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
2811200000013

第13章 机遇无处不在(5)

信息与机遇的关系十分密切。信息可以看作是人们获得新的知识,改变旧的知识结构的有力工具。如果你对某个事物不了解、不清楚,而采取各种办法和手段去了解,对它的认识从不清楚到清楚,那么,你就是获得了关于那个事物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也获得了机遇。信息和机遇一样,都是客观世界的产物。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为机遇的获得提供条件,而机遇的获得必须依赖信息。

在技术革命的时代,作为信息社会的一员,你学会获取信息并能够准确地判断信息、运用信息,那么,机遇女神就会常在你的身旁驻足。

你要学会广泛获取信息。现代社会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你要根据自己从事的职业、研究的对象,取得有效的、适用的信息,取得与本职工作、本项研究课题有关的主要数据。如果你是个企业家,要懂得:计划是企业行动的基础,如果计划是低劣的,不正确的,那么,整个企业的管理活动将是盲目的。因此,一个企业在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前,必须及时、广泛地取得信息。

你要学会迅速捕获信息。信息的生命力在于流动,其价值同流动的速度成正比。流动速度越快,信息的价值就越高。

1984年,中国政府准备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并决定为中国运动员生产一种专门饮料。这一信息被分管一个亏损啤酒厂,叫李经伟的人获悉后,他立即行动,四处奔走找人,经过反复配方试验,终于成功地配制出一种特佳饮料;这种名为“健力宝”的饮料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这个啤酒厂后来发展成为健力宝集团,其系列产品风靡全国,走向世界。李经伟的成功,得益于迅速抓住有价值的信息。当时,国内生产饮料的厂家林立。然而,为出国参赛的运动员生产专门饮料的信息被李经伟最先获取,为他捷足先登赢得了时间。获得信息要迅速,这在军事领域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了。

你要学会判断信息。信息的价值往往需要准确的判断。因此,你还要学会分析、选择和判断信息。否则,会劳而无功、贻误战机,造成损失。

王安的兴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60年代末,王安从一份调查报告中得到这样的信息:一般工厂平均每个工人都有价值上万美元的机器和工具帮助其提高效率,而办公室工作人员只有一台几百元的打字机。王安由此分析,认为计算机进入办公室前景看好。他很快决定开发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1975年,王安公司研制成功世界第一台具有编辑、检索功能的文字处理机,计算机办公领域的革命遂告开始。

就在同一时期1BM公司开始开拓另一个计算机应用市场,而且是一个比办公室更大的市场——家庭。该公司研制的个人电脑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功能齐全,迅速占领了广大市场。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王安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十分有价值的信息,用户普遍关注计算机系统的兼容问题。他继续采取封闭式技术路线来发展文字处理系统,结果产品由销到滞,逐渐失去了用户。1992年8月18日,曾是电脑骄子的王安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

看来,对先机的分析判断十分重要。经济商场如同战场。面对激烈的竞争,如果信息不能及时反映到管理的决策部门,则作出的决策是“事后诸葛亮”,就没有作用;如果信息判断不正确,就可能使决策者作出错误的决策,这种决策必然对实践起破坏作用。

作为宏观管理机构,需要准确运用信息作出决策;对于个人来说,同样如此。

1985年,只身到美国留学的周励,踏入异乡时身边只有40美元,举目无亲。她曾在美国人家里做保姆,在中国餐馆里端过盘子。在短短不到4年时间里,她已创立了自己的公司,经营上千万美元的进出口贸易。她的成功,也是得益于信息效应。一次偶然的机遇,她在美国的一个商店里发现一种新的商品——韩国产的木珠门帘。这种门帘,在美国要30美元一条,而在中国,在周励的记忆中,原料几乎不需要多少钱!她决定做木珠门帘生意,当即到商店记下了门帘的尺寸、款式,并通过传真同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联系,向美国D.C进口公司卖出了50个货柜的款式全新、质量优美的木珠门帘。短短几年,韩国的木珠门帘几乎不见踪影。

信息是财富,信息也是机遇,信息让周励一举获得成功。信息改变周励的命运,也改变了她的人生。

十三、丰富的人生经历拥有机遇

独特的经历,丰富的见识,给许多名人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这种生活基础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支持着他们事业上的奋斗。再加上他们的悟性、努力和其他条件的配合,终于成为众人瞩目的成功人士。

毕淑敏,是在近些年来文坛上颇受好评的一位女作家,其细腻优美的文笔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她的中、短篇小说曾多次获奖,并被《新华文摘》等权威刊物转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品位。

回顾毕淑敏的成长历程,除了她良好的文学功底外,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成功要素便是,她有着独特而感人的生活经历。

在毕淑敏就读于北京外语学校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由于学校的课程都停了,她便有了时间来阅读中外名著。为了给宿舍的同伴们讲这些故事,她每本书都看得格外认真,接着又用自己的语言娓娓道出。几十年后,毕淑敏的一位朋友对她说,你在那个夏夜所讲的《笑面人》是世界上最好的《笑面人》,我从来没有听过比这再好的故事了。这为毕淑敏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丰厚的文学功底。

然而,说来也许有人不信,直到毕淑敏35周岁时,她才发表了处女作,并萌发了进一步创作的冲动,开始了艰难的文学路。她对自己说:“你既然来到了这里,你就要让世人知道这里。”她要用自己的笔写下自己的经历,写下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毕淑敏的经历是很独特的。

