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样一个实验:给你一张足够大的纸,你所要做的是重复地对折,不停地对折。我的问题就是:当你把这张纸对折了51次的时候,所达到的厚度有多少?一个冰箱那么厚或者两层楼那么厚,这大概是你所能想到的最大值了吧?然而通过计算机的计算,这个厚度竟接近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没错,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动作,是不是让你感觉好似一个奇迹?为什么看似毫无分别的重复,会有这样惊人的结果呢?换句话说,这种貌似“突然”的成功,根基何在?
就像折纸一样,最后达到的高度与每一次加力是分不开的,任何一次偷懒都会降低你的厚度,所以动作虽然简单却依然要一丝不苟地“踏实”去做。而且后一次所达到的厚度与前一次是分不开的,环环相扣的“踏实”可以达到分散几次望尘莫及的效果。
也就是说,“突然”的成功大多来自这些前进量微小而又不间断的“脚踏实地”。
确定一项任务是否非做不可
塞万提斯曾经说过:每天荒疏一点点,最后的结果就是一事无成。
今天无所事事地混过去了——明天也会这样,后天就更不会有什么长进。
许多人的拖延已经成了习惯。对于这些人,一切理由都不足以使他们放弃这个消极的工作模式去完成一项任务。如果你有这个毛病,你就要重新训练自己,用好习惯来取代拖延的坏习惯。每当你发现自己有拖沓的倾向时,静下心来想一想,确定你的行动方向,确定当前这项任务是否非做不可,然后给自己提一个问题:“我最快能在什么时候完成这个任务?”定出一个最后期限,然后努力遵守。渐渐地,你的工作模式会发生变化。
写下你的工作目标
你可能会有下面的疑问:“为什么要写出工作目标呢?目标放在心里不也一样吗?”
没错,将目标放在心中绝没有什么不对的,然而一旦将其明确地用白纸黑字写出来,就会更加确切地变成了自己的目标。如此一来,你的意识会明确地下达一个命令给你——努力去实现吧!
我们都知道,潜意识如果确立,不论对任何目标,它都具有一种强大的实现力量。所以,一旦你将目标成功地变成潜意识,那么你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你将会得到一种崭新的、强大的支持力量,该力量会立刻动员一切资源来帮助你达成目标。
潜意识是所有智能的基座、各种力量的伟大贮藏库及创造力的源泉。然而,潜意识具不具有对自身批判的能力呢?这一点,还希望各位自己思考。这里所谓的判断力并不是一句质问怀疑的话,而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我有决心要完成此目标。
通过纸笔,一旦你将目标明确地写出来,则是表示自己要认真地负起责任,这个表示,就是我们说的第一步。
一旦你深信不疑,目标已不是必须克服的障碍,而是一颗如同施过法术般兴奋雀跃的心。当然,这便是力量的泉源。它提供了能源、希望、实现的热情,如同一座强有力的发电机,促使你不断向前进。
把平常的事做出不平常
思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一个成功的人肯定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美国着名行为学家皮鲁克斯在《拯救自己从思考开始》一书中写道:“依靠别人的赐予,是无济于事的;只有自己开动脑筋,才能拯救自己的行为。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说,脑力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也许人人都经历过面试,我们也许都习惯了站在长长的队伍中拿着简历,等待面试官的审阅。也许有时候还没有轮到自己,面试官早已定下了合适的人选而离开了现场。这是多么遗憾的事。
只有十几岁的小男孩丹佛却有着伟大的理想,他不仅要自己赚钱养活自己,还要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让别人注意到自己,打败所有的竞争对手,成为胜利者。
他的父亲很担心,觉得他不仅年纪太小,而且个子也有点小,也许面试官会认为他是一个小毛孩儿,对他置之不理的。
但是,丹佛却满怀信心,他说:“爸爸你要相信我,我一定会自己找到工作并能够养活自己的。”
