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炸药大王——诺贝尔
27671900000003

第3章 青少年时期(1)

一、与影子相伴的童年

1833年初一场大火使伊曼纽尔倾家荡产,使他处于最困难时期。阿尔弗雷德出生后因先天营养不足一直体弱多病,连呼吸和吃奶的力气都没有。父亲伊曼纽尔十分担心他活不长,常常暗自祈祷:“这个小家伙将给我带来的是福还是祸?让他给我带来新的希望吧!阿门。”面对襁褓中的阿尔弗雷德,母亲罗琳娜的催眠曲里也流露着哀伤。但她相信对这个病弱婴儿呕心沥血的爱能感动上帝,上帝会保佑她的小阿尔弗雷德长大成人。

伊曼纽尔在阿尔弗雷德只有4岁时只身前往芬兰谋生,阿尔弗雷德身体特别虚弱,动不动就发烧、抽风,而且常常胃痛,有时母亲觉得必须把自己的意志灌输到这个病孩的心灵中。不知道有多少回阿尔弗雷德都是在母亲的照顾下才死里逃生。1851年,18岁的阿尔弗雷德用英文撰写了一首自传体长诗《谜》,描写了他童年时期病弱的往事:

我的摇篮是临危病人的床,

母亲忧心忡忡守护在一旁,

为挽救那风烛残辉,

却难使我从险境挣脱。

我连吸吮乳汁的气力全都丧失了。

又遭到惊风的残酷折磨,

我在死亡的边缘上挣扎。

诞生后的8年间,阿尔弗雷德完全是在母亲的精心爱护下度过的,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她俩同住一间卧室,哥哥罗伯特和路德维希住一间卧室。母亲用无限的爱和亲吻给予他温暖和力量。

在那个年龄,爱神不会赠你玫瑰,

也不滋生糟蹋纯净心田的荆棘,

心房一直在那儿平稳地搏动,

不会因欢娱或悲哀而忐忑不安。

只有母亲的亲吻让小脸蛋儿乐开了花,

笑容里洋溢着天真和喜欢。

这种欢乐虽掀不起汹涌的波涛,

泪水不再浸透着苦难。

到了成年人的平静日子,

仍断不了慈母亲切的关怀和温暖。

我俩一起欢呼仙境般的未来,

让希望之光照亮美好的前程,

那希望之光啊,

是慈母在稚嫩幼小的心灵中燃起的微弱火光!

然而阿尔弗雷德总是生活在病弱的阴影中,像诗中表现的幸福时光总是断断续续的,每次也不能维持多久。

因为疾病的痛苦像一片阴影,

笼罩着我生命的黎明。

他身体羸弱,大部分时间躺在床上、呆在房里,不能与其他孩子在一起玩耍。

在脱离只会啼哭的婴孩时代,

我仅是微不足道的东西,

除了悲伤,什么都不知,

唯有母亲的爱浸润我的心。

如今,我已长成幼童,

但因身体羸弱,

仍在母子这小小的世界里,

度过离群寡欢的岁月。

我从不加入其他孩子玩耍游戏,

最多是一个沉默的旁观者,

童年时代的欢娱远离我,

心中默想着未来的欢乐。

伊曼纽尔离家后,养育三个孩子的生活重担全落在罗琳娜一个人身上。由于生活窘迫,罗琳娜在自家门口开了一个经营牛奶、蔬菜的小副食店,所赚得的钱难以维持母子四人的生活,伊曼纽尔在国外的机会仍然没有出现,罗琳娜似乎成了个被遗弃的贫妇。把自己以及三个孩子的出路都寄托在一个工作无着落的男人身上是否靠得住?全家人哪天才能摆脱困境?在这种愁云惨雾中,她坐卧不宁,度日如年。幸亏罗琳娜的父母阿尔塞尔夫妇不时给予她们关照和救济,才得以能够艰难度日。罗伯特在日记中回忆说:“我最辛酸的记忆之一是这个时期的一段小插曲:有一次,妈妈给我一个25分铜板,要我去买晚饭吃的东西,而我把这个可怜的小硬币弄丢了!一家人晚上不得不饿着肚子。”据路德维希回忆,1838年,也就是在他7岁那年,他们的父亲已经出国一年,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家里穷得实在难以为继,哥哥罗伯特便带着他走街串巷,大声叫卖火柴,以便赚几个钱帮妈妈维持生活。

1837年春,罗伯特进入雅可布预备学校一年级,路德维希是1839年秋天进去的。1841年罗琳娜母子的生活依然贫困不堪,未出现丝毫转机,但最让罗琳娜为难的事情是阿尔弗雷德已经8岁,该上学了,她简直无法想象怎能让这个弱不禁风的孩子听凭那些冷淡的、不怀好意的或粗暴的陌生人摆布。为了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罗琳娜最后还是下了决心,于1841年秋天把阿尔弗雷德送进了雅可布小学。不过阿尔弗雷德在这所学校只读了两学期,这一年是他一生中仅有的正规教育。1842年春天就随全家去了圣彼得堡。

阿尔弗雷德的学习成绩是优秀的,第一学期的成绩报告单表明,他的智力得A,全年级82人中得到同样分数的仅有3人,他的勤勉和操行也得了A。第二学期智力和勤勉仍为A,不过操行得B,可能由于他在课堂上私语或迟到的原因。哥哥路德维希在智力、勤勉和操行只得到B,BC和AB。

