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字大绅,出生于公元1369年,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代大文学家。十九岁以才学中进士,历任御史、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曾主编震世之作《永乐大典》。总裁重修《太祖实录》,其著作有《文毅集》、《古今列女传》传世。
后世流传着许多有关解缙小时候勤奋好学、才华横溢的故事。
志立芝兰室
解缙出生在一个普通官吏家庭。祖父解子元,在元朝末年为判官;父亲解开,学识渊博,太祖朱元璋多次欲将他召去做官,但解开坚辞不就。
解缙小的时候聪敏颖悟,又有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自然喜欢读书。四五岁的时候,他就已经读完《论语》、《孝经》。但是,他更爱读的是文学,对两晋以来名人大家的作品,此时已经十分熟悉,并且自己也能遇事有诗。因此,父母都很喜欢他。特别是他的祖父解子元,更是对他宠爱有加,因为当时元朝已经灭亡,解子元又不愿做明朝的官,在家无事,便辅导孙子读书识字。他见解缙学习用功,记性又好,心中更加喜欢他,爷孙二人常常一块谈经说诗,直至深夜。
这一日,解缙在书房做完功课,拿出纸和笔,写了几篇大字;然后,他又拿出彩笔,画了几幅画,便自我欣赏起来。恰在这时,他的祖父进来了。解子元心中明白,他这个孙子,不仅喜读诗书,且琴棋书画,无不喜爱;但是,他担心孙子不抓住重点,主次不分,因此虽不禁止他的其他爱好,也常常教导他把精力放在学问上,而其他则只能做业余爱好。今日,他进来后,先看了看解缙写的字,又看了看他画的几幅画,甚是满意,但功课做得怎么样,他心中无数,于是,便笑着问他:“你又写字,又作画,他最喜爱的是什么呢?”
解缙见问,也想借机表达一下自己的志向,没有正面回答爷爷提出的问题。而是用手指着自己的书房,顺口作了一首小诗:
小儿何所爱,爱存芝兰室。
更欲附龙飞,上天看红日。
这诗的前两句中所引用的“芝兰室”,也叫“芝兰之室”,是成语。古时候,人们常用芝和兰两种名贵香草,比喻美好的环境。由于解缙平时在书房读书,清静幽雅,心情舒畅,效果明显,常受到爷爷的称赞,故称书房为“芝兰室”,是他所喜爱的;后两句,则是说自己在“芝兰室”学了知识后,将来就要从这里附着神龙飞上天去,去观看那红彤彤的太阳,表明了他的宏大志向。
解子元听了孙子的诗,高兴得连连称赞说:“好孙子,有志气,有抱负。”
作诗免徭役
不久,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者召解缙的祖父解子元入朝做官,解子元却在一臣不事二君的思想指导下,以自杀相拒。明太祖听说后,深为惋惜。不久,又召解缙的父亲解开入朝,请他讲元朝的兴衰败亡,并留他在朝辅政。解开也因自己的一家初为元朝臣民,老父为此自杀,自己焉能言先朝过失。所以,他拒不言元朝事,辞官回家。
从此,解缙一家便贫困下来,靠父亲推磨卖豆腐、母亲纺线织布维持生计。不久,父亲也因病去世,只剩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共度时光,生活相当艰难。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解缙的母亲也不忘解开生前嘱咐,省吃俭用,继续供儿子读书。但是,又偏偏雪上加霜,地方官天天派差役上门征收徭役钱。当时规定,没有人出徭役的,就要拿钱顶徭役。因此,母亲为难得不时落泪。
解缙知道后,十分气愤,便提笔写了一首诗,送到县衙,并要当面交给县令。那些衙役们见他是个孩子还想见县令,认为是胡闹,便要轰他走。
解缙对他们说:“你们也为父母所养,我母亲因交不起徭役钱整日落泪,做儿子的能看着让母亲哭死在家中么?我见不到县令,死也不走!”
