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怒无常、做事不自觉、不听父母劝说等,很令父母头疼。这都是孩子自控能力弱的表现,为此,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成为问题的关键。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孩子听话并不意味着他的自控能力强,因为管束越多,孩子的自控力可能越弱。因此,我们还要适当将时间、空间还给孩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珍惜时间、认识自我,并确立符合本人实际情况的学习生活目标。
细节53:帮助孩子纠正任性的习惯
6岁的浩博闹着让妈妈带他去海洋馆玩,可是妈妈早已经安排了别的事情,去不成。于是妈妈对浩博说:“妈妈今天有事,改天再带你去,好吗?”
浩博一脸不高兴,嘟嘟着嘴走开了。但浩博走开没几分钟,就又来到妈妈身边,缠着妈妈带他去海洋馆:“妈妈,带我去吧,我就是想去看海豚表演。”
妈妈安抚道:“今天妈妈有比较重要的事,真的不能带你去,等妈妈一有时间,就会带你去的,不信拉勾勾!”
浩博并不买妈妈的帐,依然不依不饶地闹着:“我就是要去,我一定要去,不去不行!”
见儿子闹得越来越凶,妈妈觉得苗头不对,看来非要大闹一场不可了,类似的情况以前也发生过。
于是,妈妈不再理睬浩博,而是径直走进卧室,把门锁上。浩博一看这阵势,知道妈妈要惩罚自己了,于是大哭起来。可任凭他怎么哭闹,妈妈就是不开门,不理他。
大概一刻钟的工夫,妈妈听着外面没动静了,就悄悄地打开房门走出去,结果看见浩博正在逐渐的房间里画画呢。见到妈妈后,浩博抬起头看了一眼,妈妈对他赞许地微笑了一下,然后走开了。
故事中浩博任性的表现,可能绝大多数父母都在自己孩子的身上感受过。实际上,任性是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身上经常出现的情况,这是孩子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也是孩子要挟父母、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手段,它常常给家长带来苦恼。
对于孩子的表现,大人多是表示无奈,有的家长想让孩子赶快结束这种情绪,就采取妥协退让,答应孩子的要求;有的家长会用恶狠狠的语言教训孩子。但却很少有家长能像故事中的浩博妈妈这样懂得“对付”孩子的任性。
岂不知,那些向孩子妥协的家长,很容易助长孩子的固执、好强等不良性格;而那些责骂甚至用棍棒教育的家长,则很容易让孩子更加叛逆,更加任性。事实上,任性不是天生的,孩子的任性主要来自于家庭教育失败。家长既是孩子任性的制造者,也是任性后果的承受者。
实际上,造成孩子任性的原因并不复杂,其中大多数,无非是父母的过分溺爱与妥协而导致。当孩子耍起性子时,家长们多处于两难的境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吧,孩子的要求明明是不合理的,可如果不答应,这又哭又闹的何时才算完呢?真让人心疼得受不了。心软的家长往往在孩子的哭闹、要挟下败下阵来,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教育原则”,再次以“矫正孩子的坏习惯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下次再说吧”来安慰自己。殊不知家长的妥协导致孩子更加“坚定”了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信念”。于是,使孩子变得越来越难以说服。
如果不想让孩子任性,父母们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其中最先要做的是分析一下孩子的任性心理。
儿童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孩子的第一次任性行为一般出现在3岁左右。这个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看到什么都忍不住碰一碰,动一动。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发展正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对是非判断以自己是否愉快为依据。如果父母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孩子的错误行为、坏的习惯就会得到强化,任性便由此形成。
可见,任性行为虽然不是天生,但却是最孩子最初的成长过程中就具有某些形成任性的“条件”的。所以,要想让孩子远离任性行为,父母们还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教育,让他成为一个和任性不沾边的好孩子。
1.及时撤离“战场”,千万不能强化孩子的错误动机
孩子任性,往往需要父母的“配合”,父母越注意他,他就表现越强烈。所以,当孩子用不合理的方式来提要求或者闹情绪的时候,父母可以不予理睬,及时地撤离”战场”。
或许有的父母觉得这样做有些“绝情”,也有些不负责任,让孩子自行其事,父母不去纠正他的行为,而是“躲”起来。
但如果我们仔细分一下就不难理解。很多时候,孩子对父母的话不理睬,常常是对自己的行为范围作试探,也就是要触碰父母的“底线”,他想看看自己能得到多大的自主权。这时候,如果父母和孩子进行正面冲突,只会鼓励孩子的错误动机继续发展,对于解决问题并不能起到任何积极作用。
2.不要轻易地对孩子妥协
很多时候在家里还好解决,如果外出,特别是有亲戚朋友们在场,父母往往顾及脸面而向孩子的任性行为妥协。其实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无法无天。所以,作为父母,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轻易向孩子妥协,这样孩子才会知道父母的“厉害”——不会轻易纵容自己,于是孩子也就乖乖地放弃自己的要求了。
茜茜下学后和前来接她的妈妈一起回家,在去停车场的路上看到卖烤红薯的。茜茜说饿了,要妈妈给她买一块。可是妈妈忘了带钱,她对茜茜说:“妈妈忘了带钱,我们马上回家,到家后妈妈用微波炉给你做红薯吃好吗?”
