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请再给我一次机会
27494600000021

第21章 感悟生活,启迪心灵(2)

在这个讲究时效的时代,每干完一件事,人们总先问结果怎么样。

“认识你眼前的东西,那么隐藏的东西也会显示在你眼前。”很多人因为结果未卜就放弃许多事,也就失去了成功的机会。有的人虽然不知道结果会怎样,但仍然全身心地投入,因为他们相信:只要用心去干,就不会失败。

“天空没有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结果不应该成为我们前进的枷锁,过程才是推动我们向前迈步的动力。

毕田出生在一个医生世家,他在上学期间,对医学研究专心致志,并且积极从事实践活动。

父亲对毕田的表现很满意,经常对他说:“看呢,我们又多了一名优秀的医生。”

但过了一段时间,毕田对这项职业失去了兴趣,转而决心去外地求学,想成为名律师。临行前,父亲心痛地问:“你为什么放弃灿烂的前程,又从零开始呢?”

毕田说:“前程我不感兴趣,我需要的是学习。”

父亲问他:“你学律师干什么·不就是想当大法官吗?”

毕田说:“我不知道将来会是什么样子,我只清楚现在该怎么去做。”

毕田毕业后进了内殿法学协会。他刻苦钻研法律,几年后被招进律师界,可生活却无法保障,他只能是节衣缩食,经济十分紧张。

三年中毕田几乎是靠家里的支援挺过来的。父亲劝他赶紧回头,继续从医。但毕田不愿意就这样放弃一切。

由于他在办理小案子时表现出众,守信用,一些人开始把大宗案子也交给了他。毕田办案的成功率达到98%。

多年后,毕田成了声名显赫的主事官,戴上了最高封号——贵族这顶王冠。

毕田依靠渊博的知识和顽强的意志,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生命的快感来源于长途跋涉的过程,天才真正的苦恼不是产生在成功之前,而是产生在成功之后。而一旦得到了仰慕已久的成功,或许会有更多的失落在等着你。

莱克曾说:“追求真理的过程,胜于重视真理本身。”过程是美丽的,人只有在经历过程中,才会享受到乐趣和激情。

死亡早在人出生时,就成为人的结果。人们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创造了超越生命的东西。创造的过程虽艰苦,但只有在经过了磨难之后,人们才能更透彻地领悟人生的真谛。

7.决不能向失败俯首称臣

失败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失败后的沉沦。沉沦者面前无论有多少次机会,对他都无济于事。因失败而沉沦者,是真正的失败者。

失败,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挫折或者“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体从事有目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失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世上的事情往往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可以说,一个人的生活目标越高,越是好强上进,就越容易敏锐地感受到失败。

当然,失败有大有小,比如学习上的困难,工作中的不顺,同事间的磨擦,恋爱时的波折等,这些都属不遂意的小事,但积累起来却会消磨人的锐气。有些失败,如高考落榜,招工无名,情场失意,事业不成,幻想破灭,家庭变故等,则往往会对一个人的生活发生重大影响,甚至摧毁一个人的某一精神支柱,使之爆发“人生危险”。

那么失败是不是有百弊而无一利呢·不是的,失败除有不可避免性,对人也有激励与消极这两重性。

以利而言,失败能引导一个人产生创造性的变迁,即增强韧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引导人们以更好的方法满足需要。英国卓越的科学家威廉·汤姆逊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了他的一生:“有两个字最能代表我五十年内在科学进步上的奋斗,就是‘失败’二字。”可见,失败成就了他的事业。

但以弊而言,一是失败会造成心理上的伤痕,在情绪上可能产生下列反应。攻击:有直接攻击与转向攻击,发泄愤怒的情绪。自信者多倾向直接攻击。自卑者常把攻击转向自己,或迁怒于别人。不安:多次失败后,自信的人也会慢慢失去自信心,出现焦虑忧郁的心境。冷漠:情绪常受其压抑,会对工作对生活失去热心,采取冷漠态度。退化:常常遭受失败的人会退化,即往往会出现孩子似的无理智的行为。

二是失败会造成行为上的偏差,常见的有:合理化;自己安慰自己,就象狐狸吃不到葡萄而说葡萄是酸的一样,给自己找个宽谅失败的理由,以便心安理得。鲁迅笔下的阿Q就深得此法。逃避;逃向幻想世界或生理疾病。压抑;把可能引起失败的想法、感情压抑住,使之变成潜意识。反向;为避免“不好的动机’’的暴露,而采取与动机相反的行为,如过分的亲切与屈从,背后可能隐藏着憎恶与反抗的动机。

三是失败会造成青年成长环节上的缺陷,如:停滞;发展到某个阶段即不再前进了。改向;在遇到挫折之后改变理想方向,有的会自暴自弃,甚至堕落犯罪。畸形;生活中常见一些怪僻的人,他们畸形的原因往往是失败,如失恋造成的对异性的憎恨和疏远;因直言遭到打击而变得格外慎言胆小等。恶习;这与失败也很有关系。如有的人挨了打骂,于是也用同样的办法来对付别人,所谓“以恶抗恶”。它一旦成为积习和心理倾向,就会影响自己的发展和人格。

