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分餐习惯
现在,许多的家庭,用餐时仍是一家人围在桌边,同挟食一盘子菜;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在丰盛的宴席上也是你让我一筷子菜,我让你一勺子汤,共同品尝一盘盘美味菜肴,这种传统的聚餐方式有许多弊病,不利于卫生保健,应进行改革,提倡分餐制。
筷子、勺是每个人挟取食物的工具,在每个人的嘴里进进出出,口腔和唾液中的细菌、病毒也随着餐具带到菜肴上,这正是传播疾病的大好机会。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在筷子头上检验出多种细菌、病毒,特别是肠道致病菌和肝炎病毒。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唾液中的乙型肝炎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能力。聚餐时细菌、病毒会乘机而入,传染给他人,使人患病。假如亲朋好友或家人中有带病者,就更有可能造成传染。
现在提出用“分餐制”或“公筷公勺制”代替传统的用餐方式,是解决以上弊端的好方法。只要每个参加用餐的人每人一份食物,自取自食,或是在菜盘、汤盆中设立公筷公勺,用公用餐具挟取食物到每个人的食具中,就可避免个人餐具污染菜肴,减少细菌、病毒的传播机会,有利卫生健康。
每天都坚持吃一顿丰盛的早餐
在城市里有相当数量的人不吃早饭就上班,长期这么做,无疑会对身体带来损害。
不吃早饭上班,空腹时间过长,如从头一天19点进晚餐,以4小时胃全部排空计算,至次日12时进午餐,空腹持续时间长达13个小时。这样由于体内各种脏器的生理活动,细胞的新陈代谢和工作时体力、脑力的消耗,能量处于入不敷出的亏损状态,长此以往,将损害脏器功能,还可产生胆石症和过早衰老。国外营养学家,在1965年对6934名年逾六旬的男女老人的早餐及生活方式进行了调查,并在此之后的20年中,继续对这些老人进行追踪,结果表明,坚持吃正常早餐的老人,长寿的要比不吃早餐的老人高20%。他们在年过八旬和九旬的老年人们身上发现了一个共性:从青少年时代开始,他们每天都坚持吃一顿丰盛的早餐。
不吃早饭,实际上是实行了少餐制,即两餐制。因为上午饿得透,中午就吃得多,使多余的热量转变成脂肪沉积起来。如果晚餐又很丰盛,油水较大,由于晚上人体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升至高峰,就将多余的能量贮存起来,使人日益发胖。
研究结果表明,不吃早餐的人,血中胆固醇比吃早餐的人要高33%左右。研究还显示,吃早餐的人比不吃早餐的人,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要小。临床也证实,早上起床后2小时内,心脏病发作的机会比其他时间高1倍左右。这种情况可能与较长时间没有进餐有关。研究血液黏稠度及血液凝结问题也发现,不吃早餐的人血液黏稠度增加,使流向心脏的血液量不足,因而易引起心脏病发作。
另外,研究还发现,胆结石的发生与不吃早餐关系密切,因为空腹过久,胆汁成分发生变化,胆酸含量减少,胆固醇相对增高,这就形成了高胆固醇胆汁。如果不进早餐,久而久之,胆汁中的胆固醇达到饱和,在胆囊里成为结晶沉积下来,就可发生胆结石。
为了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一定要吃早饭。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使自己精力旺盛、精神饱满。
晚餐不宜过晚过饱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尤其是城市里的上班人各家都喜欢吃丰盛的晚餐。这是因为,晚上家里人都下班回来,人员齐全,饭后又不去上班,有时间做饭,所以晚饭就成为丰盛的团圆饭。饭菜丰盛,于是就形成高热量、高蛋白非常集中的晚餐。其实,晚餐吃得过好、过多,人会又腻又饱。再者,吃了晚饭又没有什么活动,坐下看电视,不久就睡觉,吃的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长此下去可引发疾病,对身体不利。
首先,引起肥胖。人在夜晚睡眠时,体内各种脏器活动降到最低限度,各个系统处于休息状态,能量消耗减少到基础代谢的水平,消化力大为减少。如果晚餐吃得过饱,多余的营养物质消耗不了,就以脂肪的形式沉积在体内,使人体导致肥胖,损害健康。
其次,引发心脏血管疾病。晚餐过饱,又缺乏消化机会,就会使胃肠胀满,坐下看电视或躺下睡觉,常把心脏推向上方,甚至使心脏被迫转位呈横向,压迫冠状动脉,减少心脏的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栓塞。这些疾病在夜间发作,危险性甚大,常因来不及抢救造成猝死。
第三,加速动脉硬化。晚间食入过量的优质食物,会刺激肝脏合成更多的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这两种脂蛋白会把过多的血清胆固醇运载到动脉壁上堆积起来,引起动脉硬化。
第四,导致栓塞。如果全天的热量有70%集中在晚餐,可使血脂浓度猛然升高,脂肪除沉积在血管壁上,还可直接栓塞血管,导致心、脑、肾的脂肪栓塞症。这也是很危险的疾病。
第五,易患肝、胆、胰疾病。人到中年后,肝、胆、胰等器官代谢功能逐年降低,晚餐过饱会加速损伤这些脏器的功能。胆囊负荷过重,会发生胆囊炎;胰脏负荷过重,会发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脏分泌胰岛素不足,转化糖的能力下降,还容易患糖尿病。
