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少女生活实用百科
27500900000051

第51章 独立·自主篇(3)

在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中,诞生了以妇女为主体的有纲领、有组织、有一定规模的妇女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鲜明地指出,妇女就挣脱封建家长制和父权、夫权的束缚,争取“人学之权利”、“交友之权利“、“出入自由之权利”、“婚姻自由之权利”,主张妇女解放应同反清革命、同建立民主共和国的目标联在一起。这些思想和主张吸引、鼓舞了一大批优秀的女性投身于辛亥革命。当武昌起义的风暴席卷神州时,大量妇女要求参战,并掀起妇女参政热潮。甚至出现了1912年3月以唐群英为首的女权主义者暴力袭击国民议会,要求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男女平等权利的条文的激进运动。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勒令解散各种妇女组织,妇女参政也就如同流星一样划空而过。

作为这一时期妇女解放运动代表人物的秋瑾,以“红颜谁说不封侯”的英雄主义气概和“鉴湖女侠”的豪情,为中国女性的自我解放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她认为,妇女解放必须首先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要连服饰、举止一并改变。她希望自己从外观到心灵都趋向男子,她一直男装打扮:或穿月白色竹布衫,梳辫着革履;或穿长袍马褂;或穿男式西装,头戴鸭舌帽。她说:“在中国,通行着男子强女子弱的观念来压迫妇女,这实在想具有男子那样的坚强意志。为此,我想首先把外形扮作男子,然后直到心灵都变成男子。”确实,秋瑾在服装外形、心灵方面以及行动上,都表现了男人般的威风气概,可以说,秋瑾着男装所起的示意作用向优秀男性看齐(从服饰到思想),也是对男性话语的挑战。

(1)东渡

秋瑾(1877-1907),原名闹淳,留学日本时改为秋瑾,原籍浙江山阴县(今绍兴市)人。秋瑾诞生于福建,其祖父在厦门、漳州一带任知县,其父母随往同住。秋瑾在福建度过了少年时代。她自幼好学,聪慧过人,不仅善翰墨作诗,而且喜欢学习骑马击剑。1893年,秋瑾随父亲赴湖南任职,居住于长沙。1895年,她从父命与乡富家子弟王子芳(迁钧)成婚。由于秋瑾禀性庄重,性格豪放,与王子芳性格不合,由此她对自己婚姻的不幸而叹息:“知己不逢归俗子,终身长恨咽深闺。”。1903年秋瑾随夫进京。入京后,她更加关心国事。阅读新书报刊。她对梁启超编的《新民风报》、《新小说》杂志上的一些文章,如《近世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意大利建国三杰》、《东欧女豪杰》、《新中国未来记》等爱不释手,从而激发了民方思想和爱国精神。秋瑾的视野开阔了,结识思想倾向维新的朋友,以致丈夫对她不满而发生了冲突。秋瑾激忿地填词《满江红·小住京华》:“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生平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秋瑾为了寻求救国真理,毅然地与封建家庭决裂,准备东渡留学。离开京师时,她写下了《宝刀歌》:“几番回首京华望,亡国悲歌涕泪多。北上联珲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誓将死里求生路,世界和平赖武装”,“愿从兹以天地为炉、阴阳为炭兮,铁聚六洲。铸造出千柄万柄宝刀兮,澄清神州。上继我祖黄帝赫赫之威名兮,一洗数千数百年国史之奇羞!”秋瑾到了日本东京,进入神田区骏河台中国留学生会馆日语讲所补习日语。秋瑾由东京至横滨,经李自平介绍,加入冯自由、梁慕先等组织的“三合会”,宗旨是“推翻清廷,恢复中华”,她被尊为“白扇”(俗称军师)。

同时,秋瑾参与同仁组织“演说练习会”,每月演说一次。秋瑾极善演说,“其词淋漓悲壮,荡人心魄,与闻之者,鲜不感动愧报而继之以泣也。”她还认为,“欲图光复,非普能知识不可”,所以创《白话》杂志。杂志是“仿欧美新闻纸之例,以俚俗语为文,……以为妇女解放。秋瑾先后发表《告二万万女同胞》和《警告我同胞》妇人孺子之先导”,其内容以鼓吹民主革命为主,兼及(未完)两篇文章。前者控诉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摧残,批判了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夫为妻纲等传统观念,主张妇女要有志气,要学习文化,求一个谋生的手段,以为自立之基础。后者赞赏日本重视军人的社会风气。批判了社会上轻视武备、视当兵为贱业的错误观念。

