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论角度看,管理的全部过程实质上是信息处理过程。管理者调查了解,听取汇报,阅读资料,就是向自己的头脑里输入信息;管理者对问题的分析、判断以及出主意、作决策、订计划,就是信息加工过程;方案、决议、计划、指示等就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管理者发出指示、命令或管理机关下达计划、颁发条例、规定等,就是信息传递;检查或汇报指示、计划、条例等执行情况,也就是信息反馈。因此,要想提高管理效率,完成管理任务,实现管理目标,必须重视信息及其管理。
(第一节)信息与管理信息
信息的概念
传统、习惯的说法,信息指消息、音信等,但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联系,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说,目前对信息概念的认识,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可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哲学家认为信息是认识的基础;在系统论中,信息被认为是一个系统的组织化程度;在控制系统中,信息则是一种普遍联系的形式;物理学家认为它是熵的理论;数学家认为它不过是概率论的发展;信息论中,信息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的不确定性减少;从自然社会方面看,信息是物质借助能量发出的信号;从人类社会实践方面看,信息给予人们的是知识、智慧,等等。
《经济信息与管理》的作者,黄学忠对信息作了如下前定义: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表征,也是客观事物状态经过传递后的再现。他说,信息并不神秘,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大至宇宙空间星群,小到微观世界基本粒子,天空中的风雨雷电,市场中各种商品供求的动态变化,企业的产品和报表、图纸资料,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变化,等等,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信息反映出来的。例如,“山雨欲来风满楼”,“风满楼”作为一种“山雨欲来”的信息,正是“山雨欲来”的表征。这一信息揭示了“风”和“雨”这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又如,某一企业生产出一种新产品,经过电视、广播或报刊广告宣传,人们就获得了这一新产品的信息。
关于信息的基本性质,钟义信归纳了以下几点:1.普遍性,信息在宇宙中是普遍存在的;2.无限性,在整个宇宙的时、空中,信息是无限的,即使在有限的空间中,信息也是无限的;3.相对性,对同一个观察对象,不同的观察者可能获得不同的信息;4.转移性,信息可以在时间或空间上从一点转移到另一点;5.变换性,信息是可以变换的,它可以由不同的方法来表示;6.有序性,一方面,信息本身可以作为系统有序性的度量,另一方面,信息可以用来增加系统的有序性;7.动态性,信息具有动态性质,一切活的信息都会随着时间而演化,因此,信息是有“寿命”的;8.转化性,从潜在的意义上讲,信息是可以转化的,它可以转化为量,也可以转化为时间,还可以转化为其它许多东西。
信息与情报有所不同,“信息”概念很广,它与“物质”、“能量”是并行的,而“情报”的概念就较窄,它可以说是某种狭义的“信息”,是有关某个专门方面(如军事的、或科学技术的)的资料、报告之类的“特定信息”。从逻辑学的观点看,“信息”可以称为“属”概念,“情报”则是“种”概念。信息比情报的外延大得多。但是,在某种场合,信息与情报是通用的,科技信息、市场信息,也可以称为科技情报、市场情报。
信息和材料、能量被称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能量向人类提供动力;信息向人类奉献知识和智慧。材料、能量和信息,三位一体,互相结合,互相依存,不能绝然分开。人类为了表达各种各样的信息,创造了语言、文字及各种信号系统。人类既可以利用直接信息,也可以利用间接信息,以便消除知识的不确定性,改变原来不知或知之甚少的状态。人类通过获取、积累、利用信息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促进大脑的发达。
信息的特征
无论无机界、生物界,还是人类社会,信息虽然千差方别,但都有着与物质载体不可分割的特征。也就是说,没有物质载体就没有信息。其具体特征有以下几方面:
(一)信息的真实性。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信息是可以被感知和识别的。人们可以通过感官直接识别,也可以运用各种仪器、仪表和传感器等手段识别,虽然还有许多信息不能被识别,但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是可以逐步被认识的。信息的真实性,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及本质特征,不能人为地夸大、缩小。信息的真实性越强,有用程度就越高;反之,则越小。
(二)信息的传递性。信息非常活跃而不受约束。信息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载体,经过传递才为人们所感受和接收。因此,传递是信息的一个要素。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表情、动作、报刊、书籍、电话、电报、广播、电视等方式、手段传递信息。电视广播卫星的出现,使我们几乎可以看到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实况图象信息。计算机的出现,为人类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供了方便条件。
(三)信息的时效性。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信息有很强的时效性。事物变化越快,信息的时效性就越强。如果信息失去了时效,传递很慢,就变成了没有用的信息。信息的发出、传递、接收时间要少,速度要快,以便充分利用。在战场上,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哪一方及时掌握了可靠的军事情报;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及时占有真实的供求及价格信息,则往往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成败。
