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谈笑风生
27455900000001

第1章 热血颂(1)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前不久,去广州中山纪念堂瞻仰堂前草坪那尊中山先生铜像。细雨霏霏,寒风扑面,然而前来献花拍照留念的中外游客兀自未减。我打开镜头,真美。那光景,谁说不是一幅牵动人心的图画?

由此想得很多很多。为什么孙中山先生这样为人们所爱戴所怀念?盖缘于其志在天下,其行亦在天下,为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天下为公”是孙先生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也是他的形象永驻人心的重要原因。

以天下为己任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2000多年前的孟子便这样说过:“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个中的“天下”乃指天下黎民百姓。中国最古老的传说之一“大禹治水”中说,大禹呕心沥血率民治水十三载,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就表现了可歌可泣的“天下观”。《尚书·无逸》中记载了周朝的列祖列宗心怀社稷,勤恭天下,“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的感人事迹。《史记》中则载有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勤政德行。范仲淹分忧天下,在遭贬谪时仍高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无不闪烁着中华民族仁人志士为天下社稷忍辱负重、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芒。

人民历来是眼睛最亮和富有感情的。谁“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谁做出了利国益民的政绩,人民也就“心向往之”,永远怀念他。当年为兰考县人民忘我工作、鞠躬尽瘁直至生命最后一息的县委书记焦裕禄死去时,兰考人民无不椎心泣血,思念绵长。人民共和国的好总理周恩来溘然长逝,百姓是“十里长街送英灵,白花似海共悼念”。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一个人如此,一个团体,一个政党又何尝不是如此?

中国共产党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跋涉和发展。“忆往昔峥蝾岁月稠,”为什么从南湖开出去的航船能战胜无数激流,险滩,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华夏大地上越唱越响亮、越激昂?为什么奔四化的亿万中国人脸上露出了欢乐和自豪?道理只有一个:“共产党勤劳为人民”,“共产党一心救中国”,换言之就是共产党“以天下为己任”,“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全心全意为了天下人民的幸福,因此赢得了人民,也赢得了天下!

(原载于1991年4月5日《人民日报》)

另一种功勋

历史上常有一些巨人和名人:成吉思汗,拿破仑、华盛顿、毛泽东、莎士比亚、牛顿,托尔斯泰、爱因斯坦、……这些巨人和名人,其事业显赫,功勋卓著,人们不免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然而,世界上有几个成吉思汗、拿破仑、毛泽东?又有几个莎士比亚、牛顿、爱因斯坦?更多的还是平平凡凡默默无闻者,他们头顶没有耀眼的光环,也没有令人羡慕的荣耀。

不过,人的平平凡凡,默默无闻,并非都与闪光的勋章无缘,更不是“不成器”的代名词。苏联电影《一个人的遭遇》中,写了一个汽车司机索科洛夫的人生经历。卫国战争前,他有一个妻室贤惠,儿女绕膝的恬静甜密的小家庭。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在作战中当了纳粹德国的俘虏。在俘虏营里他几次脱逃而又几次被抓回,然而命运又总是赐他不死。战后,在一片欢呼声中传来了他儿子阵亡的噩耗。从此,他又在顿河边上重操旧业当起司机,并把一个在战火中失去父母的无人收养的孤儿养在身边,视为亲生儿子,苦度光阴。故事的主人公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戴上士兵荣耀的勋章。然而,作为法西斯的俘虏,能经受各种恐怖和凌辱,没有失去人的尊严、信心和善良,这本身不就是富有积极意义的人生的“功勋”吗?如果把立功受奖,对社会作出卓越、杰出贡献称之为功勋,那么这种平凡而持续的恪守人格,默默地履行自己的责任,默默地作出奉献,这就完全有资格称之为人类的“另一种功勋”!

