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松了口气,双手紧紧地抓住树藤,侧耳倾听外边的动静,并时不时伸出头去看看。那只老虎在四周踱来踱去,久久不肯离去。年轻人悬着的心又紧张起来,他不安地抬起头来,这一看又叫他吃了一惊,一只坚牙利齿的松鼠在不停地咬着树藤,树藤虽然粗大,可经得住松鼠咬多久呢·他下意识地低头看洞底,真是不得了!洞底盘着四条大蛇,一齐瞪着眼睛,嘴里摇卷着长长的芯子。恐惧感从四面八方袭来,他悲观透了。爬出去有老虎,跳下去有毒蛇,上不得,也下不得,想这么不上也不下吧,却有那只松鼠在咬树藤,他甚至已经听到了树藤被咬之处咯巴咯巴欲断未断的响声。
年轻人想:悬挂不动已不可能,树藤已不让你悬了;跳下去也绝无生路,那是个死胡同,连逃的地方都没有;可是外面呢,有可怕的老虎,但也有鸟鸣,有花香。年轻人想,难道这就是人生的宿命?冥冥之中,他听到一个声音在喊:“别怕,跑吧。”于是他不再作多余的考虑,一把一把向上攀登,他终于爬到了地面,看到那只老虎在树底下闭目养神(是的,苦难也有闭上眼睛的时候),他瞅住这个机会,拔腿狂奔,终于摆脱了老虎,安全回到了家。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难免有面临绝境的时候,绝境并不可怕,可怕是放弃希望和努力。如果身陷绝境不想灭亡,那就勇敢地从绝境中冲出。
27.人生难能可贵的是有自知之明
人贵有自知之明,在自己无法企及的事情面前切莫自高自大,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则就会有悲剧发生。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只未见过世面的小青蛙听见一阵“哞哞”声,于是左顾右盼,看见旁边有一头正在喝水的牛,于是好奇地对大青蛙喊道:“哇!那边有只怪物!长得又高又大,头上有两只角呢!声音更是震耳欲聋。”
大青蛙听见了便对它说:“傻瓜!那是一头牛。它也只不过比我高一点而已!”小青蛙看看它说:“你别开玩笑了,你怎么可能比得过它?”
大青蛙不服气地说:“你不相信,让我变大给你看看!”
于是大青蛙鼓足了力气,涨大身子,向小青蛙问:“差不多大了吧?”
小青蛙告诉它:“还差得远呢!”大青蛙又拼了命地吸气让肚皮涨得更大。小青蛙不停地摇着头,不甘示弱的大青蛙一再地吸气又吸气,突然“啪”的一声,肚皮被撑破了。
再来看下面这个故事。
一只蝙蝠由于懂得一些天文常识,就骄傲起来。它批评大象个头虽大,却大而不当,反而因此行动笨拙缓慢;看见活蹦乱跳的兔子,就说它虽然跳得快,却不懂声纳和气流的原理,光在那儿胡乱跳着;它更不能忍受鸡有翅膀,却不懂得怎么利用它飞行……蝙蝠一天到晚自以为是地说:“我实在无法忍受这些无知又一无是处的家伙!”
有一天,蝙蝠不小心落到河里,因为不懂得游泳的技巧,结果被活活淹死了。虽然它懂得天文地理,这时却一点也没有派不上用场。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不知道自已有多大本领,往往就会过于骄傲,从而迷失了自己,其结果往往是致命的。
28.遇事要首尾相顾,多方考虑
任何事情都有两点,而不是只有其一点。如果只看到其中一点,就只能顾此失彼,哪一点都抓不住,一定要彼此都兼顾,才是正确的方法。
有个农夫牵了一只山羊,骑着一头驴进城去赶集。三个骗子知道了,想去骗他。
第一个骗子,乘农夫骑在驴背上打瞌睡之际,把山羊脖子上的铃铛解下来系在驴尾巴上,把山羊牵走了。
不久,农夫偶一回头,发现山羊不见了,忙着寻找。这时第二个骗子走过来,热心地问他找什么。
农夫说山羊被人偷走了,问他看见没有。骗子随便一指,说看见一个人牵着一只山羊从林子中刚走过去,准是那个人,快去追吧。农夫急着去追山羊,把驴子交给这位“好心人”看管。等他两手空空地回来时,驴子与“好心人”自然没了踪影。农夫伤心极了,一边走一边哭。当来到一个水池边时,却发现一个人坐在水池边,哭得比他还伤心。农夫挺奇怪:还有比我更倒霉的人吗?就问那个人哭什么。
那人告诉农夫,他带着一袋金币去城里买东西,走到水边歇歇脚,洗把脸,却不小心把袋子掉进水里了。农夫说,那你赶快下去捞呀。那人说自己不会游泳,如果农夫给他捞上来,愿意送给他20个金币。
农夫一听喜出望外,心想:这下子可好了,羊和驴子虽然丢了,可能到手20个金币,损失全补回来还有富裕啊。他连忙脱光衣服跳下水捞起来。当他空着手从水里爬上来时,他的衣服、干粮也不见了,仅剩下的一点钱还在衣服口袋里装着呢。
生活中,我们常常因顾此而失彼。所以,我们在做一件事时,要多方面考虑,切不可盲目行事。否则,不但顾不了此,而且也会失去彼。
29.多行不义必自毙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果受人之恩不能给予回报,以至于恩将仇报,必然不会赢得他人的善待,最终会自取灭亡。
一只鹿正在树林里行走,忽然听见呼救声。鹿朝声音传来的方向跑去,看见一只狼被一棵倒下的树压着。鹿问:“我的狼,你这是怎么啦?”
