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中国父母培养孩子易犯的600个错误
2799800000006

第6章 方式篇 情感代替理智,一溺爱二打骂三放任(3)

有时,父母也觉得孩子之间的矛盾大人无法插手,但又为自己的孩子受了欺负而心疼。一时气愤或不冷静,往往说出一些不慎重、不妥当的话,却被孩子当真了。

父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孩子的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有限,有时不能理解父母说这些话的真正用意,在与同学发生冲突时,就把父母的话当作了金玉良言,父母怎么说、他就怎么做。这样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激化与同伴之间的矛盾。

在对待孩子的事情上,父母必须永远保持冷静、慎重的态度,不该说的话一定不要随便说出口。不要因为觉得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就一时失去理智,给孩子造成错误的概念。

不立规矩地训斥孩子

有些父母在事先没有对孩子外出的同伴、地点进行了解,也没有给孩子规定回家的时间,出现问题时又不能用冷静和理智的方法对待,不顾孩子的请求,与孩子赌气,想怎么惩罚就怎么惩罚。

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对孩子是一定要立规矩的,尤其是在孩子与同学、朋友一起外出的问题上。但这个规矩不是临时要求孩子,或是在有问题以后再告诫孩子,而是要在平日里就明确要求孩子做到的。如每天放学以后没有特殊情况应该直接回家,有事情晚归或是与同学一起外出,必须事先跟父母打招呼,并讲清楚和谁一起出去、去哪里,以及什么时间回来等,让这些成为孩子的行为习惯。

当孩子偶有很小的失误没有遵守规矩时,父母不要因为没有出现什么问题而忽视,要严肃地提醒孩子并提出批评,以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

盲目且有害地爱孩子

有些父母,尤其是相对年轻的父母,在对待孩子上,往往缺乏应有的“分寸感”。他们对待孩子往往是无原则的,过分的溺爱。有的对孩子姑息迁就,任其发展;有的只知道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锦衣美食,却不懂得给孩子良好的精神食粮和思想营养。这样,势必会把孩子惯坏、宠坏。这种“爱”是盲目的、有害的。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父母必读》一书中的序言有这样一段话:“子女固然由于父母方面爱的不足而感受痛苦,可是,他们也会由于那种过分洋溢的伟大感情而腐化堕落。理智应当成为家庭教育中常备的节制器,否则孩子们就要在父母最好的动机下养成最坏的特点和行为了。”这段话讲得十分深刻。

在爱孩子的过程中,要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克制那些无益的激情和冲动。

关爱与严格要求不结合

严格要求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孩子们往往缺乏经验,是非界限有时不清,而且对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往往也不善于独立控制。如果家长对他们不严格要求,他们往往还不能主动、自觉地学习和按行为道德标准来行动。因而,这就更需要父母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有严格的要求,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仅有爱不见得能教育和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来,而应该把热爱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严格要求也是热爱孩子的一种体现。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就是说,严格要求正是出于深切的爱。所以,做父母的不应该受盲目的爱所支配,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当然严格要求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严厉、动辄训斥打骂,而是要做到以合理为前提。同样,态度应该是耐心的,循循善诱的。

父母对子女一定要怀着带有严格要求的热爱,千万不要溺爱姑息孩子、过分地迁就孩子与宠爱孩子。一定要有理智,有“分寸感”。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有良好个性品行的优秀人才。

认为孩子永远是孩子

中国父母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拿出自己养老的基金,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美国华裔家庭的孩子,几乎没有一家不是不惜血本地让孩子学习钢琴、小提琴、舞蹈、绘画、运动等。甚至,上了美国名牌大学的华裔子女,如果选择了文科专业,比如历史、文学科目时,有的父母即刻出来威胁子女必须改学其他专业。

应该说,中国父母和美国父母都爱自己的子女,美国父母爱子女,爱得比较超然,他们爱孩子的所爱,爱孩子的志愿、孩子的梦想,其中包括孩子的美中不足。

而大部分中国父母,是为孩子要实现自己的梦,而去爱孩子、管孩子、鞭策孩子的,更直接地来讲,中国父母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你是我的,我要求的是这样,所以你要怎样怎样。美国父母和孩子之间,成长路上多为朋友关系,到了18岁之后,更是你走你的路、我过我的日子,就是孩子回来看父母,到餐厅一起用餐时,还会各付各的花费。然而在中国父母的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孩子像风筝一样,飞得再高再远,父母都不会放走手中的线绳。

孩子是你生的没错,可路需要他们自己去走。快乐应该是他们自己的快乐,成功应该是他们自己的成功。把握住这一点,作为一个家长,相信孩子才能像你期望的一样——既成功,也快乐。

教育孩子常常情绪化

有的家长教育孩子,常常为自己的情绪所左右。家长高兴时,教育孩子能注意方式方法,不高兴时就简单粗暴,甚至无事找事,把孩子作为出气筒,或打骂训斥、讽刺、挖苦等。这种因家长情绪的好坏而出现的教子尺度不一,其祸害是无穷的。

(1)这会在孩子的行为标准上造成混乱。就是说,这往往会使孩子不知自己到底应该怎样做,既不利于孩子不良行为的及时纠正,又不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这容易使孩子养成看家长脸色行事的坏毛病,并且不利于家长及时、准确地把握孩子的真实情况,不利于家庭教育实现针对性、实效性。

(3)家长的不良情绪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境,特别是因不良情绪而导致的家长教育孩子方式方法上的简单粗暴,往往会使孩子同时遭到“体罚”与“心罚”的双重伤害,这不仅严重地影响着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对孩子的一生带来重大伤害。

(4)这往往还会使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大大降低,这种威信的“降低”,往往又会对以后的家庭教育人为地制造出种种障碍,比如,有些家长所说的“孩子大了,反而越来越不听话”,就与这种“障碍”有关。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依靠理智的力量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比如:学会并善于以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心理换位等方法来管住自己。

凭着一相情愿“为了孩子好”

绝大多数的父母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他们宁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尽力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求,与此同时,不少父母并未把自己与子女放在平等的位置来看待,习惯于选择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命令子女,俨然将其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凭着一相情愿“为了孩子好”的心理,很少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尤其是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要求,易于表现出几近苛刻的态度。孩子的课余时间不仅被家长安排得满满当当,一旦孩子考试成绩稍不理想,即招致家长“疾风暴雨”或“凄风冷雨”式的回应。这使得孩子难以从学习中体味到乐趣。

当孩子所追求的目标达不到,或因自身能力所限不能获得成功时,往往会因失败而感到苦闷;当他们遇到严重的挫折或伤害时,往往会产生愤怒、恐惧、焦虑等强烈的情绪反应,在这种激情状态下,家长最好不要指责或压抑孩子的焦虑,而是帮助他放松。试图让孩子在极度放松的状态中去想事情可能出现的最糟状态,然后告诉他最糟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样可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消除他的焦虑。

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思想、优点和缺点,何必要求孩子迎合自己的要求呢?懂得欣赏孩子已有的成就,自然会让自己和孩子同时达到心情舒畅的目的。

将成人节奏变成对孩子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