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孙子学院——孙子的兵战谋略
27492800000020

第20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与现代商业的信息战(3)

他们找到一间幽静的小单间,边喝边聊起来。酒过三杯,赵重勋突然对郑周永说:“郑兄,这桩工程可是块难啃的骨头呵!”“就是再难啃,我也有把握把它啃下来!”郑周永胸有成竹地说。

“唉,你何苦非要冒这个险呢!”接着,赵重勋压低嗓门说,“只要你肯退出来,你还可以不劳而获,得到一笔可观的意外之财,何乐而不为呢?”

郑周永暗吃一惊,这才知道老友的意思,却不动声色地问:“有这样的好事?”

赵重勋以为对方动心,便干脆把话挑明:“不瞒老兄,是法国斯比塔诺尔公司委托我来劝你的。他们说,只要不参加竞争,他们立刻付给你1000万美金。”

郑周永暗暗冷笑:“法国人也太小瞧我了,这点小钱就想打发我退出!他沉吟了一阵,想出了一条妙计。”

“赵兄的好意,小弟心领了。但这桩工程我还是争定了。”

“唉,两头都是朋友,我也是为你们着想。”赵重勋不免有点失望。

这时,郑周永举杯一饮而尽,抱歉地说:“赵兄,失陪了。我还有件紧急的事要办。”

“什么紧急的事?我能帮你吗?”

“唉,还不是为那1000万保证金……”郑周永故意把话“闸”住,于是他“满怀气愤”地告别老友。赵重勋回去就将这事告诉了斯比塔诺尔公司。

法国人得知这一“情报”后,就开始在郑周永的投标报价上做文章,按照投标规定,中标者需要预交工程投标价格的2%的保证金。由此,他们便判定郑周永的现代建设集团的投标报价可能在20亿美元左右,最少也在16亿美元以上。

然而,这正是郑周永的良苦用心,他也想通过朋友的嘴给对方一个“回报”。

在此期间,郑周永频频利用“假情报”向其他竞争者施放烟幕弹,设置假象,来扰乱对手的阵式。

在郑周永的那间封闭保密的会议室,灯火通明,气氛紧张。郑周永正在为他的决战作最后准备。

在报价问题上,郑周永甚是煞费心机,他仗着自己旗下的现代重工业及造船厂等大企业能够提供前线大量廉价的装备和建材,仗着自己建立起来的“桥头堡”,决心使出杀手锏“倾销价格”,来力排群雄,在竞争中大获全胜。

起初,他经过分析和借鉴国外建设工程价目表,初步拟定了总体工程报价为12亿美元。

尔后,经过再三思虑后,郑周永对初始报价12亿美元先后进行了25%和5%的两次削减,最后定为8.7亿美元。

对此,他的高级助手田甲源持反对态度,认为削减到25%,即9.3114亿美元就可以了。但是郑周永却一意孤行,他认为在投标报价问题上,不同于比赛,它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名,要想取胜,报价必须通过强烈的竞争,尤其是在大型项目上更要有十拿九稳的把握。

1976年2月16日,这是决定郑周永与他的现代建设集团走向世界的关键一刻。

现代建设集团的投标代表是田甲源,然而这位肩负重担的田甲源先生却在关键性的最后一刻钟里自行其事,在投标价格表上填上9.3114亿美元。填完报价数目后,田甲源怀着胜利的信心走进工程投标最高审决办公室。

那里的工作人员紧张地忙碌着,整个办公室里就像一张巨大的针毡,田甲源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当他听到主持人说美国布朗埃德鲁特公司报价9.044亿美元时,刹那间他脸色苍白,踉跄地走到郑周永面前,含含糊糊地说:

“郑董事长的决定是对的,我……我没有照你的办,结果比美国人多……多了300万美元。我们失败啦!”

郑周永看到田甲源难受的样子,感到中标已没希望啦,他真想给田甲源一记响亮的耳光,然而这里毕竟不是韩国,而是“世纪工程”的招标会议室。

正当他拔腿想要离开会议室的一瞬间,另一个助手郑文涛打着招呼,激动万分地从仲裁室跑到郑周永面前大声地喊道:

“董事长,我们胜利了!我们成功了!”

