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习惯决定命运的秘密
27676200000026

第26章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为人处事要低调(3)

至巧不敌至拙。一个人说十句话,如果有九次都正确,人们往往不会称赞你,因为只要你有一句话说得不对,就会受到众多的指责;一个人如果十个谋略有九次成功,人们往往也不会十分赞赏,因为如果有一次谋略失败,人们就会纷纷批评起来。因此,君子应该宁可保持沉默,也千万不要浮躁多言,宁可表现出来十分笨拙,也千万不要自作聪明。

卫国人吴起是个十分善于用兵的人,他曾经为鲁国国君出力。后来鲁国遭到齐国的进攻,鲁国国君特别想任用吴起为将军,然而这时,有人偷偷告诉国君说吴起的妻子就是齐国人,如果任命他当将军,鲁国恐怕会很快灭亡。国君听说后,就不敢用吴起,然而吴起一心想成功立业,于是杀了妻子,用此来表明他绝对不会去亲附齐国。鲁国国君看到以后,被吴起的诚意所打动,于是任命他当将军,不久,鲁国军队就把齐军打得大败。

吴起获得胜利以后,受到了一些人的嫉妒。这些人开始诋毁吴起。他们说吴起为人猜疑残忍。吴起很年轻的时候,本来家里很是富有,但是他一心想当官,于是耗尽了家财去求官,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家产也消耗殆尽。后来同乡因为这个事情嘲笑他,他一生气就杀了三十多人,然后逃跑了。他和母亲分别的时候,放出了狠话,如果他做不到卿相,就绝对不会再回到卫国。后来他去拜曾子为师。不久,吴起的母亲去世了,他都没有回去奔丧。曾子因此特别看不起他,和他断绝了师徒关系。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来鲁国,通过他所学的兵法来侍奉国君。国君一怀疑他,他就立即杀掉妻子来表明心迹,无非是想谋求一个职位。然而,鲁国是个太小的国家,现在却成了战胜国,相信过不了多久,其他各国都会过来谋算鲁国。而且鲁国和卫国本来很友好,如果国君重用吴起,那么必然和卫国结仇。鲁国国君听到这话,逐渐开始疏远吴起。

为此,吴起郁郁不得志,于是跑到魏国去。魏王问大臣:“吴起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大臣回答说,吴起贪恋成名而且十分爱好女色,但是如果让他去打仗,恐怕司马穰苴都不会是他的对手。听了这话,魏王决定起用吴起为主将。吴起果然不负魏王重托,攻打强大的秦国也能大获全胜,夺得了五座城池。

吴起当主将的时候,和士兵同甘共苦,跟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睡觉从来不铺垫褥,行军打仗也从来不乘车马。有一次,有个士兵生了疮,吴起亲自为他吸吮。这件事被士兵的母亲知道了,立马放声痛哭起来。有人很是不了解,说你儿子不过是个小兵,而将军亲自为他吸吮毒疮,你为什么这么悲伤?那位母亲说:“当年就是吴将军替孩子的父亲吸吮毒疮,所以孩子的父亲在战场上只知道向前冲,从来不知道逃跑,结果死在敌人手中。现在吴将军又替儿子吸吮毒疮,我都不知道他以后会死在什么地方?”可见吴起是多么受到士卒爱戴。魏王也因为吴起十分善于用兵打仗,而且特别廉洁,待人很是公平,于是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主要对抗秦国和韩国。

魏王死后,新的大王即位。刚开始的时候,新大王对吴起很是器重。但是有个叫公叔的人当了国相。公叔虽然娶了国君的女儿,但是他对吴起特别畏忌。公叔的侍从分析吴起的为人,认为吴起为人有骨气又特别喜爱名誉和声望,因此劝告公叔跟国君说吴起特别贤能,但魏国实在太小,又与强大的秦国接壤,吴起必然没有长久留下的意思,国君必然会问这该怎么办。公叔可以建议大王用下嫁公主的办法来试探吴起。如果吴起打算长期留在魏国,一定会十分开心地答应娶公主。如果他并没有长久的打算,他肯定会推辞。然后公叔再找个机会请吴起一起到自己家中,故意让妻子对自己大发雷霆,而且对自己很是鄙视。这样吴起就会认为公主们都是这样,肯定会有损他的威望,于是绝对不敢娶公主。公叔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于是依计而行,果然吴起见到公主如此刁蛮,很是委婉地谢绝了大王。于是大王对吴起产生了怀疑,吴起担心因此而遭到祸害,于是离开了魏国,去了楚国。