于是,丹佛开始行动了,他在电脑上发了许多简历,每天也在看报纸看新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终于,他看到了当地最大的一个软件公司在招人,他一直都认为这个软件公司是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而且这个软件公司的产品正在渐渐地走出他们的省、他们的国家,被整个世界所认识。丹佛认为如果现在能够谋得一份软件公司的工作,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面试的那天,他一大早就起来赶往面试点,可是没想到,即使他这么早起床,队伍还是站了整整一排。丹佛站在队伍中间等了好久也没有轮到自己,他感觉到,面试官快要收工了。他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一些东西,然后折得整整齐齐,走向秘书小姐,恭敬地对她说:“小姐,请你马上把这张纸条转交给你的老板,这非常重要。”这位小姐真的这么做了,他的举动得到老板的认可,因为他在字条上写道:“先生,我排在队伍中第21位,在你没有看到我之前,请不要做决定。”老板把他提前叫了进来,觉得这个小伙子在紧急情况面前能够发挥自己的智慧,抓住即将错过的机会,那么工作的时候也必定如此。丹佛获得了成功。
我们可以从小男孩丹佛的成功案例中得到一点启示,也许我们在面试的长长的队伍中习惯了等待,却从未想过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只想着面对面试官的时候说什么话是不够的,在没有见到面试官前,我们就要开动大脑了。
把简单的事做好
许多人抱怨平时“吃的是杂粮,干的是杂活,做的是杂人”,因此经常跳槽。当你蜻蜓点水似的换过几次工作之后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几乎到哪里都存在,因为你总是对手头的简单工作不屑一顾,这样即使再换很多次工作,你也不会有任何改变。大事都是由无数简单的小事组成的。只有做好每一件简单的小事,你才能做好大事。
做邮差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但是,有的人却能从这样的工作中做出不一样的业绩来。着名的邮差弗雷德就是这样。他服务的一片公寓里,人们对他的服务都交口称赞,说弗雷德是一个热爱自己的工作,并把简单的工作做到最完美的一个人。
弗雷德对他所负责的一片公寓的每一个人都了如指掌,哪位先生什么时间能收到信,哪位小姐经常什么时间邮寄包裹,他都一清二楚。
一个叫詹姆斯的演说家新近搬进了公寓,这家公寓正好是弗雷德服务的范围。第二天一大早,看到詹姆斯已经起床了,弗雷德就去找他,兴高采烈地说:“早上好!詹姆斯先生!我是这里的邮差,叫弗雷德,我顺道来看看,也希望对您有所了解,如果你有什么让我帮忙的,请您尽管说,我会尽力帮助您。最后欢迎您搬进我们的公寓。”这个弗雷德相貌普通,但他的真诚和热情却始终溢于言表。这让詹姆斯先生既惊讶又温暖,因为他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认真的邮差。
詹姆斯经常要到外地去演讲,所以常常不在家。弗雷德就把他的信件和报纸刊物代为保管,打包放好,等詹姆斯回来的时候,他再送过来。如果詹姆斯需要,弗雷德还把这些信件筛选一遍,一并邮寄给身在外地的詹姆斯。在接下来的10年中,詹姆斯一直受惠于弗雷德的杰出服务。一旦信箱里的邮件被塞得乱糟糟,那准是弗雷德没有上班。只要是弗雷德在他服务的邮局里上班,詹姆斯信箱里的邮件一定是整齐的。
后来,詹姆斯把弗雷德的事迹在全国各地演讲。美国邮政协会知道了弗雷德的事迹后,还专门设立了弗雷德奖,专门奖励那些在投递行业认真工作、热情服务的员工。
能够做好简单事情并不容易。大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大多是简单的事情,却不一定都能做好。一方面,人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能够把该做的事情认真地去做,还要严格按要求做好;另一方面,人要有足够的耐性,能够把该做的事情坚持着做完、做好。人们在工作中如果没有创新,就会失去对工作的兴趣,感觉是为了工作而工作,甚至只因为生存需要不得已而为之;有时候也会疏忽大意,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从而不用心去完成。其结果是简单的事情也没做好,进步更谈不上。
把简单的事做好是成功的基础条件
人生是由众多的小事组成的,一个人成功的大树往往就植根于一些细小枝叶上。一件小事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注重小事,才能完善人生,走向成功。
李兆基小时候家里是开银庄生意的,生活很富足。小学毕业后,他就要求到银庄里学做生意。父亲答应了他的请求,给他安排在前台,做一些很清闲的事。但是,他却偷偷跑到后房去做打杂,跟着老师傅来回跑。父亲说:“给你安排了清闲的活你不做,非得要做那些苦力活干什么?”