衙役们被他的孝心所感动,退了一步说:“你不是写了首诗要给县令吗?我们替你呈上去,如果县令同意你进去,就让你进去,好吗?”
解缙同意了。
县令接过解缙写的诗一看,题目是《诉苦》,只见诗中写道:
母在家中守父忧,
故教儿子诉原由。
他年谅有相逢日,
好把春风判笔头。
诗的大意是说:母亲在家中为刚刚去世的父亲守丧,让我来诉说请求免去徭役的原因;估计他年我们还有相会的日子,我将来也有出头的时候,你那时也许用得着我,为了这一点你也应该像春风那样温柔,在笔下多多留情。诗中有刚有柔,软硬兼施,不卑不亢,写得很是策略。
县令看后大奇,便将解缙传了进去。他一看是个七八岁的孩子,不相信这诗是他作的,于是便对解缙说:“你写的诗我看过了,能当场再来一首吗?”
解缙道:“不知大人以何为题?”
县令说:“就以大堂外边的小松树为题吧!”
解缙稍加沉思开口吟道:
小小青松未出栏,
枝枝叶叶耐霜寒。
如今正好低头看,
他日参天仰面难。
这首诗说是咏松,实为言志。意思是说:我现在年小,正在上学读书,可我有志气,将来要成为参天大树,栋梁之材,今日你低头小看我,将来仰头看也很难。
县令听后,深知解缙的确才华横溢,将来必成大器,便提笔免了他家的徭役钱。
笑煞两匹驴
有一天,解缙放学冒雨回家。当他小心翼翼地来到一座土地庙门口时,一脚没踩稳,竟跌倒在地上。恰在这时,庙门洞内有两个老财主正在下棋,见解缙跌倒在地上,弄得浑身泥水,不但没有去拉一把,反而捧腹大笑。
这一笑,把解缙笑得满脸通红。他举目望去,见是村中的两个乡绅,一个叫秦恬,一个叫胡赖,平时仗着有几个钱,勾结官府,欺压百姓,村人没有不恨他们的。特别是那个秦恬,因为解缙的父亲不愿意在朝中做官,常向官府告密,说解开心中老想着反明复元,经常对明朝散发不满情绪等,只是由于太祖爱惜他父亲的学问,才没有治罪。所以,解缙一看是这两个人在嘲笑他,气就不打一处来,便想作诗治治他们。他向四周一看,见路南一个草棚下,拴着两头驴子,这时忽然“咴哈”地叫了起来,遂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吟出一首诗来:
春风伴春雨,水流满街泥。
摔倒大官人,笑煞两匹驴。
秦恬和胡赖听到解缙骂他们,不由得心中大怒,立即起身走了过来,对着解缙大声训斥道:“我们俩下棋,笑的是一个不敢过河的卒子,你为何骂我们?”
解缙面对他们那种凶狠的样子,毫不畏惧,坦然反驳说:“我骂的是那两头不通人性的驴,你们既然没有笑我,又有什么可心虚的呢?”
秦恬和胡赖见路南果然有两头驴,遂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又想到解缙以神童知名乡里,连官府也让他三分,便没敢过分发作,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
又有一天,解缙学完功课,出来和小伙伴们玩滚铁圈,不料,天上下起了毛毛雨,恰在这时,有两个乡绅的儿子在一家门洞内避雨,对解缙说:“解缙,雨下紧了,别玩了,快过来作首诗,念给我们听听?”
其中一个乡绅的孩子见解缙不吭声,以为是瞧不起他们,便带有戏弄的口气说:“不作诗,滚铁圈,滑倒跌一跤,变成水鸭子,那才好玩呢!”
谁知无巧不成书,那孩子的话音刚落,正玩得起劲的解缙,不知怎地一下子让铁圈滚远了,解缙赶紧跑着追去,由于路滑,果然跌了一跤,弄得浑身是泥。
那两个乡绅的孩子便哈哈大笑起来。
解缙心想:如果不是你们这两个丧门星,我还滑不倒呢!又见他们如此笑自己,不禁心中来气,便想回敬他们一下。于是他从地上爬起,随口吟出一首诗来:
细雨落绸缪,破街滑似油。
凤凰跌在地,笑煞两头牛。
两个乡绅的孩子听了,羞得面红耳赤,灰溜溜地走了。一位在场的老人,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也哈哈大笑道:“解缙人虽小,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解缙没跌成水鸭子,他们倒成两头牛了!”
