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新婚知识读本
28131900000026

第26章 婴儿的日常护理(3)

由于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缺陷,皮肤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容易破损,分泌杀菌及溶菌物质少,肠壁通透性高,脐部又是对外“开放的门户”,脐带组织富含胶质等均为病菌入侵、繁殖提供了条件。新生儿细胞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胸腺发育不良,影响免疫功能的建立,因此对微生物侵袭特别易受感染。由于白细胞歼灭细菌的能力差,细菌入侵后机体的防卫能力也低,所以新生儿感染后如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发展成为败血症。早产儿的免疫功能更不完善,因此败血症的发病率更高。

细菌可经许多不同途径侵入机体,胎儿出生前母亲患病或羊水污染,病菌既可通过血液侵入胎儿机体,也可因胎儿咽入或吸入污染的羊水,使病菌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进入体内,出生过程中可因羊膜早破,羊膜腔感染或助产过程中消毒不严所致,不仅使胎儿有吸入污染羊水的机会,而且可抑制吞噬作用,使宫内感染更易形成。出生后的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皮肤、脐部和口腔黏膜,呼吸道等,使病菌侵入。

细菌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后,使内脏发炎化脓,在心、肝、脾、肺、肾及骨关节等处最易受累,形成全身多数脓肿。细菌的毒素作用于毛细血管,可引起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现象。新生儿败血症缺乏急性症状,轻重也不一,多数小儿在疾病初起时症状常不明显,一般有神萎、拒奶、溢奶、哭声低弱,随之而来的是体重不增加,烦躁不安、呕吐、腹泻、发热或无热,腹胀、黄疸、轻度肝腺肿大、贫血等。严重者可骤发惊厥,出现全身中毒症状,面色青灰、呻吟、呼吸困难、昏迷、皮肤花纹,硬肿等。

新生儿败血症常因感染未及时控制而使炎症扩散,产生肺炎、脓胸,化脓性脑膜炎,骨髓炎等并发症。

由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凡新生儿有异常现象而又不能用其它病因解释时,要考虑有败血症的可能。一旦怀疑是败血症,要取血做细菌培养。早期诊断,正确有效地应用抗生素,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七、婴儿皮肤上的脓疱

正常皮肤本身具有抵抗细菌的力量,如保持干燥可成为抵抗细菌侵入的屏障,皮肤不断脱屑可使细菌脱离人体。皮肤也具有抗菌作用如化脓性葡萄球菌对游离脂肪酸特别敏感。新生儿的皮肤柔嫩,角质层薄,抗病能力差,加上覆盖在皮肤上的胎脂,不断分泌的油脂,堆积的污垢,都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最好培养基。皮肤皱褶处潮湿,孩子哭闹时常被擦破,化脓菌易乘虚而入。

新生儿传染性脓疱疮的病原菌大多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早产儿与营养不良的新生儿更易于感染。病灶出现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多见于皮肤皱襞处,均隆出于皮肤表面,其大小如针帽头或稍大,其内容物多透明或稍混浊。

本病常于生后4—10天内发生。开始时于臀部、下肢或大腿上部尿布区发生数个疱疹。初期疱液清晰,但迅速成为脓疱而破裂露出红而湿润的糜烂面,创面干结较慢,痊愈后不留瘢痕。皮肤皱折处,四肢关节屈面、关节腔及其他部位亦可受累。轻者,疱疹局限于较小区域且不再陆续发生新疱,无全身症状,经治后约10天左右可痊愈。重者,新的脓疱大量接踵泛发,不同阶段的皮疹同时存在,黏膜亦可受累,且可伴有继发感染及全身症状如发热,体温不升、腹泻、体弱,消瘦、贫血等,当感染扩散引起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病时,则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对病儿的处理应做好隔离,立即进行脓液培养,鉴别菌种,做药敏试验以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局部可涂0.5%新霉素软膏或1%龙胆紫溶液,并在患处向四周正常皮肤每隔2—3小时涂50%酒精以减少自然接触传染的机会。

为预防脓疱病,对新生儿的胎脂不应于生后立即擦去,因为胎脂能补偿角质层不足,对皮肤有保护作用。生后一周内新生儿应用无菌的矿物油或棉子油轻轻将会阴,皮肤皱折处(颌下、腋窝、腹股沟等)的胎脂擦掉。身体其他部位的胎脂应全部保留直至脱脐前。新生儿皮肤皱折处应保持干燥,防止糜烂。生后洗澡宜用柔和、无刺激的香皂,每次洗澡后应将香皂用水冲洗净,并用柔软毛巾擦干。新生儿皮脂腺不发达,皮肤油脂较少,但也不必涂搽油脂以求滋润,因油脂会堵塞皮脂腺毛孔和汗孔,不利排泄,易生痱子,易于积菌感染脓疱病,同时也妨碍皮肤的呼吸作用。小儿穿用的内衣、被单、尿布应以细软的棉布为宜,若用旧布制成内衣,既节约又适用。羊毛内衣容易致敏而引起皮炎,最不适用。丝和人造纤维物质亦偶有致敏作用。要注意居室通风换气,加强消毒隔离,保持一定室温,不要将小儿包扎过紧,尽量使其舒适少哭,经常保持皮肤干洁。

