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奇趣昆虫王国
28049100000017

第17章 在水中生活的昆虫(2)

蜉蝣还是检测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有些种类的蜉蝣的稚虫喜欢在含氧量较低、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有毒物质较多的水域中生活;有的稚虫则喜欢在含氧量较高、二氧化碳含量较低、有毒物质较少的水域中生活。因此,蜉蝣稚虫的种类和数量可以作为判别水域中水质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

蜉蝣的稚虫还是水中的天然过滤器。在它们的体内有7对功能发达的过滤器官,水从第一对过滤器进入,逐次经过各对“过滤器”。蜉蝣不断地抽取水中的氧气,消化水中的有机杂质,这样从最后一对“过滤器”中滤出的水便是清净的水。

蜉蝣目通称为蜉蝣,它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具有古老而特殊的性状。蜉蝣成虫个头较小或中等,细长,体壁非常柔软。蜉蝣头部小,长有刚毛状的短触角。此外,还长有发达的复眼,雌性蜉蝣的复眼左右相距较远;雄性蜉蝣的复眼较大,左右距离较近,有3个单眼。蜉蝣口器为咀嚼式。蜉蝣的胸部以中胸最大,前、后胸极小不太明显,蜉蝣有两对三角形的翅,很脆弱,膜质,大多蜉蝣前翅大,后翅小,有的后翅已经退化。蜉蝣在休息时,翅会竖立在身体背面。蜉蝣翅脉极多,且最原始,翅脉上有很多纵脉和横脉,呈网状分布。翅的表面呈折扇形。蜉蝣的足很细弱,仅适于攀附。

蜉蝣腹部有11节。雄性蜉蝣第10节后缘有一对抱器,这是由前足延长形成的,适用于在飞行中抓住雌虫。在第10节后缘内侧,有2对短小简单的阳茎。雌性蜉蝣生殖孔有1对,开口在第7、8腹节的腹面。雌性蜉蝣的卵巢按节排列。两性生殖孔均成对。腹末有1对长丝状尾须,分节。蜉蝣的第11节背板延长成中尾丝。其尾须和中尾丝细长多节,与缨尾目昆虫极为相似。

蜉蝣变态类型为原变态,它一生要经历卵、稚虫、亚成虫和成虫4个时期,在有翅亚纲中,蜉蝣是较原始的变态类型。特别是从幼虫到成虫,需要经历一个“亚成虫期”,这时,亚成虫与成虫几乎相同。亚成虫期历时较短,一般经历数分钟到一天左右的时间,它就会蜕变为成虫。

雌性蜉蝣常把卵产在水里。卵一端常附有帽状物,有的卵表面可以伸出有黏性的细丝。水生稚虫扁平。其腹部前7节长有成对的气管鳃。气管鳃可以适应水中生活,保证蜉蝣正常呼吸。稚虫期一般时间是1-3年,蜕皮20-24次,多者蜕皮达40次。蜉蝣稚虫以高等植物和藻类为食,少数种类的蜉蝣稚虫以水生节肢动物为食。老熟稚虫一般浮到水面上,或爬到水边石块或植物茎上,在日落后,就会羽化成与成虫相似的“亚成虫”,但不能进行交配。亚成虫期长短与成虫期的长短相关,亚成虫期短者,成虫寿命就短;亚成虫期长者,成虫寿命就长。蜉蝣变为成虫后还要再进行蜕皮。成虫不吃食物,寿命很短,只能存活数小时到7天,因此有“朝生暮死”之说。

水中遨游--龙虱

中文学名:龙虱

英文名:diving beetle

别称:潜水甲虫、水龟子

分布区域:中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湖南、湖北

龙虱的身体为椭圆形而较平扁,主要为黑色,鞘侧缘为黄色,有光泽,有的种类具有条纹或点刻。它长有细长的触角,复眼位于头的后方,口器坚硬而有力。前足的前3节平扁,顶端靠里长有两个短柄的大吸盘和许多长柄的小吸盘,具有吸附作用,用于在交配时吸着在雌龙虱的背上,是雄龙虱捉抱雌龙虱时的得力“工具”,称为抱握足。后足发达,侧扁如桨,上面长着许多弹性的刚毛。在划水时,刚毛时缩时松,有利于快速游泳。

龙虱喜欢生活在水草丰盛的池沼、河沟和山涧等处,是既能在空中飞翔,又能在水中邀游的昆虫。它们常常游到水面,将头朝下停在水里,把腹部尖端露出水面,不久便又潜进水下去了。它们也有放臭气的习性,遇到危急时,就从尾部放出黄色的液体或臭气。

