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舍得让孩子吃苦
不要让孩子“先富起来”,超前享受,而要让他从小吃苦,经受磨炼,这才有利于他的成长。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在“密罐”里长大的,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富家孩了,根本没有吃过苦。对于孩子所要求的事情,没有一个家长不去尽力满足。在孩了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宁可自己吃千般苦,也不让孩受一丁点儿罪。于是,孩了从小便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缺少自立性和吃苦精神。
一所学校搞的一次野坎,是这样进行的:孩子带着家里做好的饭菜,在校园的围墙下吃着“野餐”。望着校园上空的天,看着校园的墙,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半天也吃不下这乏味的“野餐”。后来很多学校野炊不搞了,春游、秋游活动取消了,有的甚至连大扫除也不搞了。擦玻璃,怕玻璃剌破孩子的手,也害怕孩了从高处掉下来;擦桌子,怕孩子提不起水桶;清理垃圾,怕孩子弄脏衣服。学校不让孩子进行体力劳动,家庭也不让孩子干一点儿家务。这样,孩子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吃苦。
在曰本,一些家庭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每到冬天,他们就让穿得很少的孩子在风雪中換爬滚打。天寒地冻,北风怒吼,不少孩子嘴唇冻得发紫,浑身发抖,家长则站在一旁,置之不理。日本还提倡“穷留学之风”,让富裕的大城市学生,到偏远的山区、村寨接受艰苦的生活锻炼,其的就是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瑞士虽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瑞士的家长却不让自己的孩子养尊处优,他们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十五六岁培荐孩子健康成长的伽个锦囊务的女孩,初中毕业后,就要到别人家做年女佣,上午劳动,下午上学;男孩到了一定的年龄也要参加劳动,锻炼他的劳动能力和独立生存能力,以免长大后成为不能独立生活的无能之辈。
可见,让孩子吃苦对他的将来是很有好处的。但是,让孩子吃苦并不意味养拼命让孩了参加“吃苦夏令营”之类的活动,这种短期的吃苦教育效果并好。让孩子吃苦应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家长应该督促孩了多做些家务,特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尽量让孩了自己去做。比如,洗脸、穿衣、穿鞋、整理图书玩具、打扫房间等,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又能锻炼其生活自理能力。
有意给孩子设置困难和陳碍
家长在给孩了设置困难和障碍时,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设置障碍的困难程度须是孩了通过努力能够克服的。例如,孩子拿不到他想要的物品,家长不要马上拿给他,而要让孩了通过自己动脑思考,想出办法,拿到物品。
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家长在平常跟孩了玩游戏时,不能光是挖空心思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应学习日本、瑞士的家长,千方百计地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带孩子登山、野营,让孩子自己动手捡柴火、备食物,定期让孩子到艰苦的地方生活,锻炼其生活自理、独立的本领,培养其挑战困难与挫折的能力。
与孩子一起吃苦
有的家长由于工作忙,与孩7的沟通少,时间一长便出现了代沟。要想填补这个“代沟”,家长就要多抽点时间陪孩了、可以与孩子一起参加晨跑,或者进行其他体育运动,如与孩了打球、游泳、一起爬山等。这样不仅能增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还能让孩子在体育运动中得到锻炼,培养孩的吃苦精神。
最后,家长必须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不要因为让孩子吃苦就心疼,要舍得让孩了吃苦。要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都少不了苦难和磨砺。如果孩子现在不吃苦,将来就没有应付困难的能力。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风,对孩了的教育也是尽心尽力。那么,家长在努力为孩子提供好的生活和学环境之外,让孩子吃点苫,也绝对是必要的。
“穷”养錦囊
不少家长把“吃苦、训练”等同于“虐待、折磨”,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名言,更为这种认识误区提供了“理论”根据,让一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简单地认为,经历肉体折磨是孩子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其实,让孩子吃苦并不等同于虐待孩子,让孩子吃苦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2适当的挫折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挫折教育重要的并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孩子在受挫后是否有恢复能力,是否有无所畏惧的自信心。
现在的孩了大都趟独生子女,都生活在优裕的坏境中,每天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丫没有经历过磨难,没有承受过挫折,等到长大成人后,免活中一里遇到点风浪就会手足无措,不知所为。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娇滴滴的温室花朵注定不能成为伩佼者。应当让孩子从小经受挫折,磨炼意志,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
