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样赞美恰到好处
27976500000026

第26章 在交际中,这样赞美恰到好处(6)

到了这个关口上,周正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李局长,我也有点小事需要麻烦您。我和妻子已两地分居十多年了,一直没有解决,本来不打算找了,听大家都在说您的政绩,心中仰慕,就来请您帮帮忙。”接着周正又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情况,李局长让他回去静候佳音。果然没过几天,一纸调令到手,周正全家团聚。

在这个事例中,周正是有求于人的,他所求的也正是这位局长的分内之事。周正先对局长进行赞美,而后提出自己的问题,使局长在兴头上轻松地解决了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所以说,在问题提出之前,赞美之辞是必不可少的。

张哲认识许多学术界的大师级的人物,还常常得到他们的指点。据张哲说,他们之间的相识也是赞美运用得法的结果。大师级的人物,拜访者众多自不必说,但有些人往往谈不了几句便无话可说,很快被“赶”了出来。

准备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的张哲,自然也很仰慕这些大师们,但他知道拜访这些人不容易。所以,他在拜访这些专家之前,先将这些人的专著或特长仔细研究一番,并写下自己的心得。见面之后,先赞扬其专著和学术成果,并提出自己的想法。由于他谈的正是大师毕生致力的领域,自然也就能激起大师的兴趣,并有共同话题。

在谈话中,张哲又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请求大师指点。在兴奋之际,大师自然不吝赐教,于是张哲既达到了结交的目的,又增长了许多见识,可谓一举两得。

此例中,张哲就在有求于人时,巧妙地运用了赞语。自己所称赞的正是对方引以为自豪并最感兴趣的,此时,张哲的问题也就不成为问题了。

当然,上述两个例子只代表生活中的一个方面,如果运用恰当,赞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行得通。

某印刷厂的职工李良下岗了,他参加的招聘会不少,但因其文化水平有限,都未能成功。这天,他又看到一个企业招聘工人,就决心去试一下。李良从侧面了解到,这家企业的总裁最初也当过印刷工人,他是凭借手中的几百元起家的。

于是,李良在直接面见总裁时说:“您好!我是一名印刷厂的下岗工人。我听说过有关您白手起家的故事,我也希望自己能做得像您一样好,但没有机会,不知您能否提供机会?”这位总裁欣然聘用了李良。

在这则事例中,李良并没有用太多的语言,只是一句“我也希望自己能做得像您一样好。”其潜台词是,您做得真是棒极了,我很羡慕您,并随之提出了要求:“不知您能否提供机会?”这样,很容易使总裁想到自己创业时的艰难、求职时的艰辛。于是,李良那短短的几句话,既让总裁需要赞美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又激发了其同情心,因此,李良如愿以偿地获得了这份工作。

赞美对方使之心情愉悦时再提出自己的要求

一个人拥有好的心情,会使一些本来难以应对的事情变得轻而易举。那么,在我们有求于陌生人的时候,很有必要运用赞美使对方的心情好起来,并对我们所谈的问题感兴趣。

郭翔是利市油漆股份有限公司的推销员,他们公司最近开发出一种新型油漆。为了能尽快把这种新产品打人市场,公司做了很多广告,费用也花了不少,但收效甚微。郭翔决定以市内最大的家具公司华光公司为突破口,来打开销路。

于是,郭翔直接来到华光家具公司,找到他们的赵总经理,说:“久仰赵总的大名,我听说贵公司不仅规模在市内排第一,而且家具的质量也相当好,您还是本市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之一,所以就特地来拜访一下。经过这么短的时间,您就取得了这么辉煌的成就,您的才干很是了得,令在下佩服之至呀!”

赵总经理很高兴,向郭翔介绍华光公司的产品及特点,并谈到自己从一个贩卖家具的小贩走向生产家具的大公司的老总的历程。接着,又领郭翔去参观他的工厂。

在上漆车间里,赵总经理拉出几件家具,向郭翔炫耀那是他亲自上的漆,郭翔顺手将饮料倒了一点在家具上,又用一把螺丝刀轻轻敲打,总经理很快制止了他的行为,还没等总经理开口,郭翔发话了:“不可否认,这些家具的造型、样式都是一流的,但这漆的防水性不好,色泽不柔和,并且容易剥落,很影响家具的质量,不知对不对?”

