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尹张燮.韩国的建筑.汉城:汉城大学出版部,1996
[14]金东旭.韩国建筑历史.汉城:技文堂,2002
[15]金敬修.韩国建筑的固有性如何确定.韩国建筑历史学会创立10周年学术发表大会论文集,2000
[16]金鸿植.现阶段韩国建筑史学研究的问题与课题.大韩建筑史学会.建筑历史研究,第1卷1号,1992
[17]金正基.我的建筑史研究回顾与剩下的问题.大韩建筑学会建筑史研究,第1卷1号,1992
[18]成周铎.东洋都市史中的汉城.汉城:汉城市厅开发研究院,1994
[19]成周铎.百济泗沘城研究.百济研究,1982,(12)
[20]成周铎.百济山城研究.百济研究,1975,(6)
[21]成周铎.百济城廓研究.百济研究,1986,(15)
[22]成周铎.汉江流域百济初期城址研究.百济研究,1983,(14)
[23]成周铎.百济的城志与文献资料.百济研究,1986,(17)
[24]徐影大.高句丽的平壤迁都及其背景:[硕士学位论文].汉城:汉城大学,1980
[25]金正基.韩国传统都城形态与空间构成.空间,1987,(3)
[26]成周铎.百济都城筑造的发展过程的相关研究.百济研究,1988,(19)
[27]李能和.李朝时代的京城市制.满鲜史论丛,1938,(3)
[28]李春浩.韩国都城成长要因分析.[硕士学位论文].汉城:延世大学,1989
[29]隹炳善.韩国古都邑的空间构成的相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汉城:汉城大学,1973
[30]李相求.韩国邑城的空间构成体系.建筑与环境,1986,(3)
[31]三品彰英.高句丽王都考.朝鲜学报,1951,(1)
[32]村上四男.新罗王京考略.朝鲜学报,1962,(24)
[33]中村春寿.日韩古代都市计划.东京:六与出版社,1978
[34]杨通方.中韩古代关系史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35]杉山信三.日本朝鲜比较建筑史.东京:大八洲出版社,1946
[36]尹武炳.百济王都泗沘城研究.学术院论文集(人文社会科学篇),1994,(33)
[37]李华善.朝鲜建筑史.平壤: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孙永植.韩国城廓的研究.大韩建筑学会论文集,1996,(32)
[38]孙永植.韩国城廓的研究.大韩建筑协会论文集,1996,(32)
[39]李王基.百济的建筑样式与技法.百济文化,1999,(27)
[40]徐程锡.百济熊津都城相关一考.百济文化,2000,(29)
[41]尹武炳,成周铎.百济山城新类型:百济研究,1977,(8)
[42]尹武炳.泗沘都城研究.百济研究,1988,(12)
[43]吴英勋.新罗王京考察.新罗研究,1987,(8)
[44]贺业矩.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
[45]崔孟植.百济版筑工法相关研究.硕晤尹容镇教授停年退任纪念论丛,1996,(1)
[46]尹武炳.扶苏山城城壁调查.韩国考古学报,1982,(13)
[47]车勇杰.百济的筑城技法一版筑土垒的调查为中心.忠南大学校百济研究所.百济研究,1988,(19)
[48]罗泰敦.三国时代的部的相关研究.韩国史论,1975,(2)
[49]李华善.高句丽金刚寺构成研究.朝鲜考古研究,1994,(4)
[50]斋藤忠.朝鲜佛教美术考.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1989藤岛亥次郎.朝鲜建筑史论.日本建筑学会志,1930,(2)
[51]藤岛该次郎.朝鲜建筑史论.日本建筑学会志,1930,(2)
[52]张庆浩.韩国传统建筑.汉城:文艺出版社,1993
[53]韩国文化财管理局.雁鸭池发掘调查报告书.汉城:1976
[54]张庆浩.新罗东宫的复原推测.空间,1983,(10)
[55]马得志.唐长安兴庆宫发掘记.考古,1999年,(10)
[56]金奉烈.寺刹建筑研究史.韩国建筑历史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学术发表大会.汉城:2000
[57]金奉烈.高丽伽蓝的构成形式研究.建筑学论,1989,(12)
[58]金圣雨.东亚细亚佛寺最初的形式.建筑,1987,(6)
[59]金圣雨.北魏永宁寺与三国时代的佛寺.建筑学论,1987,(8)
[60]金圣雨.三金堂形式的起源.建筑学论,1988,(2)
[61]金圣雨.高句丽佛寺设计的变迁.建筑学论,1988,(10)
[62]金圣雨.一塔一金堂形式的发展.建筑学论,1989,(12)
[63]小泉显夫.平壤清岩里寺址调查.东京:六兴出版社,1938
[64]千田刚道.清岩里废寺与安鹤宫.文化财论丛.东京:同朋社,1983
[65]李华善.安鹤宫遗址复原的相关数个问题.历史科学,1980,(6)
