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最新知识抢答大辞典
27699700000021

第21章 政治篇(2)

明:明太祖朱元璋是继承郭子兴的元末起义军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又称光明教,其首领自称明王。朱元璋不仅曾信该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因此他取得政权后,国号便称明。

清: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后,国号大金。皇太极继位后,为了避免汉族对历史上金国侵略的民族仇恨,改“金”为“清”(清即金的音转)。

“政府”一词由何而来

政府,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一般用来指国家行政机关。但“政府”一词的本来意义并非如此。在唐朝,封建社会的各种体制已逐渐成熟,确立了负责中枢政务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是:决策机关的中书省,负责审议的门下省,具体执行的尚书省。“三省”长官共同行使宰相职权,负责处理国家政务。这些长官们日常办公的地方叫“政事堂”,号称“政府”。

“府”是官署的通称,也即百官汇集之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说:“李林甫领吏部尚书,日在政府。”胡三省注云:“政府”即政事堂。这大概是“政府”一词的最早出处。

现代“革命”一词是谁先使用的

现代意义的“革命”一词,是孙中山先生倡议采用的。在这之前,从太平天国到兴中会,都把自己的行动称之为“造反”、“起义”或“光复”,而不用“革命”二字。

据近代民主革命者陈少白在《兴中会革命史要》一书中记载:1895年10月,兴中会在广州发动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孙中山偕陈少白、郑士良从香港乘“广岛丸”赴日本。船抵神户时,他们买了一份报来看。刚打开报纸,一条十分醒目的标题映入眼帘:“支那革命党首领孙逸仙抵日”。孙中山看过后,就对陈少白说:“‘革命’二字出于《易经》‘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一语,日人称吾党为革命党,意义甚佳。吾党以后即称革命党可也。”从此,“革命”一词便在革命党中广泛使用起来。

圆桌会议是怎么来的

“圆桌会议”,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围着一张圆桌坐下来开会。圆桌会议上不分上下尊卑,含有一律平等和协商的意思。

关于“圆桌会议”一词的由来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公元5世纪,英国的亚瑟王命人做了一张大圆桌,以便他的骑士们举行会议时可以不分上下席位,围着圆桌而坐,这就避免了与会者因席位上下而引起无谓纠纷。“圆桌会议”的称呼就这样形成并延续下来。曼彻斯特古堡现在依然保存着一张这样的圆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会议采取圆桌会议的形式逐渐多起来。联合国安理会和其他国际会议,也大多开圆桌会议。

美国为什么没有外交部

1781年,美国刚刚成立联邦政府时,是有外交部的。另外还设立了财政部、军政部。但是,国会发现,除了外交、财政和军政之外,还有许多内政事务需要处理,而他们又不想成立第四个专门机构。于是就在1789年将外交部改为国务院,统管内政和外交,并将国务卿列为所有阁员之首,这个规定沿袭至今未变。

1849年,欧洲许多国家已对外交和内政职能有了明确划分,美国国务院为了适应对外关系的需要,便将内政方面的职能划分出来,另成立内政部。国务院只管外交,但名称未变,因此,美国没有外交部,而它的国务卿实际上也就是外交部长。

罗汉钱是怎么来的

传说清朝康熙年间伊犁河流域的准噶尔部叛乱。为了统一大计,皇上派骑兵前往平叛。不料部队到了边关,军饷难以接济。为解燃眉之急,军方便到当地寺庙求援。深明大义的喇嘛以国事为重,慷慨献出院中所有铜佛及十八尊金罗汉,让军方熔化铸钱。

清代流通的铜币是圆形方孔,大小不一,面值各异,上面铸有皇帝年号。这次铸的钱是金铜合成,其价值超过面值,为了区别,有意把钱面上“康熙通宝”四个字中的“熙”字减了一笔,以便将来收回。

谁知铸钱的秘密被泄露出去,因为钱中含有罗汉真金,所以后世人称为“罗汉钱”,有幸获得者视如珍宝,很少用于交易。

银元是从国外流进来的吗

银元俗称洋钱、大洋,即用银铸成的货币。银元源于9世纪的欧洲。银元作为外来币流入我国,始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16世纪,西班牙在其殖民地墨西哥铸造的“本洋”(亦称“佛头印”)首先流入我国,此后,日本、英国等国的银元也相继流入。但影响之大,数量之多,则莫过于独立后的墨西哥新铸造的“墨洋”。它不仅工艺考究,而且成色亦佳,在流通领域享有极高的信誉。鸦片战争以后,大量流入我国,并逐渐取代了本洋。辛亥革命后,才在我国市场消失。外国银元的流入,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币制和金融,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的币制改革。1889年,广东地方当局正式设立银元局,仿照墨洋的重量、成色和式样,用机器大量铸造,开创了我国自制银元的先例。新中国成立后,银元在我国最终退出币制历史舞台。

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EuropeanUnion),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荷卢比3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它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欧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

至目前为止欧盟共有27个成员国,它们是: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人口近5亿,总面积432.2万平方千米。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失败,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如何界定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或战略资源,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阿什利·泰利斯将国家实力定义为两个分量相互作用的产物,即一个国家在给定时间上具有掌握经济创新周期的能力,并利用这种控制能力形成有效的军事能力,反过来创造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加强现存的经济优势,也为保持国家的战略优势以及从国际体系中获益提供基本条件。

总的来说,综合国力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个国家通过有目的的行动追求其战略目标的综合能力。我们将国家战略资源定义为一个国家实现本国战略目标所可以利用的现实的和潜在的关键性资源,它们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也反映了该国的综合国力。

世界经济贸易组织

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WTO),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

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临时机构。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

世贸组织成员分四类:发达成员、发展中成员、转轨经济体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2005年12月,世贸组织总理事会在香港正式批准太平洋岛国汤加加入,其正式成员身份于一个月后生效。这样,世贸组织正式成员将增加到150个。

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世贸组织的第一任总干事是意大利前外贸部长雷纳托·鲁杰罗,第二任总干事是新西兰前总理麦克·穆尔,第三任总干事是泰国前副总理兼商业部长素帕猜,第四任总干事是欧盟前贸易谈判代表帕斯卡尔·拉米。

东南亚国家联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4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盟成立。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5国先后加入该组织,使东盟由最初成立时的5个成员国扩大到10个。

首脑会议是东盟最高决策机构,由东盟各国轮流担任主席国,负责召集。主席国外长同时担任东盟常务委员会主席,任期一年,负责主持常务委员会工作。东盟秘书长由东盟各国轮流推荐资深人士担任,任期5年。现任秘书长是素林,任期是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止。

联合国

1942年1月1日,正在对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作战的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1945年4月25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6月16日,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后又有波兰补签。同年10月24日,中华民国、法兰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美利坚合众国和其他多数签字国递交了批准书后,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1947年,联合国大会决定,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

1946年1月10日至2月14日,第一届联合国大会第一阶段会议在伦敦举行。51个创始会员国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联合国组织系统正式开始运作。

联合国大会,简称“联大”,由全体会员国组成。它是联合国的审议机构。每年举行一次常会,规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二开幕,通常持续到12月中旬,每届常会会期一般为3个月。如议程未讨论完毕,可延至第二年春继续,但必须在下届常会开幕前闭幕。大会可在会议期间决定暂时休会,并可在以后复会。大会对于“重要问题”的决议,须由2/3多数通过;对于“一般问题”的决议,半数以上通过即可。大会通过的决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足以对会员国产生广泛的政治影响。除常会以外,应半数以上会员国或安理会要求,大会还可在15天内召开特别会议,在24小时内举行紧急特别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