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应变能力是一个孩子必不可少的一种潜在能力,人生在世,挫折和突如其来的事件谁都无法预料。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同样也要面对很多措手不及的事情,如果她们不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她们就可能被未来的社会淘汰,可能成为上层人的阶下囚。只有一个具有应变能力的孩子才能够坦然的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才能够不畏风雨的打造自己的天空;才能够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走的矫健……
在美国的一个杂志上曾经刊载了这样一则报道,一个年仅5岁的小女孩面对窗外凛冽的寒风,面对临产的母亲,她居然用自己的双手为母亲成功生下了弟弟。面对这样窘迫的环境,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5岁的小孩子没有慌乱,没有紧张,而是灵活应变,理性的帮助了自己的母亲。
在孩子小的时候,很多父母总是过分的溺爱孩子,什么事情都采取包办的形式。殊不知,总有一天孩子要踏入社会,要独立行走,就像中国有句话说的一样“翅膀硬了,就要飞走了”。作为父母,都希望女儿能够有能力应对未来生活的多变,都希望女儿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健康成长。那么父母就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她们的应急能力,只有这样,她们才能在遇到紧急事件的时候,在最短时间内想出最有效的方法。
1.用“假设”激发孩子的应变能力
孩子小的时候,自然是不会遇到多么棘手的问题,即使遇到了,父母为了孩子安全考虑,也会帮孩子去解决。但是,作为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家长朋友不必太担心,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给女儿假设不同的场景,来教女儿如何应对紧急的情况,以提升孩子的应变能力。
在工作之余或者假期的时候,父母应该多陪陪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要求家长领着孩子去进行消费,用物质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之所以让家长多陪陪孩子,旨在要家长朋友陪孩子聊聊天,假设一些紧急的场景。
比如,当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突然有陌生人来敲门,孩子应该怎么做?当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中的爷爷突然发烧了,孩子应该怎么做?当家中的煤气罐漏气了,孩子应该怎么做?在路上走路的时候,突然有陌生人跟着自己,孩子又应该又应该怎么做?当家里停电的时候,孩子应该怎样点蜡烛?做饭的时候,锅里着火了,孩子应该怎么办?当家中不幸着火的时候,孩子应该怎样将火扑灭……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紧急情况,父母可以通过这样的假设,加上说教和引导,让孩子知道,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首先要让自己冷静,而不能慌了手脚。
2.教你的孩子学会“反弹琵琶”
应变能力无非也离不开一个“变”,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同样也要教她们在一定的情况下学会变。
昊锐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老师和爸爸妈妈都非常喜欢他,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还非常的懂事。有一次,昊锐再次获得了全校第一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大肆的夸奖了他,但是老师的夸奖让班里的凌志看不惯了。
下课后,凌志就叫上自己的哥哥找了了昊锐,凌志的哥哥凶神恶煞一般地说:“你确实很聪明,但是我想说的是,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这时候,昊锐很冷静地说了一句:“看来,哥哥你小时候一定非常聪明吧。”这句话让凌志兄弟俩哑口无言。
在这里,昊锐用的就是“反弹琵琶”,很巧妙地用别人的问话反制其人,可谓是出奇制胜。每个孩子都可以具备这样的应变能力,只要父母在生活中教孩子善用语言,掌握说话的技巧。
3.预防孩子成为小滑头
父母都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应变能力强的人,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很多父母就开始对孩子进行“应变”的培养。但是,父母在培育孩子应变能力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明确,应变能力是用来应对生活中一些紧急情况的,不可以让她们运用自身的应变能力去坑蒙拐骗,做不道德的事情,也不是让她们成为“小滑头”,让人难以捉摸。
在这个时候,父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培养孩子应变能力的时候,首先要教她们如何做人。只有在懂得做人的前提下培育出的孩子才是最为优秀的,才是每一个父母所期盼的,才是将来社会上的佼佼者,才是未来社会的主宰者。
细节29:让孩子知道相互理解的力量
卓岩由于受到父母的良好教育和培养,在智力发育和知识层面均高出同龄孩子一些。仗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知识,卓岩养成了一副傲慢的态度,对一起玩的小朋友经常横挑鼻子竖挑眼,经常让别人很难堪。这样一来,自然是小朋友们越来越疏远卓岩,卓岩开始感受到了冷落。
