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企业投资
皇家马德里队的前主席布罗伦蒂诺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问皇马强盛的秘诀,他说只有三句话:好球员、好球员、好球员。这就叫大思路,也叫根本。事实也是如此。当记者采访美国房地产巨头特朗普的房地产经营之道时,他也只说三句话:好地段、好地段、好地段。确实,纽约曼哈顿很多黄金地段的大楼都是他的。那么,股票投资有没有大思路呢?
答案也是三句话:好公司、好公司、好公司。
这就是投资的大思路。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买股票就是要投资该公司。
所以他认为,无论购买多少股票,都要把它看做是购买该上市公司的一部分。换句话说,投资者是以投资还是投机的心态来买股票,两者的操作是完全不同的。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4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他当年对伯克希尔公司所有市场价值超过6亿美元的股票列出了一张表。看过这张表的人或许会认为,这些股票是根据技术分析等多种因素来操作的,其实,他和查理·芒格根本就不理会这些东西。他们投资股票,完全是从企业所有者的角度去看问题的,这和单纯的炒作股票有非常大的区别。
大思路正确后,就要坚持不懈。杰克·韦尔奇执掌通用电气的时候,通用电气是一个从烤面包机到发电厂无所不包的庞然大物。韦尔奇果断地进行了大手术,提出了数一数二理论,大量卖掉非强势的企业,只留下能在行业中排名第一或第二的企业。结果,效果极为明显,通用电气的利润大幅提高,股票价格上涨了10倍。
所以说,股票投资就要买最好的,最好的都是行业的龙头。英国有一位著名的基金经理叫陶布,他的投资思路就非常简单,即要找到“在英国,什么做得全世界最好”,然后长期投资。他投资包括苏格兰威士忌、三五香烟、联合利华、英国石油等企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用25年的时间把1英镑变成了54英镑。
的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不是投资股票,我们是在投资商业,投资企业,这才是投资的大道。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经营者,才会成为优秀的投资人。因此,要将目光紧紧盯在中国最优秀的企业上。同时,也要多学习,多阅读,因为股票投资的背后是浩瀚的商业史。
对于如何看待股票,巴菲特的建议是,投资者如果能从企业所有者的角度来对待股票投资,也就是说,如果你能把买入该股票的考察工作像整体收购该公司一样重视,投资的获利回报就能得到保证,投资失误就能大大减少了。
巴菲特说:“我们的经济命运最终将取决于我们所拥有的公司的经济命运。”在选择了具有较好吸引力的产业后,投资者该如何在众多的企业中进行选择呢?
巴菲特认为,关键是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其可持续性,寻找和发现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是投资的首选目标。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对于长期投资来说,股价最终取决于公司的内在价值。
从这个角度来说,市场份额优势先行。波特认为,竞争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市场份额优势和产品优势。在产品销售利润率相近时,竞争优势体现为更大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本身会由于更低的生产成本或者更高的销售价格而增加。低生产成本使企业能以更低的销售价格出售,从而进一步增加市场份额。当企业由于产品的差异性能以更高的价格出售时,即使销售数量不变,市场份额也会增加。
竞争优势的核心是差异化,即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体现为一个企业提供与竞争对手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并受到市场上大部分顾客对该产品或服务的偏爱。这种差异化是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波特认为,差异化优势主要来源于企业的价值链及企业所进行的各种具体活动和这些活动影响顾客的方式,企业可以通过控制相关的驱动因素和重构全新的价值链以增加独特性。