最后还会加速衰老。晚餐后一般活动量小,不久便睡觉,胃肠也就进入休息状态。如果晚餐量过大,吃的饭菜又过于肥腻,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胃肠道的负担必须增加,大脑也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引起大脑代谢紊乱,功能下降,继而引起脑组织萎缩,就会导致人体过早衰老。
因此,人们在进餐上还是应该按着“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的原则办,晚上不要吃得过于丰盛,同时,晚餐也不宜吃得过饱和过晚。
把好饭后健康关
平时人们在吃什么上的养生保健方面注意较多,而对饭后保健应注意哪些问题常常忽视。饭后通常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饭后不宜急于吸烟。有人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其实,饭后吸支烟,祸害大无边。据专家考证,饭后吸一支烟,中毒量大于平时吸10支烟的总和。因为人在吃饭以后,胃肠蠕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这时,人体吸收烟雾的能力进入“最佳状态”,香烟中的有毒物质比平时更容易进入人体,加重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程度。
(2)饭后不能马上吃水果。饭后马上吃水果,很容易形成胀气。因为水果中含有不少单糖类物质,极易被小肠吸收,若被堵塞在胃中,就会形成胀气,以致发生便秘。所以吃水果最好在饭后2~3小时,或在饭前1小时。
(3)饭后不宜立即喝茶。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的单宁酸,这种物质进入胃肠道后,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
(4)饭后不宜放松裤带。饭后将裤带放松,会使餐后的腹腔内压下降,消化器官的活动度和韧带的负荷量就要增加,从而容易引起胃下垂,此时容易发生肠扭转,引起肠梗阻,还促使肠子蠕动增加,出现上腹胀、腹痛、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
(5)饭后不宜马上洗澡。饭后洗澡,四肢、体表的血流量会增加,胃肠道的血流量相应减少,从而使肠胃的消化功能减弱。最近又有研究指出,饭后立刻洗澡,会使腰围增粗,小腹也会日渐突出,对减肥的人,尤其不利。
(6)饭后不宜“百步走”。人们常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其实不然。人饱餐后,为了保证食物的消化吸收,腹部血管扩张充血。“百步走”会因运动量增加,从而影响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7)饭后不宜立刻睡觉。如果饭后立即睡觉,刚食进的饭菜就会滞留在肠胃中,不能被很好地消化,久而久之就会诱发胃病、肠炎等,而且会使人更发胖。入睡后,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降低,使热量变成脂肪,难免发胖。
不要养成吃太烫太硬食物的习惯
有些人喜欢吃热烫的食物,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应该克服。
有人通过统计发现,有各类不良生活饮食习惯人群的癌症死亡人数中,与不良饮食习惯因素有关的占35%,吸烟占25%,饮酒占3%。喜欢吃热烫食物的人患食管癌的机会就多。调查表明,我国华北地区是食管癌高发区,70%~90%的患者喜欢吃70℃~88℃的烫食。动物试验已证实,对小白鼠用75℃~80℃的热水连续灌注25天后,其食管粘膜上皮增生、坏死,尔后发生明显的癌前期病变。
有些地区的人,由于吃的食物过于粗糙,在通过食管时经常刺激或划破食管上皮黏膜,多次的反复损伤和修复,可形成瘢痕,久而久之,在瘢痕的基础上可发生恶性变。调查统计表明,食管癌的患者中有半数进食过快,有80%~90%的患者经常吃干硬的粗糙食物,并且他们没有细嚼慢咽的习惯。
因此,不要养成吃太烫太硬食物的习惯。凡习惯于吃烫、硬食物的人,如近期内有吃食物哽噎感和滞留感或胸骨后、上腹部疼痛者,应去医院进行检查。
注意营养搭配
有些人在日常饮食中有偏食的习惯。
有的人吃菜时挑挑拣拣,有的人只吃素菜不吃荤菜;也有的人只愿吃肉,不愿吃青菜……结果因摄入营养成分不全面,而造成营养失调、抵抗力降低,极容易受到感染,增加了发生疾病的机会。
蔬菜是人体内所需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主要来源,它们能促进人体对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人体不可缺少。不同的蔬菜又含有不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所以,挑挑拣拣的吃蔬菜也不利于身体所需。有的蔬菜富含维生素C,有的则是维生素B族营养素丰富;有的蔬菜还含有消化酶,如萝卜含淀粉酶,可以帮助消化吸收其他食物中的淀粉。蔬菜大多数含有丰富的纤维和果胶,它们虽无直接的营养价值,但都有刺激肠蠕动、帮助消化、促进排泄的作用。这一点对老年人防便秘、青年人美容都有益。据报道,以肉食为主的人,结肠癌的发病率较高,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则可预防结肠癌。这是因为纤维素能缩短食物残渣在肠内的停留时间,增加粪便量,减少毒素对肠道的刺激作用。
以上所举蔬菜对人体的作用(当然其作用不只这些),都是动物食品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各种食物里基本都含有的维生素,也是蔬菜里所含更为丰富。缺少蔬菜供给的人,易造成肥胖、高血压、血脂增高,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各种维生素缺乏症。