龙虱十分贪吃,不仅吃小虾、蝌蚪、小虫,连比它大好几倍的青蛙、小鱼,它也要发动攻击。当一只龙虱将小鱼或青蛙咬伤以后,其他伙伴一闻到血腥味,便蜂拥而至,分享“盛宴”。

龙虱是完全变态的昆虫,雌龙虱在水生植物枝、叶上产卵。孵化出来的幼虫身体细长,头上长着巨大的颚,像两把镰刀,当用颚扎住猎物后,龙虱的幼虫就吐出一种特殊的有毒液体,经由管道进入猎物体内,使蝌蚪麻痹。接着,它又吐出一种具有消化能力的液体,以同样方法进入猎物体内来溶解并消化猎物。然后,幼虫的咽喉便像唧筒一样工作着,把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吸进体内。这是一种特殊的消化方式,叫做体外消化。

幼虫经过1个多月的发育成长、蜕皮,就离开水域,到岸边掘洞躲藏。它蜕去原来的褐色“外套”,变成白色的蛹。这时候,它就不吃不喝了。再经过10多天,它们就变为成虫了。

龙虱长有两排贯通全身的气管,开口位于腹部上面,叫做气门。在它的鞘翅和腹部之间贮存着空气,可以通过气管供给体内。气门口上生有很多刚毛,它像一个“过滤器”,可以让空气通过,滤去杂质。龙虱通过把用过的空气从气管中排出,再把新鲜的空气吸入气管,从而在水中不停地上浮下沉。

此外,在龙虱坚硬的鞘翅下,还有一个专门用来贮存空气的贮气囊,在龙虱的腹部形成一个像氧气袋似的大气泡。比人类制造的氧气瓶更奇妙的是,这个气囊不但能贮存空气,还能够生产出氧气供龙虱使用。原来,当龙虱刚潜入水中的时候,气囊中的氧气大约占21%,氮气占79%,而这时,水中溶解的氧却占33%,氮占64%,还有3%是二氧化碳。随着龙虱在水中不断地消耗氧气,气囊内和水中的气体含量更加不平衡,于是,多余的氮气就会从气囊中扩散出来,而周围水中的氧气却乘虚而入,进入气囊。由于氧气向气囊内渗入的速度比氮气扩散的速度快3倍,水中的氧气就能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供龙虱呼吸。一直到气囊内的氮气扩散得差不多,不能再渗入氧气的时候,龙虱才会浮出水面,重新将鞘翅下的空间贮满新鲜的空气,然后再次潜入水下遨游。

龙虱科体色多为黑色,身体背、腹面均隆凸,体型流线型;头小,部分隐藏于前胸背板下,触角11节,多数超过前胸背板;后胸腹板无横缝;足较短,后足远离前中足,跗节扁平具游泳毛;雄虫前足跗节膨大,形成抱握足,用分泌出的黏性物质抱住雌虫。

成虫、幼虫均生活在静水或流水中,捕食软体动物、昆虫、小鱼、蝌蚪等,是养鱼业的害虫。

水质的指示昆虫--石蝇

中文学名:石蝇

英文名:stonefly

别称:石蝼

分布区域:除南极以外的世界各大陆

石蝇身体柔软,细长而扁,多为黄褐色或黑色。头部宽阔,触角很长,呈长丝状,至少等于体长的一半。复眼发达,单眼2-3个,也有消失者。口器为咀嚼式,很像蝗虫。

石蝇的前胸为方形,发达,能活动。中、后胸构造相似。多数种类的成虫具膜质翅2对,后翅常大于前翅;前翅狭长,半透明,似覆翅;后翅臀域发达;静止时呈扇状折叠,四翅平迭于体背。少数种类无翅或雄性短翅。足多细长而扁。腹部11节小。具有有丝状多节的尾须1对。雌石蝇无产卵器,雄石蝇外生殖器复杂,由第9、10、11腹节组成。

石蝇飞行能力不强,多数无法长距离飞行。它们一般栖息于溪流、湖畔等附近的树干上、岩石上或堤坡缝隙间,部分植食性,取食植物嫩芽,但食量不多,有些种类则不取食。雄石蝇的求爱方式很特别,它会用腹部末端敲击附着物,产生击拍的声音信号,招引雌石蝇前去幽会。未交配的雌石蝇会识别这种独特的“爱情”信号,在听清这是同一种类的“情郎”正在向自己求爱时,雌石蝇才会做出回应。于是,雌雄石蝇便在地面、杂草和树枝上进行交配,繁殖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