这另一种功勋,对于人类来说其实更富有永恒性和普遍性。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早年丧夫,含辛茹苦将五个孩子拉扯成人,当儿女们个个都上了大学成为国家优秀人才时,她却默默地含笑离开了人间。这位女人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佩上闪耀的英雄勋章,然而人们却称之为“英雄母亲”。那些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为社会、为人类奉献出自己的一点热一分光的千千万万的种田人、清洁工、邮递员、保育员、产业工人,还有日复一日地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日夜巡逻的解放军战士和公安干警们,谁说不是“另一种功勋”的创建者和拥有者?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只不过是平平凡凡的一个士兵,但他那热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祟高精神却为一个民族宝库增添了璀璨不朽的财富,其“功”何其“大”,其“勋”何其“著”!

我赞美人类的另一种功勋。它是人的高尚行为的无声的礼赞,是人类可贵的品德看不见的闪耀之光。如果说闪光的功勋章是令人景仰的“金字塔”,那么,这另一种功勋就是与这“金字塔”交相辉映的另一种“丰碑”。

朋友,如果您能立下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那当然最好不过;而如果眼下还没有这种现实可能,那就做一个胸前不戴闪光勋章的,默默地立着另一种功勋的平凡人吧!人生就是这样:“持续平凡就是伟大”,这种平凡的“功勋”,同样也有着有益于人类的价值和动人的光芒啊!

(原载于1991年9月19日《解放军报》)

诗人·夜莺·公仆

我不是诗人,“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式的丽诗半句也写不出。据说写诗的一个重要“规律”是:环境+际遇=好诗”,所谓“坎坷出丽诗,逆境造佳句。”屈原的《离骚》千古传颂,这是因为此屈公有过一段“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垢”的经历;林黛玉小姐的《葬花词》吟得催人泪下,其功当归于她那种“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凄切境遇。拜伦的诗为何“在工人中拥有最多的读者”?只因诗人的一生都在反侵略,反压迫,反专制中抗争、呐喊。这种“规律”,用匈牙利诗人装多菲的话说就是:“诗人是苦恼的夜莺,不要让他有太多幸福,他才因此有甜美的歌声。”

裴多菲的“诗人夜莺论”是否合乎诗情得其诗道我不便肯定,但个中之寄寓却是一条极为普遍而又极其深刻的生活哲理。你是运动员么?你就得高强度训练,用汗水泡出好成绩来,决不可有太多的享乐消遣,恋榻贪杯闲游嬉玩是决然出不了世界冠军的。你是白衣战士吗?也不可能有太多的“幸福”相“温馨”,职业要求你节日牺牲自己休息,坚守岗位劳作,甚至通宵达旦为病人服务,唯此,“自衣战士”的“歌”才动人甜美。你是公安干警吗?那么你就得顺不上享受与娇妻的温存,儿女父母的天伦之情,不分昼夜去追逐擒拿豺狼,唯此生命的乐章才雄浑、豪壮、高亢……。

由此也想起了对社稷国家负有重大责任的人民公仆。公仆,应该说是一种光荣幸福的职业。然而我说,人民公仆也应该是“苦恼的夜莺”,也“不要有太多的幸福”,要给其压抑和紧张,令之“黎明即起,万机待理”,“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孜孜不倦,克勤克俭为社稷百姓服务,这样才能发出“甜美的歌声”。倘若“公仆”“幸福”太多了——“堂上无一事,蝴蝶阶上飞”;“长日憔消一局棋”,“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大事小事不沾边”,那么其“歌声”便可想而知。为什么旧社会人们对做官梦寐以求趋之若鹜?因为为官者有“钟鸣鼎食,美女犬马”式的“幸福”;今天如果谁要以为公仆不是“苦恼的夜莺”,相反会有更多的诸如名位、利禄、“油水”、“甜头”之类的“荣幸”和“福气”,那么他就不再是人民的公仆,自觉不自觉地混同于旧社会的官。

有位学者提出这样的一个命题:当官就是加重责任,就是吃苦,就是多于事,就要熬得秃顶白发,尖嘴猴腮的。这显然是有见地的。大禹治水13年,3过家门而不入,这样的公仆人民最爱戴,最为怀念和赞颂,因为这时候,这位公仆已经象裴多菲所说的那样,早已成为一只“没有太多幸福”的“具有甜美歌声”的“苦恼的夜莺”!