面对失败的这些消极性,有人常慨叹:“生活真难呵!”而那些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他会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战胜失败,把自己锻炼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生活从它自身的逻辑出发,要求人们增强生活的勇气,来战胜失败。一位哲人曾说过:“迎头搏击才能前进,勇气减轻了对命运的打击。”无数伟人就是在层层叠叠的困境和失败中锻炼了这样的勇气和胆识。

生活从它自身的逻辑出发,要求人们增强失败容忍力。这种能力的高低,一是取决于身体健康条件。一个发育正常的人,其失败容忍力当然比一个百病缠身的人来得高。二是取决于过去的经验和学习。一个人学习经历的越多,其失败容忍力也会越高。三是取决于对失败的知觉判断。知觉判断愈符合客观情况,愈能增强自信心,不易为一时的挫折所折服,也就愈能提高挫折容忍力。

生活从它自身的逻辑出发,要求人们变通进取,从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产生创造性的变迁。成功的生活经验告诉人们,补偿是一种有用的变通进取方式,在此受到失败,到彼取得补偿,如爱情受到挫折就到事业上补取;身有缺陷就到创造中补取。试想,生活中可供翱翔的天空是那么广阔,可供回旋的余地是那么广大,可供变通的途径是那么众多,这就象俗话说:东方不亮西方亮,旱路不通水路通。碰上失败,胸怀广阔一些,给自己留的余地大一点,这叫“游刃有余”。

年轻的朋友,不要怕失败,你的生命如果是一把披荆斩棘的“刀”,那么失败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砥石”。为了使生命的“刀”更锋利些,勇敢地面对失败的磨砺吧!

8.用行动证明我行

没有人能获得胜利的保证,没有人能逃避失败的可能。很多人把成功的机遇不自觉的让给别人,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他没有对自己说:“我行”,如果你能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能对自己说:“我行,我一定行”,那么成功就会属于你。

汤姆·邓普西生下来的时候只有半只左脚和一只畸形的右手,父母从不让他因为自己的残疾而感到不安。结果,他能做到任何健全男孩所能做的事:如果童子军团行军10里,汤姆也同样可以走完10里。

后来他学踢橄榄球,他发现,自己能把球踢得比在一起玩的男孩子都远。他请人为他专门设计了一只鞋子,参加了踢球测验,并且得到了冲锋队的一份合约。

但是教练却尽量婉转地告诉他,说他“不具备做职业橄榄球员的条件”,便请他去试试其他的事业。最后他申请加入新奥尔良圣徒球队,并且请求教练给他一次机会。教练虽然心存怀疑,但是看到这个男子这么自信,对他有了好感,因此就收了他。

两个星期之后,教练对他的好感加深了,因为他在一次友谊赛中踢出了55码并且为本队挣得了分。这使他获得了专为圣徒队踢球的工作,而且在那一季中为他的球队挣得了99分。

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时刻到来了。那天,球场上坐了六万六千名球迷。球是在28码线上,比赛只剩下了几秒钟。这时球队把球推进到45码线上。“邓普西,进场踢球。”教练大声说。

当汤姆进场时,他知道他的队距离得分线有55码远,那是由巴第摩尔雄马队毕特·瑞奇踢出来的。球传接得很好,邓普西一脚全力踢在球身上,球笔直在前进。但是踢得够远吗?六万六千名球迷屏住气观看,球在球门横杆之上几英寸的地方越过,接着终端得分线上的裁判举起了双手,表示得了3分,汤姆队以19比17获胜。球迷狂呼乱叫为踢得最远的一球而兴奋,因为这是只有半只左脚和一只畸形的手的球员踢出来的!

“真令人难以相信!”有人感叹到,但是邓普西只是微笑。他想起他的父母,他们一直告诉他的是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他之所以创造这么了不起的纪录,正如他自己说的:“他们从来没有告诉我,我有什么不能做的。”

可见,要想做出个人样来,在你的心理一定要剔除“不可能”三个字。

9.一分辛苦一分才

人之贵在于勤奋,它像钥匙,帮你开启成功的大门;它像阶梯,引导你走向幸福的殿堂,它像彩船,载你驶向理想的彼岸。

英国文学史上着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年轻的时候,除了写作小说,还要承担全家繁重的家务劳动,例如烤面包、做菜、洗衣服等。她在厨房劳动的时候,每次都随身携带铅笔和纸张,一有空隙,就立刻把脑子里涌现出来的思想写下去,然后再继续做饭。

着名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有一种独一无二的装饰品,那就是窗帘上、衣架上、柜橱上、床头上、镜子上、墙上……到处贴满了各色各样的小纸条。杰克·伦敦非常偏爱这些纸条,几乎和它们形影不离。这些小纸条上面写满各种各样的文字:有美妙的词汇,有生动的比喻,有五花八门的资料。杰克·伦敦从来都不愿让时间白白地从他眼皮底下溜过去。睡觉前,他默念着贴在床头的小纸条;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他一边穿衣,一边读着墙上的小纸条;刮脸时,镜子上的小纸条为他提供了方便;在踱步、休息时,他可以到处找到启动创作灵感的语汇和资料。不仅在家里是这样,外出的时候,杰克·伦敦也不轻易放过闲暇的一分一秒。出门时,他早已把小纸条装在衣袋里,随时都可以掏出来看一看,想一想。

