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得当。宝宝吃零食时是不会节制的,他只知道好吃就会要个没完,如果爸爸妈妈由着他,那宝宝吃起来就没有控制。父母在给宝宝吃零食时,不要让他看见装满零食的盒子,或者事先把少量的零食放在一个容器里,再给宝宝,宝宝吃完了,就会意识到没有了,自然也就罢休了,不然他就会要个没完。
食物对头。水果类,如苹果、香蕉、橘子等,要切片或切块,并以生吃为宜,但要注意卫生;硬果类,如花生、核桃仁等,多为颗粒状,要注意安全,防止误吸或卡塞在气管等意外情况的发生;糖果类,如硬糖、软糖等,幼儿应以软糖为宜,且应在饭后吃;糕点类,如饼干、蛋糕等,这类零食含糖较高,切忌随便进食,宜在下午食用;其他一些零食,如冰激凌、雪糕、巧克力等极易饱腹,给孩子吃应有节制,以免吃多了影响孩子的食欲,但带孩子外出游玩时可以准备一些,以备孩子因活动量加大而产生饥饿感。
吃好正餐。要控制好宝宝吃零食,还要在正餐上多下工夫,把正餐变成一种美好的享受,让宝宝一见饭菜就像看见零食那样口水直流。正餐吃得多、吃得好,宝宝对零食的兴趣和要求自然就会降低。
以下零食对孩子没有好处,不宜多给孩子食用。
薯片的营养价值很低,还含有大量脂肪和能量,多吃破坏食欲,容易导致肥胖。
爆米花中含有比较多的铅,这种有害重金属可以影响幼儿的智力和体格发育。
水果糖、棒棒糖只有糖分,和水果没有任何关系,其水果味来自香精、色素等添加剂,多吃容易导致龋齿和肥胖。
果脯、蜜饯等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水果所含的维生素C基本完全被破坏,除了大量热能之外,几乎没有其他营养,经常食用会影响健康。
话梅、话李含盐量过高,如果长期摄入大量的盐分会诱发高血压。
泡泡糖、口香糖营养价值几乎为零,一些产品含有大量防腐剂、人工甜味剂等,特别是某些质量低劣的次品,对健康的损害很大。
膨化小食品营养尚可,但含有大量色素、香精、防腐剂、人工甜味剂、赋形剂等食品添加剂,多吃不利于健康。
常吃些粗糙耐嚼的食物
不少家长总喜欢让自己的孩子常吃些细软的食物,这样虽有利于消化和吸收,但婴幼儿若长期吃细软食物,则会影响牙齿及上下颌骨的发育。因为婴幼儿咀嚼细软食物时费力小,咀嚼时间也短,可引起咀嚼肌的发育不良,结果上下颌骨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育,而此时牙齿仍然在生长,会出现牙齿拥挤、排列不齐及其他类型的牙颌畸形和颜面畸形。
若常吃些粗糙耐嚼的食物,则可提高幼儿的咀嚼功能。乳牙的咀嚼是一种功能性刺激,有利于颌骨的发育和恒牙的萌出,对于保证乳牙排列的形态完整和功能很重要。幼儿平时宜吃的一些粗糙耐嚼的食物有白薯干、肉干、生黄瓜、水果、萝卜等。
幼儿忌暴饮暴食
暴饮,是指在短时间内喝大量的水。暴饮可致胃急性扩张,并冲淡胃液,同时大量的水分可于短时间内进入血液及组织内而致水肿。若暴饮后引起细胞水肿是相当危险的。
暴食则是指一次吃的量太多,超过了正常的胃容量。许多孩子遇到特别喜欢吃的食物时就会猛吃一顿,这样在短时间内有大量食物进入胃肠,消化液供不应求,就会造成消化不良;由于胃内容量过大,使得胃失去了蠕动能力,机械性膨胀,可造成胃下垂或急性扩张;暴食也可因胃肠道血液大量集中,脑、心脏等重要脏器缺血缺氧而感到困倦无力;也可能会使胰腺的负担加重而发生胰腺炎。
有的父母平时较节约,或是因为工作忙,饮食较马虎,在过年过节或是比较空闲的时候就“猛撮”一顿,这样暴饮暴食对成人是不利的,对幼儿更有害。
因此,专家建议,父母应该合理安排幼儿每天吃饭的时间、次数和食量,切勿让幼儿暴饮暴食。
造成孩子偏食的原因
有一些孩子偏食,喜欢吃这个,不喜欢吃那个,或偏吃某几样食物而不吃其他食物。时间长了,孩子就不能从食物中获得全面和充足的营养,而造成营养上的不平衡,使孩子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引起幼儿偏食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如下一些。