因此,巴菲特强调,在投资过程中应该分析的不是股票而是企业:
“在投资中,我们把自己看成是企业分析师,而不是市场分析师,也不是宏观经济分析师,甚至也不是证券分析师。最终,我们投资者的经济命运将取决于我们所拥有的企业的经济命运。”
在巴菲特看来,投资者不应该费尽心机去分析股价走势,而应该下工夫分析这家企业的经营状况。正如他的老师格雷厄姆教导他的那样,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分析股票、投资股票是最为明智的。这正是巴菲特平时很少看股票行情,却把绝大部分精力用来分析企业的基本面的原因。
有个记者问巴菲特:“我应该怎么学习股票投资呢?”巴菲特说:
“看上市企业的年报。”
这个记者说:“美国有好几千家上市企业,又过了这么多年,上市企业的年报太多了。”巴菲特就告诉他:“很简单,按照字母顺序,从第一家企业的年报开始看起。”
巴菲特几乎每天都把他的大部分时间用来阅读上市企业年报的行业资料。巴菲特阅读了大量资料,打了很多电话,主要是为了弄清这家企业的业务和财务等基本面情况。这也是导师格雷厄姆传授给巴菲特的第一个投资秘诀:不看股票,看企业。
巴菲特坦言,选择一个优秀的明星企业,比投资技巧和信息更重要,因为这是你能达到投资目标的唯一保证。还是那句话,选择投资目标企业的态度如同选择结婚对象。在投资活动中,最让人兴奋的是买入一家由投资者喜爱、相信且敬重的人管理的,具有非常出众的经济前景的卓越企业。这种买入机会虽然难得一见,但是投资者始终在寻找。
在实际操作中,对持续竞争优势的分析应该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分析企业是否具有真正的竞争优势;二是分析企业是否能够持续保持这种竞争优势。
通过对巴菲特数十年投资历程的观察,我们发现他最大的投资特点就是持股经常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巴菲特之所以如此大胆地长期持有,是因为他坚信,他所投资的企业和产业在长期内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赢利性。
一个公司的主业之所以能够长期稳定,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所在产业具有长期的稳定性。而那些经常甚至很快发生重大变化的产业,如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等,巴菲特则认为难以对其长期前景进行可靠的预测,所以他从不投资于高科技等容易变化的不稳定产业。
当然,有许多产业,我们可能无法确定它们的业务到底是“宠物石头”还是“芭比娃娃”。甚至即使我们花了许多时间努力研究这些产业,我们还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有时是由于我们本身智力和学识上的缺陷阻碍了我们对这些产业的了解,有时则是由于产业的特性本身就是很大的障碍。因此,我们宁愿专注于那些容易预测的产业。
巴菲特的产业选择经验表明,产业演变对于投资分析非常重要,它将导致产业吸引力及产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重大变化。相应的,企业对于产业演变的战略反应是否适当将导致企业竞争优势发生较大变化。
确定你的收益率与增长率
在投资界,关于股票选股分析的方法五花八门,各种新方法、旧法则以及许多的翻新版本充斥其间,不一而足。这些方法看上去比较简单,如寻找市盈率低于市场平均的股票,或是将市盈率换成PEG(PEG等于市盈率除以收入增长率)。
这些传统的选股方法中所用的估值指标有许多是基于股息率基础上的。但是,现在的投资者关注的重点是盈利的增长潜力,而不再是股息率。一种结合收益率、股息率、利润留存率和权益报酬率的旧的估值方法现在仍被使用,这种方法中所包含的指标是价值投资者所熟悉的和广泛使用的。用这种办法可以对目标公司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值得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在进行股票分析时总是要加入对未来的预期。如果预期一只股票未来的收入增长率较高,投资者就能够容忍其现在的低收益率。在假设收益总是不断增长的前提下,用预期收益代替最近12个月的收益将会导致高的收益率和低的市盈率。当然,投资者要判断预期是否合理,一个价值投资者总是在不断地寻找相对于现在价格有高收益率的股票。
