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能力立体培养方案(儿童素质培养从书)
27506600000026

第26章 基本理财能力培养(3)

讨价还价在很多场合下,讨价还价被视为小气、庸俗的表现,比如在酒吧饭店,通常由男士买单。如果侍者捧来账单,男士欲讨价还价的话,女士会瞧不起他,认为抠门。商家猜透顾客心理,趁机大赚男士的钱。

讨价还价是普遍的行为。政治家为权力同政敌讨价还价;外交家为国家利益同外国讨价还价;军事家在战争中,既用武力,也用讨价还价方式同敌人较量。

讨价还价一点儿也不丢人。

教会孩子讨价还价,也就是教他们怎样花钱。孩子的讨价还价,大多只限于商业交易。

有些商家善于制造假象,将低档衣物价格多加一个“0”,然后打五折出售,以获取暴利。

同一座城市、同一个市场,相同的商业价格各不相同,有时甚至悬殊巨大。

比如:一瓶青岛啤酒,在批发市场可能只卖5元,在超市卖8元,而在装修豪华的星级饭店,有时卖到30元。

讨价还价,让学生认识商品的实际价值,以免上当受骗,浪费钱财。

在教孩子讨价还价之前,应先了解商品的价格、质量、使用性能、维修、有效期、周围价格比较等等,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如此才有条件同商家讨价还价。

具体做法有:

佯装冷漠发现有自己需要的商品,切不可作惊喜状,商家知道你急用,会抬高价格。(当然,已经标明价格的可另当别论)。你可故作冷漠,可买可不买,让商家游说,占得主动。

半价法生活中,除了超市不能讲价外,大多数商家都能讨价还价,商品标明的价格远非商品的实际价格。在购买商品时,不妨采用半价法,即按标签价格的一半出价,与商家讨价还价。俗话说,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商家把价格提到天价,顾客可以砍下一半价来,这不会伤害商家的自尊心。

有的家长让孩子买了几次东西,发现孩子容易上当,就再也不让孩子购物,而由自己包办了。但可以包办一时,却没法包办孩子终生。只有教会孩子懂得讨价还价方法,才是解决之道。

以退为进有的商品,的确令你爱不释手,可商家要价太高,明显敲竹杠,你可做出放弃的样子,掉头就走。但不可太快,故意磨磨蹭蹭。如果商家有意出手,他会叫你回来,按你的价位出售。

此法在交易过程中司空见惯,屡试不爽。不过,如果你走了很远,商家仍无叫你返回的意思,你最好忍痛割爱,切莫主动返回。那样的话,商家会把价格提得更高,让你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挑剔法如果你中意一件商品,而商家又不断夸赞商品的种种优点,催促你买时,你应该冷静下来,反其道而行之,百般挑剔,吹毛求疵,把商品缺点一列举出来,说得一无是处,摧垮商家的信心。

一般来说,任何商品都有缺点和不尽人意之处,只要你找准缺点,对方便先怯几分,认为遇到识货行家,不敢漫天要价。这需要有一定的商品基本知识。也可像创造技法中的“缺点列举法”那样,抬出商品种种设计缺陷,为讨价还价创造条件。

某些商品确实完美无缺,还是可以采取夸张和贬低的手法,无中生有,苛刻要求。色彩鲜艳被认为太过招摇;功能齐全被贬为浪费功能,华而不实;样式新颖被认为出格;经久耐用被认为容易过时。挑剔缺点,是交易技巧和心理对抗的联合使用,最终达到低价购物的目标。

货比三家欲想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最好货比三家,挑选最满意的一家。

如果时间允许,可多走几家看看,熟悉商品价格。目前,市场竞争激烈,商家出于自身利益,都在大打价格牌,这为顾客货比三家创造了条件。

在同一座城市,商品价格差别极大。如海信牌21寸彩色电视,某些商家卖到800元人民币的最低价;而在上海某外贸中心,则卖到1500元人民币,几乎是前者的一倍。同样是格力挂式一匹机空调,旺季卖到5000元,淡季却降为2600元。

可见,货比三家,的确能省钱。

有时时间紧迫,没有连逛几家商店的可能,也可采用虚构方法,同商家讲价时,佯称某某地方仅售多少钱,言下之意此处要价太高。商家以为你看过若干家,会给出较实在的价位。

识别虚假广告广告是商家宣传商品的主要形式。近年来,广告铺天盖地,如汹涌浪潮,似乎要淹没每个顾客。报纸、电台、电视,街头、空中、水下、农村、城市、田野、公路……凡触目所及,所到之处,皆有广告。这是商品经济的标志。

毋庸讳言,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尚需完善,有些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引起社会不安,具有负面作用。