总经理连连点头称是,并提出,听说利市公司推出了新型油漆,但并不了解,没有订购。郭翔随即从包里掏出一个方形的透明瓶子,里面装着一块六面都刷有不同颜色漆的木板。郭翔声称,这块木板在水中已浸泡了一个多小时,但木板一点都没有膨胀,说明这种油漆的防水性能好。

接着,郭翔又用工具敲打木板,漆不脱落;放到火上烤,漆也不褪色。于是华光公司很快就成了利市公司的大客户,双方都从中受益。

在这个事例中,郭翔并没有直接称赞自己的油漆多好,而是从赞美对方公司的产品人手,又赞美了总经理的奋斗历程。受到赞美的总经理非常高兴,带领客人去参观其产品,郭翔在其心情愉快之后,指出了华光家具公司的产品的油漆性能差,直接影响到了家具的质量,并就地展示了利市公司最上乘的产品。于是,赵总经理很自然地接受了其建议,郭翔也争取到了这家客户,达到了推销产品的目的。

李琳到大学里上托福班。为了上下课方便,她托朋友帮她在校内的学生宿舍找了一个床位。李琳刚搬到那个宿舍的时候就想,以后能否在这儿住好,全靠三位室友了。她得知宿舍内有两人是在职研究生,一个人是应届生。

于是,她先对在职考上研究生的两位进行了赞美。她说:“你们能工作学习两不误,真不简单!没有惊人的毅力,肯定做不到,你们一定付出了许多艰辛的劳动!”随后又赞美应届考上研究生的同学,“能应届就考上研究生的,大都是班里的佼佼者,不仅聪明而且能干。”然后环视了一下大家,接着说,“以后在下就全仰仗三位姐妹的提携了!希望诸位看在咱们同居一室的份上,不吝赐教!”

很快,她们相处得非常融洽。临分手时,大家都哭了。李琳说她们真是热心人,她们则夸李琳开朗风趣,修养好。

在这个事例中,李琳的要求并不高,能有一个利于学习的环境就够了,但这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多亏她能灵活地运用对陌生人的赞美,很快使大家成了好朋友。既然是好朋友,就该为对方着想,于是李琳有了安静的学习环境,其目的也就达到了。

保持适当的距离能营造良好的氛围

赞美陌生人的时候,在不同的场合应保持与场合相应的距离,这是一个人在事业以及社会活动中保持良好形象并获得成功的重要经验。

在日常生活及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常因亲疏远近的不同,其谈话的用语、所谈的内容都有所区别。有时即使是很亲近的人之间,也要适当地保持一段距离,以体现距离美。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对陌生人的警惕性不同,在思想上或行动上的警戒线也有所差别。当然,大家都是陌生人,其中的距离是玄妙的。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心灵感应也有差异,有时一句得体的赞语会使你和他都感到很亲切,仿佛已相识了很久;有时你称赞对方,却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李雨是某公司的公关小姐,她刚刚到职那会儿,每天都要接待许多陌生的客户,由于她未能很好地保持与不同职业的人之间的距离,工作中曾出现过不少的尴尬局面。

有了经验之后,她再接待陌生的客人就有把握了。只要对方自报家门,是哪个单位的,她就会以适当的方式加以对待。

有一次,上海一家在国内具有相当影响的公司来洽谈业务。李雨知道,如果搞好关系,会使公司增加一大批订货,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一旦搞不好关系,则会直接影响公司的声誉。她从接待的这个人是对方单位的采购员且挑剔推断出,与这种人交往要不卑不亢,不可太远,也不能太热情。

果不其然,李雨那一句句得体而亲切的赞语使这位采购员甚为高兴。于是他谈起了另外几家公司,有的太黏乎,让人怀疑其公司的产品;有的则太冷淡,让人不能忍受。在这儿,因为受到李雨的得体赞美,他也热情地把李雨及其公司赞美了一番,最后,一锤定音——今后就要李雨所在公司生产的产品了。

如何使你的赞美同陌生人保持恰当的距离,这里并没有定规。但一般来说,只要是陌生人,这个具体的距离还是稍微远一点为好,以免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有一次,李飞到舞厅去跳舞,发现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李飞邀她为舞伴,并在跳舞过程中说了许多非常热情的赞美话。没想到那女孩儿竟拂袖而去,还说李飞缺乏教养。

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场景巧妙地运用不同的赞语。

王永是某商场的总经理,经常出席一些大型酒会,也经常参加市政协会议。他所经营的商场,也时常举行一些幸运顾客聚会及商场同龄人的欢庆晚会。

在政协会议上,作为政协委员的他面对一位位后起之秀,他的赞美简洁明了,完全是长者对年轻人的鼓励和鞭策;在商场里,他谈笑风生,完全表现出一位总经理的大家风度;在晚会上,他热情洋溢地赞美每一张新面孔,以尽地主之谊。