[66]吕南喆译.五世纪的高句丽文化.汉城:雄山阁,1985
[67]张庆浩.百济寺刹研究.汉城:艺耕产业社,1990
[68]张庆浩.高丽伽蓝的研究.考古美术,1975,(6)
[69]张庆浩.弥勒寺配置与塔的造型考察.建筑季论35·40,1987,(10)
[70]张庆浩.以皇龙寺址为中心考察我国的古代伽蓝.建筑,1980,(26·30)
[71]张庆浩.三国时代的佛教建筑.考古美术150,1981,(6)
[72]李圭成.新罗寺刹的时代性格考察.建筑与环境,1986,(04)
[73]姜相烈.高层木塔为中心的1塔3金堂式寺院形式的历史起源.大韩建筑历史学会论文集,1990,(1)
[74]高裕燮.韩国建筑美术史草稿.汉城:考古美术同仁会,1964:32
[75]庆州文化财研究所.芬皇寺发掘调查·年报第2号,1991,(2)
[76]杉山信三.韩国的中世建筑.东京:彰国社,1964
[77]金正守.新罗木塔庄严雕饰的相关研究.建筑历史研究,2005,14(1)
[78]高裕燮.朝鲜塔婆的研究.汉城:乙酉出版社,1948
[79]千德琰.百济系石塔的造型特性与变迁过程考察(1·4),建筑与环境,1991,(01·06)
[80]文化财研究所.益山弥勒寺.汉城:文化财研究所,1989
[81]金贞培.韩国和辽东半岛的支石墓.韩国学论文集·第四辑.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82]崔南善.朝鲜的古迹.六堂全集第七卷.汉城:技文堂,1993
[83]郑在熏,赵由典.北韩的文化遗产II.汉城:艺术文化出版社,1993
[84]南京博物院等.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及其砖刻壁画.文物,1960,(8、9)合期
[85]金元龙.韩国美术史.汉城:一志社,1987
[86]文化财管理局.武宁王陵发掘报告书.汉城,1974
[87]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幕府山东晋墓.文物,1990,(8)
[88]王仲殊.东晋南北朝时代中国与海东诸国的关系.考古,1989,(11)
[89]关野贞.朝鲜的建筑与艺术.东京:岩波书店,1942
[90]金元龙,金正基.高灵壁画古坟调查报告.韩国考古2号,1967,(2)
[91]尹国炳.造景史.汉城:一潮阁,1978
[92]金镐然,尹国炳,柳福模等.文殊院庭院迹发掘调查报告.韩国庭苑学会誌,1982,(1)
[93]张庆浩.统一新罗时代的建筑造形中出现的造景意图的相关考察一一以雁鸭池与佛国寺为中心.韩国庭苑学会誌,1983,3(1)
[94]金遵敏.雁鸭池出土花粉分析.文化财,1980,(13)
[95]姜希颜.养花小录.汉城:乙酉文化社,1973
[96]韩在濂.高丽古都征.亚细亚文化社刊,1972,(3)
[97]田治六郎.高丽时代的庭院.日本造园杂志.1936,3(2):13
[98]李奎报.东国李相国集.古典刊行会.汉城:东国文化社,1958
[99]汉城特别市史编纂委员会.汉城特别市史·古迹篇.汉城:1998
[100]金知民.韩国的儒教建筑.汉城:发言社,1996
[101]李相海.书院.汉城:悦话堂,1998
[102]姜荣焕.新编韩国住居文化的历史.汉城:技文堂,2002
[103]姜荣焕.韩国住居历史.汉城:技文堂,1991
[104]金正基.韩国住居史.韩国文化史大系,1993,(4)
[105]国立中央博物馆.中岛发掘报告I/II/III.古迹调查报告书,1980、1981、1982,(12/13/14)
[106]林炳泰.水原西屯洞住居址发掘.博物馆新闻第126号,1982,(2)
[107]金大子.高丽时代的住宅.考古美术,1986,(7)
[108]金正基.文献中的韩国住宅史.东洋学,1977,(7)
109]李明燮.韩国住居形态的发展过程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汉城:汉城大学,1964
110]尹孝载,权鹤寿.鳌山里遗迹I,II.汉城大学考古人类学丛刊,第9、10辑.汉城:汉城大学博物馆,1984
111]金永男,金勇敢,黄基德.我国原始住居遗址的相关研究.平壤:社会科学出版社,1975
112]金东贤.韩国木造建筑技法.汉城:发言社,1999
113]韩东洙.初探中韩两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比较与交流.[博士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1997
114]张宪德.中韩寺刹殿堂木结构比较研究一10世纪至16世纪为主.[博士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1999
115]金正基.高句丽古坟壁画与木造建筑.金载元博士回甲纪念论丛,1984
116]李相海.三国史记·屋舍条的再考察.建筑历史研究第8号,1995,(8)
117]李相海.成造歌中反映的传统住宅建筑的内容.建筑,1989,(4)