楚王早就听说吴起很是贤能,吴起一到楚国便任命他为国相。吴起果断地进行改革,而且制定了很多严格的法律,依法而行,这对那些肆意妄为的王公大臣来说,无疑是个重大的打击。于是他招来很多的怨恨。与此同时,他十分注重军事力量,不但向南平定了百越,吞并了陈国和蔡国,而且还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联合进攻,并且讨伐了秦国。各国都对楚国的强大十分忧虑,楚国的一些人也对吴起十分嫉恨,但是由于有楚王的保护,吴起也能够令行禁止,有很高的声望。等到楚王一死,一些对吴起有仇的人就发动亲信攻打吴起,吴起逃无可逃,只得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趴在楚王的尸体上。于是,那帮人趁机用箭射杀吴起,但同时也射中了楚王的尸体。后来太子即位,将那些人统统诛杀,因此而被诛灭的人有七十多家。

吴起在楚国的改革令行禁止,因此得罪了很多的人。如果吴起在能在楚国变法成功之后,在楚王去世之前及时身退,隐姓埋名,远走他乡,或许还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而用不着被乱箭射死,当然吴起很是聪明,他临死的时候还设计了一个圈套,最后让他所有的仇人都陪上了性命。

吴起可谓是聪明绝顶,他知道如何得到国君的信任,他知道如何得到士卒的拥护,他也知道如何才能建立一个军事大国。他对外用兵,很少有吃败仗的时候。他也遇到十分善待他的国君,但为什么他不得善终呢?原因就在于他太聪明了。殊不知至巧不敌至拙,他如果表现得十分地笨拙,肯定会麻痹很多仇敌,肯定也不会遭到如此的攻击。

学会表现笨拙,是为了更好的适应。表现太优秀的人容易受到攻击。

自我尊重和尊重别人

人要学会自我尊重和尊重别人。要学会用一种初相识的心态去对待别人,这样才能既尊重别人,又使得自己得到尊重。

人首先要学会尊重自己。

尊重自己在于从来不轻视自己,这是尊重别人的基础。人们往往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别人。比如在鱼的想象中鸟一定是会飞的鱼。人们也会根据自己的形象来判断别人。因此人要想尊重别人,首先就要尊重自己。即使不想尊重别人,也要尊重自己。从来都不要看轻自己,不要把自己想象得一无是处,即使其他人都认为自己不行,也绝对要认为是别人错了,而不是自己真正不行。人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实现理想,因此就必须树立理想。人是要理想的,没有理想的人跟行尸走肉没有任何区别。

尊重自己还要尊重自己对自己的承诺。树立了理想,对自己有了一个承诺,那么新的生活就正式开始了。在这种新的生活中,人们要对生活投入热情,要让生活中充满阳光和希望。约定了今天要做的事情,今天一定要完成,明天要做的事情,明天也一定做到。这样一天天下去,是很容易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尊重自己还在于不自我轻贱。不要把自己看得很是卑微。即使自己确实一贫如洗,也不要如此看待。什么叫穷人,那些没有思想、没有文化、没有抱负、没有人性的人才叫穷人,而那些虽然没有钱但是有思想、有文化、有抱负而且通人性的人怎么能叫穷人呢?他只不过是没钱,所以顶多是困住了。

尊重自己的同时还要尊重别人。尊重别人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要对别人的劳动给予比较积极的评级,即使别人做得确实不好,但是你完全可以不说,或者说还不错,不过有些地方可以改进。永远都要提建设性建议,而不要提破坏性建议。一个人的劳动成果是应该被尊重的。

尊重别人还在于不轻慢别人。人一旦处于一种优势地位,往往容易轻慢别人,殊不知任何人都是不应该被轻慢的,你和别人换个位置来思考一下,如果你处于他的那个位置,如果你得不到起码的尊重,你心中会怎么想。轻慢别人的人往往是自己的心中存在着种种缺陷,他要通过轻慢别人来求得自己内心的平衡。

尊重别人还在于不恣意地干涉和打扰别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空间,在他们的空间里,自己是自由的。他们希望得到最起码的尊重,希望别人不要来干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想去看看别人在做什么,我们总是想知道别人的状态。这种干涉别人隐私的事情还是尽量不要去做,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其实在我们的日常问话中,我们经常去询问别人的隐私,比如打电话问别人现在在哪里,或者问别人要去哪里,这些都是别人的隐私,是应该尊重的。

自我尊重和尊重别人是做人的两个基本准则,必须坚持。

不要委屈自己去取悦别人

有一个人用多年的积蓄在马路旁边建了一座房子。房子盖好以后,他还有一些结余,准备拿来做点小买卖。结果三天后,有一个老汉经过这个房子,然后嘟囔着说了句“好难看”。这话传到这个人耳朵里,他立即拉住那个老汉。问“哪里难看”。老汉说房子应该朝东才对,这样每天早上都可以看到太阳升起,而且也不会受到马路上车辆的影响。这个人一想确实如此,于是立即让人将房子推倒,重新盖了一间朝东的房子。房子盖好没三天,又有一个人经过时嘟囔了一句“没品位”。这人一听连忙问“哪里没品位”。那个人说你的房子应该朝西才对,你想落日多美,满天彩霞,一点欣赏眼光也没有。这人一想,确实也有道理,于是就把房子改成朝西。没想到改后他受到的责难更多,最后房子改朝南,后来又改朝北。这样改来改去,把积蓄都用光了,房子还没有建好。

