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公民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读本
2759800000019

第19章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1)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基本道德规范作出了科学概括,必将成为引领我国社会新风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面旗帜。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加强各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行业内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教育,对于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引导、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念,推进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我们要把大力弘扬先进模范的奉献精神及优良作风,作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职业道德的基本概述

职业道德概述

职业不是一个空洞的生活领域,而是人的社会联系和利益关系的集合。职业的产生形成了新的社会联系和利益关系,除了职业内部从业人员的各种联系之外,还有不同职业从业人员之间以及职业人员与广大社会服务对象之间的各种关系,每个从业者的职业活动实际上就是与各种人打交道的过程。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人们就会对从事不同职业活动的人提出一定的要求。同时,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人也通过职业训练逐渐养成了特定的职业心理、习惯和职业责任心、荣誉感,从而也就形成了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即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中,从事各种不同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范围内应当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是一定社会范围内道德基本要求在不同的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特定行为规范。它主要体现在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和职业技能等方面。

职业理想,即人们对职业活动最佳目标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活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它是形成职业态度的基础,是从业者创造职业成就,实现职业目标的精神动力。

职业态度,即人们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职业活动和自身体验所形成的对岗位工作相对稳定的劳动态度和心理倾向。它是从业者精神境界、职业素质的重要体现。例如: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等就是职业态度的具体表现。

职业义务,即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自觉地履行对他人、社会应尽的职业责任。我国的每一个从业者都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的职业义务。就如医生对病人有救死扶伤的义务,教师对学生有教书育人的义务等一样。

职业纪律,即从业者在岗位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条例等职业行为规范。例如:汽车驾驶员严禁酒后开车,机关人员必须廉洁奉公、甘当公仆,公安、司法人员必须秉公执法、铁面无私等。这些规定和纪律要求,是从业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必要条件。

职业良心,即从业者在履行职业义务中所形成的对职业责任的主观意识和评价能力,是从业者依据自己必须履行的道德要求,对自身的行为动机进行自我检查、对行为活动进行自我监督,对活动结果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人们所从事职业岗位的职业义务不同,其职业良心的表现形式也往往不一样。例如:商业人员的职业良心是“诚实无欺”,医生的职业良心是“治病救人”。

职业荣誉,即社会对从业者职业道德行为的价值所作出的褒奖和客观评价,以及从业者在主观认识上对自己职业道德行为的一种自尊、自爱的荣辱意向。当一个从业者职业道德行为的社会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时,就会由此产生一种荣誉感。它是职业义务、职业责任、职业良心和职业行为的价值体现和价值尺度。

职业作风,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风范。从业者在职业岗位中表现出来的尽职尽责、奋力拼搏、艰苦奋斗的作风等,都属于职业作风的范畴。它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从业人员取得事业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

职业技能,即指从业者从事职业劳动和完成岗位工作应该具有的业务素质,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术和职业能力。职业技能是展示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平台。

职业道德的特征。职业道德作为职业行为的准则之一,在职业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与其他职业行为准则对职业活动的影响不完全一样,它具有体现自身性质的鲜明特征。

1.鲜明的行业性

只要有社会分工的地方,必然有行业差异性,也就有突出各自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商业领域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是“公平买卖,童叟无欺”;教育行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医务行业对医生的职业道德要求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等。因而职业道德具有鲜明的行业性特征。

2.适用范围上的有限性

一方面,职业道德只适用于走上职业岗位的成年人;另一方面,尽管职业道德也有共同的特征和要求,存在通用职业道德的内容,如敬业、诚信、互助等,但在某一特定的行业和具体的岗位上,必须有与该行业和该岗位相适应的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这些特定的规范只在特定的职业范围内起作用,只能对从事该行业和该岗位的从业人员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而不能对其他行业和岗位的从业人员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例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要求不适用于医务工作者,而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职业道德要求不适用于教师。因此,职业道德的适用范围不是普遍的,而是特定的、有限的。

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首先,受社会分工的影响,职业道德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必然是多样的。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今天,行业种类并不限于古人归纳的360行,而是包括了成千上万行,这样,职业道德的内容也必然千差万别;其次,各行各业为了使职业道德在实践操作层面上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都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归纳整理出适应本行业的行业公约、规章制度、员工守则、行为须知、岗位职责等,将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具体化、通俗化。这样,职业道德在形式上也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特征。职业道德自身内容和存在形式的不断丰富,将使职业道德的多样性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进一步拓展。

4.一定的强制性

职业道德除了通过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和从业人员的内心信念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进行调节之外,它的另一个最重要特征就是与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紧密相连,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当从业人员违反了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职业章程、职业合同、职业责任、操作规程等,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损失或危害时,职业道德就将用其具体的评价标准,对违规者进行处罚。轻则受到经济和职业纪律处罚,重则移交司法机关,由法律进行制裁,这就是职业道德强制性的表现所在。