118]安溪福.通过楼阁与亭子样式对韩国传统庭院特性的相关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汉城:汉城大学,1989
119]AmosRapoport.HouseFormandCulture.Milwaukee:UniversityofWisconsin,1969
120]文化财研究所.国宝·宝物实测图面集I.汉城:文化财研究所,1998
121]文化财管理局,文化财研究所.凤停寺极乐殿修理工事报告书.汉城:文化财研究所,1992
122]国立文化财研究所.法住寺捌相殿修理工事报告书.汉城:国立文化财研究所,1998
123]张起仁.木造.汉城:宝成文化社,1997
124]黄基德.茂山虎谷洞原始遗迹中间报告.文化遗产,1960,(1)
125]陈明达.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战国一北宋.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126]陈明达.营造法式大木作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
127]潘德华.斗拱.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128]金东贤.韩国的木构建筑.汉城:悦话堂,1997
129]泽村仁.日本建筑史基础资料集成(四).东京:岩波书店,1981
130]裴秉宣.多包系悬山屋顶建筑相关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汉城:汉城大学,1993
131]文化财研究所.传灯寺建筑调查.首尔:文化财研究所,2005
132]文化财研究所.完州花岩寺极乐殿.汉城:文化财研究所,1996
133]权基文等.庆山环城寺大雄殿调查报告书.汉城:文化财研究所,1991
134]文化财研究所.山清栗谷寺大雄殿调查报告书.汉城:文化财研究所,1986
135]文化财研究所.龙门寺大雄殿.汉城:文化财研究所,1979139]文化财研究所.论山双溪寺大雄殿.汉城:文化财研究所,1987
137]文化财研究所.陕川海印寺.汉城:文化财研究所,1992
138]韩国技术士事务所.浮石寺无量寿殿实测调查报告书.汉城,2002
139]文化财厅.浮石寺祖师堂修理·实测调查报告书.汉城,1997
140]西岗常一.法隆寺——世界最古的木造建筑.东京:草思社,1980
141]崔英白.韩国古建筑斗拱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光州:全罗南道大学,1975
142]安志敏.记日本出土地鬲形陶器.考古,1989,(5)
143]安志敏.江南文化和古代的日本.考古,1990,(4)
144]木宫泰彦著;胡锡年译.日中文化交流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45]西岛定生.古代东亚细亚世界与日本.东京:岩波书店,2000
[146]李基白.韩国史新论.汉城:一潮阁,1979
[147]李基白.韩国古代史论.汉城:一潮阁,1995
[148]金正基.韩国古代建筑与对外交涉.汉城:技文堂,1987
[149]李丙寿.韩国儒教史.汉城:艺术文化出版社,1993
[150]金庠基.新编高丽时代史.汉城:知识社,1991
[151]林金水主编.福建对外文化交流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152]韩国史研究会.古代韩中关系史研究.汉城:三知院,1987
[153]李王基.古代韩国中国建筑文化关系史研究.建筑历史研究,1982,(4·5)
[154]佛教新闻社.韩国佛教史的再照明.汉城:佛教报社,1994
[155]黄万福,陈景福.中朝佛教文化交流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56]何劲松.韩国佛教史(上卷).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
[157]何劲松.韩国佛教史(下卷).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158]柳承国著;傅济功译.韩国儒学史.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88
[159]闵炳鹤.高丽时代成均馆的设立与发展.大东文化研究,1991,(6)
[160]高承济.朝鲜半岛村落社会史研究.汉城:一志社,1977
[161]金东旭等.宗庙与社稷.汉城:大元社,1990
[162]柳宗悦.朝鲜及其艺术.东京:艺文社,1920
[163]高裕燮.朝鲜半岛建筑美术史初考.汉城:大元社,1999
[164]高裕燮.朝鲜美术文化史论丛.汉城:大元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