这种经营方式能够实现,那当然是最理想的状况。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拥有这座水库呢?这个问题不能解决,那么一切就都没有意义了。”

松下先生沉默了一会,耸了耸肩膀说:“关于拥有这座水库的方法,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没有假设它、拥有它的想法,就一定不会得到它。”

场下众人先是哑然失笑,后又一片哗然。这群听众中有一个年轻人却会心一笑。多年之后,这个听众成为与松下齐名的日本企业家,他就是稻盛财团的创始人稻盛和夫。后来他回忆说,松下先生的那句话告诉了他一个重要的真理——唯有用心渴望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稻盛和夫一直把“渴望”当成自己成功的原动力之一,从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所借鉴。但是,仅仅心生向往还是不够的。一个人如果对山巅雪莲心生爱慕,如果只是仰头观望,望到颈脖酸痛也无济于事,只有攀上雪峰才能采摘到。所以,想要成为圣贤就必须学习圣贤之法,靠近圣贤才能成为圣贤。

每一只手都有五根手指,很多事情必须依靠五根手指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它们一直相亲相爱、互敬互助。某一天,五根手指却为了争谁是老大而争吵起来。

大拇指说:“当人们想要表达‘第一’时都会伸出大拇指以示赞美,而且,我排在最前面,所以,当然我最大了!”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所有人在品尝食物时都会经过我,谁见过有人用拇指品尝味道呢?”食指不甘示弱,继续说道:“有时候,我这食指一伸,指向哪个方向,所有人就必须朝向那个方向。所以,当然是我最有用!”

中指不服气地说道:“你们仔细看看,五根手指我最长,我在中间,难道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无名指也很不服气,它不满地说道:“虽然我叫‘无名’,但无名才是真名,在很多人心目中,我都有着无法替代的意义。你看所有结婚的人都会把钻戒戴到无名指上,所以我是珠光宝气的,而且寄托着人生最重要的承诺和情感,所以我才是最重要的!”

四根手指争得不可开交,小拇指却一直不开口,大家都感到很奇怪。大拇指终于沉不住气了,问道:“你为什么不说话呢?”

小拇指说:“我最小,而且位置也在最后,哪里能跟你们比呢?”

大家一听,觉得小拇指能够真正认清自己的位置,有几分难得的自知之明。但这时小拇指又开口了:“我知道自己很渺小,所以努力地向着圣贤靠近。当人们心存谦卑与恭敬,双手合十面对佛祖,是我最靠近圣贤。”

五指尚会争大,社会上争做老大的人更是屡见不鲜。虽然五指试图通过确定“排名”来确定自己老大的位置,但星云大师说,真正的老大,不是用身份的高低、排名的先后去衡量的,而要观其心量。故事中的小拇指以一颗最虔诚的心靠近圣贤,在自我完善中赢得了真正的智者的位置。

学习当参“问道禅”

“问道禅”说的是,参禅要不断地问,不断地参,小参、普参,甚至千山万水,到处参访问道,直至机缘成熟,豁然开悟。

——星云大师

有人说,成功来自偏执,学习常常也需要一种执著的精神,一股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就像星云大师所言:“除非不学,要学就要学会,否则决不放弃;除非不问,要问就要问懂,否则决不放弃;除非不想,要想就要想通,否则决不放弃;除非不知,要知就要知透,否则决不放弃。”

只有以这种精神来学习,方能获得真知。

净居寺有一位比丘尼名唤玄机,常常在大日山的石窟中打坐参禅,有一天她突然想到,世人皆爱喧嚣,而自己却在寂静中得到了快乐,瞬间,她觉得自己开悟了。

于是她动身前去拜访雪峰禅师,想去请雪峰禅师确认自己是否已经到达了禅的无上境界。

雪峰禅师问道:“你从什么地方来?”

玄机回答道:“从大日山而来。”

雪峰用机锋语问:“既然是大日山,那么太阳出来了没有呢?”

玄机不甘示弱地回答:“太阳一直未曾出来,假如太阳出来了,雪峰必然会融化。”

雪峰禅师对她的机智非常赞赏,于是又问:“你叫什么名字?”

“玄机。”

“那你一天能织多少布呢?”

“寸丝不挂!”玄机说完,便觉得自己的回答一定会得到雪峰禅师的赞赏,于是起身告辞后便往外走。

雪峰禅师突然喊住她:“玄机,你的袈裟拖在地上啦!”

玄机一听,赶紧回头去扯自己的袈裟衣角。

雪峰禅师哈哈一笑:“好一个寸丝不挂!”

