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蔡礼旭大学演讲录
28000300000034

第34章 《弟子规》是你的金钟罩

假如我没有读经典,我一辈子可能都没有自信,甚至于都被自己的坏习惯打败了。“啊,我这个人就是这样了,没定性啦;我这个人就是贪色……那个人我可了解了,他那副德行我怎么会不知道。”请问,你了解你的朋友吗?他那副德行是真正的他吗?那不是他的本来面目,那是他染上的习性。我们真正了解自己跟别人吗?人不读经典,世间的真相就看不到。而现在又是知识爆炸时代,你进去书店里面,如果没有判断力,可能拿起来的都是歪理邪说,大家要有判断力。

诸位同学,先服一定药剂再进去,保你金钟罩、铁布衫,不会受伤害,这定药剂的名字叫《弟子规》。《弟子规》里做人处世的纲领,你抓到了,邪说没有办法障碍你。有一个人堕入邪教很痛苦,后来学了《弟子规》,他上去分享的时候一直掉眼泪:我假如先学《弟子规》,我就不会堕入邪说了,我就不会这么不孝我的父母,让他们操心了这么多年。所以这些经典如《弟子规》,让我们开了法眼,是非、善恶、邪正甚至利害都看得清楚。

《弟子规》是不是小朋友学的?纵使是小朋友学的,那人家小朋友小学三年级可以学得很有德行,我们大学三年级都没有他的德行,那也应该跟他学。“昔仲尼,师项橐”,孔夫子这么高的智慧了,小朋友也有比他懂得多的地方,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以不是年纪大了,学问有了,就傲慢不好学了,那不行啊!

而且“弟子”二字我们不要误解,不是指小朋友,而是指遵循圣贤教诲的学生。谁是圣贤的学生?范仲淹是圣贤的学生,韩琦,大思想家,也是圣贤的学生,孟子也是孔夫子的学生。但学生也要遵循圣贤教诲才能成就他一生的学问。

什么叫“规”?大家看看这个“规”字怎么写?一个“夫”,一个“见”,意思是大丈夫之见。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大丈夫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是“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这样的人叫大丈夫,所以读书人首先心量要宽广。《中庸》告诉我们,一个读书人的气概是什么?

“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大家要注意!任何的事情不是等以后才来做,当下就可以做。我们在读这些经书的时候,不要想着这个事以后当官了才做,这个事以后长大了才做,这个事以后当爸爸了才做。你当爸爸都不用先准备一下?当上爸爸的时候再来学德行,来不来得及?铁定来不及!所以《中庸》告诉我们“凡事预则立”,凡事先做好准备,你的人生才会从容不迫。现在要先打掉这些分别,不然学问契不进去,每一句你都要能够去力行。不然读了之后,经典还是经典,我还是我。

经典什么时候受用?当经典落实到你的生活中去的时候,你就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大家念这一句的时候,我感觉不到大家的悦。为什么不高兴?没有真正去做。只有记在本子上,没有放在心上。所以爱敬存心的人,感来的一定是一切人对你的爱敬,那样的人生、人际状况会和谐愉快。很多人都问我:“蔡老师,你怎么笑得那么灿烂?”我就告诉他们,只要依照《弟子规》做,就能笑容灿烂。

我有一次到秦皇岛去讲课,当时我们有一百多个人一起交流,我就问大家:“当你拿到最好吃的东西,你首先想到谁?”坐在第一排正中间的一位男士,年龄差不多三十岁,他连想都没想,说:“赶快吃下去。”隔了三四排有一个太太,差不多四十来岁,她想了一下说:“给我孩子吃。”最后面的一位老太太,差不多七十几岁,她说:“给父母吃。”

诸位同学,哪一个人讲得有道理啊?事实上有些人纵然没有看过经典,他也有他的良知,他也能感受得出来一些道理。那些有坏习惯很会打人的人,当他看到别人很恭敬,当他看到孝子,他感不感动?他还是感动啊!碰到习惯很不好的人,你对他很恭敬,他高不高兴?他也很高兴啊,是吧?你倒茶的时候想到他,给他一杯,他都很高兴啊!我们都知道老太太讲得有道理。但我们想一想,谁的学历最高?前面这个男士他大学毕业,后面七十岁的那个老人家,她可能一字不识。事实就摆在我们的眼前,我们有很高的学历,不代表受了很好的教育。我们现在着重的是知识、技能传授,并不是道德修养的提升。而真正能利益我们的是我们的道德修养,进而能够利益家庭、社会。

所以孔夫子在《易经》当中讲到一句话叫“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就是每一个人处世待人的表现,而他这个表现足以感化人民向善,这个才是有文化的人哪。那我们每一天接触那么多人,我们有没有让大众提起善心?还是当大众看到我们这些年轻人的时候,都在那里摇头:“啊,我看我们的下一代不能靠他们了。”那我们就不是文化人了。反之,当长辈们看到我们尊重老人时,“哎呀,我们的国家、民族很有希望了”。这样才是所谓的“有文化”。当我们没有学习如何落实经典,没有学习如何做人处世,我们就不能算是有文化的人。

有个孩子四岁多,他已经学了这一句,“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一次他坐公交车,车子已经客满了,他坐在后座。结果上来一个老人家,那个小孩马上就学以致用,对着他说:“爷爷,您往后面走,这个位置给您坐。”当你看到一个四岁多的孩子,“扑通”从他的位置上跳下来,然后讲了这么恭敬的言语,请这个老者到后面坐,假如你坐在前座你要怎么做?

你看,人的善心马上被点燃。那个老人家还没往后走,已经有四五个人站起来让座。而从那一刻开始,只要有老人上来,前面的人都把座位马上让给老人。你看,这一个孩子有没有在利益社会?有哦!利益多久?一个人真心做出来的行为,利益人是长长久久。我在想:假如我刚好坐在那个车上,看到老人就赶快让座,不然我会觉得很不好意思。人家四岁多都做得到,我还做不到?甚至于在我往后的人生当中,只要我坐在车上,有老人上来了,假如我没有起来,可能那个孩子就会向我招手:“叔叔,你不记得我了吗?”你看,他的人生就在利益跟他有缘的人。

我们有一个学生,上小学三年级,学了《弟子规》。有一次刚好爷爷生日,全家出去庆祝,围了一个很大的圈,然后大家说:“来来来,吃饭了。”这个孩子马上恭恭敬敬地在那里念念有词,旁边的长辈搞不清楚,本来筷子都要夹下去,看这个小孩那么专注,就把筷子收回来了。等他念完一段话之后,大家就好奇地问:“你刚刚做什么啊?”这个小朋友说: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