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朝鲜半岛古代建筑文化
27461000000041

第41章 朝鲜半岛古代住居(3)

其二,朝鲜时期住宅的面积普遍以间为单位来计算。以间为计量单位大致始于高丽时代,这说明建筑柱网开始变得比较规则,这是木构建筑技术进步的又一种表现。

其三,朝鲜时代住居建筑中的“退”变得更为普遍。所谓“退”,相当于中国的“廊”。

“退”本为遮阳之用,但后来功能得到拓展,可以作为房与房之间的连接空间、房与院之间的灰空间等,因此亦需要对其数量和大小加以限制。

其四,朝鲜时代对建筑装饰的限制反而不如新罗时代那么繁琐,只是限制用熟石、花拱、丹青(彩画)。实际上由于朝鲜时代住宅中多用翼工,斗拱已经大大简化。而且受儒学思想的熏陶,使得当时的社会风气至少在表面上以“安贫乐道”为追求,不尚奢侈腐化,不以金、银等贵重品装饰建筑,这也是朝鲜时期建筑的一大特点。

当然,班家作为统治阶层的住居,在诸多方面仍然体现出高于其他阶层住宅的特征,如使用所谓的“五梁架构法”来营造较大的室内跨度,使用比较粗壮的柱、梁等构件一一这并不是出于结构的实际需要,而是为了显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比如使用直径一尺以上的柱子、大梁等。屋顶可以覆瓦、使用歇山顶,台阶用石灰石等高级石材,窗户使用格子窗及做工细致的窗棂,从形式上和材料上体现出班家住宅的等级。

典型的班家住居主要由三个领域构成:最内向的领域是以主妇为中心的、住宅内部比较封闭的“女性空间”,家族中的女性均在这一领域内生活、劳作;其外被以“舍廊”为中心的“男性空间”保护,这一领域主要承担男主人的起居、读书与待客等功能;再外则是由大门、行廊、仓库等构成的仆役生活和劳作空间。住宅以围墙围合,规模较大的住宅,往往还建有别庄、别斋;对于执掌血缘氏族祭祀权力的“宗家”,往往还设有祠堂。祠堂一般配置在最隐秘处,是宗家在宗族内支配地位的象征。住宅被划分为许多不同层次和功能的空间,是班家住宅的重要特征。除了住宅中居住人口较多的原因外,儒学仪礼指导下的生活方式对班家住宅空间划分起到了决定性影响。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思想导致住宅内空间细化,男主人修身养性、起居坐卧、待人款客;女主人起居和劳作、侍奉长辈;儿子、女儿的起居和学习等都需要专门的空间,因此住宅内功能空间细化就是自然而然的了。总体上一处典型的班家住宅从外到内可以划分成行廊领域、舍廊领域、内宅领域这三个主要部分,各部分都带有自己的院子。对于氏族中掌握继承权的所谓“宗家”,住宅旁边隐蔽之处,通常还建有家族的宗祠——家庙。

8.5.2.1行廊领域

在朝鲜后期对奴婢的“免贱”政策实行之前,士大夫家中普遍蓄奴养婢,而行廊(功能上类似于北京四合院的倒座)就是奴婢们生产、生活的空间,通常配置在住宅的最前面,与住宅大门、工具间、仓库等结合在一起,起到屏护整个住宅的作用;而且住宅中行廊的规模往往成为主人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的最直观的表征。

8.5.2.2舍廊领域

这是班家住宅中最重要的空间。朝鲜前期的舍廊建筑,只是接待外客用的附属建筑,规模不大。世宗时期刊行的“龙飞御天歌”有注云:“中门旁待客三间之庑,谓之舍廊。”朝鲜前期建成的良洞孙东满宅(书白堂)的舍廊,位于主宅之侧,不过一间,就是一例。但是,随着儒学观念的普及推行、父系宗亲制度的确立,男性家长在住宅中的地位日益增强,与内宅相独立的一家之长的日常生活和待客空间的重要性得到不断的强调,住宅中与男性相关的从出生到死亡的人生重大节点,都需要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如出生礼、成人礼、婚礼、花甲礼、葬礼、祭礼等,都需要在舍廊进行,因此朝鲜中期以后班家住宅中舍廊的规模越来越大,实质上体现了男性家长权威不断提升的过程。朝鲜学者丁若镛在《雅言觉非·舍廊条》中说:“昔时风俗,内舍宽广而外舍窄小,且无廊庑,仅中国舍廊之模称也。然今之世上,舍廊更广,更不合舍廊之名。”