“不,我要吃,我就要吃这里的烤红薯。”茜茜冲妈妈吵嚷着。妈妈没有理她,而是径直来到停车场取车。
茜茜一看妈妈不理自己这茬儿,这才意识到,要是妈妈把自己扔下开车走了,自己一个人在这里可怎么办呀。于是,她很知趣地看了妈妈一眼,对妈妈说:“妈妈,我不要烤红薯了,回家吃你给我做的去。”
“这才是乖孩子,真懂事。”妈妈叮嘱茜茜系好安全带,开车回家了。
3.要想让孩子听话,父母还必须做到有令必行
很多父母往往是嘴上勤,行动上懒,他们给孩子制定这样或者那样的“制度”,但对于具体的执行情况却常常大开绿灯,导致孩子产生这样的认识:爸爸妈妈说的话可听可不听,因为不听也不会有什么后果。
由此看来,要想让孩子听话,父母必须得做到有令必行,做个坚定的家长。
8岁的波波拿了一本新买的故事书向妈妈走来:“妈妈,给我讲这个故事。”“波波,作业做完了?”“还没呢。”“那你先去做作业,做完了妈妈再给你讲。”“不,讲完这个故事,我再去做。”布拉特不答应。“听话,先去做作业。”“你不给我讲这个故事,我就不去做。”妈妈和波波一来一往地争执起来。最后,妈妈烦不过:“好,好,快拿来,我给你讲,讲完你要马上去做作业。”“嗯。”波波答应了一声。
波波的妈妈一开始想让孩子做完作业再听故事,但是她不够坚定,而是屈从了孩子。因为她担心这样和孩子争执下去,显得自己太不近人情,再者这样也浪费时间。但是,波波妈妈肯定没想到,正是她这一时的怕麻烦,纵容了孩子不听话的习惯,必将给以后的教育带来更多的麻烦和障碍。
其实,孩子任性,不听话对他的成长是有着诸多影响的,一个不听父母话的孩子,往往在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也无法顺利进行。因为他没有在家里学会配合,学会合作,那么到社会上,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他也不知道怎样和别人进行合作。而且一个总和父母闹别扭的孩子,当和别人打起交道来,又怎么能体谅别人的难处。不用说,这样的孩子是不受欢迎的。
因此,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能够顺利地与人相处,那么我们就要从小培养他在家里懂规矩、会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需要提醒父母们的是,在矫正孩子任性方面,不要操之过急,不要指望一下子就把孩子长时间养成的恶习纠正过来,而应该耐得住性子,循序渐进地进行。另外,父母们还要注意,在一段时间内,专门纠正孩子在某个具体行为上的任性表现;如果一下子给孩子订立许多条规矩,每一条都不许孩子违反,那么孩子就会陷入茫然的状态,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即便他能理解父母的意图,但情绪上也会有较大抵触。若如此,不就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了吗?
细节54:善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晓光原本是个很听父母话的孩子,学习成绩也很优异,他的爸爸妈妈一直为有这样一个儿子而骄傲,所以一直以来对他也十分放心。
但是,就在今年晓光升入初中之后,情况悄悄发生了变化。晓光的爸爸妈妈发觉,以前很乖的儿子现在十分情绪化,动不动就发一些莫名火,有时候爸爸妈妈多说两句,他就会表现出满脸的不耐烦:“好啦,不用说啦,我知道该怎么做。”
爸爸妈妈以前可没见儿子这样过,所以当现在面对时常和自己顶嘴,而且压根不听自己话的哈子,他们深感错愕。为此,他们还打电话和晓光的老师沟通,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反应和他们自己的感受如出一辙,原来晓光在学校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虚心地接受批评,而每当面对批评,他都是一脸的不服气,有时候甚至还狡辩,和老师发生争执。老师还以为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正准备找机会进行一次家访呢。
其实,晓光的行为是一种极端的逆反,是叛逆心理的表现。哪个父母摊上这样的孩子也都会苦恼、不知所措。
因为孩子叛逆,他们不接受父母或者老师的批评、受不了一点点的挫折和压力,他喜欢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情,根本不会考虑别人的想法,只要是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他就会反抗。
很多父母开始担心,如果孩子一直这样下去可怎么办?
