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凤鸣台
27805900000003

第3章 东口村:济水之源(1)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道德经》

位于河南焦作温县的东口村,南承黄河之瑞,北接太行之祥,西望老子与孔子相逢的相逢村,东邻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是一方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圣地。当年,老子辞官归隐,择善水、居善地。而天下至善至德之水,非济水莫属。济水又处畿内,老子自然要奔济水而来。济水发源于济源市王屋山西崖下太乙池,出土为泉,复伏流地下60余里至龙潭和珍珠泉复出,逶迤流经温县东口,南下穿黄河至荥阳,又东北向,经原阳、巨野、寿张,打齐郡东北入海。后黄河改道,夺了济水的入海口。济水又伏流地下,造就了济南历下之泉。它清能独守,浊不可杂。德冠百谷,名光四海。被称为水中至贤,世间大善。济水进入温县,便被称为珠龙河,珠龙河宛若一条蜿蜒的巨龙一般,环绕东口村而过,村西弯出一汪池塘,池塘中满眼都是大如伞盖的荷花,青色青光,黄色黄光,白色白光,赤色赤光……

当年,喜水的老子站在珠龙河畔,感怀万端,由衷赞赏:“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居善地,心善渊。惟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自此,美丽的珠龙河畔出现了一位长眉大耳、仙风飒然的老者,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之间,这位老人常常伴着悠悠的珠龙河水,读书静悟,究大道,思善治,穷天理,梳理满腹经纶,构思道德文章。而后,才有了孔子见到老子之后的那句惊艳万代的由衷赞叹:“变化莫测,见首不见尾,真乃神龙也”;也才有了老子到函谷关的厚积薄发,将构思成熟的《道德经》一挥而就的绝世潇洒。

更为奇妙的是,与这珠龙河紧紧相邻的,便是古今闻名的凤鸣台。据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们说,上古时期,曾经有一只凤凰被这方神奇美丽的宝地所吸引,因而天天在此盘旋,高声鸣叫,竟引来了百鸟朝凤的奇观。所以,后来人们就把凤凰飞落的这个地方叫做“凤鸣台”。说也奇怪,这里本是一块空旷的平地,可是人站在地中央,拍手或者欢呼,便能清晰地听到“啾啾”的回音,仿佛是凤凰通过一条冥冥中的隧道,向人们发出的应和。她的神奇神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当年,孔子在与这珠龙河、凤鸣台相隔不到6里的相逢村遇到老子,称其为真龙,老子则赞美孔子是百鸟之王的凤凰。这一龙一凤,便像有意无意之中泄露了天机一般,他们闪光的思想和智慧,就象奔腾绵延的长江与黄河一般,注定要世世代代滋养着华夏儿女。

明清时期,这东口村是水旱码头,商贾云集,曾经一度演绎着无限的辉煌。明末清初年间,这里就出了两个武状元——武德将军、后军督抚,和一个文状元——大书法家王铎,而名震一时。

时值今日,事过境迁,昔日的繁华辉煌随着岁月的变更,眼前早已变得面目皆非了。尤其是这条不知道流过了多少朝代的珠龙河,眼下早已是河道淤塞,河堤坍塌,一片萧条衰败的景象了。多少年来,它清了又浊,浊了又清。在这清清浊浊之中,不知载去了多少历史的隐衷绮怨,冲残了多少人间的智术权谋。

这天,从焦作市退休回到东口村的马海棠和几个同村的姐妹在村口散步,她们沿着珠龙河畔一路前行,经寇公桥,过泽世碑,进入村小学,刚才还谈锋正健的马海棠,立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十多间破败不堪的教室气息奄奄地散落在一片杂草中,满眼的断瓦残垣,窗户上几乎没有一块完整的玻璃,墙上到处是大窟窿,桌子基本都快散了架……她的心被紧紧地揪住了,一种莫名的凄怆之情油然而生。她不住地感叹着说:“这里,曾经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一块文化的圣地,它,不应该变成这样啊!”

