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个舞台,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演员,都必须掌握一定的表演技巧。在人生的舞台上,与人翻脸是做人失败的标志之一,变脸则是适应复杂社会所必需的。面对居心叵测的挑衅者,我们常常需要的是黑脸、红脸一起演,懂得变脸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人精”。
好莱坞曾经拍过一部名为《变脸》的电影,讲的是利用换脸来达到某种目的。当然在现实中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它却给我们一个启示:人其实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脸来达到自己的某些目的。
在成人世界里,一个人只有一张面孔简直是寸步难行。譬如在公司面对老板时必须毕恭毕敬;在面对客户时则要笑容可掬;面对下属要有一定的威严;回到家里面对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又要换成另外一张面孔。这样频繁地换脸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很累的,但又是必需的。
这是一种社会生存规则,谁也不能免俗。变脸是一种巧妙的功夫,是为人处世必须学会的技巧。
在京剧里,演员在脸上涂有特定的谱式和色彩以寓褒贬。其中红色表示忠勇,黑色表示刚烈,白色表示奸诈。不同的脸谱显示了不同的角色特征。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借用京剧脸谱的名称来概括不同的人,但真实的人间心态千奇百怪,现实的面孔多种多样,并不是几种脸谱所能涵盖的。
有时,一种方法只能解决与之相关的一种特定问题,而且,只用一种方法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的剐作用。比如,你对下属太宽厚了,便约束不住他们;对下属太严格了,则万马齐暗,毫无生气。有一利必有一弊。最聪明的处世方法莫过于扬长避短,趋利去弊,在不同的场合学会变换不同的脸,或者在相同的场合变换截然相反的两张脸。更高明者,可像高明的演员,根据角色需要变换面孔,这才是处世的极高境界。“金利来”的创始人曾宪梓先生就成功地用过这种方法摆脱过窘境。
1963年,因父亲遗产问题,曾宪梓在远在泰国的哥哥曾宪概的多次催促下,动身来到了泰国。曾宪梓的叔父曾桃发闻之以为曾宪梓定是与其哥哥联手来对付他的,于是便有了这么一个场面:
一天早上,三个笑容可掬的曾家长辈来到了曾宪概的小店铺里,执意要请曾宪梓去“喝喝茶、吃吃饭”。曾宪梓客气了一番后随他们来到了曾桃发的公司里。待所有人就位以后,叔父们便一改初始亲切温和之态度,纷纷对曾宪梓大加指责:“你看你,像什么话,一点道理也不懂。来了泰国这么久,也不来拜见叔父、叔母。你这算什么?真没规矩!”
其实,曾宪梓来泰国的当天便执晚辈之礼拜见了叔父叔母。因此,叔公们的劈面训斥令曾宪梓一头雾水。叔公们见曾宪梓无言以对,认为其真的是那么大逆不道,毫不留情地把曾宪梓骂个“狗血喷头”。原本便极富自尊之心且血气方刚的曾宪梓终于忍耐不住,作了黑脸的莽汉,开始大发雷霆:“你们简直是太不像话了!我本来应该尊重你们,因为你们是叔公,但是从你们这番血口喷人的话里,从你们玩弄的这些骗人的把戏里,我发现你们再也不配得到我的尊重。”曾宪梓指着刚好从他们面前走过的一个小孩说道:“我这个人,对于讲道理的人从来都是尊重的。就是这样的小孩子,知道做人应该讲道理,应该明白事理,我也会很尊重他。但对于像你们这样一点道理都不懂,只会嫌贫爱富,昧着良心拍有钱人马屁的老前辈,我瞧不起你们,也有理由不尊重你们!”
人最忌生气发火,动怒泄愤。尤其是在长辈面前,小辈们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切不可失晚辈之礼。但有时会遇到某些或有恃无恐或刁蛮耍横的倚老卖老之人,一味地回避退让忍辱负重,反而会使对方以为你软弱可欺而得寸进尺。曾宪梓一番义正辞严的直言相向,令原本气势汹汹的叔公们顿时气萎势缩而理屈词穷。但是,倘任其怒火信马由缰,直言怒语如决堤洪水一泻不收,便有可能使原本已有的胜势转瞬即逝,并且有彻底翻脸的可能,这样的话以后就真的是撕破脸皮,再难弥补了。于是,曾宪梓又有一番有理有据的摆事实,讲道理,扮起了红脸好人,不失时机地给叔公找台阶,进入了收场的好戏。“我知道,叔父凭着自己的劳动,凭着自己的聪明,才一点一滴地建立了像今天这样庞大的事业。现在叔父有钱有势,那不过是叔父的能耐,叔父的本事,我只会从心里感到佩服。叔父现在大可不必为了这些财产的事情绞尽脑汁,你是我叔父,你有话跟我说,喊一个小孩把我叫来就可以了。”
曾宪梓这番刚中带柔、刚柔并济的话,既充分肯定了叔父经商的本事,又由衷地表明了自己对叔父的佩服之意。言不巧语不媚,不失刚直不阿之节,不涉阿谀奉承之嫌,从而拉近了两代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这些话令叔父叔母激动得喃喃而语:“好侄子,好侄子!”原本剑拔弩张的事态,很快风平浪静了。
曾宪梓以“黑脸”开场、“红脸”收场,既平息了事态,消除了矛盾,又显示了其过人的智慧、胆魄和处世应变的能力。“黑脸”开场、“红脸”收场确实是灵活办事的好方法。用“黑脸”开场既能打击对方的嚣张气焰,又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而“红脸”收场更是这场“戏”的关键和精彩所在。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黑脸戏”不能过头,一过头则一发不可收拾,这种对火候的把握最能体现一个人灵活处世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