李兆基说:“我要从最基础的做起,以后我要开一个比这里还大的买卖,所以,我不能只懂得谈判桌上的事情,我还要把这个行当的一点一滴的事都搞得一清二楚。”
李兆基渐渐地人行了,经过几年的摸索,他也成了这个行当的行家里手。当他长大以后,他就离开了父亲的银庄,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他自己的银庄无论出了什么问题,他都能快速准确地解决。以前店里的人以为他不过是一个阔少爷,但是没想到他对这样细微的问题都这么拿手。李兆基在以后的商场沉浮中终于打败了竞争对手,取得了成功,这都得益于他曾经不嫌弃做简单的事、不嫌弃做小事。这样的经历,使他积累起真正的经验,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对于简单易做的事情往往不够重视,有的是因为感觉太简单、太容易,而不屑用心去做;也有的是眼高手低,就连看似简单容易的事情也做不好。特别是一些高学历的人,刚参加工作时往往感觉自己天生就不是做基础工作的料,对于普通的日常工作不想做,当然就不可能做好。久而久之,成了大事做不了、小事做不好的人,光阴飞逝,到头来只能毁了自己的前程。
工作有条理:顺利抵达成功
工作有条理,不至于使自己像一个无头的苍蝇,东撞西撞,最后,弄得自己头破血流。按计划完成每一件事,先把所有的事理顺,分清大小、轻重,这样事情再多,也不会互相影响,能使你的计划顺利达成。
王永庆上完小学后,便到茶园里去当杂工。后来,他又去了一家米店做学徒,经过几个月的送米生活后,他也想自己开个米店。后来,他用自己积攒的工钱和父母借给他的钱,开了个米店。
王永庆为了和隔壁的日本米店竞争,颇费了一番心思。当时大米加工技术很落后,所以出售的米中总是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杂物,而且大家对此都见怪不怪了。王永庆却做事有想法,并且有条理。他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把米糠去掉,顾客都很满意。后来,他又开展了送米上门的业务。每次给新顾客送米,他都细心地记下这家人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据此估计这家人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把米送到家里。给顾客送米时,还要帮人家把米倒进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旧米,他就把这些倒出来,然后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王永庆这些精细的服务,使不少顾客深受感动,所以也就赢得了很多顾客,米店的生意也就一天天红火起来了。当初他一天卖不出十斗米,到后来一天就能卖㈩上百斗。王永庆有了积蓄后,又办起了碾米厂,经过几年的精心经营,厂子的生意特别红火。
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推出强化工业发展的计划,其中包括利用美国援助兴建石化工业基本原料——聚氯乙烯塑胶粉。王永庆就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去找政府部门的主管,申请这个项目。可是因为他对塑胶一点也不懂,所以没有申请到项目。为此,王永庆花了一年的时间,自学塑胶知识,并且成立了台湾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当时的台湾,化学工业中很有地位和影响的是何义,政府很想把这个项目交给他来做。何义为此到国外考察了一次,回去后认为台湾的塑胶业竞争不过日本,所以也就不愿意在这方面投资。而这时候,王永庆也成立了公司,并且一直在坚持申请这个项目,台湾“工业局”在无奈之下,才把这个项目交给他。
王永庆在接受这个项目的时候,已经事先进行了周密的分析和研究,他向许多这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去讨教,并且对市场情况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他认为,台湾生产烧碱的地方很多,而每年有很多氯气可以回收并且利用来制造塑胶粉,这可是发展塑胶工业的一个大好条件。1954年,台湾第一家塑胶公司登记设立,公司自有资金50万美元,美国援助60多万美元。经过3年的筹建后,公司改名为台湾塑胶工业公司。
公司的塑胶粉粒终于生产出来了,但是第一个月的产量仅为100吨,厂子的规模小,所以付出的成本也就大了一些。而当时日本的这种产品以物美价廉充斥了台湾的市场,王永庆公司的货物都积压在仓库里,公司面临倒闭的危机。这时,不少股东都没信心了,纷纷要求退股,而王永庆却始终坚持着,最终使公司渡过了难关,而且他的公司也从这个时候开始腾飞。
王永庆的成功与他个人的胆识有巨大的关系,但是还有一个具体而细微的原因就是,他在工作中很有条理。他从开米店卖米,到后来开大公司,都是一步一步地做事,从不忙乱,这样也就促成了他办事的效率,促成了他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