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321—379),字逸少,晋代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从小练字,7岁的时候,已经写得很不错了。继续练了四五年,总感到进步不大。
有一天,在父亲的枕头里发现一本名叫《笔谈》的书,里面讲的都是有关写字的方法,他高兴得如获至宝,偷偷地阅读起来。正当读得起劲的时候,父亲来了,问道:“为什么偷我枕中秘书?”羲之笑而不答。母亲想给他打圆场,从旁插了一句:“你是在揣摩用笔的方法吗?”父亲认为他年纪太小,未必能够读懂,就把书收了回去,对他说:“等你长大了再教你读。”王羲之不高兴地说:“如果等我长大了才讲究笔法,那我这几年的时光不就白白浪费了吗?还是让我现在就学吧,免得不懂方法瞎摸索。”父亲听他说得有理,就把书给了他。于是,王羲之按照书中所讲方法天天苦练起来,不久,他的书法有了显著进步。
但是,王羲之并不满足已有的进步。有一次,他看见东汉书法家张芝的书迹,真是爱不释手,自叹不如。张芝的草书写得好,人们称他为“草圣”。王羲之不仅爱慕他的字,更钦佩他“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苦练书法的顽强精神。在给朋友的一封信里,王羲之写道:“张芝就着池塘的水练书法,连池水都变黑了,如果人们也下这么深的工夫去练习,未必会赶不上张芝。”从此,王羲之每天挥笔疾书,写完字后就到家门口的水池去涮笔。久而久之,池水都染黑了,人们把这个水池称做“墨池”。根据记载,王羲之居住过的绍兴兰亭、江西临川的新城山、浙江永嘉积谷山,以及江西庐山归宗寺等处,都有他的墨池。
王羲之勤学苦练书法,他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yōu),并且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终于形成了自己书法的独特风格,创造了一种漂亮流利的今体书法,后来人们称他为“书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