三改对联
解缙小的时候,不仅善于作诗,还善写对联。
这年除夕,解缙家对门的财主家,张灯结彩,新衣新帽,迎来送往,人欢马叫,颇是热闹,沉浸在一片欢乐的节日气氛中。但是解缙家中,此时却是孤儿寡母,度日艰难,缺衣少食,冷冷清清。然而,解缙人穷志不短。他不甘寂寞,也想显示一下过节的欢乐气氛,便出去买了张红纸,写了副对联,贴在了大门的两旁。
上联是:
门外千竿竹
下联为:
家内万卷书
解缙写这副对联的用意是:你财主大门的两旁,虽然各种着一片竹子,常以此炫耀家中的大富大贵,但是你家的四个儿子,平时却只会干些偷鸡摸狗的营生,而对于念书,却没有一个学得进去的,当然,也一个个成不了材;而我解缙,家中虽然一贫如洗,却是世代书香,学问世家,这其中之乐,哪是你们财主家所比得了的?
那对门的财主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十分伤脑筋,经常骂几个儿子不争气,没出息。所以,今日见解缙家贴了这么副对联,心中非常难受,一气之下,便叫来几个儿子,抓起斧子,一阵嘁哩喀嚓,把大门两旁的竹子全砍掉了。
财主家的反常举动,引得过往行人停住了脚步,连左邻右舍也都出来看热闹。
解缙一看,知道财主是对自己的对联有气,成心和自己作对,便拿出笔来,在大门两旁的对联的末尾,各添了一个字,这副对联变成了:
门外千竿竹短
家内万卷书长
围观的人们看后,一阵哄堂大笑。
那财主见了,越发生气,心说:好你个解缙,我因为你这副对联,把种值多年的竹子都砍了,你却是得理不让人,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出我的丑。于是,他索性把几个儿子又喊来,拿起镐头,连竹子的根也挖了个净光。然后,对着站在门口的解缙冷笑了两声,意思是说:你还有能耐改么?
解缙明白财主的意思,对着他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又提起笔来,在门两边对联的末尾又各添了一个字,于是对联又变成了:
门外千竿竹短无
家内万卷书长有
财主这下没咒念了,赶紧派人将解缙叫了过来,要和他当面评理。解缙毫无惧意,坦坦荡荡地来到了财主家中。
这财主家的套院,有大门,有小门。财主为表示瞧不起解缙,不让他走大门,而让他走小门。解缙明白这是财主有意羞辱他,来到小门外边,停住不走。
财主见此,也想借机卖弄才华,朗声念道:
小犬无知嫌路窄
解缙不甘示弱,顺口接道:
大鹏展翅恨天低。
财主一听,哑口无言,不得不服,只好客客气气地把解缙从大门让到了客厅。
金陵巧对金玉诗
解缙八岁那年,作文、赋诗已经很有名气。他父亲生前有一个好友,名叫胡子琪,听到后特别高兴,在征得解缙母亲同意的情况下,带他到几代帝王名都南京游览。因为这是解缙平生第一次出远门,处处感到新鲜,大开眼界,一路上问东问西,不肯停闲。胡子琪每到一处,总是把这一处的风土人情,向解缙进行详细介绍;每遇有问,也都尽可能把自己所知道的全部告诉他。
这一日,他们来到金陵的金水河,这是当时江南的重要名胜之一。胡子琪虽然已经多次来过这里,但是每来一次,都有一次新的感受;特别是今天,他带着解缙来,又知道解缙能文善诗,尤喜联诗作对,不由得触景生情,诗兴大发,顺口来了句上联:
金水河边金钱柳,金钱柳穿金鱼口。
这个联中,使用了“顶真”的修辞方法。所谓“顶真”,就是前句中结尾的词语,必须是后句开头的词语。这种联对方法,已经够难对的了,而在这一个上联的前后两句中,又十分巧妙对应地用了四个“金”字,就更增加了应对的难度。
解缙素知胡叔叔学识渊博,功底深厚,今日听了他这个上联,果然非同一般。为了对出下联,解缙也着实费了一番脑筋,四处观望,寻找联对内容。当他的目光落在金水河的桥上时,忽见一位俏丽佳人,正手扶栏杆,与两个年龄大些的婆婆谈笑风生,不由得灵机一动,下联便脱口而出:
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
这下联中,不但也用了“顶真”式的修辞方法,而且巧妙地用了四个“玉”字,和上联中的四个“金”字相对应;但更巧妙的是,用“玉簪花”插在“玉人”的头上,把一个俏丽佳人描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富有生机,实在比胡子琪的“金钱柳”穿“金鱼口”要高明得多。
因此,胡子琪听后,大为称赞说:“好个有才气的孩子,真无愧于‘神童’之称啊!”