郑文涛的消息使现代建设集团的所有在场的人员都象木偶似的。他们不知所措,到底是田甲源错了,还是郑文涛对了?真让人大惑不解。

原来,美国布朗埃德鲁公司的报价是分两部分进行的,仅上部分就是9.0444亿美元。相比之下,田甲源填的9.3114亿美元的报价是最低报价。

当沙特阿拉伯杜拜海湾油港招标仲裁委员会最后宣布现代建设集团以9.3114亿美元的报价摘取这项本世纪最大工程的招标桂冠时,在场者都像中了什么法术似的,个个呈现一副惊呆之状,郑周永对自己也不敢相信,更何况田甲源呢?

对于这个报价,西方的所有强劲对手都惊愕不已,他们觉得受了郑周永的骗。尤其是那些法国佬,他们老羞成怒地骂他是“骗子”、“土匪。”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商战中,郑周永成功地使用“反间”之计,以逸待劳,击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

6.巧用信息,先发制人

【原文】“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功也”

【大意】这是用兵的关键步骤,整个军队都要依靠间谍所提供的敌情来决定军事行动。

孙子强调作战前的情报收集,不打无准备的战,认为情报是“三军之所恃也”。而在商战中,信息就意味着商机,抢得商机,就能先发制人。一个精明的商人是不会放过任何一点有用的信息的。

现在,我们身处信息时代,信息就是我们创业的基础。所以,捕捉信息,就是商战成功的关键之一。香港假发业之父刘文汉先生,就是因为善于观察和思考,从而在生意场上大获成功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不满足于经营汽车零件的小商人刘文汉去美国旅行,考察美国的市场,同时也想学一学经商之道。有一天,他去克利富兰市的一家餐馆跟两位美国朋友共进午餐。美国人一边吃一边谈着各自的生意经,一位无意间提出“假发”两个字。刘文汉心中一动,脱口叫道:“假发?”美国商人又一次补充道:“假发,是的,我想购买13种不同颜色的假发。”

就是餐桌上这席普通的谈话使刘文汉开了窍。他充分利用自己敏捷的思维,很快就作出正确判断:假发中大有文章可做,这其中蕴含着无穷的商机。

回到香港,刘文汉立刻着手调查制造假发的原料来源。经过调查研究他发现,从印度和印尼输入人发到香港,制成各种发型的假发,其成本相当低廉,最贵的每个不超过11港元,而一个假发的售价却高达数十美元。刘文汉喜出望外,立即决定在香港创办假发工厂。制造假发需要技术专家,刘文汉听说有个专门为演员制造假发的师傅,便不辞辛劳地去请这位师傅出山。但是,这位内行高手说,制造一个假发需要用3个月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但刘文汉的思维并没有就此停下,他在头脑中飞快地将手工操作与机器操作联系起来,终于想出了办法。

刘文汉先是把那位内行师傅请来,又招来一批工价低廉的女工,精通机械之道的他立即着手改造出假发制造的操作机器,然后手把手地教那些工人们操作。就这样,世界上第一个制造假发的工厂诞生了,各种颜色、式样的假发大批量生产出来。消息在市场上不胫而走,订货单像雪片般地飞到了刘文汉的工厂里。到了1970年,刘文汉的假发工厂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0亿港元。

从刘文汉先生成功的经验来分析,如果不是仔细观察和分析研究,他就不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当然,他的顽强意志、相机而断以及所具有的相关知识,也为他的成功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在刘文汉成功的事例中,敏锐的洞察力起了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如果是一般人,很可能很随意地放过这个看似微不足道却大有潜力的信息,而刘文汉先生不仅捕捉到了它,而且还进行了缜密的考虑,确定了自己经营的目标,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金娜娇,京都龙衣凤裙集团公司总经理,下辖9个实力雄厚的企业,总资产已超过亿元。她的传奇人生在于她由一名曾经遁入空门、卧于青灯古佛之旁、皈依释家的尼姑而涉足商界。