5.相对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职业的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决定了与反映职业特征相适应的职业道德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只要一定的职业连续存在下去,与这一职业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就会延续并存在下去。如商业“童叟无欺”的职业道德、医务行业“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职业道德等,千百年来为从事这些行业的人们传承和遵守。

6.与物质利益具有直接关联性

当一些企业通用的职业道德规范,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勤劳节俭等纳入具体操作层面时,企业一般都要将它与自身的行业特点、要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变成更加具体、明确、严格的岗位责任或岗位要求,并制定出相应的奖励和处罚措施,与从业人员的物质利益挂钩,强调责、权、利的有机统一,便于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有利于促进从业人员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和义务。

职业道德的意义与作用

职业道德是个人安身立命于职场的思想基础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包括遵守市场规则和职业道德的准则,以符合职业道德和职业准则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去谋求生存,发财致富,才是正当的,才能使个人职业生涯善始善终。可以说,职业道德是个人安身立命于职场的思想基础。

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职业生活中度过的。一个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以及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培养,与他在职业活动中的实践是分不开的。一个人能否立足于职场而获得长久的生存和发展,常常不在于他是否具有优越的客观条件,而在于是否具备和遵守从事某一项职业而必需的职业道德。职场活动中的失职、懒惰、自私、虚伪等,往往使人碌碌无为甚至身败名裂;而职场活动中的尽职尽责、廉洁奉公、诚实公道则使人不仅在生活而且在成才和事业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职业道德层次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个人能否胜任本职工作。而一个职业人能否做好本职工作,也取决于他是否热爱所从事的职业,是否有工作热情,是否有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本职工作的坚定意志,是否有全心全意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信念,是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可见,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做好本职工作的保证,也是立足职场的基础。我们从事职业活动,既是对社会承担职责和义务,又实现着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而正是职业道德所特有的职业认识功能、职业激励作用和职业沟通职能,使具备和遵守它的职业人获得稳定的工作机会,取得个人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同时也促进了个人思想的提高与完善。可见,职业道德在职业人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是个人安身立命于职场的思想基础。

职业道德是个人事业成功的保证

现代社会,职业道德在人们的事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现代成功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20%取决于专业技术,80%取决于职业精神品质。职业精神品质包括敬业、诚信、勤俭、公正、团队协作、创新和奉献等内容。它对促进从业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实现职业理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增强个人的职场竞争力

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使我们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和职业岗位的需要,从而能够增强个人在激烈就业竞争中的竞争力。其一,职业道德有助于个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由于外界各种因素的负面影响,一部分人在选择职业和创业过程中容易发生观念偏差,从而影响自身的职场竞争力。例如,在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以薪水的高低、利润的多少作为唯一的择业标准,以获利的多少作为是否敬业、是否提高服务质量的标准等。在这种错误择业观和创业观的指导下,一个人或许在短期内能够获取暂时的个人利益,但不可能获得长期、稳定的职场竞争力。其二,用人单位倾向于录用职业道德修养较高的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用人单位角度来看,其所选用的职员必然是能为本单位带来利润的人。而职业道德修养能促进从业人员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为用人单位带来更多的利润。因为,一方面,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使他们忠于职责,兢兢业业工作,对顾客耐心热情、服务周到,促进单位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从业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还会影响到产品的品牌信誉和单位的形象,从而形成无形的社会资源。因此,在职场竞争中,具备较高职业道德修养的人都非常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它是增强个人职场竞争力的有效保证。

2.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树立职业理想

所谓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的选择及对与此相关的人生价值的向往与追求。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个人随着知识水平和爱好兴趣的发展,会逐步培养起对某种职业的爱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

初级层次的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的期待,主要基于提高物质水平的考虑。在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下,劳动还只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远没有达到共产主义社会那种“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的程度,因此,对大部分人来说,其工作目的首先是为了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存,过安定的生活,这是人对职业的最初动机、最低要求,是职业理想的基本层次。中级层次的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希望未来的职业或工作能够适合个人的能力和爱好,充分发挥并提高自己的各种素质,即希望寻求和从事能够发挥专长的职业。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特定的职业,施展个人的才智,其基本特征是注重职业与自身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注重将个人兴趣与职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属于职业理想的中间层次。高级层次的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工作的目的是承担社会义务,通过社会分工把自己的职业与为社会、为他人服务联系起来,与人类的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这种职业理想,通常与个人的社会理想相联系,基本特征是注重职业的社会价值,不仅注重个人在职业活动中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在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格完善,而且关注职业部门的发展与强盛。它是职业理想的最高层次。高级层次的职业理想反映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对职业^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职业理想的本质特征。

职业理想三个层次的内容和要求虽然有明显的区分,但是,在一个人身上,它们却可以同时存在,并行不悖。在个人职业道德修养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肯定前两个层次的职业理想,同时注重培养自己树立高层次的职业理想,因为树立高层次的职业理想符合和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对职业人的根本价值要求。正如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说过的那样,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