(原载于1992年4月17日《杂文报》)

人格的尊严

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其貌不扬的简爱小姐的形象是相当美好的,多少年来一直吸引着多少读者的心。那道理也简单:这位洋小姐冰清玉洁,倔强不阿,坚笃不渝地维护着自己独立的尊严的人格。你可以克扣她的薪水,解雇她的工作,可就不许你污辱她卑视她。男主人公罗彻斯特曾对她说:“我有权蔑视你”。她严正地回答道:“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自尊吗?我们的精神上是平等的!……”这一番话使罗彻斯特大为吃惊,转而产生由衷的敬佩。

“人格”,历来被人们目之为极其尊严极其圣洁的东西。屈原大夫“伏清白以死直”自沉汩罗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朱自清宁愿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无不为后人传为佳话。“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么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北伐名将叶挺的这段“囚歌”,算是对尊严的人格的生动写照。有人说:“人格是第一生命”,我看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人格”是尊严、崇高的,然而这玩艺儿在一些人士眼里又是那样的廉价和低贱。《圣经》中耶酥12门徒之一的犹大先生,为捞到那串钱币,于是将自己的师长给出卖了。在这里,他的人格换到的仅仅是30块银币。唐时有位叫李林甫的,同事张九龄将大政方针与他商量,他当着人家的面大加赞誉,可转过背来却在皇帝面前将之诋毁,使张蒙罪远谪,在这样的人士眼里,人格确实是“值几个钱一斤”?

尊严的人格在贬值的同时,往往实现了某些人的“理想价值”,古时大贪官如严嵩父子,和珅者辈何以过着“宫中积珍宝,狗马盈外厩,美人充下陈”的豪华生活?还不是干着作奸犯科,拍马钻营,出卖人格的勾当。今时一些“先富于天下”的人也无不与“卖人格”有关。为了“狗马”、“珍宝”和“安乐窝”,无所谓寡廉鲜耻,肮脏污秽。拿了人家那沉甸甸的“红包”喜上眉梢,赶快秃笔一挥,公章一盖;拿了人家的海参鱼翅,便拨电话递纸条给他弄“指标”。有这么一位“卖人格”卖得令人脸红的“现代派”人士,为弄到五十吨钢材指标,竟不惜以逼自己漂亮的老婆与建材处长睡觉为代价……

人,当有自己高贵、尊严的人格。失去了人格,与禽兽无异。然人格往往象一株娇嫩的幼苗,时刻会遭受“风”吹“雨”打,“霜”冻,“雪”压,“兽”踏,“虫”噬,还有病瘟之濡染,因为人并非生活于真空。这就呼唤人们警钟长鸣,时时将之卫护、培育。

有一篇报告文学,写一位白发苍苍的省长工作至子夜,临睡前按照惯例处理那么一大叠的信件。他撕开一封私人信件,其文曰:“友汝身居要职,吾等无限敬仰,倘能帮吾子谋得一份清闲之职,吾将予以重金酬谢……”此公看毕淡然一笑,当即挥笔蘸墨复函,函中仅有四个大字:“还我人格”!人,做到了这一点,就是很值得人们敬仰的。

(原载于1991年4月27日《法制日报》)

我爱听这一片骂声

世界上什么最刺耳?我的回答是:骂人的声音。在那片“滚你他妈的蛋”,“操你妈的祖宗”式的“国骂”或什么“骂”面前,谁不皱眉蹙额?

