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聆听自然的歌唱
27950500000010

第10章 听那自然沙哑的歌喉(1)

一、当今地球面临的十大危害是什么?

一、土壤遭到破坏

据媒体报道,目前有11O个国家(共1O亿人)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蚀;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另外,化肥和农药的过多使用,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的降落,泥浆的到处喷洒,危险废料的到处抛弃,所有这些都在对土地构成一般来说是不可逆转的污染。

二、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

据2500名有代表性的专家预计,地球的海平面将升高,许多人稠密的地区(如孟加拉国、中国沿海地带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数岛屿)都将被水淹没。气温的升高也将给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据预计,1990~2010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能源消费将增加一倍,拉丁美洲的能源消费将增加50%~70%。因此,西方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能源节约技术的转让进程。我们特别应当采用经济鼓励手段,使工业家们开发改进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工艺技术。

三、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的灭绝。一些物种的绝迹不仅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品的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能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甚至会引起新的瘟疫。

四、森林面积减少

最近几十年以来,热带地区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也十分严重。从1980~1990年,世界上有1.5亿公顷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就再也见不到一棵树了。

五、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据专家估计,从本世纪初开始,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长期缺水。请记住,我们不能造水,我们只能设法保护水。

六、化学污染

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重金属、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七、混乱的城市化

到2005年末,世界上人口超千万的大城市达21个,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拥挤、水被污染、卫生条件差、无安全感——这些大城市的无序扩大也损害到了自然区。因此,无限制的城市化应当被看做是文明的新弊端。

八、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由于过度捕捞,海洋的渔业资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减少。因此,许多靠捕鱼为生的穷人面临着饥饿的威胁。集中存在于鱼肉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磷化合物等物质有可能给食鱼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问题。沿海地区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挤在离大海不到100千米的地方。这种人口拥挤状态常常使这些很脆弱的地方失去了平衡。随着沿海地带污染加重,情况更加危急。

九、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中含有许多因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所带来的废气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严重威胁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许多人也因此而失去了生命。

十、极地臭氧层空洞

尽管人们已签署了保护臭氧层的蒙特利尔协定书,但每年春天,在地球的两个极地的上空仍再次形成臭氧层空洞,北极的臭氧层损失20%到30%,南极的臭氧层损失50%以上。若臭氧层全部遭到破坏,太阳紫外线就会杀死所有陆地生命,人类生存将受到威胁。

二、中国及世界100年可怕天气排行榜

中国100年可怕天气排行榜

天气或气候对地球的生物造成的灾害自古就有,可以说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就有。6500万年前,地球上的主宰者恐龙突然灭绝就是地球的气温猝降引起的。地球的气温一下子降得很低,引起恐龙的食物源大量减少,从而导致恐龙大量死亡,最终恐龙灭绝。我国唐朝、明朝的灭亡,据专家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气候灾难有关。那就是当时都发生了全国范围的干旱灾难,干旱造成大量的饥荒,民以食为天,人民吃不饱当然要造反,唐朝和明朝的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当然,一个王朝的覆灭有许多因素,不仅仅是天气气候灾难。

太遥远的历史我们就不细究了,我们来回顾一下过去一个世纪在我国发生的十大灾害性天气事件:

一、

1922年8月2日至3日早晨,强台风正面登陆汕头。登陆时最大风力12级以上,有数百个乡村被夷为平地。仅仅在汕头就死亡6万余人。

二、

1928至1929年黄河中上游、长江中下游、淮河中上游等地发生大面积干旱。其中甘肃受灾40多个县,全省灾民450万人,饿死者140多万人,死于疫病者达40万人。

三、

1931年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长时间阴雨天气,造成南起粤北,北至关外的大范围洪涝灾害,包括16个省市672个县。其中江淮流域灾民达5127万人,死亡约40万人,湖北首府——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被淹长达3个月,南北交通线严重受阻。

四、

1935年夏季,长江、黄河流域暴雨成灾,荆江大堤溃决,黄河决口6处。灾情遍及8省200多县市,灾民2440万人,淹死近20万人,1000万人无家可归。

五、

1941至1942年全国性大旱。重旱区主要在华北、华东和西北等地。其中河南1942年春夏秋连续大旱,农作物几乎绝收,饿死300万人,流亡外地300余万人,1500万人濒于死亡边缘。

