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小故事,好方法
27927500000061

第61章 李贽老年攻书著作更加勤奋

李贽(1527—1602),号卓吾,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他是明朝一位富有战斗精神的思想家。

李贽幼小时,家境贫寒,但刻苦好学。由于他治学认真,意志顽强,终于获得了渊博的学识。

他主张读书人要有“超然志气,求师问友于四方”。他到北京的时候,已经是个年迈老翁,听说澹园老人焦竑(hóng)对《易经》很有研究,就去拜访焦竑说:“您允许我作一个老门生吗?”焦竑比他年轻了15岁,听了这话非常感动。于是就和他结成了好友。李贽跟着焦竑学习《易经》,每天熟读一卦,直到深夜才肯休息。

经过三年刻苦努力,终于把《易经》中的64卦读通。

李贽59岁那年,把家属送回福建老家去,自己单身来到湖北麻城,靠朋友的帮助,在龙潭的芝佛院(寺院)定居下来。照一般人看来,到了这个年龄,已经年老力衰,无所作为了。但李贽却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专心攻书,发愤著作。寺院里比较清静,食宿也不必发愁,李贽就朝夕苦读。从儒家经典到佛教经文,从史书到杂说,从诗词到曲赋,无所不读。他把读书当作最大享受,完全忘记了自己身在外乡,孤身一人,年岁已老。

在他70岁那年,他写了一首《读书乐》的四言长诗,最末两句是“寸阴可惜,曷敢从容!”意思是说,每一寸光阴都是宝贵的,怎么能够随便放过呢!

白发苍苍的李贽,在芝佛院住了十多年。他每天手不释卷,伏案苦思,丹笔批书,墨笔著作,笔不停挥,写下了30多种著作。其中最著名的两部书《焚书》和《藏书》,公开地向封建礼教和道学思想提出了挑战。人们称颂他写文章不循世俗之见,而是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章深刻、透彻、严肃,具有难能可贵的独创性和反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