由于身体的原因,阿尔弗雷德几乎没有伙伴,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呆在家里读书写作文,或是一个人到田野、丘陵、河边去,在大自然中寻求属于他的童年。孤独的环境,培养了他观察自然的爱好,使他从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用他的话说就是:“我在少年时代研究了自然这个最好的教科书。”

二、天分显现

1843年春天,伊曼纽尔的来信让罗琳娜母子看到了希望。他在信上说:有一位俄国将军伊盖尔夫,同时又是一位军火专家,对他的水雷和地雷研究极为重视,答应为他取得国防部的邀请,让他在圣彼得堡为一个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做一次地雷和水雷的全面试验。并考虑以后可以与他合作建厂,进行军火研制和生产。

不久之后,伊曼纽尔的另一封信更让罗琳娜母子欣喜若狂,因为全家人很快就可以相聚圣彼得堡了。信上说:他已经进行了一次地雷和水雷演习,许多高级军事专家都出席了,迈克尔公爵也亲临现场,试验获得巨大成功。一连串地雷同时爆炸,摧毁了一片广袤的地区,假若敌军一个先遣纵队来犯,一次至少可以炸死50多人。因此,伊盖尔夫将军已向俄国国防部部长报告,要求国防部付给伊曼纽尔4万银卢布报酬,如果政府接受他的设计。伊盖尔夫将军还特别指出,不仅伊曼纽尔用于设计和制造地雷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应得到报酬,对他在试验过程中所冒的生命危险也应给予奖金。伊曼纽尔在来信中还告诉罗琳娜母子,他建成一座小军火工厂,由于是和伊盖尔夫合伙经营,因此已接到俄国陆军部许多订单。此外自己已买下一幢房子,房子宽敞明亮还带有花园。“五年了,多么难熬的五年,我拼命工作,盼望着我们团圆的一天,这理想马上就能实现了,我有了自己的工厂。孩子们,你们为我高兴吧!我等着在圣彼得堡拥抱你们。”和信一起还寄来了很多钱,足够罗琳娜母子的路费。

1842年10月21日,罗琳娜和路德维希、阿尔弗雷德得到护照。第二天她们乘坐一艘帆船前往圣彼得堡。而此之前,具有冒险精神的罗伯特一心想和父亲早日见面,已在一艘货轮上当了一名机修工助手,在克隆斯达特港登陆独自去了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是1703年由彼得大帝创建的城堡,市中心有高耸的寺塔及圆形的屋顶,屋顶上直立的尖柱和建筑物间石砌的大道都与瑞典建筑风格迥然不同。广场十分宽敞,广场中央坐落着沙皇骑马的铜像。用花岗石砌成的河岸上耸立着巍峨的宫殿,街道上熙熙攘攘,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非常气派。

10月的一天,罗琳娜母子乘坐的轮船在圣彼得堡外的克隆斯达特港靠岸,伊曼纽尔的马车早已等候在码头上接他们。随后,他们直奔在涅夫斯基大道的新家。新家是一座很漂亮的花园住宅,庭院中树木成荫,池塘里游着鱼儿。庭院深处便是二层楼的庄园式住宅,其正面的长与高取黄金比例分割,十分壮观,而且有些近乎豪华。此外,家里还雇有仆人。诺贝尔兄弟惊喜地望着新家,罗琳娜也恍如置身梦境。

阿尔弗雷德兄弟三人到圣彼得堡时还都在上学的年龄,阿尔弗雷德9岁,路德维希11岁,罗伯特也只有13岁。圣彼得堡没有瑞典人开办的学校,即使进了当地的正规学校,诺贝尔兄弟三人也听不懂俄语。在当时俄国有这样的风气:有钱人家的孩子都不去上学,而是跟着家庭教师学习。庆幸的是,伊曼纽尔在经济上已经充裕起来,所以能够为孩子聘请瑞典或俄国的优秀学者做家庭教师。于是伊曼纽尔决定首先聘请一位瑞典籍的家庭教师,教他们俄文,一直到三个孩子已有相当的俄文程度后,再聘请俄国教师。由此一个小小的诺贝尔家庭学校诞生了。

在诺贝尔家庭学校之初,伊曼纽尔聘请了瑞典语言和历史学家B.拉鲁斯·桑德逊(1789-1853)给诺贝尔三兄弟讲授瑞典语、俄语以及瑞典历史。而聘请的俄国教师,就是后来向他们父子介绍硝化甘油爆炸性能的尼古拉·齐宁教授。在当时的俄国,齐宁教授是著名的化学家,俄国有机化学的奠基人。1842年,齐宁即已发现当硝基苯的醇溶液用硫化氢来进行还原反应时,可以制取苯胺。这是当时奠基硝基苯胺化学以及与此相关的有机合成工业的一项重要发现。齐宁因这一重要发现享誉欧洲化学界。齐宁后来成为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上大学时的教师。诺贝尔三兄弟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其中的一个原因,不能不说是齐宁给他们打下了牢固的知识基础,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领域里发挥自己的专长。尤其对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化学启蒙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显然是不能低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