将一只股票的收益率与行业内的其他公司的收益率、整个市场的收益率进行比较,甚至是与债券收益率进行比较,都是有重要意义的。巴菲特喜欢比较收益率指标,因为他认为在对不同的指标进行比较时,收益率指标表现出快捷方便的特点。巴菲特喜欢把股票看成是利率不断变动的债券,其利率由公司每年的收益所决定,这种分析的实用性取决于收益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巴菲特一般将公司的收益率与长期政府债券的收益率进行比较,如果公司收益率接近债券收益率,则被认为是有吸引力的。因为债券收益率是稳定的,也是固定的,而股票的收益则会随着时间而增长并推动股价上涨。
巴菲特认为,如果一个公司的盈利持续增长,那么它的股票价格也会持续上涨。比方说,如果盈利增长10%,股票市值也会有大致相同的增长。实际上,许多公司从长期来看,在盈利增长与股票价格的上涨之间存在着一个近乎一一对应的关系。在长期内,如果公司盈利每年增长12%,那么它们的股票价格就很可能按照接近12%的年增长率上行。
巴菲特在购买一家公司的股票之前,他要确保这只股票在长期内至少获得15%的年复合收益率,也就是说,15%是巴菲特要求的最低收益率。
毫无疑问,如果你以正确的价格来购买正确的股票,获得15%的年复合收益率是可能的。反过来,你购买了业绩很好的股票却获得较差的收益率也是可能的,因为你选择了错误的价格。事实上,大多数投资者都没有意识到价格和收益是相关联的:价格越高,潜在的收益率就越低,反之亦然。
为了确定一只股票能否给他带来15%的年复合收益率,巴菲特尽可能地来估计这只股票在10年后将在何种价位交易,并且在测算公司的盈利增长率和平均市盈率的基础上,与目前的现价进行比较。如果将来的价格加上可预期的红利,不能实现15%的年复合收益率,巴菲特就倾向于放弃它。
另一个指标是留存利润对账面价值的比率。留存利润是支付了股息后的继利润,它们被公司用于再投资并决定公司账面价值的增长率。
公司的账面价值等于公司的总资产减去负债部分,如果除以总股本数目,则得到每股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是由会计方法决定的,而不是由市场决定的,账面价值也被称为股东权益或资产净值。
留存利润对账面价值的比率可以用来衡量账面价值的增长率,但这个指标更适合用来衡量权益报酬率的变动。权益报酬率等于净利润对每股账面价值的比率,留存利润对账面价值的比率是最复杂和难以解释的。首先是因为账面价值的数值,过多的负债可以造成账面价值相对总资产较小,从而给公司带来较大的风险。还有一个问题是,从留存利润对账面价值比率的等式中选择账面价值是否贴切?作为会计手段,账面价值试图衡量能够在未来产生现金流和利润的有形资产的净值。对于传统产业来讲,账面价值是个不错的衡量指标,但对于服务型公司来讲,未来的潜在收益能更好地反应公司的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的价值。如果考察一个无形资产价值较高但没有计入资产负债表的公司,留存利润对账面价值的比率将会被高估。
权益回报率是一个广泛用于衡量公司盈利能力和管理绩效的指标,该指标由公司的年利润除以股东权益得到。这个指标把公司产生的利润、股东的投入以及留存在公司内的收益联系在了一起。股东权益等于公司总资产减去所有的负债,它也被称作股票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甚至就仅称作权益,代表了投资者在公司中的所有者利益。在资产负债表中,它是优先股、普通股和留存收益的总和。
权益回报率显示了股东在公司内的投资获得的收益。比如说,3亿的股东权益创造了每年1亿的净收入是很不错的(1/3=0.3或者30%),但是每年1亿的净收入对于30亿的股东权益来说就很可怜了(1/30=0.03或者3%)。一般来说,权益回报率越高越好。权益报酬率大于15%是好的,而大于20%可以被认为是优异的。在选股的过程中,把权益回报率和行业范围内的平均数进行比较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得到一个对公司认识比较真实的有意义的比率。
当一家公司能够获取超出平均的权益回报率时,巴菲特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正面信号。巴菲特认为,一项成功的股票投资首先取决于公司的基本业务,也就是公司业务能够具有持续产生不断增长的收益的能力。巴菲特用股东权益回报率来考察一家公司的管理水平,他认为,管理层要么能够使新投资获得更高回报,要么就应该将公司资金进行股票回购。如果公司利润的再投资方向正确,利润将会随着时间有所增加,股价估值也会增加以反映公司价值的增加。
估值原则:现金为王
华尔街有一条永恒的信念,那就是“现金为王”,这一信念也被“股神”巴菲特奉为圭臬。2007年,伯克希尔公司没有太大的并购活动,手中持有的现金流却高达443.3亿美元,其中仅出售中石油H股就回流40亿美元现金。在众多公司的股价大幅下滑之时,巴菲特以雄厚的现金实力,从容抄底,捡了大便宜。