首先,她是一名医生。在她的人生的前半段,与文学是无关的。每天她面对的不是书籍和稿纸,而是病人与伤口。

其次,她是一名军人,她所经历和面对的是艰苦的军旅生活,是牺牲和奉献,是意志与奋斗。

最后,她是在青藏高原上的阿里当一名军医。青藏高原,这是一块荒凉而神奇的土地,冰山和风暴、牦牛和湖泊,都使它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这里又是最为艰苦、最为危险的地方,随时都可能面对死亡,随时都会目睹死亡。那么,我们的战士在这里做些什么?想些什么?有哪些幸福、哪些痛苦?……这些都是为世人所不知的,所渴望了解的。

而毕淑敏经历过这一切、知道这一切。

雪山高原上的独特经历,成为毕淑敏创作的最初素材,在她的作品里,既有对高原自然环境的瑰丽多彩又令人惊心动魄的描绘,又有对人类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尊严、情谊与高贵的赞美,令人不忍释卷。她在港台获奖的小说《翻浆》就是以她在青藏高原上的一段乘车经历为主要背景的。

于是,转业回到北京的毕淑敏,在工作之余拿起了手中的笔,开始了她弃医从文的人生追求,她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她成功了。

正如毕淑敏在她的一篇文章中所坦陈的那样:

“我想用我的笔,告诉世人一些风景和故事。”

“记忆在蛰伏了多少年后苏醒,将高原的生命与鲜血铺陈于我面前。”

“我在高耸的雪山上开始了我为医的生涯,雪山也将它的身影,倾泻于我的笔端。”

她说:“我与雪山有缘。”

所以,请珍视你的经历吧。

如果你还年轻,那就不妨去试着尝试各种各样的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自己的财富,终有一天,它会给你带来人生的辉煌!

一个人要取得机遇,丰富的知识往往也是必不可少的。纵然有人天生意质,如果不注意后天学习,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终究成不了气候,最后不免于落个王安石《伤仲永》文中那个神童的平庸结局。

如果你也想获得成功,那就请你也牢记“十年磨一剑”这句话,把它贴在你的案头,日日勉励,身体力行。终有一天机遇会像一道彩虹出现在雨后的天空。

十四、机会在适合自己的土壤中

时代所给予我们的机遇绝不是一种虚幻的、难以把握的东西,它们往往通过我们周围的一些具体的事和人体现出来。

我们发现,在名人的成功历程中,总有一些至关重要的人物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善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是他们把握历史性机遇的关键性的一步,也是他们最终成名的要素之一。

这其中的道理是不难理解的。一个人想要取得某种成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而这些条件的客观方面却往往掌握在别人的手中。接受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就像一颗优良的种子不拒绝一块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势必会加速一个人的成功,有时甚至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和著名篮球运动员郑海霞的成功经历就很好地证明这一点。

单田芳是一位深受广大听众喜欢的评书艺术家。调查统计表明,他在海内外的听众已达6亿之众,这确实令人惊叹。

然而,单田芳走上评书事业的道路却是与他善于接受别人的帮助分不开的。如果分析得更深入一些,则是因为他遇到了一个好的时代。

单田芳出生在一个评书世家。在旧社会,这是一个卑贱的职业。为此,单田芳的父母痛下决心,决定改换门庭,以读书续世。

1953年,单田芳顺利地考入了大学。然而,这一年,他却患上了严重的痔疮,先后动了三次手术,耽误了许多功课,怎么办?单田芳陷入了深深的迷惘和懊恼之中。

然而,这一年已是新中国成立的第四个年头,新中国的诞生也产生了人的观念和地位的巨大转变。曲艺演员在当时不仅收入丰厚,而且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单田芳的母亲王香桂就曾相继受到周恩来等高层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于是,单田芳的父母重又萌动了栽培他学艺的念头,并动员了评书界的几位前辈,。每日以理晓之,以情动之。

虽然单田芳当时并未料到他会有如此辉煌的未来,但鉴于形势,他还是明智地听从了劝告,改弦易辙,并于1954年正式拜著名评书艺人李庆海为师,走上了从艺之路。不久,便声名远扬。

文革开始后,率真耿直的单田芳因说真话而受到批斗。造反派的毒打打碎了他的满嘴牙齿,窝火带憋气毁坏了他的嗓音。以至到文革结束时,单田芳已不得不面临再次改行的问题。

然而,命运又给了他一次绝处逢生的机遇。70年代初,著名女评书演员刘兰芳的一炮走红,使得鞍山曲艺团的领导不禁想到了单田芳。在他们的帮助下,单田芳很快被送进医院,经过手术终于又发出了现在人们再熟悉不过的沙哑的声音。

经过一番艰辛的努力,46岁的单田芳终于又站起来了,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硕果累累,成为一代名家。

而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郑海霞,她的成长更是离不开她一生中所遇到的三个“慧眼识珠”的伯乐:第一位伯乐,便是郑海霞的哥哥,他写信给河南省体委,从而引起了上级对郑海霞的重视;第二个伯乐,则是商丘体校的方炳银教练,他初步培养了郑海霞的运动素质;第三个伯乐,就是武汉部队文化训练处的王新华教练,他把郑海霞带入了篮球运动的殿堂。

郑海霞的表现的确也没有让他们失望,因为她懂得把握机遇。她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教练,您说我该怎么做?”然后,她便用行动一丝不苟地去完成。

把握机遇,善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是郑海霞由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女变成一名世界级篮球明星的奥秘之一。

世界上有许多事是急不得也怕不得的,它需要耐心地等祷,耐心地准备。许多名人的一举成功正得益于此。他们往往可以蛰伏很久而一旦机遇来临,则又会毫不犹豫地将之牢牢地掌握在手中。正是古人之所谓:“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好高骛远的人,就是想飞的人,就是想一鸣惊人的人,就是对机遇不依不饶地去争取的人。只有这样的人,加上好的时代环境,才会获得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