六、

1954年江淮梅雨期比常年延长达一个多月,其雨量之多,致使长江流量之大,列建国后第一位。同时黄河、海河也有局部地区洪水,全国共有3万多人因受灾死亡。

七、

1954年12月下旬到1955年1月上旬,强寒潮连续南下,广东、广西两省最低气温降至O℃至-3℃,连海南省安定气温也降至-3℃。长江中下游越冬作物遭受冻害情况惨重。

八、

1959至1961年全国连续三年大旱,俗称“三年困难时期”。平均每年受旱面积3659万公顷,农业生产连续下降。

九、

1975年8月5日至7日,台风导致的低压使河南中部出现特大暴雨,泌阳林庄3天总雨量达1605毫米,一些大中型水库几乎同时垮坝。

十、

1997年10月26日至30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地区等1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4天4夜降雪30厘米至50厘米,加上11月又降的几场雪使20万牧民被困,虽经政府救援,仍有因寒冷饥饿而死亡牲畜200余万头。

世界100年可怕天气排行榜

看了我国过去一个世纪的十大重大气象灾难后,世界其他国家在过去100年里,又发生了哪些重大气象灾难呢?

一、

20世纪死亡人数最多的台风有两次,都发生在孟加拉国。1970年11月12日,强烈台风驱6米高海潮登陆(最大风速62米/秒),直接淹死者20万人,灾后瘟疫又死1077人。1991年4月29日,又一个强烈台风(最大风速67米/秒)造成13.8万人死亡。

二、

1987年7月,孟加拉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水灾。短短两个月间,孟加拉国64个县中有47个县受到洪水和暴雨的袭击,造成2000多人死亡,2.5万头牲畜淹死,200多万吨粮食被毁。

三、

1982年至1984年北非连续3年大旱,从西非蔓延到撒哈拉沙漠西南部的萨赫勒地区和非洲东部地区,涉及非洲24个国家和40%的人口。共有50多万人被夺去生命,600万人逃荒谋生。

四、

世界上因天气污染而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是1952年12月5日开始的伦敦烟雾事件。持续4天的烟雾先后造成4000余人死亡,后来两个月中又有4000余人死于烟雾的后遗症。

五、

1934年5月11日凌晨,一场黑风暴从美国西部草原刮起,历经3天3夜,形成了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3000余米的黑色风暴带,人们以为“世界末日”来临。1960年3月至4月间苏联也发生了两场大范围的黑风暴。

六、

1982年至1983年和1997年至1998年发生的两次厄尔尼诺现象,是20世纪中最强的,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世界性的气候异常和灾害,经济损失都在百亿美元以上。

七、

工业和汽车的发展把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入了地球大气层,使地球上出现了跨国界的酸雨灾害。酸雨毁灭森林,酸化土壤和湖泊,号称“空中死神”。20世纪后期中国已成为继西欧、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

八、

1982年10月南极地区出现了臭氧含量小于200个多普森单位的臭氧洞。全球大气的臭氧层也有不同程度的减薄。这是人类制造的氯氟烃破坏臭氧分子的结果。臭氧层减薄会引起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并破坏地球生态平衡。

九、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毁灭森林,使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增长了25%。温室效应可引起地球升温,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中纬度干旱化和高纬度冻土沼泽化等严重后果。

解释一下气象灾害这一概念:由于大气的作用对人类生命财产、国民经济建设方面所造成的损害,就叫气象灾害。

在浏览世界气象灾难中,如果你细心,你会发现气象灾难有人为的因素,如伦敦的城市烟雾事件、酸雨、南极臭氧洞以及大气温室效应等,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这已经透露一个危险的信号:人为因素增加了气象灾难发生的概率。

三、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是指大气中那些外来物质,它们来源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由于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日益增加,大气污染已经威胁到人类健康以及全世界的社会安全。据估计,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悬浮在大气中的煤烟和尘埃所组成的颗粒物质的重量约为1.5×107t,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自然污染物包括海洋表面蒸发的微盐粒,植物释放的花粉和孢子.闪电引起的森林火灾的烟尘。风蚀陨石尘埃以及火山灰。火山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污染源,它们产生的含硫气体会与城市上空的烟雾混合,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当地的环境污染。此外,火山爆发会产生大量的有机化合物,但是它产生的卤代烃(氟利昂等卤代烃会引起臭氧层空洞),与人为引起的污染相比是微乎其微的。