一天,卓岩无精打采地回家后,对妈妈诉苦道:“我们班的同学一见到我就躲开,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妈妈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曾经措辞帮他指正过傲慢的危害,但卓岩毕竟是个小孩子,一些东西并不是大人怎么说他就怎么做。直到这次,卓岩真正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妈妈也趁此机会,更加认真地和卓岩讨论起来。
卓岩的妈妈说:“在爸爸妈妈和老师以及周围亲戚朋友的眼里,你一直是个不错的孩子,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的确是值得你骄傲的。但是你要知道,要是想有所成就,要想活得快乐,是离不开朋友的支持和帮助的。现在,你因为自己取得的优异成绩骄傲起来,总觉得自己比周围的孩子都有本事,这样其实挺愚蠢,会让小朋友们远离你。妈妈希望你能够融洽地和别人相处,理解别人的处境,而不是在人家面前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姿态。”
听完妈妈的话,这次卓岩似乎突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从此,在其他小伙伴面前,卓岩开始表现出谦虚的态度,而同时他也获得了别人的接受和尊重。
我们常说“理解万岁”!的确,在人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理解的力量不可小觑,她能带来宽恕,能带来和谐。为此,在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父母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理解和宽容比自己强的同伴、比自己“差”的同伴以及自己的竞争对手。帮助孩子学会不嫉妒比自己强的同伴,不嘲弄比自己“差”的同伴和不故意为难自己的竞争对手。孩子真正学会了理解,才能真正做到向比自己强的同伴学习,帮助比自己“差”的同伴,学会与竞争对手合作。也只有通过交往,他们才能体会到宽容的意义,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快乐。
应该说,孩子懂得理解他人,这是一种非常成功的素养教育。因为理解,孩子懂得了接受,懂得了包容,甚至懂得了对别人过错的原谅。而这种感情对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情感的健康发展,以及对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父母们来说,幼小的孩子就是黏土,而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就是“模子”,你给了他怎样的轮廓,他就照着怎样的轮廓成长。所以,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同样也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将来能有所作为,我们应当教孩子学会宽容,学会理解他人。
1.为孩子树立榜样,做懂得理解他人的父母
孩子小时候,陪伴他最多,影响他最多的就是父母,而孩子理解他人的能力也主要的来源就是父母。孩子最初学到的待人接物的方式基本上都来自于父母。如果父母是个宽容大度、和蔼可亲、待人友善,能和同事、邻居友好相处的人,那么孩子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和他的小伙伴或者同学们相处融洽,也会变得宽容、善良、乐于与人相处。
2.让孩子懂得“心理换位”
心理换位指的是当双方发生矛盾后,各自能站到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认真考虑一下对方为什么会这样做事,这样说话。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就能够理解对方,就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现实中我们发现,许多孩子只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习惯于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这对于孩子理解他人,赢得他人尊重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要尽可能消除这种现象,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心理换位”。
孩子如果能够站在父母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就会了解父母对于子女的良苦用心;如果站在老师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就会理解老师这一辛勤园丁培育“花朵”的艰辛;如果站在同学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就会觉得大多数同学是可爱可亲可交的。由此可见,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是非常必要的。
3.教孩子学会理解人人都有缺点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缺点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无论是和同学相处,还是和朋友相交,告诉孩子完全没有必要求全责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学会理解人人都有缺点这一事实,彼此之间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只要同学和朋友的缺点不是品质方面的,不是反社会的,之间就没有必要事事计较,事事都讲个公平合理。
需要向孩子说明的一点是,理解他人并不代表自觉懦弱,也不是盲从和人云亦云,当然,理解他人不是懦弱,不是盲从,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明辨是非之后对同学、朋友的退让。同时还要让孩子知道,理解他人并不是要对坏人坏事的妥协,对待坏人和得寸进尺的人是没有必要报以理解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