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帝王故事知中国历史
28119500000029

第29章 汉光武帝刘秀——光复汉室

人物档案

所在朝代东汉

生卒年月前6-57

在位时间25-57

人物简介

光武帝,姓刘名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世孙,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秀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在昆阳以莽军。公元25年称帝,死于公元57年,时年63岁。

兴汉室,参加绿林起义军王莽篡权后以新代汉,托古改制,向。因此,光武帝致力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厚予爵禄而禁止其干涉政务;对诸侯王和外戚也多方限制;行政体制,则仍置三公,事归台阁;减省地方官吏。在陇中蜀地(今甘肃东西及四川部分地区)平定之后,光武帝决定致力于发展社会经济,安抚周边少数民族。

光武帝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以安定民生。他下诏恢复了西汉景帝时期三十税一的旧制,并把公田借给农民耕种,提倡垦荒,发展屯田,安置流民,娠济贫民。这样一来,东汉初年的封建租赋役负担,比西汉后期和战争期间都大大减轻。农民安居乐业,生产得到了大大恢复。同时光武帝还妥善地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光武帝统治期间,东汉的农业、手工业都得到了大大发展。铁制农具的改进,牛耕的普及,水利工程的广泛修建,使生产技术大大提高;冶铁技术的改进,使铁的产量大为增加;精美的铜器、漆器、丝织品反映出高超的手工业工艺;通都大邑商业繁荣,商人的足迹远至西域和国外。

经过刘秀几十年的治理,东汉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历史上称之为“光武中兴”。

龙文小百科

西汉末年,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批农民丧失土地,有的成为地主豪强的徊农,更多的则完全被排挤出生产领域,成为辗转沟壑的流民,甚至於为奴婢。

公元18年,山东琅邪(今山东诸城)人樊崇,在莒县(今山东莒县东北)集合饥民百余人起义,占据泰山,附近农民纷纷响应。不久樊崇的同乡逄安、东海人徐宣和谢禄等都率领群众参加,起义队伍猛增至数万人。他们以泰山为中心,转战山东,到处捕杀官军,没收地主财物,严惩恶霸地主。

樊崇领导的起义队伍,都是纯朴农民。他们没有文书,没有号令,也没有旗帜和标识,领袖和普通老百姓平等相处。其中职位最高的人被称做“三老”,其次是“从事”,再次是“卒史”。这些都是原来对乡闾小吏的称呼。他们互相之间以“巨人”相称,表示地位平等。他们约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作为起义队伍的纪律这支起义军屡败王莽的地方军。王莽派太师王匡,率大军前往镇压,被打得落花流水。为了和王莽军队区别开来,他们把眉毛涂上红色,因此被称为“赤眉军”。赤眉军纪律良好,当时流传的歌谣说:“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起义武装和王莽官军的爱憎。此后赤眉军活动于今山东、江苏、安徽、河南诸省交界的广大地区,声势越来越大。

在赤眉军起义的同时,全国农民起义军还有铜马、大肜、五校、高湖、檀乡、五楼、富平、获索等二十余支。其中力量最强的一支,是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王匡(与王莽之侄同名)、王凤领导的队伍。他们以绿林山为基地,因此被称为“绿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