照顾者本身就有偏食的情形。父母、家庭的饮食习惯,会对孩子的偏食造成影响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幼儿的模仿力强,若模仿对象中有偏食现象时,往往无形中会影响幼儿不吃或讨厌某种食物,而表现出偏食的状况。
对孩子过于娇惯。孩子想吃什么,大人就给什么,总是有求必应,从而使孩子的口味越来越高,专挑自己喜欢的、好吃的东西吃。
过多吃零食。孩子自幼养成零食不离手、糖果不离口的坏习惯,使胃肠道消化液不停地分泌,不停地工作,造成消化功能紊乱,食欲下降。
不会自己吃饭。孩子1岁左右时,父母就应该培养他们自己动手吃饭的习惯,但有的孩子已经四五岁了,父母还继续喂孩子吃饭,因而影响了孩子对吃饭的兴趣。
食物不美味。家庭烹调技术太差,饭菜做得没有滋味,外观也不吸引人,孩子不爱吃,也易造成孩子偏食。饭菜不新鲜或有腥、膻等怪味儿,或因鱼、鸡骨刺把孩子扎伤过,也可引起偏食。
餐桌气氛不良。父母关系不和,常在餐桌上争吵,吓得孩子提心吊胆,没有食欲,诱发偏食。
错误的饮食时间。孩子刚睡醒或刚玩完,就让孩子吃饭,由于准备工作不充分,消化液分泌不足,因而影响孩子的正常消化,造成偏食。
偏食不是病,而是一种不良习惯,这种不良习惯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根源则在家长。为让孩子食欲正常、健康成长,建议家长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饭要定时定量,少吃零食,不偏食;合理安排膳食,注意营养平衡;营造舒适的就餐环境;让孩子适当做运动,增加热能消耗,以促进食欲。
幼儿偏食可致视力障碍
有些父母可能很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智力培养,但却往往忽视婴幼儿的视觉发育与保健。其实,孩子的视力保健也很重要。
有些幼儿只吃一些精制食品,而不喜欢吃粗米、粗面,这就会使孩子体内缺乏微量元素铬,使胰岛素调节血糖的功能受制约,血浆渗透压随之升高,促使晶状体和眼房水的渗透压上升,导致屈光度改变而损害视力。
如果幼儿体内铬元素不足,还会妨碍蛋白质与脂肪的正常代谢,尤其是影响氨基酸的运转,使血液胆固醇升高,加速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病变的进程,而这些病变对视力均有一定影响。
有些幼儿喜吃甜食,这也会损伤孩子智力,因为糖是酸性食物,它在代谢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碱性物质——钙与维生素B2。体内钙不足,会使血液渗透压降低,导致晶状体和眼房水渗透压改变。当眼房水的渗透压低于晶状体的渗透压时,眼房水便会通过晶体囊涌入晶状体内,促使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造成视力下降;而维生素B2缺乏会促使近视眼的发生。
由此可知,幼儿偏食可致视力障碍,所以一定要使幼儿日常膳食合理搭配,食物应多样化,干稀搭配,粗细结合,适当多吃些富含钙、锌、铬及维生素B2的食物。
偏食与挑食的纠正
挑食常常发生在幼儿期。具体表现是:幼儿对自己喜欢吃的食品无节制性多吃,对不喜欢吃的食品吃得很少,甚至宁愿饿一餐或饿一天也不吃。这也是不良饮食习惯中的一种。
有的幼儿有肉时就多吃饭,无肉就吃得很少,这样时饥时饱,饥饱不均,很容易损伤胃肠道,久后会引起厌食。同时会造成幼儿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发育。
宝宝长期挑食偏食,容易造成营养失调,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怎样纠正孩子偏食、挑食呢?