而虚假广告对孩子危害更大,因他们识别能力差,容易赶时髦,造成无谓的消费,甚至上当受骗,花钱买祸患。

某城市商家宣传一种“视力矫正器”,鼓吹对近视学生疗效极佳。家长和学生争相购买。结果,非但没有效果,个别学生还因操作不当,眼角膜感染,导致失明。

某广告宣称,“服用XX健脑液,圆你北大梦”,医学专家则告诫人们,除了刻苦努力,世界上从没有哪种健脑药物能帮助学生考上名牌大学。该广告后被当地工商部门查处。

一些著名影星、歌星曾为商家做儿童营养液广告。为此,中国医学科学院专家曾在中央电视台告诫观众:世界上最好的营养液是肉汤,除此之外,其它都是广告宣传而已。

但孩子崇拜明星和卡通偶像,对明星领衔的广告容易相信,不惜花钱购买用处不大的物品,造成浪费,这属乱花钱之列。

广告有真有假,关键看接受者的识别能力,青少年应多读书,多接触社会,不轻信,不跟风,学会独立思考,尽可能辨别广告真假。最好在掏钱买东西时,多请教家长和老师,这样才更安全保险。

口说无凭,把握证据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情况变幻莫测,无论我们怎样小心翼翼,上当受骗的事仍难免发生。如果发觉上当受骗,买到了伪劣商品,就应该找商家索赔,挽回损失。

从法律角度讲,任何人无论年龄大小,都属消费者,要维护自身权利,同不法分子作斗争,只有依靠法律武器。

南京有个小学生,与同学玩耍中,被对方用玩具手枪子弹打瞎了左眼。小学生告到消协,经查证,此种玩具枪属不合格产品,小学生获得20万元赔偿。

具有索赔意识,是现代人经济素质的体现。

学校要教育学生在购买东西之前,不要听信商家口头承诺,应索取购物发票。发票是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合同形式,持有发票的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退换、保修商品,赔偿因商品原因引起的意外损失。

学会索赔,等于学法;维护自身权益,等于学会花钱。这是不言而喻的。

赚钱有道

教青少年赚钱?许多家长和教师或许认为不可思议。我国教育方针也从未听说过有此要求,何况法律保护青少年权益,企业不准招童工,能赚什么钱?

但是,当成年人还困惑不解时,我们有些青少年早就投身商海;赚钱养活自己了。我们不知多少次见到媒介报道:某某贫困大学生,边打工边学习;某某山区小学生在上学前必须砍一背篓柴,背到集市卖掉,作为一天的生活费;某某初中生靠暑期给人打工挣学费;某某……

事实上,中、小学生中的收藏活动,也含有投资和赚钱的商业因素,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加以引导和帮助,使其向正确方向发展。

在国外,鼓励孩子付出劳动获取收入是普遍现象,其目的是让孩子早些懂得赚钱的艰辛,体验赚钱的幸福,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为将来参与竞争打下基础。外国孩子如果依赖父母生活,被认为是没出息的表现,会遭人耻笑。美国家庭的子女帮助父母干活,父母会按小时付酬。这是鼓励孩子学会赚钱的好办法。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小学生尚不具备赚钱能力。可在传授理财经验时结合实例,讲一些财富来源。

中学生如果有条件,可结合课外活动,从事一些轻微工作。如帮助广告公司和商家散发广告单;到各社区收集信息反馈;帮助单位团体打扫清洁卫生;组织学生艺术团、仪仗乐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

事实上,一些城市早有此类活动,只是未便公开,怕招来家长和社会反对。2000年底的一天,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小林在家里忽然冒出一句话:“唉呀,我又遭起了,这炒股还挺有讲究的。”

当干部的父亲和做医生的母亲吓了一跳,忙仔细询问,才明白原来学校这学期新开设了“模拟股市”选修课,包括小林在内的40余名中学生各自怀揣“10万元资金”,当起了小股民。

盐道街中学开设“模拟股市”课之初,有100多名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大家平常从报刊上、电视上看到有关股票的消息,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有的同学家中父母为股票的事闹纠纷,争执不休,自己也不懂怎样劝解。学校开设模拟股市课,大家高兴万分。

在课堂上,同学们学习股票发展史、开户、选择券商、交易、印花税、佣金等知识,还实际操作,搞模拟炒股,按每个交易日股市行情,进行交易。学校在高一年级以班为单位,设立了“证券公司”,每位小股民都拥有10万元的模拟资金,用来买卖股票。小股民在买卖交易时要手工填写“委托书”给“小经理”,小经理再根据报纸上公布的行情来确定是否成交,每周结一次帐,报出股民收益和亏损。

同学们在课堂上学到许多股票交易知识,有的还成了爸爸妈妈炒股的参谋。有个同学真的将自己的“压岁钱”3000元投入父亲的股票帐户实际炒股,结果不到一个月,3000元变成4000余元。

大多数同学“炒股”都“亏”了,他们高兴地说:“我们还可以东山再起,因为我们知道了如何收集、处理信息,如何理财,将来毕业后进入股市,就不会盲目炒股了。”

盐道街中学此举在当地引起轰动,社会舆论众说纷坛,有人担心会把孩子变成财迷,有人叫好,认为符合形势发展。盐道街中学领导对前来采访的记者们说:学校开设这门课,是因为学生有了解股票常识及其操作程序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学校希望以此为学生们提供理财教育。

敢为天下先,只有打破传统观念,才能培养现代人才。盐道街中学的作法可喜可贺,赢得社会多数人的支持和理解。事实上,在西方国家,中学生炒股、办公司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目前,家长反对学生从事有偿活动,主要怕影响学习。今天,中小学课程负担重,是因为应试教育造成的。教育部已三令五申,要求中、小学校减负。一旦教育体制真正改革,中小学生便有余暇参加课外活动了。

美国六年级学生平均每天仅上3小时课,且没有课外作业;我国六年级学生平均每天上课8小时,回家还要赶作业到十一二点,学生身心疲惫,普遍视学习为苦差事,厌弃上学。我国大学生打工,早已为国人认同,为什么让中、小学生赚钱,国人就如此敏感呢?