“别问了,快用你的角把树抬起来,让我爬出来吧!”狼说。
“我不知道是否抬得动它!”鹿说,它试着用角去抬树,费了好大的劲才把树抬起来。
狼从树下爬出来,先查看是否伤了皮骨,接着它高兴地跳起来,对鹿说:“朋友,现在我要吃掉你!”
“什么?”鹿吓了一跳,它说:“难道你不知羞耻吗?我救了你的命,你反而要吃我。”
“是的,你救了我的命,我很感谢你。但是,现在我饿了,所以得吃掉你。”
它们争论了很长时间,最后决定请熊来评理。它们到了熊那儿,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告诉了熊。熊想了一下,对鹿说:“你救了狼的命,它反而要吃掉你,狼是不对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狼也是有理的,因为它饿了,才要吃掉你。这样吧,让我到树那儿,看看你是怎么救它的,然后我再来裁决。”
鹿和狼都同意了,大家一起来到那棵倒下的树旁。鹿用尽力气把树抬起来,把狼重新压到树下。这时,熊说:“现在你用角把树抬起来,让狼从树下爬出来。”
鹿回答说:“今天我已经把这棵树抬起过两次了,现在我已筋疲力尽了。”
熊说:“你要是没有力气抬树,那就别抬了。但是,这种情况让我怎么裁决呢·鹿,你也别生气,我并不袒护你,我是没办法了。”
说完,熊走了。
“确实是没办法了。”鹿说完,也走了。
狼一直被压在树下,最后终于被压死了。
人世间有太多的恩恩怨怨,有恩的报恩,有怨的报怨,已成为很多人的人生理念。恩也罢,怨也罢,我们都应以感恩的态度来善待生命和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和帮助过你的人。
30.不要羡慕,过适合自己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无论是清贫还是富有。如果适合前者生活的人非要尝试一把后者的生活,未必快乐。与其担惊受怕过着富裕的日子,不如悠闲过着清贫的日子。
在《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是好朋友。有一天,乡下老鼠写了一封信给城市老鼠,信上这么写着:“城市老鼠兄,有空请到我家来玩,在这里,可以享受乡间的美景和新鲜的空气,过着悠闲的生活,不知意下如何?”
城市老鼠接到信后,高兴得不得了,立刻动身前往乡下。到那里后,乡下老鼠拿出很多大麦和小麦,放在城市老鼠面前。城市老鼠不以为然地说:“你怎么能够总是过这种清贫的生活呢·住在这里,除了不缺食物,什么也没有,多么乏味呀!还是到我家玩吧,我会好好招待你的。”
乡下老鼠于是就跟着城市老鼠进城去。
乡下老鼠看到那么豪华、干净的房子,非常羡慕。想到自己在乡下从早到晚,都在农田上奔跑,以大麦和小麦为食物,冬天还在那寒冷的雪地上搜集粮食,夏天更是累得满身大汗,和城市老鼠比起来,自己实在太不幸了。
聊了一会儿,他们就爬到餐桌上开始享受美味的食物。突然,“砰”的一声,门开了,有人走了进来。他们吓了一跳,飞也似的躲进墙角的洞里。
乡下老鼠吓得忘了饥饿,想了一会儿,戴起帽子对城市老鼠说:“乡下平静的生活,还是比较适合我。这里虽然有豪华的房子和美味的食物,但每天都紧张兮兮的,倒不如回乡下吃麦子,来得快活。”说罢,乡下老鼠就离开都市回乡下去了。
每个人对生活都有不同的理解,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是你自己的选择。不要羡慕别人,只要你自己喜欢,你就可以享受属于你的生活。
31.成功与失败是矛盾的统一体
成功与失败最不偏心,给任何人都是同等的机会;成功与失败又最偏心,给任何人都是不同等的机会。
你的头脑是一个“思想制造工厂”,一个非常忙碌、每日制造无数思想的工厂。
工厂由两位工头负责。一位我们称他为成功先生,另一位我们称他为失败先生。成功先生负责正面思想的生产,他的专长是生产你之所以可以、够资格,以及会成功的理由。另外一位工头失败先生负责生产负面、自贬的思想,他是替你制造你之所以不能、不精、不足以成事的理由,生产为什么你会失败的思想,是他的专长。
成功先生和失败先生都非常听话,你只要稍稍给他们信号,他们就马上采取行动。如果讯号是正面的,成功先生就会出来执行命令。反之,负面的讯号,失败先生就会出来完成任务。
想要了解这两位工头对你的影响,你不妨这么做:告诉你自己“今天真倒霉”。失败先生一接到这个信号,立刻制造出几个事实证明你是对的。他会让你觉得今天太热或太冷、生意冷清、售货量减少、有人不耐烦、你生病、你太太心情不好。失败先生非常有效率,不到一会儿工夫,你就感到今天真倒霉。
如果你告诉自己“今天是个好日子”。成功先生接到讯号出来执行任务,他告诉你“今天是个好日子、天气好、仍然快乐地活着、你又可以赶些进程”。那么,今天就是个好日子。
同理,失败先生让你相信你无法说服史密斯先生,成功先生则告诉你可以。失败先生说你会失败,成功先生则让你相信你会成功。失败先生找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叫你不喜欢汤姆,成功先生则叫你相信汤姆是值得喜欢的。
你给他们的信号愈多,他们就变得愈有权力。如果失败先生的工作增加,也就会增添人员,占据脑部更多的空间。最后他就霸占了整个思想工厂,可想而知,所有生产出来的思想都将是负面的。
所以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开除失败先生。你不需要他,你也不想他在你旁边告诉你这不能、那办不到、会失败什么的。既然他无法帮你达到成功的目的,干脆一脚把他踢开。
完全重用成功先生,不论任何思想进入你的脑中,派成功先生去执行任务,他将引你步向成功。
人们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实除了摸彩票以外,一切成功全靠你自己,全靠你头脑中的“成功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