画肖像题诗
解缙幼时学习兴趣广泛,不但读经书,诵诗文,学书法,而且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虽说书法、弹琴、绘画是他的业余爱好,但因他长期坚持,从不间断,水平很高,也很有名气。
有一天,解缙儿时的一位同学找来,求解缙为他的父亲画张肖像。解缙满口应允,来到这位同学家中,让同学的父亲坐好,仅用了一个时辰就画完了。
解缙画好后,把肖像递给同学的父亲,那同学的父亲一看,惊讶地称赞说:“以前只听说你能诗会文,没想到你的绘画技能也这样高,今日画的,可真是太像了!”
解缙听到后,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说:“伯父过奖了。”
同学的父亲又仔细端详了一会儿画像说:“如果这像上再题几个字就更完美了。”
解缙的同学抢着说:“解缙的书法也是一流的呢!”
同学的父亲又说:“那就有劳贤侄再辛苦一下了。”
解缙眼珠一转,望了他同学一眼,略带点狡黠的神态说:“可以。不过笔墨都在家中,别人的我又用不惯,那就只好到我家中去题了。”
同学说:“好吧,我跟着去就是了,题好后就拿回来。”
解缙微微一笑道:“是的,只有你去才合适,伯父是长辈,我总不能让他跟着我去拿吧。”
解缙为什么非要把肖像拿到家中题字呢?
这是因为当初在学校的时候,他这位同学和他是同桌,比他大好几岁,可学习成绩却总是赶不上他,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故对解缙怀有妒忌。有一天,课堂写作文,题目是《成才篇》。解缙一会儿就写完了,放在旁边,又看起书来,等下课后统一交卷。可他这位同桌却总也写不出,见解缙的文章放在旁边,便用眼瞅着抄了一遍,然后,又出于妒忌,悄悄地把解缙的文章拿过来,在《成才篇》的“才”字的右边又添上了一笔,使《成才篇》变成了《成木篇》。到交卷时,解缙也没检查,就交上去了。结果,解缙以“笔误”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直到几天后,这位同学自己泄了密,解缙才知道是这位同桌搞的恶作剧。
今天,解缙之所以要把肖像拿回家中题字而且还非要这位同学跟着,就是因他忽地又记起了他当初搞的那场恶作剧,想乘机戏弄他一下。
且说两人来到家中书房,解缙提起笔来,就在肖像的下边题了四个字:“图写禽兽”。
这位同学一看,解缙竟如此侮辱自己的父亲,不禁火冒三丈,大骂解缙“老幼不分”、“狗屁不通”、“白读圣贤书”等等,其语污秽,不堪入耳。
但是解缙却总是不予理睬,直到看着这位同学难过得快要掉出眼泪,口口声声喊着“回家可怎么向父亲交待”的时候,才又提起笔来,在每个字的后边又加了三个字,使先前的四个字竟变成了一首“四言诗”,即:
图公之像,写公之影。
禽中之凤,兽中之麟。
这位同学过来一看,见解缙用凤凰、麒麟赞美自己的父亲,才又破涕为笑,轻轻地给了解缙一拳说:“好你个解缙,这个玩笑开得可吓死我了!”