然而有时却例外。常听见女人们这样骂自己的丈夫:“他这人呀,一年到头就知道为公家走南闯北的,一点儿也不顾这个家!”“我那位呀,整天呆在书斋里就晓得写写写,从不带我和孩子逛公园入影院……”这类骂声刺耳不?不,相反,有点儿顺耳,动听。盖因这骂并非真骂,而实在还有儿“夸”的意思:“瞧,我那口子如此这般干事业!”倘若是真骂,那就不那么“罗曼蒂克”了。

女人骂丈夫这类“夸骂”“动听”,而真骂中也有不少是动听的。邻人阿剑,其二叔是市里加个“副”字的“父母官”,而阿剑对其叔没有半点儿崇敬半点儿夸奖,却是一片愤怒的骂:“别看他做大(官),可做大有屁用?咱姓罗的亲戚中,他帮了哪个?”对门的麻二,常对着做组织部长的岳父骂道:“真不中用哪!连两个外孙的户口的‘农转非’也弄不了,你找他,他却让你去派出所,你说气不气人?人家是真正的清廉!”日前为侄女入学之事找同事张丽(其父为教育局长)谁知这张丽一开口就骂开了:“别找他老夫子啦,我两位姐姐至今还在乡下教书呢!他这号人能帮你个啥?不将你训斥一通才怪哩……”

好一片气鼓鼓火辣辣的真骂之声。其激烈程度一点儿也不亚于骂贪官污吏男盗女娼。

我常为这些挨骂者鸣不平。人民公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赞颂、讴歌都来不及,为何成了亲朋好友的众矢之的?可又一想,既然没有无缘无故的赞,当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骂”。你要他“开后门”,他给“堵”上了,你要凭他的“关系”,他却“一推六二五”,让你吃“闭门羹”,能不骂吗?古往今来哪个“清官”不受过亲朋之怨骂?唐时的宰相卢怀慎,官够大了,可死后却连棺材也买不起,只得由身边的老仆出钱送葬,生前就不知挨亲朋多少骂?还有海瑞、包拯、唐知县、于谦、杨震、羊续式的人物,亲朋们对他们的脊背还总有骂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其胞兄上门求官,还是给顶了回去:胞兄气的骂声不绝。

亲人的这类骂,虽是辣豁豁气鼓鼓的真骂,虽是“刺耳”,但在我看来,还总是动听,这不正是对大公无私、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的一曲曲美丽动人的颂歌吗?相反,倘若你这“公仆”身边的至爱亲朋都啧啧夸你众星捧月前呼后拥,那就真的有点不妙了。

《太平广记》中载有一行与王姥之事。言一行(唐玄宗深为器重的名僧)幼时家贫,邻人王姥为之接济约数10万,一行常思报之。开元年间,王老儿子杀人,锒铛入狱,王姥至一行家中求救,为一行所婉然拒绝:“姥要金帛,当10倍酬之;君上执法,难以求情!”气的王姥破口戟手大骂:“何用识此僧?”我想,今天我们的社会中,多一点甘心挨“王姥”所骂的“一行”,多一点“王姥”的骂声,那该多好!

于是,我爱听这样一片骂声,但愿这骂声处处时时在耳边响鸣,因为这骂声使我看到了那些“一身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人民公仆的高大形象。这类骂声越多,越激烈,共和国的事业就越有希望。

(原载于1989年11月27日《海南日报》)

蜀人画张益州像感言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老泉的散文可谓是呱呱叫的,我尤其欣赏的是那篇《张益州画像记》。文中记叙了北宋张方平安抚蜀地军民之事。其时,蜀人中有传言曰“敌寇侵边,军民夜呼,野无居人”。快马传至京师,朝野震惊,皇帝派张方平至蜀地任益州知州以抚师安民。这张益州入蜀,头一件事是“为屯军,撤守备”,明谓各郡县:“来在吾,无尔劳苦”,要求百姓毋信谣言,休得惊慌,只管安居乐业。次年正月初一,百姓“相安如他日,”歌舞升平安然无事。第2年张公离任返京时,百姓遂将其画像挂于净化寺以永志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