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帝王故事知中国历史
28119500000033

第33章 魏文帝曹丕——文武之才

人物档案

所在朝代三国

生卒年月187-226

在位时间11220-226

人物简介

曹丕,三国时期魏国君主’文学家。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的次子。公元220年废汉献帝自立,国号“魏”。执政期间,他继续推行曹操的恢复和发展生产的策略,确立了“九品中正制”;他删节汉律令,制定“魏法”。

文武之才

相传曹丕出生的那一天,13只大雁盘旋鸣叫于曹家大院上空。隆冬时节有此吉兆,曹操甚喜。正是这位生于军旅之间的曹丕,自幼娴习弓马,史汉诸子百家也多有阅览。曹操因此把他与其弟曹植看做是最有出息的儿子。

这年春天,曹操带着曹丕和曹植回药都(今安徽亳州)祭祖。

药都的春天别有风致,清绿的涡水像温柔的处子轻盈地在河床上涓涓流淌;风儿吹起,两岸的花香沁人心脾,使人醺醺欲醉。

在药都城南郊的祖茔祭扫之后,曹操一行人便策马向北,沿涡河游览。曹操诗性大发,令曹丕和曹植每人各写一首临涡之赋。

一会儿,曹丕来到曹植面前,索看其赋。只扫一眼,便惊讶道:“怎么不谋而同!”曹植很是吃惊。曹丕便说:“我拿给你看。”不一会儿,便从侍从手中拿来。曹植一见,墨迹犹湿,果然一样:

“荫高树兮临曲涡,微风起兮水增波散茎柯,春水繁兮发丹华。”

鱼颉颃兮鸟逶迤,4雄鸣兮声相和;萍藻生兮曹植豁然言道:“既是一样,我的就不呈父亲了。”于是,曹丕扬鞭策马,追上向东而去的曹操。曹操一看,眉飞色舞道:“果不辱曹氏门第!”曹丕是一代文学才人,并有相当的成就。他曾写下了《燕歌行》等中国较早的优秀七言诗,所着《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曹丕不仅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对军事也颇为精通。曹操与袁绍相峙官渡之后,曹操在家乡药都募兵储势。但此时的曹氏,可谓兵少将寡,难以威慑袁绍。曹丕便对其父曹操说:“实则虚,虚则实。可令城中驻军以城中心为起点,从城下把东西南北四门挖通。”曹操开始不解何意,但他相信曹丕,就令其督挖。用时一年零三个月,挖成纵横交错、攻隐自如的隐兵道。

个被迫禅让帝位的汉献帝

随后,曹丕就把数量不多的士兵,从暗道悄悄地送出城外,再从城外通过隐兵道进入城内,反复如此,迷惑敌人,出奇制胜。

自此,曹操神兵百万之说遍传天下,所遇敌手无不未战先怯。

逼宫禅位,自立为帝

公元220年10月,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自立为帝,国号魏,改元黄初,将都城由许昌迁至洛阳。

曹丕在位期间,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与西汉用宦者充任中书不同。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的责任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在他统治之初,三公很少干预朝政。

鉴于东汉皇太后干预朝政和外戚之祸,曹丕定下政令:妇人不得干预朝政大事,群臣不得奏事太后,皇后族人不准担当辅佐朝政的官职。曹丕还采取了控制藩王的措施,各藩王都“不闻邦国之政”;所封王国,土地荒瘠,人口寡少,军事力量极弱,并专设官吏对他们进行监督,目的是防范帝位争夺。为防止统治秩序混乱,曹丕下诏:敢有沿袭东汉旧习,子弟为父兄私自复仇者,皆遭灭族之罪;除谋反大逆之外,对敢行诬告者,“以其罪罪之”。

他又建立并推行九品中正制,力图把任用权从大族名士手中收归朝廷。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巩固了魏国统治。

龙文小百科

曹植(192-232年),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

曹植自幼颖慧,年仅10岁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得以立为太子。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

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在曹丕登基的最初两年内,对他的打击尤为酷烈。曹丕通过使者”和一些地方官,两次制造口实,给他以贬爵削邑的处罚终黄初之世,他一直在受迫害的阴影下生活。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曹继位,即魏明帝。曹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好转。

曹植曾多次上书,要求得到任用,希望为国家效力,并向曹陈述过于重用异姓大臣的危险,但曹只是“优文答报”,却无采纳之意。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卒谥思,“陈王”或“陈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