解缙说:“彼此彼此么!”
那同学闻言,恍然大悟,两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作诗应对胜尚书
解缙能诗善文的名志传得越来越远,不久,竟传到了曹尚书的耳中。曹尚书甚感惊奇,便特地派人将解缙找来,他要当面考考这个年轻人到底有多大的才华。
解缙来到曹府,曹尚书见他只不过是个七八岁的孩子,认为根本不可能像人们传说的那样才华横溢,神乎其神。恰在这时,有个犯了法的和尚,戴着枷板,由两个差人押着,从客厅前经过。曹尚书立即指着外边对解缙说:“听说你能即兴赋诗作文,现在就以那犯法的和尚为题,作首诗让我听听好吗?”
解缙点头应允,随后稍加思索,便吟出一首五言诗来:
知法又犯法,出家又戴枷。
颈上无情板,枷着大西瓜。
坐在曹尚书左右的几位同僚,听了解缙的诗,感到不仅平仄得体,而且文字优美诙谐,不禁哈哈大笑着称赞说:“好诗!好诗!”
曹尚书也觉得解缙的诗作得不错,的确有些才华,遂不敢小视;又见他受到同僚们的一致称赞,也想借机显示一下自己的文才,便让人给他搬了个坐位,坐在了自己的下首,然后对解缙说:“你的诗作得不错,听说你还很善联对,是吗?”
解缙谦虚地道:“不敢说‘善于’二字,只不过是略知一二罢了。”
曹尚书说:“那好,现在我们两人就对上几句,我念上句,你对下句,如果对不出,或者答非所对,就算你输,如何?”
曹尚书言罢,未等解缙同意,便抢先指着客厅外边的石狮子念道:
石狮子头顶焚香炉,几时得了?
他以为,这突如其来的一句,准得把毫无思想准备的解缙一棒打蒙。
可他没想到,解缙反应灵敏,未加思索,便脱口而出道:
泥判官手拿生死簿,何日勾销?
这一来,竟把曹尚书惊得目瞪口呆,他未料到这孩子竟如此才思敏捷,预感今日难以取胜。于是,便又苦思冥想,决心想个绝招,以压倒他。绝招终于想出来了,只见他用手往天上一指,信口念道:
天做棋盘星做子,谁人能下?
谁知解缙立即把脚一跺,以手指地,接出了下句:
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
这广大无边的题目,这雄伟囊宇的应对,赢得了在场官员的阵阵惊呼,不断喝彩。
曹尚书的额头浸出了汗珠,看来今日是无法取胜了。但他又不甘心落败,于是又搜肠刮肚,寻找解缙不能回答的题目。
为此,他又想出了一个绝招,虽也感到作为堂堂尚书,出此下策的题目有失身分,然而事已至此,为挽回败局,他也顾不得许多了。
于是,他便故作心平气和地向解缙问道:“不知令尊令堂做何生计?”
这真可谓绝招。因为他们都知道,解缙的父亲生前是卖豆腐的,母亲在家纺纱织布,这些营生,在当时都是下等“贱民”干的,是被人瞧不起的。今日曹尚书明知故问,就是让解缙难以出口答对,就连其他官吏听了,也觉得曹尚书有些过分。解缙究竟如何回答呢?他们不由为解缙捏着一把汗。
其实解缙明白,曹尚书之所以提出这个题目,是有意侮辱;但他更明白,这正表明曹尚书已经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了。
解缙想到这里,不由得对着曹尚书冷冷一笑,接着便从容回答道:
母在家中,手转乾坤;
父在街头,肩挑日月。
直到这时,曹尚书才感到满面羞愧,当即命人送客。而解缙的名声,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