纠正孩子偏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如果家庭成员有偏食的不良习惯,必须首先纠正,否则对幼儿有不良影响。
做父母的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哪种菜好吃,哪种菜不好吃;不要说自己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更不能因自己不喜欢吃某种食物,就不让宝宝吃。
食物加工时要注意色、香、味俱全,使幼儿有良好的感观。
每餐菜的种类不一定多,2~3种即可,但要让孩子吃到多种食物。
给幼儿讲明道理,正确劝导,也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育。
注意膳食的多样化,每餐荤素搭配,采用混合膳食。营养素供给齐全,可以防止幼儿挑食。
对幼儿喜欢吃的东西,应有所节制地供给。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宝宝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宝宝的行为品德,爸爸妈妈应该重视。父母如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孩子模仿性强,就会自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父母在孩子饮食习惯的引导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做好饭前准备。饭前不吃零食,吃饭前首先得安静下来,停止活动,洗净双手。进食时切勿边吃边玩,或翻阅连环画之类的读物。书上细菌很多,翻阅书页又把手弄脏了,而且边吃边看会分散对食物的注意力,至于在马路或大街上手拿食物,边走边吃就更不卫生了。
培养孩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帮助孩子每餐吃饭能在一定时间内(20~30分钟)完成,但不宜过急催促。不要给宝宝盛上满满的一碗饭,宁愿少盛再添,也不要吃不了剩下。让宝宝从小就珍惜粮食,养成不浪费粮食的习惯。
保持清洁安静的环境。吃饭时绝对不能责骂孩子,以免使孩子精神紧张而影响食欲。鼓励孩子自己吃饭,让他感到有兴趣。
饮食要定时、定量。避免饥饱不均。否则,时间长了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甚至形成胃病。每逢节假日,应注意不要让孩子暴饮暴食或不按时吃饭。
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并非是件容易的事,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要求爸爸妈妈每时每刻都要注意。不能说爸爸妈妈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宝宝就一定能有,这要看爸爸妈妈在平时是怎样培养的以及对宝宝的进食态度是否正确。爸爸妈妈要尊重宝宝的个性,让宝宝觉得吃饭是自己的愿望,准备饭菜既要考虑到平衡饮食,也要照顾到宝宝的口味,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不能单讲究营养。
宝宝患异食癖怎么办
有些家长反映孩子净爱吃一些非食物性的异物,如泥土、火柴头、墙皮、烂纸等。医学上称这种现象为异食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
过去认为异食癖与肠道寄生虫有关,也就是说因为孩子肚子里有虫子,所以吃乱七八糟的东西。现在认为,异食癖与体内微量元素锌的缺乏有关。锌是体内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参与体内多种酶的代谢活动,也参与味觉的形成。缺锌时可引起很多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异常,如异食癖、厌食症、口腔溃疡等。
如果孩子有异食癖,家长应该带孩子到医院查一下锌的含量。根据医生的建议,按年龄补充硫酸锌或葡萄糖酸锌等锌制剂,症状就能够缓解。
另外,家长要关心孩子,调制可口的饮食,让孩子吃好,增加营养。如果只是打骂孩子,那么孩子仍会在成人看不到时偷吃那些异物。
让孩子学会独立进餐
2岁时,多数宝宝喜欢尝试自己做事情,爸爸妈妈要因势利导,加以培养,让宝宝掌握独立吃饭的能力。