班家住宅发展到朝鲜中期,舍廊除了规模扩大之外,另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舍廊建筑逐渐背离了早期对朴实无华的建筑性格的追求。对内为了强调家长的权威,对外为了炫耀家族的势力,舍廊建筑的装饰日益繁琐。舍廊在住宅内屋脊最高、屋顶形态等级最高、台基最高、地板离地最高,建筑用斗拱、用屏风等装饰室内,窗户雕刻花纹……从各方面烘托其在住宅中的崇高地位,甚至包括以柱子的断面来体现建筑的层级一舍廊建筑大部分使用圆柱,这是源自“天圆地方,而男子为天、为阳”的传统观念。

朝鲜中期以来,舍廊建筑不但在规模、等级上有了很大的扩展和提高,还出现了“别庄形舍廊”流行的趋势。这是舍廊功能进一步分化和拓展的结果。为了满足男主人祭祀、问学、待客、修养等多种功能,有能力的班家往往还在住宅的舍廊之外,另行择地建造独立的舍廊,是为“别庄形舍廊”。

根据分化出去的功能,这些单独设置的舍廊大体可分为祭室型、书斋型、观景型等。祭室型即与祭祀活动有关的别堂,特别是供奉“不迁位”别庙的宗家,往往别建舍廊。这样男主人对家族祭祀权力的掌控可以更为独立,也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参加祭祀活动,同时可举行宗族内部会议等。书斋型舍廊主要用来做学问和对族中子弟进行教育,类似于中国的家塾,建筑在功能上增加了书房、书库等;规模较大的书斋,不但能满足教育族中子弟的需要,教育对象还扩展到村落中的其他学童。观景型舍廊主要是建在风景秀丽之处以娱养性情、观赏美景之用,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别庄舍廊类型,也是在朝鲜中期以后才得到较快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因这一时期日趋严酷的朋党斗争导致的仕祸、党争,使得一批士大夫为了避开政治迫害而归隐乡里,在山林间建造斋室以忘情山水。这些斋室的主要特征是“抹楼”更为宽大,建筑更开敞,以使建筑与自然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在没有值得一观的自然景色的情况下,也采用一些人工的手法营造人工园林。由于归隐的士大夫往往颇具名气,因此他们的斋室往往也成一方名胜,如合安无计莲堂、达城荷叶亭、庆州归来亭、江陵乌竹轩、海云亭、安东临清阁等。

8.5.2.3内宅领域

班家住宅之中的内宅,是包括婆婆、主妇、女儿、女仆在内的所有女性的生活和劳作空间,往往被配置在离大门最远、最隐秘的角落;与舍廊领域的开敞、宽大相比,其空间形态封闭而狭窄,以天井为中心形成一个闭合的“口”字形院落。对于规模较大的班家,在这个院落之外甚至还要再增设一圈围墙,以满足“男主外,女主内”以及妇人不可抛头露面的伦理要求。内宅以封闭的天井为中心,周边布置寝室、大厅、厨房、仓库等房间,妇女们在这个空间中坎事、育儿、理家。天井正北的建筑以大厅为中心,大厅的功能类似于今日之“家庭室”,是个向自然开敞的空间,女性成员在此劳作或交流。大厅的东西对称地布置最高女主人(婆婆,男主人母亲)居住的“晏房”以及女儿、媳妇们居住的“恳伦房”。儒家提倡尊敬长上,所以晏房的位置往往靠近厨房。这样的配置并非出于让婆婆便于去厨房劳作或者监管而设置一一而是因为住宅中以“温突”取暖,热源来自厨房,离厨房越近而“温突”越热之故。而恳伦房则由女儿或者媳妇居住,面积也较小。如果婆婆过世,那么媳妇就可以升格居住到晏房中,在朝鲜半岛俗语中称之为“升大房”,类似于中国俗语中“媳妇熬成婆”之意。

8.5.2.4祠堂领域

朝鲜中期以来,在儒士们的不断努力下,《朱子家礼》大量刊行和传播,使得《朱子家礼》被奉为士大夫乃至一般家庭生活的最尚指导,而且宗法观念在朝鲜社会终于成为普遍的观念,宗族的继承权得到高度重视,而对继承权的掌握,则体现在祭祀权力的掌握上,因此祠堂就成为一家之中最神圣的场所。体现在布局形态上,就是祠堂的位置往往比事关男女大防的“女性空间”更为偏僻和隐秘,而且有围墙和独立的门保护起来,非但外人,就是家族成员也不能随便接近,以体现长子对家族的掌握和权威。

朝鲜时期留存下来的班家为数众多,而以朝鲜中期留存下来的最具代表性,较典型的例子如安东养真堂、安东忠孝堂、良洞孙东满家屋、义城金氏宗家、月城香坛、海南尹善道古宅等。

1.安东养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