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中小学生不可不知的陆地奇观
27958700000133

第133章 会鸣响的潭

我国贵州省长顺县睦乡简南村摆拱上院的格筛龙潭,犹如一个巨型“闹钟”,它一年中要鸣响两次,有时一年一次或隔两年一次。鸣响的声音十分悦耳动听,有唢呐声、木鱼声、锣鼓声、笛声和月琴声,而且响起来很有节奏,如优美动听的“交响乐”曲,令众多游客流连忘返。格筛龙潭每响一次,时间多则5天,少则3天,然后就要下五天六夜的瓢泼大雨,洪水暴发,常常淹没大片良田。这种预兆十分准确,当地群众称它为“气象台”。格筛龙潭为什么会定时鸣响,而且其后就是连日阴雨,至今还没有人揭开这种神奇而有趣的奥秘。

南京雨花石

雨花石是世界观赏石中的一朵奇葩,形成于距今250万年至150万年,是一种天然花玛瑙。它主要产自扬子江畔、风光旖旎的仪征。

雨花石是古长江的长年冲击形成,形状如鹅卵石,一般只有蚕豆大小,质地晶莹,放入水中,便显露出绚丽多彩的花纹颜色。雨花石以“花”为名,花而雨,美丽迷人。

雨花石不经任何人工雕饰,贵在天然。在高高的山冈上,一块原生的岩石,蕴涵着各自不同的色彩、纹理、质地,经水运、沙淘、风蚀、浪摧,雕琢成似圆非圆的艺术品,组成大自然鬼斧神工幻化出的大千世界,非世间人力所能及。尤其是雨花石的天生资质,具有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重交错质地,具有色谱中所有的色彩,具有如同画家笔下点、线、面一般的玄幻线条。这三个“具有”相互渲染,相互渗透,使雨花石呈现出丰富的艺术魅力,其巨大的审美感染力不亚于任何艺术作品。有一位艺术家说过,有人用巧夺天工来形容艺术家的艺术功力,雨花石证明,天工是永远巧夺不了的。当代作家艾煊先生称赞雨花石是“天然的艺术,艺术的天然”。

普通宝石无天然图像,形不成艺术境界。而雨花石色彩与纹理极为丰富,它缤纷繁杂的图案可以巧成天上人间应有尽有的图像,将大干世界的无限风光孕育其中。从山水到花鸟,从人物到生肖,从现实到神话,无不能在一块块小小的雨花石中寻找到踪迹。因此,人们赞誉雨花石“无象不包,无景不呈,无色不显,无物不存”。

雨花石可分为精品与常品两大类。精品指灵品、妙品、奇品、绝品,是藏石家梦寐以求的瑰宝。正因为雨花石中存在这些珍稀精品,它才为世人所瞩目。常品也具有质地晶莹、色彩斑斓、纹理奇幻的特点,可养之盆盂作案头清供,可拼成图案装饰墙壁,可由能工巧匠制成惟妙惟肖的“巧雕”,可以精心设计成配饰、串饰,可以铺于庭院作按摩足底的保健品,可以装入锦盒作为礼物。

雨花石,作为案头观赏美石,其石史,有文字可征者,达千年之久。南朝梁代以后,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梁武帝时期,高僧云光法师在石子岗讲经,精诚所至,感动上天,天花纷纷附落,落地化作五彩石子”,故称雨花石,讲经处遂更名雨花台。成语“天花乱坠”正由此传说而来。黑竹沟由于山谷地形独特,植被茂盛,再加之雨量充沛,湿度大,山雾是这里的特色,经常是迷雾缭绕,浓雾紧锁,使沟内阴气沉沉,神秘莫测,此处的山雾千姿百态,清晨紫雾滚滚,傍晚烟雾满天,时近时远,时静时动,忽明忽暗,变幻无穷,据当地彝胞讲,进沟不得高声喧哗,否则将惊动山神,山神发怒会吐出青雾,将人畜卷走,考察者分析,人畜入沟死亡失踪原因,迷雾造成的可能性很大,人问进入这深山野谷的奇雾之中,地形又不熟,很难逃脱这死亡谷的陷井。当地人和考察者总结出这样一个顺口溜“石门关,石门关,迷雾暗沟伴保潭;猿猴至此愁攀援,英雄难过这一关。”彝族同胞自豪地说:黑竹沟是一个金山银地,连雾也舍不得离,这里“盛产”的雾,扑朔离奇得象软绵绵的飘布,一旦深入其中,会把你包围,把你吞没,这里的雾为什么这样变幻莫测?为什么会导致伤亡?雾气会不会含有其它成分、这有待人们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