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考试分数的意义常言道:“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可见分数的重要性,考试分数是反应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分数高表明学习好、分数低表明学习差,家长对孩子的考试分数不可不关心,但考分又不可能绝对反映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是因为每次考试的出题难度不一样,孩子对每次考试方式的适应情况不一样,同样分数反映的学习成绩并不等同,如上个学期数学80分,不一定比这个学期70分的强;如上个学期语文78分,不一定比这个学期86分的差。相对而言,了解孩子在学生集体中的名次倒是可以看出其学习的进步与否。对于学校来说,旨在刺激教师和学生努力竞争而给学生排名次的做法是有害的,但为了把握学生学习总情况而排列名次则是正常的,也可以告诉家长。家长对此应予关心,了解孩子为什么进步、为什么退步?
必须指出,考试分数更不等于智力发展水平,通过一两次考试分数来断定孩子的智力水平显然是不科学的,从知识的掌握到能力的发展要经过复杂的转化,在目前以考记忆为主的情况下,“高分低能”和“低分多能”是难以避免的,家长不可过分看重分数。其实,不少著名科学家童年时代的考试分数并不理想,如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所长张广厚在小学升中学的考试中还因数学不及格而落榜呢!但他上中学后发奋努力,刻意钻研数学,成绩不断提高,终于成为大数学家。
平时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万丈高楼平地起”,孩子的进步要靠平时积累,家长平时就应当对孩子的学习状况有比较具体的了解。家长除了在平时通过提问、检查作业和通过学校教师了解以外,还应当定期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
了解孩子的知识结构为了发展智力,孩子需要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小学、初中是基础教育阶段。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各科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具体可以从孩子在校各科成绩的名次、各科作业的正误率、孩子课余时间的安排等途径来了解。孩子若有偏科行为,家长要批评和纠正。
了解孩子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只是一般地了解孩子的各科学习成绩并不能掌握孩子的实际水平,还应当对孩子掌握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了解。
了解的方法除询问教师外,还可以在家中给孩子提出一些与所学知识有关的问题,看孩子能否圆满完成。还应当检查孩子掌握技能的情况,因为掌握技能的水平,大体反映出孩子的质量状况。
分析孩子学习变化及变化的原因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忽高忽低,变化不定。家长对其原因分析,有助于改善教育措施。一般地说,促使孩子学习进步的原因有:一是孩子学习兴趣浓厚;二是学习方法上改进;三是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具体帮助;四是克服了不认真听讲和作业马虎等坏毛病。而导致孩子学业退步则可能是下面的原因:一是学习兴趣下降;二是教师讲授差和班级秩序乱;三是不能掌握较难的学习内容;四是思想上和情绪上出现偏差。家长对孩子学业进步或者退步,应作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促进孩子学习成绩和智力发展共同提高理想的学习应对成绩提高和能力发展都有促进,但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取决于家长和孩子的愿望。为促进孩子学业成绩和智力发展共同提高,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寄予厚望,鼓励其努力学习人的智力潜力巨大,据说,目前人类大脑的开发利用率只有10%左右,另外90%以上尚处于睡眠状态。
儿童期是人生中智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学习能力极强,只要家长关心、教师指导得法,绝大多数孩子能够完成学业、智力能够迅速发展。绝大多数孩子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家长应当对他们充满希望,相信他们能够成才。
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提出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每个孩子的知识基础、智力特点是有差别的,学习成绩上也有高有低。家长应正视这种情况,不能要求孩子必须达到最高分,不必要求自己孩子一定同别的孩子一样,而要制定符合实际的努力目标,这样才有可能落实。老舍先生曾经这样教育孩子:一不必非考100分不可,特别是不必门门都考100分不可;二不必非上大学不可;三应当多玩耍,不失儿童的天真烂漫;四要有健康的体魄,对功课不可勉强为之,否则有损身心。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顾实际条件逼孩子死读书、参加竞赛,甚至造成父子反目、孩子弃家而出的情况,走向了家长愿望的反面。