做一件事情,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如果试图让所有的人都满意的话,那么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有一个画家一直想画一幅让全天下人都满意的画。他用了十年时间,终于画成了一幅。于是他将这幅画放在路边,让经过的人在画得不好的地方画一个圈。令人十分沮丧的是,当这个画家傍晚去收画的时候,发现画上面已经画满了圈圈。有朋友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再临摹一幅画来,然后将画仍旧放在路边,请路人指出画中好的地方。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原来被认为画得不好的地方,这回都画满了圈圈。画家恍然大悟,不是他的画有问题,而是欣赏的人不同。

从这个故事不难看出,真的没有办法让所有人满意,确实也没有必要让所有人满意。一个人是否有成就的标准也不是让所有人满意,而应该是自己确实尽力了,确实做到了优秀。人不能丧失自我去迎合他人。

没有人能让所有人满意,况且,人也不是活在别人的眼光里的。

把自己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

古时候有一些忠心耿耿的臣子,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是对国君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贡献,却忘记了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自己的生存。为什么范蠡要功成身退?为的是保证自己的生存,保证自己最根本的东西。他相信只要能够保证自己的生存,就一定能够得到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后来他去经商,结果成为巨富,名留千古,而且范蠡被世人认为是个绝顶聪明的人。这些荣誉和称赞是很多人最看重的东西,范蠡也不例外。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种。文种最后是被勾践给杀掉的,而且在历史上并不怎么留名。原因很简单,他失去了生存下去的机会,失去了自己再创辉煌的机会。如果仔细考究历史,文种和范蠡的功劳都是相当大的,但是两人的境遇以及后世的评价却截然不同,都是因当初选择的不同而致。

人要把自己当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最根本的东西绝对不是荣誉或者财富地位,而是生存。做任何决定都不能忘记生存的根本。生存始终是最重要的,活下来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做很多想不到的事情。古时的那些被杀的忠臣,他们过分地看重了他们认为的最重要的东西,即名誉。这种心态就决定了他们悲剧结局。如果他们能够及时功成身退,或许还能起到更大的作用。对大海而言,一滴水是微乎其微的,不足以珍惜的;但是对于这滴水而言,它本身就是全部,它本身就是整个世界。君王认为自己所拥有的臣民就是大海,而每个臣子就是一滴水。他认为即使把这滴水舍去,他的大海也不会受到影响,所以他才会肆无忌惮地去杀那些他稍微有点怀疑的臣子,哪怕是忠臣。如果杀错了,他也并不觉得可惜;如果杀对了,他自然更是庆幸自己果断行动制止了一场动乱。

把自己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因为一个人没有办法让所有的人满意,同时也没有必要让所有的人满意。人要有一个自我的存在,不要将自己全部托付给别人,别人也承受不起。

一个人要学会把别人当别人,对别人不可以要求太高,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你的高要求别人同样也承受不起。我们看到了很多这样的表述:“我是为你好!”这种表述很是无奈的,为别人好,反而遭到别人的厌弃或者抵触,别人固然有其原因,但是自己对别人过高的要求,没有给别人生存的空间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原因。

把自己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不要对两人的关系过分高要求,这样才能在交往中做到从容大度。有的人希望和所有人都成为朋友,因此在交往的时候,经常委屈自己去迎合别人。这种做法短期有效,但是长期来看,你实际上给别人表现出来的一个并非真实的自己,恰恰给别人造成了不坦诚的印象。即使别人没有这种感觉,但“人无百日好”,迟早你会在他面前表现出真实的自己,这种转变很容易破坏两个人的关系,容易让别人发出感叹:“原来你不是这样的”,因此要学会展示真实的自我,不要委曲自己去迎合别人,这样才是长远交往之道。

别人是别人,自己是自己。两个人关系再亲密,也一定要给对方一定的生存空间,不要让别人感到窒息。没有空间的交往是没有前途的,什么事情都要大小汇报,都要相互告知,总有一天也会厌烦的。在与人交往的言语中,一定要十分注意,要坚持一个基本的原则,把做人和做事分开,永远都不要在做人上苛求或者指责别人。应该如何做人是一个大问题。在做人上不要对人过于苛求。要想真正获得友谊,就不是要求朋友改正所有的缺点,而是学会包容朋友的缺点。这个缺点在别人身上可能是致命的,但是在他看来,或许他觉得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