动物脂肪对人体可以提供所需要的脂溶性维生素以及脂肪酸等。这些物质对人的视力、皮肤、骨骼的生长影响较大。脂肪是人体热能的来源之一。人体所必需的优质蛋白,也是要靠动物食品供给。常吃素食的人,由于缺乏必需的动物营养成分,也会造成营养失调,不利健康。
人的生理活动,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
这些营养成分,无论哪一种饭菜都不会全部包括,而必须从多种食物中获得。
青少年偏食,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会使体质虚弱,多易发病。老年人由于器官机能已衰退,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很难补偿,使身体衰老得更快,易患病,有病后难以尽快治愈。中年人中偏食者一般较少。
所以,无论青少年,还是老年人,都要改变挑食、偏食的习惯,各种食物都要吃,要做到荤素搭配,使食物多样化,以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的需要。
少食油炸、熏烤类食物
油炸、熏烤食物香脆可口,诱人食欲,因而有很多人爱吃,甚至偏爱多食。其实,从科学角度看,长期过量进食油炸、熏烤食物,对健康有害。
食物经高温油炸,可使油质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遭到破坏。B族维生素经油炸后损失40%~50%。油炸食物在油锅里高温煎炸时间较长,不但损伤有益的营养,而且还极易生成有害物质。当煎炸温度低于200℃时,杂环胺形成很少,如果煎炸温度超过200℃时,煎炸时间超过2分钟,就会形成大量杂环胺。杂环胺随油炸食物进入人体,可损伤肝脏,使生长发育迟缓,生育功能降退,还有强烈的致癌作用。
炸过的油再反复使用会产生自由基,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油炸食物如果炸焦产生的致癌物活性很强。人吃了,易产生胃溃疡、乳头状瘤、肝癌、肺癌、乳腺癌等。有人调查,中国的贵阳花溪地区以及日本,人们惯食腊肉、熏鱼,因此,胃癌死亡率均较高。
研究报告表明,在熏烤鱼肉和烤糊、烤焦的米面中,都含有多环芳烃化合物,熏烤的温度越高,产生得越多。用炭火烤、松木熏、电烤都有不同数量的致癌物质产生。
根据以上情况看,对油炸、熏烤的食物应少吃或不吃。
吃饭要细嚼慢咽
人们常说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这是很有道理的。
因为食物吃到嘴里,先是靠牙齿把它嚼碎,只有嚼碎了才好吞咽、消化。同时,口腔里还有从唾液腺分泌出来的唾液,加入食物中。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消化食物中的淀粉,还有杀菌能力,只有食物中吸收了唾液才有利于消化。如果在吃饭时狼吞虎咽,吃进去的饭往往是囫囵吞枣,没经过牙齿嚼烂和唾液的消化,很快就从口腔咽到胃里,这样不仅尝不到食物的美味,还会增加胃肠的负担。日子久了,就会发生消化不良及胃肠道疾病,也会影响对饭菜营养的吸收,还容易把掺杂在食物里的砂子、骨头、头发等异物吞咽下去而对胃肠造成伤害。
因此,吃饭时必须要细嚼慢咽,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有利于健康。
吃饭时要专心,不要看书或者看电视
有些青年人喜欢一边吃饭一边看书,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必须改正。
我们知道,人在吃饭时,大脑要指挥消化系统全力以赴地完成这一工作,命令唾液腺、胃、肠分泌消化液,同时加强胃肠蠕动,这样才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吃饭时看书,势必打乱大脑对消化系统的指挥,使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影响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有的青少年急于看书,吃饭囫囵吞枣,把没有咀嚼好的食物推给胃肠,增加了胃肠的负担,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或引起胃病。
久而久之,食物不能被充分地消化与吸收,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素和热量,就会发生不良性贫血。
在吃饭的时候,大脑命令循环系统加紧工作,使血液流通加快,把胃肠等消化器官需要的原料及时供应上去,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如果在吃饭时看书,主管学习记忆的大脑区域便会兴奋起来,也需要充足的氧气和营养来供应。为了应付这一情况,流向消化器官的血液就要分出一部分供应大脑,结果使流向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影响了消化液的分泌。而大脑得到的血液也不足,满足不了需要,看书便记不住,时间长了,记忆力就会减退。
所以,吃饭时要专心,这样才符合生理卫生要求。另外,饭前半小时和刚吃过饭最好也不要看书,吃饭时不要谈笑和争论问题,因为这些都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不少人习惯边吃饭边看电视。实际上,这也是不利于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