于是,很多家长把孩了送到些“夏令营”,参加所诮的“以苦为乐”的活动,他们简单地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故意让孩了吃苦,以为只要吃这么一次苦,就可以解决问题,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实吃苦并不是W的,关键是要通过适当挫折,使孩子对自己和社会都树立信心,增强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
公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
为孩子树立榜样
要使孩了对挫折有更强的承受力,家长自己必须冷静、客观、対积极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即使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和困难,也筹不要轻易在孩了面前表现出消极颓丧的情绪。
荞如有的家长在对待孩了的问题上心理特别脆弱,孩子一咳嗽,就急着送医院挂吊瓶;孩了碰到一些闲难,家长比孩还焦虑不安。这种情绪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孩子,使他变得敏感,不能吃一点儿苦头。这是家长暗示的结果。
在这类问题上,家长要以勇敢的姿态和积极饱满的情绪面对挫折,展示给孩了,为孩了树立学习的榜样。
从小事做起
挫折教宵贯穿于每一天,是在那些成年人看来不起眼的小事中进行的。如孩子摔倒了,有些家长会赶紧跑上前扶起孩子,还对他说:“这个地面真不好,让宝贝绊了一跤,我们打地面。”这样的结果使孩子把摔跤归于外因,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正确的方法是帮助他了解产生挫折的原因和应付的方法。如告诉孩子“走路看地面,才不会被石头绊倒”。
多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
目前,不少孩子缺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艽实,这种适应能力只有在适度变化的逆境中才会变得更强大。适度的“劳累”反而有利于孩了。的健康。如节假日带孩子徒步郊游、爬山等都是很好的磨炼孩了。意志的方法,能让孩子从中体验到劳累、体验到艰辛,知道在生活中只有有所付出,才会有所收获。
给孩子一些遭遇挫折的机会
如果永远将孩了。置于羽翼之下,帮他抵挡伤害与失畋,那他就永远学不会在打击到来时独自承受。大一点儿的孩了有时会拒绝尝试新的或他认为困难的事情,如果向他确定标是“试试”而不是“成功”,孩子就会比较容易接受。
利用日常生活情境
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孩了‘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难以计数的挫折。如果家长利用好这些口常生活情境,通过自然方法妨碍或千扰孩了某些目标的实现,让孩子体验挫折,就会使他摆脱依赖,增强对困难的承受力,提高自主生活的能力。
培养孩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上。同样的挫折既可以使人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心现降碍,也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使人奋发向上。
孩了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态度常常是不稳定的,易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在碰到闲难和失畋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和挫折。这时,家长要及时告诉孩子,“失畋并不可怕,你要勇敢,你一定会做得好的”,“从失败中吸取教,看一看下次怎样做”。
家长要有怠识地将孩子的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萆新鼓起勇气大胆自信地再次尝试。同时,还应让孩子明白人人都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而困难和挫折是可以克服的,教育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树立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自信心,提高克服困难和抗挫折的能力。
“穷”养錦囊
有些家长不愿看到孩子失敗,孩子在下棋。游戏。竞赛时,总是想尽办法让孩子赢,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其实,作为家长,有时让孩子体验一点儿失敗的滋味未尝不是好事,可借机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
3溺爱孩子就是害孩子
家长如果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对其百依百顺,任其享乐,教育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家庭既是孩了的诞生地,也趄培养孩子的摇篮。家庭是剛造一个人品格的第一一场所,也足最茁要的一所学校。家长是孩了的第一位老师。一家对孩了采取溺爱、迁就的教育方式,把孩子放到比家长还高的位置上,过分满足孩子的哪怕是不正当的要求,包办孩子的一切,孩子就会变得有依赖性且以我为中心,这样的孩子往往软弱,也不会考虑別人的感受。
溺爱就非理性的过度宠爱、迁就、姑息孩子的态度。体表现为让孩子在家庭中处于特殊的地位,过度保护,把孩了一视为家庭的中心人物:对孩了的任性、骄横采取西依百顺的态度:生活上让孩子吃独食,包办代对孩子的缺点、错误“护短”等。
新新是独生女,在家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十分宠爱她。穿衣服要挑花色、品牌,要比别人的漂亮。在家里对爸爸妈妈说话就像下命令似的,稍不如意就哭闹、发脾气。她在幼儿园连滑梯都不敢玩,出门上街走儿步路就嚷着要抱。都5岁了还不会穿衣服,街坊邻居都说她像个无赖的“小公主”。照这样发展下去,适应社会都很困难,成才就更不用说了。
有呰家明知溺爱孩了是不对的,还是见不得孩子受点儿罪。最苻接的原因就是W为他们想象不到溺爱造成的后果有多严只在乎当时能让孩子开心满足,不让孩受委屈,却不知逬这样发展卜去潜在的危机。