与巴菲特相比,犹太人对现金的重视程度几乎是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在缤纷复杂的社会中,有谁能知道明天会如何?人、社会及自然每天都在变,只有现金是不变的,这是犹太人的信念。如果你与犹太商人做生意,就能明白他们对交易另一方的评价。他们的心中始终放不下的是“今天那个人究竟有多少现款?”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对公司的态度是“今天那个公司换成现款究竟值多少?”总而言之,他们的焦点是力求把一切东西都“现金化”,因而他们做生意时一般进行现金交易。他们认为,交易的对方即使在一年后能变成亿万富翁,也难保证他明天不发生异变。
犹太人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渗透在生意理念当中,即只有现金才能说明问题,这就是现钞主义。之所以奉行彻底的现钞主义,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大流散中可以随身携带现金逃跑;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任何人都不放心,一旦将商品赊出去,拿不回钱来怎么办?如果马上要逃跑,岂不要白白损失?在他们眼里,唯有现钞是安全、可靠和永恒的。
有一家小餐馆的墙壁上贴着一首歌谣:“我喜欢你,你要借钱,我不能不借,但怕借了你便不再上门。”说白了,就是“现金交易,恕不赊欠。”然而其言语却很婉转。其实,这小餐馆里的一杯酒才几块钱,却为何编出这样的歌谣来拒绝顾客的赊欠呢?答案很明显,如果小餐馆允许顾客赊欠,其中的利息势必由自己承担。换言之,自己的所得利润必然被这部分利息所侵蚀。再者,小本经营的生意,如果赊欠太多,必将影响餐馆的资金周转,甚至容易陷入困境。
有一位犹太人,在临终之际,把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叫到了床前,对他们嘱托后事说道:“请将我的财产全部换成现金,用这些钱去买一条最高档的毛毯和一张床,然后把余下的钱放在我的枕头底下。等我死了,再把这些钱放进我的坟墓,我要带着这些钱到那个世界去。”
亲友们按照他的安排,买来了毛毯和床。这位富翁躺在豪华的床上,盖着柔软的毛毯,摸着枕边的现金,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遵照富翁的遗嘱,死者留下的那一笔现金和他的遗体一起被放进了棺材。
这时,死者的一位老朋友前来向他的遗体告别。当听说死者的财产都换成了现金并已随遗体一起被放入了棺材时,立即从衣袋里掏出了支票和笔,飞快地签上金额,撕下支票,放入棺材。同时,又从棺材中取出现金,并轻轻地拍着死者的脑门说道:“老朋友,金额与现金相同,你会满意的。”
这则笑话说明了犹太人对现金的偏爱。正如流行的一则俗语所言:
“赊三不如现二。”犹太人这种对钱的态度,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大有参考价值。
正因为如此,犹太人对银行存款不感兴趣。银行存款虽然有利息,但利息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利息的增长幅度还不如物价上涨的速度快呢。现金虽然没有利息,但因没有银行存款之类的证据,也不需要交纳财产继承税,所以,现金虽不会增加,但也不会减少。对于犹太人来说,不减少就是不亏本的起码条件。
然而,我们很多投资者却对“现金为王”存在认识误区。有些人觉得过分注重现金流是一种短视行为,而有些人认为现金充溢是一种浪费。其实,现金为王并不是让我们死守现金,而是要我们活用现金,发挥现金的最大效用。这也是风险管理的最高境界之一,俗话说“落袋为安”就是现金为王的经典体现。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理财师说至少要以现金的方式保留6个月的生活费用,以备一时之需。原因无它,假设在分秒必争的危急关头,即便有价值1000万元的房产也无用武之地,只有现金才是应对生活危机的最佳方式。
当前,因内有许多注册资本很大的公司,但其注册资本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上,流动资金却很少。在犹太人看来,与这种公司打交道很不踏实。在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运营中,现金是很关键的因素,现金交易可以减轻账目,等于利润的提高,而且利于计算每天的交易额。松下电器公司对公司的经营情况了解得非常透彻,就在于以现金交易为前提条件。
受犹太人现金至上观念的启发,经营者在交易的过程中可以试试以下一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