秋瑾与留日10名女学生,重组“共爱会”,改名“实行共爱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爱国的妇女团体。其宗旨是“反抗清廷,恢复中华”,主张女子从军,救护受伤战士,一面通信国内女学,要求推广。秋瑾致书湖南第一女学堂,对其遭遇顽固派破坏深表关一切,并鼓励全体师生:“切勿因此一挫自熙其志,而永远沉埋男子压制之下”。又指出,妇女“欲脱男子之范围,非自立不可;欲自立,非求学艺不可,非合群不可。东洋女学之采,日见具盛,人人皆执一艺以谋身,上可以扶助父母,下可以助夫教子,使男女无坐食之人,其国焉能不强也?我诸妹妹如有此志,非游学日本不可”。

1905年6月,秋瑾第一次回国筹款期间,专程拜访蔡元培、徐锡麟,并经徐锡麟介绍,加入革命团体光复会。然后,她又入日本青出实践女校附设师范班学习。秋瑾不仅刻苦学习文化课程,研读革命书籍,还常到东京神乐坛武术会练习体操、击剑和射击技术,并研习制造炸药技术。在冯自由介绍下,秋瑾正式加入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浙江分会主盟人和评议部评议员。当年日本方部省颁布《关于清国入学之公私立学校章程》(此即《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激起中国留日学生界极大愤慨,纷纷举行罢课、集会,以示抗议。尤其陈天华跳海自杀,表示了对日本政府的强烈抗议。秋瑾受到了极大的震动,立即决定回国。她临行前在留学生的集会上,拔出锋利的匕首插在讲台上,慷慨陈辞:“如有人回到祖国,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

(2)追求

秋瑾回国后,给留日同学写信表示:“吾归国后,亦当尽力筹划,以期光复旧物,与君相见于中原。成败虽未可知,然苟留此未死之余生,则吾志不敢一日息也。吾自庚子以来,已置吾生命于不顾,即不获成功而死,亦吾所不悔也。”信中还说,“且光复之事,不可一日缓,而男子之死于谋光复者,则自唐才常以后,若沈薄、史坚如等诸君子,不乏其人,而女子则无闻焉,亦吾女界之羞也。愿与诸君交勉之。”由此可见,秋瑾早已有为革命流血牺牲的思想准备了。

秋瑾1907年开始写弹词《精卫石》。这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主题是宣传男女平权、妇女解放,并主张把争取男女平权、妇女解放和民族解放结合起来。弹词第一回明确指现:“扫尽胡氛安社稷,由来男女要平权。人权天赋原无别,男女还须一例担……唤醒痴聋光睡国,和衷共济勿畏难。锦绣江山须整顿,休使那胡尘腥臊满中原。”秋瑾在绍兴身穿男装照相,并赋《自题小照》七律一首:“俨然在望此何人?侠骨前生悔寄身。过世形骸原是幻,未见景界却疑真。相逢恨晚情应集,伸屋嗟时气益振。他日见余旧时友,为言今已扫浮尘。”以此寄托自己的革命志向。

此后,秋瑾曾在绍兴建立学务公所。任湖州兰溪女学教员,于上海助力中国公学。她在上海虹口厚德里,与陈伯平等以“蠡城学社”为我进行革命活动,一次制造炸药时发生意外爆炸,他们两人受伤。但是,秋瑾继续进行革命活动,筹创《中国女报》。她在发刊辞中说:“吾今欲结二万万大团体于一致,通全国女界声息于朝夕,为女界之总机关,使我女子生机活泼,精神奋飞,绝尘而奔,以速进于大光明世界;为醒狮之前驱,为文明之导,为迷津筏,为暗室灯,使我中国女界中放一光明灿烂之异彩,使全球人种,惊心夺目,拍手而欢呼。”表达了秋瑾对妇女解放的热切期望和坚强信念。《中国女报》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秋瑾除撰写文章担任编辑外,还一人承担了发行、总务等工作。然而由于缺乏经费,女报仅出两期就停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