实际上,父母不必担忧,孩子成长到青春期时,叛逆是难以避免的。对少部分孩子来讲,叛逆有时候可能会伴随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但是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主要有两个叛逆阶段:一个是3~4岁的时候,一个是l2~15岁的时候,也称为青春期叛逆。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父母就像故事中晓光的父母一样,在孩子上初中之后忽然大变样:学会和大人顶嘴了,叫他做的事情他偏不做,不要他做的事情他非要做,简直是无理取闹。如果父母说他几句,他不是发脾气不听管教,就是赌气离家出走,这种表现让父母如同身处水深火热中一般。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在这个阶段如此叛逆呢?其实,这是孩子身体和心理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标志。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由于生理变化引发心理变化,他遇事开始思考,形成并不成熟的主见,对父母的话开始怀疑。
所以,我们应该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孩子的叛逆表现实际上是证明了他的心理在成长,当经过了这个阶段之后,孩子就会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换句话说,叛逆的过程就是孩子在学着思考的过程。
但是,需要提醒父母们的是,由于这一时期的孩子,其思维能力还不成熟,加上他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他对事物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表面阶段,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这就有必要由父母加以引导。
1.温和地讲和孩子道理,而非批评责骂
一旦察觉孩子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和做出不合理的行为时,父母不要批评责骂孩子,而要和孩子讲道理或者给他讲一些类似的小故事,让他通过道理或者小故事得到启发,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或者要求是不当的,从而纠正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如果父母粗暴地批评、责骂孩子,那样会伤害他的自尊心,有时候也会激起他故意反叛的心理。
所以,我们提倡父母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还能缓解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2.尊重孩子的意见,让他和自己平起平坐
不少父母出于保护孩子的想法,不让孩子参与任何家里的事。其实,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和权利。只有获得平等的对待,孩子才少一些叛逆。
为此,父母要试着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决策中来,哪怕是用红色的碗盛米饭,还是用白色的碗盛米饭这样的事,如果让孩子参与决定,那么他就会有一种“当家做主人”的感觉,也就不那么容易和父母作对了。
也许有些事情上,孩子的想法不尽合理。对此,父母也要让孩子说完,然后再帮他指出不足之处。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被重视的,以后他也会乐意对你坦诚他的想法。
3.培养独立意识,让孩子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作为过来人的父母,总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吃亏,所以在孩子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是积极地说教。这些父母不知道,他们这样做有时候会让孩子很反感,更加激起他的逆反心理。
在面对一些问题和困难的同时,父母不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只有他犯错了或者受到挫折,通过亲身的实践和感受,他才会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他的独立意识,积累了他的生活经验。同时,在学着解决困难的时候,孩子的抗压能力和责任感也会随之增强。
随着孩子步入青春期,他们会在身体、心理上呈现巨大的变化,令父母难以适应,觉得孩子在不停地触犯自己的威严。其实,这时父母就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了,如果还是维持孩子小时候的那种教育方式,肯定行不通。聪明的父母都会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看看自己是不是给孩子压力过大,自己的唠叨是不是过多,是不是没有尊重孩子的想法,发现问题,然后积极解决问题。
因此说来,父母们还是用一些思想和智慧来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当你学会善待这种心理的时候,你的孩子才更容易顺利度过这段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期。
细节55:教孩子学会选择与放弃
冯磊是一个由父亲培养成才的青年。在一次优秀学生父母的交流会上,冯磊的父亲受邀讲了一些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看法和理念,其中他特别介绍了他当初教育孩子学会选择的经历,很值得读者朋友借鉴:
素质教育被社会广泛认同,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我自然也不例外,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这样的人才。只要是儿子愿意学习的,我都会尽量去满足他的要求,想方设法为他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去学习。
尽管如此,我从不要求或者说奢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把这些知识学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因为我很清楚,这是不现实的,而且是没有必要的,全才并不等于无所不会的超人。
当初,我经常这样告诉儿子,当遇到问题时,如果事情还有转机,能争取的要努力争取,如果事情到了无力回天的境地就没必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去继续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