也许正是这种独特的经历,才使她能从中国传统古典中寻找到契机;又是她那种“打破沙锅”、孜孜追求的精神才使她抓住了一次又一次人生机遇。

1991年9月,金娜娇代表新街服装集团公司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在返往南昌的回程列车上,她获得了一条不可多得的信息。

在和同车厢乘客的闲聊中,金娜娇无意得知清朝末年一位员外的夫人有一身衣裙,分别用白色和天蓝色真丝缝制,白色上衣绣了100条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金龙,长裙上绣了100只色彩绚烂、展翅欲飞的凤凰,被称为“龙衣凤裙”。金娜娇听后欣喜若狂,一打听,得知员外夫人依然健在,那套龙衣凤裙仍珍藏在身边。虚心求教一番后,金娜娇得到了“员外夫人”的详细住址。

这个意外的消息对一般人而言,顶多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有谁会想到那件旧衣服还有多大的价值呢?知道那件“龙衣凤裙”的人肯定很多很多,但究竟为什么只有金娜娇才与之有缘呢?用上帝偏爱金娜娇来解释显然没有道理。重要的在于她“懂行”,在于她对服装的潜心研究,在于她对服装新信息种的渴求,在于她能够立刻付诸行动。

金娜娇得到这条信息后心更明眼更亮了,她马上改变返程的主意,马不停蹄地找到那位近百岁的员外夫人。作为时装专家,当金娜娇看到那套色泽艳丽、精工绣制的龙衣凤裙时,也被惊呆了。她敏锐地感觉到这种款式的服装大有潜力可挖。

于是,金娜娇来了个“海底捞月”,毫不犹豫地以5万元的高价买下这套稀世罕见的衣裙。机会抓到了一半,开端比较运气、比较顺利。

把机遇变为现实的关键在于开发出新式服装。回到厂里,金娜娇立即选取上等丝绸面料,聘请苏绣、湘绣工人,在那套龙衣凤裙的款式上融进现代时装的风韵。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一年,设计试制成当代的龙衣凤裙。

在广交会的时装展览会上,“龙衣凤裙”一炮打响,国内外客商潮水般涌来订货,订货额高达1亿元。

就这样,金娜娇从“海底”捞起一轮“月亮”,她成功了!从中国古典服装出发开发出现代型新式服装,最终把一个“道听途说”的消息变成一个广阔的市场。她的成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这也即是著名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所说的“成功的神奇之钥”。

要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就需要我们平日就要多加留心身边的各种事物。

当然,光有信息还是不够的,还要对信息进行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作出正确的抉择。如果有了信息而不对它进行仔细地分析研究,那么信息始终只是一些粗略的表面现象,你也就永远无法触及实质。因此,在我们通过观察获得信息之后,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表面的现象进行深刻、仔细的研究分析,把握实质性的东西。

7.谍中谍,让人防不用防

【原文】“心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异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之。”

【大意】一定要搜查出敌方派来侦察我方军情的间谍,从而用重金收买他,引诱开导他,然而再放他回去。这样反间就可以为我所用了。

孙子指出,除了窃取敌方情报外,还要做好反间谍的工作,在商战者,建议每个企业都要建立自己的反间谍部门。否则,“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商战中有一句名言:“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利益的争夺和分配。世界著名企业的发展证明,符合市场竞争规则和道德的竞争行为有助于企业发展,而违背商业竞争法则只能自食恶果。

自80年代以来,生产电子计算机的企业,作为机型开发战略的一环,往往都十分重视计算机情报的搜集,而且几乎都是不遗余力,不择手段。IBM公司就有着第一流的情报搜集系统,该公司从事情报的编外人员10倍于在编情报人员。具体人数因为属保密范畴,无法统计。IBM公司的情报搜集和研究范围,几乎遍及与计算机有关的各种出版物及研究领域。参加各种学会、协会以及订阅机关杂志的数量,IBM公司恐怕也是首屈一指的,其实际数量约达2000余种。“聪明”的日本人为了尽快掌握高技术,早把这一切熟谙在心,同时在使用“产业间谍”方面更是有恃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