在每次吃饭前,爸爸妈妈要让宝宝将手洗干净,自己拿勺坐在爸爸妈妈身旁一起吃饭。由于宝宝初学吃饭,手的动作不太协调,容易洒饭,弄脏衣服,这是宝宝共同存在的问题。爸爸妈妈不应责骂,要耐心地帮助他,教给宝宝拿勺子和筷子的正确姿势,让宝宝模仿爸爸妈妈的动作,把饭菜一口一口地送进嘴里。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夹菜,但不要喂,鼓励宝宝自己吃,并称赞饭菜味道好,刺激宝宝的食欲。
吃饭时,不要让宝宝边吃边玩或边吃边看电视,要专心致志,每次给宝宝少盛一些饭菜,以免剩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让宝宝尝试吃各种食物,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宝宝初学吃饭用勺子往往不分左右手,高兴用哪只手就用哪只手,以后大部分的宝宝会按传统习惯使用右手,也有个别宝宝习惯用左手。如果你的宝宝常用左手,不一定非得纠正,可以顺其自然,但从传统习惯、生活方便这一点出发,最好引导宝宝使用右手。
在宝宝学会自己吃饭后,应该完全让他自己吃饭。爸爸妈妈不要再插上一手,至于饭桌上的规矩,暂时不去管他,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吃饭技巧逐渐掌握后,再慢慢教宝宝饭桌上的规矩。
多病的孩子宜多吃素
经常生病的孩子应该多吃植物性食品,如蔬菜、水果、谷物等,少吃鸡鸭鱼肉。
健康的孩子,体质呈弱碱性,而病多的孩子,身体常呈酸性体质。国外病理学家认为,一切疾病多数是从体液的酸中毒开始的。有关资料表明,人类70%的疾病发生在酸性体质上。
鸡鸭鱼肉等食品属酸性食物,吃多了可中和体内的碱,从而使pH呈酸性,使身体成为多病之体。因此,多病的孩子,即酸性体质的孩子要经常多吃些素食。而蔬菜、水果为碱性食物,进入体内后可以中和体内的酸,使人体酸碱平衡。
番茄是孩子的良药
孩子身体是否健康,与其自身的抵抗力有关。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可以增强抵抗力。番茄就是一种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它含有番茄红素、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三种抗氧化物,因而被称为良药。
值得注意的是,空腹不宜吃生番茄,因为番茄所含的木棉酚等成分,在胃酸的作用下,可形成不溶解的结石。急火快炒,番茄红素、维生素C没什么损失,所含的胡萝卜素则更容易被吸收利用。
山楂的妙用
山楂能增加胃蛋白酶的分泌,可以帮助消化胃中食物,尤其是脂肪类。宝宝胃内各种辅助成分分泌不足,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较多,如调理不好容易造成积食、消化不良,出现腹胀、恶心、不想进食的症状,经常给宝宝吃一些山楂,能起到调理肠胃、促进肠胃消化吸收的作用。
山楂中富含多种矿物质,如钙、磷、铁、钾、钠,特别是维生素C的含量很高。维生素C能帮助体内形成细胞胶,维持正常的组织功能,预防坏血病。宝宝的免疫调节功能较差,而维生素C可以增强宝宝对疾病的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对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用山楂配白糖水,可作为宝宝秋冬季常喝的饮料,是宝宝泻胃火的良方。
婴幼儿吃白糖不如吃红糖好
红糖是甘蔗汁经炼制而成的赤褐色结晶体。我国医学认为,红糖性温,味甘,入肝、脾、胃经,具有补中缓肝、活血化淤、舒筋止痛的作用。
据现代营养学分析,红糖含有丰富的营养,其中有人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核黄素、胡萝卜素、烟酸和微量元素猛、锌、铁、铬等,其含钙量是白糖的10倍,含铁量是白糖的3.6倍。食用红糖不仅可增加人体能量,保证人体代谢的需要,而且可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还可治疗因某些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缺乏引起的疾病。
婴幼儿服用红糖不但可调剂食物甜度,增强食欲,而且可补充婴幼儿必需的核黄素、胡萝卜素、钙、锌、铁等。而白糖则味甘,性寒,冷利,如大医学家朱丹溪说:“食多则害必生于脾。”由于婴幼儿脾胃不足,故幼儿吃白糖不如吃红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