王永赞美陌生人,并和他们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是他的成功之道。他告诫商场的采购员:“每次出差的时候,除了带上应带的用品外,更重要的是带上你对每一张陌生面孔的得体的赞美。”

在这则事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赞美陌生人的时候,在不同的场合应保持与场合相应的距离,这是一个人在事业以及社会活动中保持良好形象并获得成功的重要经验。

王永的事例就很典型。在不同的场合,人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那么其言辞的出发点就不同,观察问题的视角也不同。作为商场老总,王永安排各种聚会,去接近每一个普通而又不熟识的面孔,因为这有利于他的商场在公众心目中形象的提高。

在这种场合,他与大家有分寸地赞美交谈,对大家一视同仁,很容易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大家感到既亲切又自然,这或许就是对陌生面孔赞美时恰当的距离。

对残疾人来说尊重和鼓励也是一种赞美

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都渴望得到尊重,赞美和鼓励他人就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当我们面对一位有残疾的人时,我们若是赞美他的容貌、衣着、职业或者才华未免显得苍白无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从其心理出发,寻求最能打动他的心灵的语言。

有一位先生,每天早上上班时都会看到一位卖口香糖的残疾人。大多数经过这里的人,看到这位坐在轮椅上、只剩下一只手的重度残疾人,都很同情地掏出钱来,也有人不拿口香糖,把钱丢下了就走。

而有位先生,只要遇到这个残疾人,一定很慎重地走到轮椅前,付了钱,拿起一包口香糖,然后拍拍对方的肩膀说:“好好做生意,你会越做越好。”

那时,路旁还常看到乞丐,这位残疾人也是常常被路人当作乞丐对待。只有这位先生把他当作一般的生意人,有时还会传授一些生意经,好让他有更多的收入。他从不会施舍给这位残疾人一分一毫,只是一再肯定他可以把生意做得很好。

若干年后,这位先生事业有成,某天应邀到某商会演讲。演讲结束,一个坐轮椅的年轻人很激动地来到他面前,并对他说:“你还记得我吗?我现在做进出口贸易,做得很好。当年你不但没有把我当乞丐,还一直鼓励我要好好做生意,我从你那里学到了很多,并且建立了自信心。”

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都渴望得到尊重,赞美和鼓励他人就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也正是因为这位先生给予了这个残疾人不间断的鼓励,帮助他建立了自信,方使他事业有成。相反,若只是对他施舍,其结果不言自明。所以,尊重和鼓励也是对残疾人的一种赞美。

一般来说,有残疾的人内心对成就的需要比常人会更强烈一些,他会努力地证明自己“残而不废”,是对社会有用的人。他非常渴望别人对自己所做的成绩予以赞赏或认可。

笔者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他家附近有一个修鞋的残疾人。有一次,笔者去朋友家玩,走到半路,鞋就坏了,笔者勉强走到那个修鞋摊,静静地看着老人帮笔者修鞋,没想到他居然讲起了自己的故事。他说他的腿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伤的。听了这话,笔者不禁对老人肃然起敬,说:“那您老当年一定很辉煌!”老人叹了口气说:“当年是当年啊!现在不行了,老了。”

笔者连忙说:“您说哪里话,您现在不还靠自己的劳动吃饭吗?”老人听了,用力地点点头说:“这话说得没错,有点残疾但不能残废呀!”笔者点头称是。但没想到,修完鞋老人说什么也不收笔者的钱。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赞美对方能够自力更生,具有顽强拼搏、奋斗不息的毅力,身残志不残。我们也可以借助别的参照物,赞美对方做得比四肢健全的人还好。

另外,我们要注意,切不可学残疾人的某些动作。他们的内心是很敏感的,若是你的言语之中缺乏诚意,纵然你说得天花乱坠,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反而招人反感。

若你刚见到残疾人时,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感到比较惊诧,那么此时你需要适当的方式加以掩饰。你可以赞美他,“真没想到!真了不起!”赞美残疾人更要注意赞美之辞的得体,若赞美过了头或者用词不到位都会达不到赞美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总之,在赞美残疾人时,要特别注意赞美词的得体。应用心去观察,找出最适合你的赞美目的的方向。在交谈中,更要察颜观色,根据据对方提供的信息及时加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