八、宝宝“尿布疹”的防治

新生儿尿布疹也称“臀红”,属于新生儿常见的疾病。此病多见于臀部、肛周、外生殖器及大腿内侧。轻者仅有轻度皮肤发红,重者可见界限分明的丘疹,甚至发展为小水泡和脓疱,破裂后易引发皮肤感染。

其发病原因,可能与大小便经过湿透尿布,产生出氨并长期刺激皮肤有关,尤其屡次排稀便,更换尿布不及时,或尿布用肥皂洗涤未冲洗干净带有肥皂碱性刺激,或用不透气的像皮尿布等均易发生尿布疹。

新生儿尿布疹是完全可以预防的。要使用干净、清洁的尿布,尿布要勤洗勤换,便后要擦洗臀部,并涂抹凡士林等油剂,保持皮肤透气和干燥。要预防尿布疹的发生,关键要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

九、“四六风”就是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俗称锁口风、脐风、七日风、四六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多见于旧法接生的婴儿。

破伤风杆菌是一种不喜欢空气的细菌(医学上称为厌氧菌)。此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分布甚广,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年,也可在家畜及健康人粪便中发现。在缺氧环境中生长繁殖,产生外毒素。在接生时,如用污染了破伤风杆菌而严格消毒的用具来处理脐带,或在护理时不注意清洁,使破伤风杆菌进入脐带,也可能因用未消毒的棉花或旧布包裹脐带而引起。新生儿脐带不久便坏死,局部含氧量低,有利于厌氧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破伤风杆菌产生的毒素侵害神经组织,因而产生各种症状:患儿出现牙关紧闭,不易塞进乳头,多哭闹,易被惊动,口吐白沫,四肢肌肉强直,面部肌肉痉挛形成苦笑面容。严重者咽喉肌肉痉挛,全身缺氧引起青紫窒息。发病初时不发热,以后体温在38—40℃之间,痉挛发作越频繁,抽搐时间越长,病情就越重,如抢救不及时往往引起死亡。

破伤风杆菌侵入体内一般不立即发病,当破伤风杆菌繁殖到一定数量,能产生一定量的毒素才开始发病,这段发病前的准备时间医学上称为潜伏期,一般为3一14天,以4—6天时发病最多,潜伏期越短,病死率越高。

破伤风杆菌侵入机体产生新生儿破伤风必须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有皮肤伤口;第二,必须有缺氧环境。因此,新生儿破伤风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严格消毒,无菌操作,重视脐部清洁及护理,实行新法接生。对于来不及消毒的紧急接产应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已经发生破伤风者,应立即护送医院治疗。

十、宝宝腹泻的防治

新生儿腹泻也是一种常见症状之一。表现为大便稀薄,水分多,呈蛋花样或绿色稀便。严重者为水样便,粪质很少。同时排便次数增多,每日5—6次甚至多达10余次。

腹泻的原因很多:病毒或细菌感染,喂奶量或乳汁含糖量过多,受凉、对牛奶过敏或肠道缺乏消化吸收乳糖的酶。肠道外感染,如脑膜炎、肺炎、中耳炎,肝炎和肾盂肾炎也可伴有腹泻。新生儿腹泻后果非常严重,病儿很容易发生类休克状况,产生严重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其中新生儿流行性腹泻常常因为其症状重,病程长,并在儿童群中形成流行,则被认为是最严重的一种新生儿腹泻。这种腹泻多由致病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因轮状病毒多发生在秋季,所以也叫做新生儿秋季腹泻。

在腹泻急性期,一般不能耐受乳汁,需禁食6—12小时,给以补充高浓度葡萄糖、电解质溶液。禁食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影响新生儿营养,好转后可逐渐喂以母乳。新生儿体液占体重比例高,当腹泻严重时,容易发生脱水。酸中毒,所以必须要注意补充热能,水和电解质,迅速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同时要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年轻的父母一定要把住病从口入关,注意饮食卫生,加强对孩子的护理和营养,使宝宝能健康的生长。

十一、宝宝出血的防治

因为宝宝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发育不完善,加之其皮肤细嫩,所以机械损伤、饮食原因或疾病都容易引起出血。早产儿更是首当其冲。

有些新生儿于出生后几小时至三日内,皮肤出现出血性红斑点,一般多见于新生儿头颈部及前额部。少数也可出现于躯干及下肢。新生儿出血的发生是在新生儿血液凝血因子不足和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的基础上,因局部浅表静脉受压导致毛细血管壁缺氧,渗透性增加而形成。如孕妇临产时,子宫收缩力度大,对胎儿造成的压力很大,或产程时间过长,导致胎儿局部受压时间延长,或因脐带环绕胎儿颈部,使头面部静脉压增高等情况,均可发生新生儿出血。新生儿出血一般在一星期左右会自然消退,不需做特殊治疗。

新生儿的维生素K贮存量很小,又因其胃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形成,以及其乳汁中摄取的维生素K量不足,出生后一周至10天内易出现维生素K缺乏,故出现新生儿自然出血。其病情轻重取决于维生素K缺乏的程度。严重时新生儿在生后第2~3天发生胃肠道黏膜和周身皮肤出血,出现呕吐物呈咖啡色样,大便呈柏油样等。

虽然引起新生儿出血的因素有很多,但其治疗的方法都大同小异:首先应采取止血,再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存在感染症状者应给予抗生素治疗,然后采取补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