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马斯洛精选集:动机与人格
27905300000032

第32章 优化个人本性的存在心理

在这里,存在包含世界的万事万物,也包括宇宙、一个物或一个人,“似乎”那就是全部存在,全部实在。从整体上看,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唯一完整的东西是整个宇宙。任何个体都是局部的、不完全的,切断了固有的联结和关系,为了暂时的、实际的便利才如此。它也蕴含宇宙意识的意思,并表示层次整合而不是二歧化。

它指代“内核”,个人的生物本性——他的基本需要、能力、爱好;他的不能再简化的本性;“真正的自我”;他的内在的、根本的、固有的本性;同一性。由于“内核”既是遍及全种的(每一婴儿都有被爱的需要),又是个体的(只有莫扎特才是完美莫扎特式的),这个说法能表示“成为丰满人性的”或“成为完全特异的”。

存在不是紧张控制、干预、命令等,而是“表现一个人的本性。”含有一只猫就是一只猫的意思,而不是说一位女性扮演者是整体女性,或一个小气鬼“试图”成为慷慨的。它指代不费力的自发性(像一个聪明人表现出智慧,像一个婴儿显得孩子气那样),使最深层的、最内在的本性在行为中表现出来。在这里要明确一点,因为不易达到自发性,所以大部分人只能处于“扮演者”的水平上,而没有成为他们理想中的人。

因此,它也意味着诚实、坦荡、自我揭露。多数运用过自发性的心理学家暗自抱有未经充分审查的想法,认为神经症不是最深层本性的一部分,也不属于内核,还不能归于人的真实存在里,而勉强算是一层表面的人格,它掩盖或歪曲了真实的自我,即,神经症是对真实存在、对一个人内部生物本性的一种防御。而“试图”就有成为实现的可能,它比不试要强上百倍,因为不试就等于放弃了希望、放弃了成功。

存在可指代“人”、“虎”这类类别概念。这样一种概念具有规定特性,以特定的作用表明它的成员资格包括什么,排除什么。就人类心理学而言,这是有局限性的,因为任何一个人既能看作是“人”这一概念或类的一员,又能看作是某一独特类如“爱迪生·西姆斯”的唯一成员。

退一步来讲,类可以使两种毫无关联的方式运用起来,或尽量扩大或尽量扩大规定。尽量减少规定能使类几乎不排除任何一个个体。这能给我们提供任何划分等级的依据或以任何方式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区分。一个人或者是类的一员,或者不是类的一员,或在类内或在类外。两者必居其一。

除此以外,类还能以它的完美范例(楷模,英雄,理想的可能性,柏拉图的理念,推演到理想的极限和可能)来规定。虽然说这种用法有许多可取之处,但应注意它的抽象和静态性制裁。在描绘能找到的现实最优秀人物(自我实现的人,他们没有一个是绝可完美的)和另一方面描绘理论上的纯范例概念(从现实非完人的描述出发进行推演构成的)之间有很深刻的区别。

“自我实现的人”这一概念所表明的不只是那样一些人,而且是他们趋近的理想极限,这应该不难理解。我们习惯于蒸汽机或汽车的蓝图或图解,那自然绝不会和我的汽车或你的蒸汽机的照片相混。

这样概念的提出使我们能够把本质的东西和外在的东西区别开来,它其中所含的标准能区分真实的和不真实的,真的和假的,必需的和可以省却的或可以牺牲的,长远的、永恒的和过渡的,不变的和可变的。

存在可表示事物变化发展的结束,而不指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如在下句中表明的这样,存在心理学和变化心理学能和谐一致,儿童,虽然单单是他自己,却能向前运动并成长。这听起来非常像亚里士多德的“终极因”或末端,最终的产物。当然,这是一种诡谲的说法,因为我们有似人化的倾向。说橡籽“试图”成长,它不是这样的。它不过“是”一个婴儿。

正如达尔文不会用“试图”一词解释进化,我们也要尽量采用这一用法。我们只能把它向它的极限成长理解为它的存在的副现象,解释为同时期的机制的“盲目”副产品和过程。存在的特征也就是存在的价值,可以类比为人性丰满者的特征,存在的特征体现在存在的价值上,就如同一切理想心理治疗(道家的不干预)的长远目标;理想人本主义教育的长远目标;某些类型的宗教的长远目标和表现;理想的良好社会和理想的良好环境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