大气污染物可以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直接由主要污染源(例如工厂和机动车)排出,二次污染物来自一次污染物相互的化学反应。很多产生二次污染物的反应是由太阳光激发的,因此被称为光化学反应。由工厂熔炉和机动车产生的氮氧化物会吸收光子,然后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当存在有机化合物时,这些反应会生成一些不受欢迎的二次污染物,这些污染物通常具有不稳定性、刺激性,并且有毒。其中最主要的一种二次污染物是近地面臭氧,与平流层臭氧不同,平流层臭氧会形成一层保护屏抵抗太阳光的紫外辐射。

臭氧是一种极活泼的气体,形成于大气层的最底层.对动植物均有害。当化石燃料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氮氧化物,它会和空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混合。在阳光辐照下,会产生臭氧。在美国,90%的农作物减产归咎于大气污染生成的近地面臭氧。每年由臭氧造成的农作物减产的损失达50至100亿美元。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中国的大气污染(尤其是臭氧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农业。因此,新的问题正浮出水面: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中国能否在将来养活自己?

高臭氧浓度也降低了美洲杉树苗的光合作用,细胞损害率增加,这使它的存活率急剧降低。巨大的美洲杉在以前是非常常见的,然而如今,从加利福尼亚北部到黎巴嫩苏尔市南部的约500英里(约800千米)的太平洋海岸线之间,约30英里(约48千米)宽的不连续地带被美洲杉覆盖。由于大气污染,主要是近地面臭氧污染,导致南美的火炬松(美洲杉的一种)的生长速度已经降低了15%。

大部分大气污染会降低大气可见度,危害动植物,腐蚀人造建筑物和矿床。这些空气中的微粒由未充分燃烧的碳、粉尘以及微细硫酸盐颗粒组成。大气中的极细微粒被称为气溶胶,它主要来自燃煤厂和内燃机。而且,燃煤发电厂以及内燃机的高温焚烧,会产生氦氧化物和硝酸气体。

大气中的污染物会阻挡阳光到达地面,从而使地表冷却。阳光照射大气微粒还会加热大气,导致温度不平衡和气候不稳定。大气中的微粒的冷却效应在很大程度上会抵消温室效应,这很可能是大气中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并未引起明显的全球气温上升的一个原因。

大气粗颗粒主要来源于物质自然发生的机械破碎,例如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以及沙尘暴的沉积悬浮物。碳或煤烟的大颗粒主要来自工厂燃烧、森林火灾、灌丛火以及未充分燃烧的木材燃烧炉和壁炉。在发展中国家。厨房火、植被燃烧以及工业燃料燃烧加剧了空气中煤烟颗粒或气溶胶的浓度,从而导致大气中有一定程度的雾气。煤烟会吸收阳光,加热大气并导致温度不平衡。这使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正常情况下,温度是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

严重的森林火灾会产生大量的大气煤烟,这会导致全球天气异常。乌黑的悬浮微粒会吸收太阳光,导致气候变暖。明亮的悬浮微粒,例如硫酸或硝酸微粒,会反射太阳光,导致冷却效应。而且.微粒会产生巨大且持久的云层,云层会分散阳光,加剧冷却。此外,这种污染会改变大洋的降水及蒸发,促使酸雨产生。

农业中采用的砍烧耕种法每年破坏了上百万英亩(1英亩相当于0.4047公顷)的林地,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烟尘。从新犁的田地或废弃原野中吹出的尘沙正在不断增加,这些尘沙不仅使大气可见度降低,而且严重地腐蚀了土地。工业烟囱和机动车会往高空排放大量的煤烟和悬浮微粒。严重的污染使得即使是在人烟罕至的地带,如北极苔原地区,也产生了北极薄雾,而这些污染物来自遥远的南部工业源。

地形、地貌在大气污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大气层倒置的情况下,也就是在近地表,暖气层像被子一样覆盖在冷空气的上层,烟尘可以在冬季形成持久的阴霾。在一些地区,如洛杉矶盆地,被污染的空气会迁入盆地,在逆温时无法溢出。最严重的大气污染灾难发生在1952年的伦敦,伦敦大烟雾持续了11天,导致4000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