那么,爱要多少才足够?如何避免棚爱的错误,培养出爱的、有责任感的、抒重他人的孩子呢?家长不妨从以下方面做起。
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
很多家长在生活中极度溺爱孩子,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苠至是力所难及的物质条件,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应有尽有。但在精神却经常忽略孩子的需求,对孩了的情感和人格缺乏应有的锌。这与西方的家庭教肖理念正好相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內方人更重视孩子的格神需求和对孩子人格的咚重,而生活上只要吃得打营养、穿得舒服就可以了。这就是教宵理念上的差异。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孩了是个独立个体,终究是要离开家长独立生活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伴随孩子…生的最苺本的生存本领。所以,家长耍培养孩了独立主的能力》
让孩了养成独立6主的习惯,就需要家长给孩子独立自主的机会一把孩子应该完成的、能够做到的事情,以及他应该承祖的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都还给他,给孩子独立面对社会的机会,让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个体。
布一点需要提醒家长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不能过急,要循序渐进,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堉长,逐步提出孩了力所能及的要求,不能让孩子做不能做到的車悄。
爱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就是说,严格要求正是出于深切的爱。所以,家长不应该受盲的爱女配,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当然,严格要求并不意味着对孩子动辄训斥打骂,而是要做到以合理为前提。而且,态度也应该J是耐心的、循循善诱的。
溺爱孩了只能害了孩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这些看似疼爱的举动背后艽实隐藏很多危机。作为家长,如果爱孩子就不要播千下伤害的种了,…且播了危机的种了,危险旱晚会出现。松开你的翅膀,让孩子自己去飞,他的翅膀才能越来越结实:让他在风雨中成长,他才会更坚强。真正的爱就是留一片风雨让孩子自己去面么对。
“穷”养錦囊
有些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題上容易失去理智,走向两个极端:
一方面是过度的苛责,另一个方面是过度的纵容。对孩子过分宠爱,放弃对他的教育引导,没有尽到家长的责任,一味对孩子百依百顺,甚至偏袒、成护孩子的过失,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孩子身心健康的。
4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满足
家长要分清对与错,孩子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无理要求,不能答应。
现如今,独生子女家庭逐渐增多,儿个大人整天围着一个孩子转,对夫娄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孩了一在大人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了,说孩了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爸爸妈妈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绝不为过。他们对孩了的疼爱吋谓“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于孩了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在他们肴来,孩了的要求不高,而且有条件就应该满足孩了。殊不知,这种做法会导致孩子的胃口越来越大,对孩子无限的满足与过度的呵护反而不利于他的成长。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我们小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再也不能让孩了经受我们那呰磨难了!”“现在条件好多了,又是只有个孩了,因此,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正怀着这种想法,家:尽其所能地从各方面满足孩了的要求,包括些不必要的甚至无理的要求。
淸晨,妈妈走进房间:“起床了,彬彬。快穿衣服!”说着,妈妈拿起件绿色的衣服。“不,我要穿那件黄的。”“好,好,穿黄的。”“彬彬,穿运动鞋。”“我不穿,要那双会发光的。”“好,好,穿发光的鞋子。”“星期天去看爷爷,好吗?”“不,我要去儿童乐园。”“好,好,去儿童乐园。”
如果家长总是对孩子“有求必应”,只要孩了提出要求,就尽力去满足,时间长了,孩了就会养成这样的坏毛病:如果有一次家长不能满足他,他就接受不了,觉得受了大委屈。荇的孩子经常会因为不合心意而离家出走,有的则大吵大闹,甚至会以“死”来威胁家氏。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往往不能自已:明知道应该坚持说不,但总是不由自主地妥协。艽实,爱孩子并不是味地、无原则地满足他的愿望和要求,不然,很难建立起一个正确的限制标准,而吋能导致的结果是,孩了不因说大话或破坏规矩而感到羞愧。
要想成为有影响、有威信的家长,就必须对孩子不适宜的行为进行批评,对他不合理的要求说不。如果家长总是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孩了会变得自私、专横无法与人别相处。这些品性对孩子应后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那么,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要求呢?
给孩子制定适当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