若论工作量,很少有人能超过英文《新约圣经》的翻译者詹姆斯·莫法特。据他的一位朋友说,莫氏的书房里有三张桌子,一张摆着他正在翻译的《圣经》译稿;一张摆的是他的一篇论文的原稿;在第三张桌子上,是他正在写的一篇侦探小说。

莫法特的休息方法就是从一张书桌搬到另一张书桌,继续工作。

疲劳常常只是厌倦的结果,要消除这种疲劳,停止工作是不行的,必须变换工作。一个人要是能做一种以上的事,他会活得更有劲。即使这件工作无关紧要,只要他喜欢便行。真正的休息需要不断和能力的来源保持接触。就像汽车的电瓶用完了,光是把电瓶拿出来是不够的,一定要把它拿去充电,得到新的能源,才能够再使用。

历史上一切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善于挤时间的能手。巴尔扎克在20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出了90多部作品,塑造了2000多个不同类的人物形象,他的许多作品成了世界名着。他的创作时间表是:“从半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说,在圈椅里坐12个小时,努力修改和创作。然后从中午到四点校对校样;五点钟用餐。五点半才上床,而到半夜又起床工作。”有时手指写得麻木了,两眼开始流泪,太阳穴在激烈跳动,他喝一杯咖啡,又继续写。有时,他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他曾经一夜写完《鲁日里的秘密》,三个通宵写好《老小姐》,三天写出《幻灭》的五十页开头。有一次,他写作了十几个小时,实在支持不住了,就跑到朋友家,一头栽倒在沙发上,请朋友一小时后叫醒他。后来,因误了时间,气得他大发脾气。

巴尔扎克说:写作是“一种累人的战斗”,就好像向堡垒冲击的士兵,精神一刻也不能放松。一些传记家介绍说:“每三天他的墨水瓶必得重新装满一次,并且得用掉十个笔头。”

和巴尔扎克一样珍惜时间,牛顿、居里、爱因斯坦、爱迪生等都是一些连坐车、散步、等人、理发时间都用于思考问题的挤时间的专家。

时间有独特之处,它有时过得慢一些,有时过得快一些,有时它停了下来,呆住不动了。有的时候,特别敏锐地感到时间的步伐,这时,时间飞驰而去,快得只来得及让人惊呼一声,连回顾一下都来不及。而有时,时间却踯躅不前,慢得像粘住了一样,简直叫人难受。它突然拉长了,几分钟的时间拉成一条望不到头的线。”各行各业的成功者,正是知道时间的这种特性,不断充实时间的容量,就像盖楼房一样,本来只有几十平方米的地基,盖起楼房却可以占据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平方米的空间。

充实时间容量的好办法就是挤。工作要挤才紧张,时间要挤才充裕。

10.集中精力打击虚弱

生活中遇到势均力敌时,一定要学会寻找对方的薄弱环节,不要与他硬拼,选择适当的时机获取最后的胜利。

一位搏击高手参加锦标赛,自以为稳操胜·券,一定可以夺得冠军。

出乎意料之外,在最后的决赛中,他遇到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双方竭尽全力出招攻击。当对方打到了中途,搏击高手意识到,自己竟然找不到对方招式中的破绽,而对方的攻击却往往能够突破自己防守中的漏洞,有选择地打中自己。

比赛的结果可想而知,搏击高手惨败在对方手下,也失去了冠军的奖杯。

他愤愤不平地找到自己的师父,一招一式地将对方和他搏击的过程,再次演练给师父看,并请求师父帮他找出对方招式中的破绽。他决心根据这些破绽,苦练出足以攻克对方的新招,决心在下次比赛时,打倒对方,夺回冠军的奖杯。

师父笑而不语,在地上画了一道线,要他在不能擦掉这道线的情况下,设法让这条线变短。

搏击高手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会有像师父所说的办法,能使地上的线变短呢·最后,他无可奈何地放弃了思考,转向师父请教。

师父在原先那道线的旁边,又画了一道更长的线。两者相比较,原先的那道线,看来变得短了许多。

师父开口道:“夺得冠军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如何攻击对方的弱点,正如地上的长短线一样,如果你不能在要求的情况下使这条线变短,你就要懂得放弃从这条线上作文章,寻找另一条更强的线。那就是只有你自己变得更强,对方就如原先的那道线一样,也就在相比之下变得较短了。如何使自己更强,才是你需要苦练的根本。”

徒弟恍然大悟。

师父笑道:搏击要用脑,要学会选择,攻击其弱点,同时要懂得放弃,不跟对方硬拼,以自己之强攻其弱,你就是冠军。

在夺取成功的道路上,在夺取冠军的道路上,有无数的坎坷与障碍,需要我们去跨越、去征服。人们通常走的有两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