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
27578200000055

第55章 晁错:疏忽小事,不够精细

古语曰:“休动磊落,业在攀跻,失在疏越。”也就是说,行动果断、光明磊落的人,勇于进取,却容易疏忽小事,不够精细。西汉时的晁错虽有远见卓识,却因过于粗心大意,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汉景帝时,自刘邦以来分封的诸刘藩王势力逐渐强大,身为内史的晁错便上书景帝,请求从吴国开刀削藩。吴王刘濞听说后立即派使者联络胶西王、楚王、赵王及胶东、淄川、济南六国一起造反。

吴、楚七国起兵不久,吴王刘濞发现公开反叛毕竟不得人心,就提出了一个具有欺骗和煽动性的口号,叫做“诛晁错,清君侧”。意思是说皇帝本无过错,只是用错了大臣,七国起兵也并非叛乱,不过是为了清除皇帝身边的奸佞大臣。

景帝命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出征。与此同时,袁盎来到了窦婴的府中。袁盎曾是吴国故相,到了晁错为御史大夫,建议削藩,袁盎才辞去吴相之职,回国都复命。晁错曾说袁盎私受吴王财物,谋连串通,后来景帝下诏免除了他的官职,贬为庶人,袁盎故此对晁错怀恨在心。他见到窦婴说:“七国叛乱,由吴发起,吴国图谋不轨,却是晁错激成的。只要皇上肯信我的话,我自有平乱之策。”窦婴原与晁错不睦,虽是同朝事君,却互不与语。听了袁盎的话以后,窦婴满口答应代为奏闻。

袁盎当时身为庶人,不能晋见皇帝,只有通过窦婴这条门路,才能奉特诏见到皇帝。景帝一听袁盎有平叛之策,正如雪中送炭,立即召见了他。当时,晁错也在场,正向皇帝汇报调拨粮饷的事。

景帝见袁盎即问:“你有什么好办法平定叛乱呢?”

袁盎并不显出庄重的样子。而是随口答道:“陛下尽管放心,不必挂怀。吴国只有铜盐,并无豪杰,不过是一群无赖子弟,亡命之徒,乌合之众,如此一哄为乱,实不必忧。”

景帝真的着急了,说道:“你来难道就是跟我说这些无用的话吗?”

袁盎这才说:“臣有一计,可使平叛。只是不得外人与闻。”

景帝连忙屏退了周围的人,但晁错还在。袁盎十分清楚,如果当着晁错的面说出自己的计划,晁错必定会为自己辩解,景帝肯定下不了决心,到那时,不仅杀不了晁错,自己肯定会被晁错所杀,所以,他说:“我的计策是除了皇上以外任何人不能听到的!”

说完这话,袁盎的心都吊了起来,如果景帝认为晁错不必回避,又逼着自己说出计策,那自己就是死路一条了。好在沉吟了片刻之后,皇上终于对晁错说:“你先避一避吧!”

袁盎知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立即对景帝说:“陛下知道七国叛乱打出的是什么旗号吗?是‘诛晁错,清君侧’。七国书信往来,无非说高帝子弟,袭土而王,互为依辅,没想到出了晁错,离间骨肉,挑拨是非。他们联兵西来,无非是为了诛除奸臣,复得土地,陛下如能诛杀晁错,赦免七国,赐还故土,他们必定罢兵而去,是与不是,全凭陛下一人做主。”说毕,瞪目而视,再不言语。

景帝毕竟年幼识浅,不能明辨是非。袁盎这番话,令他想起了晁错曾建议御驾亲征的事,越觉得晁错用心不良,即使未与七国串通一气,也仍另有他图。当即对袁盎说:“如果可以罢兵,我何惜一人而不能谢天下!”

袁盎听后,十分高兴,但他毕竟是老手,为了避免景帝日后算账,他先把话栽实,让景帝无法推诿责任。袁盎郑重地对景帝说:“事关重大,望陛下三思而后行!”景帝不再理他,只是让他秘密赴吴议和。

等袁盎退出,晁错才出来,他也过于大意,明知袁盎诡计多端,又避着自己,所出之计应与自己有关。但晁错过于相信景帝,见他不说,也就置之不问,只是继续陈述军事而已。

晁错还以为景帝并未听从袁盎的计策,岂知景帝已密嘱丞相陶青、廷尉张欧等人劾奏晁错,准备把他腰斩。

一天夜里,晁错忽听有敲门声,原是受人奉诏前来传御史晁错立刻入朝。晁错惊问何事。来人只称不知。晁错急忙穿上朝服,坐上中尉的马车。行进途中,晁错忽觉并非上朝,拨开车帘往外一看,所经之处均是闹市。正在疑惑,车子已停下,中尉喝令晁错下车听旨。晁错下车一看,正是处决犯人的东市,才知大事不好。中尉读旨到处以腰斩之刑时,晁错已被斩成两段,身上仍然穿着朝服。

晁错被腰斩,袁盎又赴吴议和,景帝以为万无一失,七国该退兵了,但等了许久,并无消息。一日,周亚夫军中校尉邓公从前线来见景帝,景帝忙问:“你从前线来,可知晁错已死,吴、楚愿意罢兵吗?”邓公直言不讳地说道:“吴王蓄谋造反,已有几十年了,今天借故发兵,其实不过是托名诛错。本是欲得天下,哪里有为一臣子而发兵叛乱的道理呢?”景帝听罢,低头默然。

晁错死得确实冤枉,他完全是一场政治、军事与权谋斗争的牺牲品。如果当袁盎示意景帝让所有的人都退下的时候,晁错能够立刻警觉起来,在袁盎走后向景帝细问其计,也许能让自己幸免于死,况且,晁错也知道自己与袁盎有隙,应多加提防才是。也许是他在如何平息叛乱一事上投入了太多的精力,以至于忽略了袁盎言行中的可疑之处。也许晁错认为,国难当头,理应以大局为重,何必在小事上深究。但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晁错的死,就是因为对小事的疏忽,让小人有机可乘。所以,对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我们都要加倍留意,不可粗心大意。

而在任用那些进取心强,又常忽略细节的人时,除了在关键时刻给他们提个醒,还要言传身教,让他们明白“小事不糊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