一句话,传统观念作怪。

捐钱行善

这或许又是一个令人神经敏感的话题。

学生是消费者,靠父母家庭养育,哪来的钱捐出去?这又和培养经济素质有什么关系?诚然,学生的钱来自父母,但怎样花钱,则是学生的权利。前面讲过,父母应尽量少干预孩子使用零花钱,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习惯。如果孩子愿意将零花钱捐给有困难的同学或贫困者,不是比买零食吃更有意义吗?

捐钱,在国外有多种意义。

亿万富翁向慈善机构捐钱,依照法律可减免部分税收。富翁捐钱乃是一种交税行为,既可减少税费,又博得美好名声。

普通百姓捐钱,除了同情弱者外,还有政治意义。诸如选民支持政坛人物,便捐钱给竞选班子。

少年儿童捐钱,则为表现爱心,并培养好的经济素质。大部分老百姓崇尚正直、诚实、爱心等品质,希望孩子做品行正直的人,希望家庭和睦,夫妻忠诚。

我国学校的教育,早已接受了外国教育的先进作法。不少中、小学都组织过捐款活动,以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边远山区的“一帮一”对象。教师们把这类活动称作“献爱心”,强调其道德素质因素。

捐钱行为除了献爱心,还有理财因素。有的同学不顾家庭困难,只凭一时冲动,把伙食费、书本费也捐出去,事后又陷入困难。这是没有控制能力、不会花钱的表现。有的同学见别人捐得多,怕自己落后,盲目攀比,虚荣心作怪,超过自己承受能力,同样造成困境。老师应强调,捐钱是献爱心,l元钱和100元的意义是同等的,并非越多越好。有如亿万富翁捐100万元、下岗工人捐10元钱,都是一样高尚。

其次,引导同学安排自己的用钱计划,确有多余,不影响生活,可适当捐出,这纯然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因为捐出的钱,别人也用于消费,等于帮你花钱,当然应纳入理财计划。

教育青少年管好自己的钱包,当好小管家,将来才有条件当好“大管家”。

春天儿童理财实验

崇尚自然——插花(容易)春天可以尝试做插花的生意。首先,要找一些关于花卉知识的书,把感觉不错的花的名称记下来,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挑选出适合种植的花;其次,可以在花园里,甚至是阳台上播下种子,或者栽上花的幼苗;如果对种花不在行,也没关系,可以采集一些野花来。譬如说,可以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到绿茵茵的草场上,去采集五颜六色的花朵,当然,在采摘之前,要征求家长的意见。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可以采摘什么样的花。这是很有帮助的,花采来后,要把其中的一些花倒放、晾干。

把采摘来的盛开的鲜花摆放在小摊上,就可以卖花了。可以制做的种类很多:一束庆祝复活节的花束;一束桌子上花瓶的插花;一个美丽的花环,甚至花冠;一束男士西服上的插花或者一小束女士的肩花,这些都可以。另外,你还可以为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子制作复活节丝带花冠:先用细金属丝圈成一个圆圈(与小女孩们戴的帽子的圈差不多),再在花带上把花和丝带固定在细丝上,一直到看不见细丝为止。戴上这样制做的简易花冠,小女孩们会幸福得像童话故事里美丽可爱的公主。

建议价格每束花3元~10元提示卖花的时候,可以兼卖冷饮(诸如雪糕、冰淇淋之类)。

工具自然不可缺少的:花种、花苗、野花、花的叶子。

小发明用的配件:细金属丝、各色丝带、花带或胶带、别针或饰针、花纸。

注意采摘的花会很快地枯萎、凋谢的,因此,买花的人是不会花很大一笔钱来买花的。在卖花时,要保住本钱(不要赔本儿),再小赚一些,也就够了。记住,一定要使买你花的人满意。

生意经:慷慨大方应该让孩子知道,正像这条谚语所说:给别人的多,得到的会更多;该给别人的却不给,会连自己的也失去。

往往是一点点小小的东西便可使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幸福:一块奶油夹心饼干,一句赞美的话,一顿美餐,一笔小费。做生意也是这样,给买你花的人一点添头——一根好看的丝带,你会看到他们对你微笑。

这样做更好——给那些不是买你花的人。有很多人喜爱花却又买不起,给这样的人一束花,在给的同时,你也得到了回报。首先,你会感到你把幸福给了别人,从而自己也就很幸福——因为幸福是可以分享的。其次,这些人会因此而喜欢你的服务态度,尊重你的劳动,喜爱你的添头,他们会替你宣传,从而使你的小生意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