教育孩子处理好学业和爱好活动的关系,鼓励其发展兴趣、爱好不能把做作业当做家庭中促进孩子智力的主要内容,而应鼓励孩子尽可能多地从事他自己爱好的活动,这是因为“隔山隔水不隔情,隔行隔业不隔理”,那些表面上与学业没有关系的爱好活动给了孩子的发挥才能的空间,是其智力发展的兴奋剂和滋补品。现在有些家长把孩子的时间管得死死的,生怕孩子有一点玩耍的时间,实在不应该。
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智力训练
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除了教育其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为智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之外,还可以采用一些专门的方法进行智力训练,如猜谜语、续故事的方法训练想象力,通过反复的训练可以巩固和加强孩子的某些智力因素。对儿童进行智能训练是一种比较细致的工作,不能盲目进行,弄得不好会适得其反。训练孩子智能应注意以下问题:
着眼于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智力,提出能为其接受的训练任务和方式智能训练的方式很多,专业人员对儿童训练通常要用特制的器械和专门的文字材料,程序繁琐,要求过严。家长训练孩子智能要从生活实际出发,随时随地提出问题,鼓励孩子观察、记忆、思考和想象,如有位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要求孩子仔细观察自行车并回答如下问题:①自行车上有多少三角形;②自行车上能转动的部分有哪些;③自行车的车把像什么;④车轮上的辐条有什么用途;⑤车行时轮胎上沾着的水往哪个方向甩;⑥在冰雪路面上骑车时,气打的足还是不足好。孩子们乐意接受这样的训练,他们在完成任务者过程中,心智就得到了训练。
指导孩子做智力游戏,使其在欢快的活动中发展智力智力游戏是激发人们心智的有趣活动,它有巧连数字、巧填文字、智剪巧拼、找出隐物、找出差错、走出迷宫等种类,娱乐性的下棋、玩扑克、打桥牌等也可以被看作是智力游戏。各种各样轻松愉快的游戏,不仅可以使孩子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科学知识,而且能够锻炼他的智力。
指导孩子做益智体操,使其通过身体活动来促进智力发展身体是脑的载体,是智力活动的生理基础。身体的活动必然影响到神经活动。身体的特定部位和脑神经细胞的某些区域关系密切,有规律地活动这些部位就会使大脑受到良性刺激,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如做简单的“动嘴操”,它的基本动作有说话、。咀嚼、朗读、大笑、漱口等;“梳头操”
的基本要领是每天早晨、晚上各一次,从前到后,再由后到前,由左向右,再由右向左,反复梳理,直到头皮有发热和发胀感为止。家长要指导孩子学会上述两操,并养成习惯。
同孩子对话,激发孩子的思考和想象通常由父母提出问题,让孩子来回答。提问的语气大体有三种: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显然,前两种情况是具体的,后一种问题是抽象的。“是什么”和“怎么样”代表认识问题的启蒙阶段,而“为什么”则是问题的提高和升华。对话,疏通了两代人的情感脉络;对话,使孩子向父母敞开心扉;对话,也点燃了孩子智慧的火花。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年龄大一点、智商比较高的孩子,对上述三种形式的问题,都能作出满意的回答。而年龄小、智商较低的孩子,则对“为什么” 的问题往往张口结舌,难于作答。家长只有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提问形式进行对话,才能获得最佳效果。一般,在孩子四周岁以后,就要有意识地多问他“为什么”的问题,这样,可以引发孩子探究因果联系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抽象思维的能力。
在探讨问题时,对话是由未知推到可知的一条捷径,也是启迪孩子求知欲的一个重要手段。事实证明,凡是善于向孩子提问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有更强烈的好奇心,大都喜欢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家长,要十分珍视这种好奇心,更要保护孩子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任何冷漠和训斥的态度,都是不明智的。孩于产生的疑问越多,问话越频繁,获取的知识也就越丰富。说不定会有一颗璀璨的新星,将在质疑和对话的过程中冉冉升起,这也是每一位家长所渴盼和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