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蔡礼旭大学演讲录
28000300000021

第21章 “教”字没有嘴巴

我们刚刚提到翟导演给他的母亲剪脚趾甲,他的儿子听了,内心非常感动,都说不出话来了。他说,那种情景、那种喜悦很难用言语来形容。

后来当翟导演不在家的时候,他的儿子很自然地就把这些工作给接过去了。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也可以感觉得到这个“教”字的含义。

“教”这个字有没有嘴巴?没有嘴巴哦。所以要影响别人不是用讲的,是用做的。“教”字的繁体是,左边两个叉,第一个叉是父母、老师、长辈画的,下一个叉呢?就是底下的小孩画的,他看了以后很自然地跟着学习、模仿,所以这个叫“上行下效”。以后大家为人父母、为人长辈、为人领导,都要记住这个“教”字的重要精神在“身教”。“教”字右边是一只手拿着一个树枝,这代表什么呢?代表教育一个孩子,不可能你跟他说一次他就听了,可能要说一百次,甚至要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其实我们很多行为不妥的地方,父母真的已经劝了我们一二十年了,可还是不厌其烦地在叮咛我们、呵护着我们。那个树枝就是在不厌其烦地提醒我们。而且很可能父母、老师在提醒我们的时候,我们还非常地不耐烦,甚至还顶撞他们,这个就很不应该了,我们要能深刻体会父母跟长辈的苦心。

我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我的父亲没有打过我。为什么父亲没打过我呢?因为每一次我犯错,我父亲要动家法时,我就突然想到“好汉不吃眼前亏”,所以就恭恭敬敬地表示愿意接受处罚。结果爸爸看我已经有悔意了,就不打了。之后父亲都会非常真挚地对我讲一些话,那些话其实都印在我的心中了。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儿子,你自己要懂得自爱呀,不要糟蹋自己”。我母亲后来回想说:“你那时候念小学,你爸爸跟你讲那么多道理,你到底懂不懂啊?”我跟我母亲说:“懂啊。”因为那都是父亲对孩子的爱护啊。

这几年我一直在推广传统文化,父亲和母亲就说:“奇怪了,我们两个话那么少,怎么生个儿子这么会吹牛?”我就跟我父亲解释说:“爸,我这个能力都是跟你学来的,虽然您平常言语很少,但骂儿子的时候都是辩才无碍。为什么能辩才无碍?有一份对孩子的慈爱心啊。”

后来我自己也有了经验,当老师的时候,学生犯错了,我们真的是舍不得他犯错、舍不得他继续堕落,所以言语很真切,我居然讲着讲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我劝他们劝到流眼泪,他们还不大理解,他们还说,我把一些男同学留下来,对女生比较好。啊,“人不知而不愠”。我跟他们说:“老师对女生好?你们想一想现在是什么时间哪?”他们说:“下课时间。”“我都下课了还在陪谁啊?”他们若有所悟,点点头,“哦。”

所以人有时候好歹分不清啊。父母叮咛我们、提醒我们,我们还觉得烦哪。我们把父母的爱心当垃圾一样丢掉,反而是那些找我们去吃喝玩乐堕落的,我们觉得是好朋友啊。那叫酒肉朋友,要搞清楚啊。

我长这么大只被我母亲打过一次,因为那一次玩儿得实在太过火了,好像是去抓青蛙,回到家都已经中午一点多了。家里的人甚至那些邻居长辈,全员出动都找不到我。所以诸位同学,你们一定要告诉小朋友,从小要爱护小动物,不然不知道要伤害多少生命,折损自己多少福分。所以大家现在能理解,我为什么长成这个样子?小时候坏事干太多了。

我常常看到一幕,儿子犯错了,母亲马上就开始打,边往回拉边打,还没到家,棍子都已经开花了。这一幕你们都看过啊?不是你们吧?是你们的就节哀顺变。结果后来这些孩子随着年龄增长都被打皮了,都被骂皮了。为什么会皮了?因为他们没有自尊心了。他们觉得丢脸就丢脸嘛,有什么了不起。所以父母要护念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处罚他。所谓“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再亲的人都应该顾及对方的颜面哪,这点在我们同学之间也是很重要的。他人有善的行为,我们见贤思齐,甚至于让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人去学习效法,“扬善于公堂”。但规劝一个人的过失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他会很没面子,甚至于根本领会不到你那一份用心,只会觉得你羞辱了他,所以“规过于私室”。

母亲找到我时并没有当下处罚我,只是默默地引着我走回家里,其实不骂自己反而更惭愧。进了家门了,接着呢?门一关上一顿打,是不是这样?不是这样啊,因为还有爷爷、奶奶,还有姐姐在。假如就这么打了,姐姐可能会说:“你看,被打吧,活该。”因此造成姐弟之间的不愉快,这个都是智慧啊。母亲把我引到自己的房间,把门关上,然后说:“来,把手伸出来。”打了我第一下,我完全感觉不到痛。因为在当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母亲对我的爱护,当第一下打下去时,只感觉到母亲的心在痛,感觉不到自己的手在痛。第二下打下去,突然间母亲转过她的脸庞走了。母亲已经掉下泪来了,真的是痛在娘心啊。母亲不愿意让我看到她流眼泪,就赶快离开了。而我当时真的非常愧对自己的母亲,也期许自己往后不要再做出让母亲这么痛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