这位比丘尼本已经懂得了禅的机锋,能够比较自如地应对雪峰禅师的考问,但是一听到禅师说袈裟拖在了地上,马上就做出了和普通人一样的反应,可见她只知道如何解释自己的名字,并未在心中做到了无挂碍,也就是说她并没有真正懂得禅的意义。人一旦陷入这种明明不“知”却自以为“知道”的误区,就很难对自己做出准确的定位。

生活中,人们常用泥烧制成的沙锅来熬制中药或在冬季煨烫,这种锅使用起来很方便,但是也非常容易打碎,而且一碎就会一裂到底。后来人们常用“打破沙锅问(纹)到底”来形容执著的求证精神,学习正需要这种精神。故事中的玄机对禅的了解只是皮毛,未至骨髓便自以为是,难怪会在雪峰禅师的考验下露怯。

星云大师说,在禅宗中有一种“问道禅”,就是要参禅者不断地问,不断地参,小参、普参,甚至千山万水,到处参访问道,直至机缘成熟,豁然开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以不知为知只是一种无益的虚荣罢了。常人的学习也需如此,只要不懂,就要不断地参、不断地问。

真知是经得起考验的。越是经过反复推敲与验证的事实距离真理越近,也越能经得起时光的检验,其散发出来的光热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照亮更多人的前途,温暖更多人的生活。所以我们应该把接近并获得真知作为自己学习的目的。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真理,从而体验生活的更多乐趣,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无限的价值。然而获得真理的道路总是崎岖的,真理不是杂草,尽管随风飘落的草子也可蓬勃生长,但终会被铲除而难以营造茵茵绿岛;真理像是玫瑰,总能在枝头绽放出别致的美丽,但并非一伸手就可摘到,那些锐利的刺儿像盾牌一样,令人知难而退。

作家冰心曾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真理的获得也是如此。只有那些勇敢的、执著的,甚至有些偏执的人,才能在学习中获得最宝贵的真知。

积财万贯,无过读书

人读书,就像匠人切磨钻石,每一本书都是一具切割轮,要磨除晦暗的表层,让智慧穿过内心,折射出美丽的光芒。

——星云大师

有的人读地理名胜,可以遨游天下;有的人读历史掌故,可以和古人神交。有的人爱好文学,春花秋月,情境义理,妙味无穷;有的人喜欢理工,一个细胞,一粒分子,他也可以从中找出另外的一番天地。

在世人眼里,星云大师是生活的智者、心灵的导师,但他从未将自己当成“大师”。一直以来,星云大师都在以一种极低的姿态学习、修行,他尤爱读书,从未有过丝毫的松懈。对他来说,书中的美妙境界让人流连忘返。

“十二岁那年,我在栖霞山剃度后进入佛学院,从此,书便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资粮,也是我一生中最大的爱好。”星云大师对读书的热爱是发自肺腑的,乃至他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非常向往图书管理的工作,希望能够借整理书籍的机会阅览群书。

北宋皇帝宋真宗赵恒曾说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古人常将读书作为求官得名的途径,这是从功利角度来讲的,但读书并非只会给人带来物质利益。古人还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多读书,多感悟,方能从中获益良多。

读书可以把人引领到一个神奇、美妙的世界,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还可以使读者从书中获得人生经验。人生短暂,不可能事事都去亲身体验,书中的间接经验,将有效地补充一个人阅历的浅薄,增添他对生活的感受和认知。

宋太宗赵匡义非常喜欢读书,他命文臣李昉等人编写了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后更名为《太平御览》)。这部书收录了1600多种古籍的内容,分类归成55门,共1000卷。

这部书编完之后,宋太宗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一年之内全部将其看完。这也就意味着他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才能完成目标。当宋太宗做出这个决定之后,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多部,实在是太过于辛苦,于是劝他多休息,少看一些,以免过度劳神。

可是宋太宗回答:“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

开卷有益,读书,可以彻悟人生道理;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捧一帧书册,看史事五千;品一壶清茗,行通途八百。无须走马塞上,你便可看楚汉交兵;无须程门立雪,你便可听师长之谆谆教诲。

星云大师说:“读书就要读一流书,做一流人。”为此,他对前来佛光山求教的人提出了关于读书的四点建议,即“读书四要”:读做一个人,读明一点理,读悟一点缘,读懂一颗心。这也就是要我们竭力避免四个误区:光会做学问不会做人,只知读书却蛮不讲理,通晓知识却不解佛缘,满腹经纶又愁肠百结。

有时候,读书本身便是一种意境。傍晚时分执卷品读,看着从窗外斜斜地洒进屋内的几束淡淡的阳光,柔和而细腻,一种亲切与淡定的氛围便悄然地蔓延到心间。阳光轻灵地在纸上跳跃,微风静静地在纸上摩挲,窗外树叶斑驳的影子错落着在书页上起舞。当我们畅游于这书海中的美妙境界时,就能够像星云大师所说的那样,感受到清泉一样的清澈与灵活,嗅到沁人心脾的墨香。

手捧书卷,则馨香飘溢,华光绽放。试问,世间又有哪一种物质享受能与此相匹敌呢?

巧用零碎时间,如同善于储蓄

只要吾人能够认识时间、善用时间,就能够从分秒、日月的时间里破茧而出;只要吾人懂得把握当下、珍惜此刻,自然可以在立德、立功、立言中体证“刹那即永恒”的生命。

——星云大师

学习当珍惜时间,要懂得利用零碎的时间,不要让光阴白白溜走。

星云大常常说:“公路、天空是我的床铺,汽车、飞机是我的餐厅,一本书和膝盖是我的书桌,一支笔是我所有的动力。”在他看来,懂得利用零碎时间的人就是善于储蓄的人,他们能够在积少成多的过程中获得额外的收入。

譬如我们知道很多人都有读枕边书的习惯。《越绝书·外传枕中》云:“以丹书帛,置之枕中,以为国宝。”这大概是“枕边书”最早的由来,夜阑人静时,捧一卷书随手翻阅,既是一种消遣,同时也能更合理地使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