“咱们捐钱把学校修修吧,孩子们太可怜了!”马海棠眼中含着热泪,心情沉重地说。

几个姐妹当中,有性情爽利外露一些的,当即热烈地应和起来。也有言语钝拙,自己不惯做主的,不免羞口羞脚地回避着话题。

然而,马海棠的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就算了的,当晚,回到家里后,她将自己的想法郑重其事地告诉了她的丈夫。

她丈夫一听,不禁皱起了眉头。沉默了一阵之后,十分严肃地对她说:“你可不能一时心血来潮啊,这可不是一件小事,重新修建一座学校,不是一点小钱就能解决得了的,资金从哪里来?再说了,以后的设计、施工,你又不懂,怎么开展工作?想法虽然不错,但,还是算了吧,行不通。”她丈夫是焦作市公路局局长,政绩赫赫,在全国的交通系统都是挂了名的。

马海棠听了,并没有灰心丧气。她十分诚挚地说:“人家都说,铺路修桥办学校是积德行善的三件大事,前面的两件善事都让你干了,你也总得让我干一件吧?”

此言一出,她的丈夫没话说了,顿了顿,既表示同意,同时又略带激将地说:“那好,既然这样,你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到时候可别哭!”

马海棠听了这话,激动得一个晚上都辗转反侧,没有合眼。她在心里一遍遍地盘算着,规划着未来的蓝图。

第二天,她便拿出了自己多年来的积蓄,找来几个平日里十分要好的姐妹,经过大家一番群策群力地讨论、协商之后,这一善举便被以最快捷的方式向全体村民公布了出去,当下轰动全村,大家都当作一件新闻传说。同时也得到了大部分村民们的一致响应。并不富裕的村民们,在短短几天内,便自发捐款1万多元,面粉4000多斤,木材16立方米,树木1700多棵……刚开始打地基,自幼因为没上过学,而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的村民王绍生,就率领全家人“长”在了工地上,还把他家的5头大肥猪也全部贡献了出来。村民王培国夫妇当起了义务管理员,兼打扫卫生,不要任何报酬。杜鹃、牛二嫂等众姐妹们,更是一天到晚跟在马海棠的身边,跑关系,求支援,吃风沙,挨白眼……

也有一些人不理解,认为马海棠这么不顾一切地奔波忙碌,肯定有自己的私心,是为了给自己捞好处,因而多次在施工中进行阻拦作梗,断路、断电、滋事、挑衅、写恐吓信。

然而,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马海棠都不屈不挠,一路披荆斩棘,迎难而上。当然,背地里,她是没少偷偷地流过泪的。

这天,工地上来了一个满脸油泥的老者,用他那掉了两颗门牙的大嘴对挥汗如雨的马海棠说:“海棠啊,村里已经交不起电费吃不上水了。你有修学校的闲钱和闲工夫,还不如先替大伙儿把电费交上,做事情不能没有轻重。你也自己想一想,这人,是活着重要,还是上学读书重要?”

马海棠听了,对那老者说:“大爷,都重要,一样重要!”之后,一阵风地跑回家去,把自己丈夫的工资卡取了出来,替大家交付了电费。那些从外边请来的工人们发不起工资,她就悄悄把自己小女儿多年来积攒的2万多元的私房钱,拿去给工人们发工资。小女儿发现后,气得哭了几天,都要和她断绝母女关系了,她也不顾。

这天,烈日炎炎,室外气温达到40多度,马海棠的胃病犯了,她疼得在工地的石子上满地打滚。大家一惊非小,呼啦围上前来,七手八脚地把她背起来送进了医院。医生为了诊断的需要,要求她去做胃镜。她却说什么也不肯去。同来的村民们都急了,问她为什么不配合医生的决定,她含着泪说:“万一查出来是癌症,我的精神就垮了,气就泄了,新学校就建不成了。”

一句话说得大家都掉下了眼泪。

她又强撑着说:“等我们把新学校建成了,我再来做检查,到了那时候,就算查出来是什么重病,或者绝症,我也不怕了……”

众人终是拗不过她,一个个泪眼婆娑地走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马海棠的事迹和善举很快便得到了县、乡政府的支持和全体村民的热烈响应,这项工程很快便以政府扶持、群众集资、社会募捐等形式,筹资400多万元,历时4个月竣工完成了——建立起包括小学、初中在内的东口新时代希望学校和以群众休闲娱乐功能为主的西部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