(四)信息的共享性。信息扩散之后,信息载体本身所含的信息量并没有减少,无论发出者,还是接收者,都可以享有同一信息。例如,A把一个想法或消息告诉了B,A和B共有这种想法或消息,而A把一支笔送给B,则A就没这支笔了。一个人写了一篇文章,登在报上,上万人看了就都能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由于信息具有共享性,人们往往通过广泛地交流信息,互相启发,从而加速了新的科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五)信息的可扩充性。任何具体形式的物质和能量都是有一定储量的,但信息资源却不是这样的,它会不断地扩充,而且越来越多,迅速增长。据有的学者测算,现代科学技术在50年代增加一倍的时间是20年,在60年代则是10年,到70年代末,已缩短到了3年。现在,全世界每小时就有20项发明创造,每年发表的科学论文高达2000万篇以上。
(六)信息的可压缩性。这是指信息可以归纳、综合、精炼、浓缩。例如,人们可以把许多复杂的事例总结为一条定理,可以把大量的资料、数据归纳成一个方程式,还可以把实践经验总结出来,写成程序手册。人的大脑处理信息是思维活动;用计算机处理信息,要靠人编制的软件来实现。
管理信息
管理信息是指人类社会管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情况的各种消息、情报、数据、资料的统称,它是人类信息的一种。在人类社会,共同的生产劳动或社会活动,客观上要求必须有管理,人需要管理,物需要管理,事需要管理,管理可说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人们拟定方案、进行决策、制定计划,必须占有信息;进行组织、指挥必须依据信息;人们借助信息使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之间发生联系;对社会各种活动的检查、控制,也都离不开信息。总之,信息与管理是不可分离的。
管理信息除了具有一般信息所具有的特征外,它还具有以下具体特点:1.社会性。管理信息不同于自然界的原始信息,诸如雷鸣、电闪、鸟叫等等。管理信息是为管理活动服务的,离不开人类社会。2.系统性。管理信息一般不是零星、紊乱的,对它的收集、加工、传递、存贮、检索、应用,是通过有组织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的。3.有效性。它是为管理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和存在的。因此,被人们称为“特种资源”和“无形财富”。同时,它具有更强的时效性。4.目的性。信息的发出、传递、接收,加工、贮存等,都是为管理服务的。5.连续性。管理活动不是静止的,管理的对象变化无穷,信息生成速度快,因此,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必须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6.管理信息与信息载体不可分割性。管理信息必须借助于语言、数字、声波、光波图象、电传机等手段才能进行传递。
管理信息的种类
(一)按信息的空间划分,有管理系统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二)按信息产生的过程划分,有原始信息和加工信息。前者也称直接信息或一次信息,如在管理活动中直接产生和记载的原始单据、凭证、数据、记录等。后者也称间接信息或二次信息、三次信息,它是对原始信息按照一定目的、要求、原则经过分类、整理、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如管理系统内部的报表、文件、计划、制度、规章等等。
(三)按照管理信息收集的渠道划分,有正式渠道信息和非正式渠道信息。前者如来自国家机关和上级的通知、指示、计划,下级的请示、汇报,同其它部门的信息沟通及从各种会议取得的数据、资料、情报等。后者指通过非正式组织或人际关系取得的信息。
(四)按信息发生的时间划分,有历史信息、现时信息和未来信息。这三者均为管理者进行预测、决策和制定计划提供依据。前二者是已经形成的,是客观管理活动的真实记录;而后者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包含主观预测成份。
(五)按管理的过程划分,有决策信息,即管理者或管理机关拟定方案,进行决策所依据的信息资料及其下达的指令性信息;反馈信息,指执行者或执行机构发出的、向上级汇报的关于执行情况的信息;控制信息,指管理者根据反馈信息所制定的、旨在纠正执行结果与决策目标的偏离的信息。
(六)按信息来源稳定程度划分,有固定信息,如规章制度、法规条例、历史数据等;有流动信息,如反映管理系统不断变化的原始记录、凭证等;有偶发信息,即管理系统及其外部环境偶然发生变化的信息。
(七)按信息载体划分,有文字型信息,如油印、铅印的文献资料;有直感型信息,如讲演、录音、图画、幻灯、电影、电视等;有缩微型信息,如缩微胶卷、实物型信息(如产品样品)等。
(第二节)信息在管理中的重要功能
管理职能的发挥一点也不能离开信息。信息是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人们获得信息的实质
黄学忠对获得信息的实质写了以下四个方面:1.不定度减少。所谓不定度,就是指我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存在着不肯定的程度。人们获得了信息,就意味着获得了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变化和特征的一种认识,因而就相应地减少了对其认识的不肯定程度;就增加了把握性。2.未知度减少。未知度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不知道的程度。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变化的认识是经历从不知到逐步知之的过程。如果获得的信息越多,那么,对事物及其变化的未知程度就越少,对其运动的规律认识就更深刻,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从事管理活动。3.疑义度减少。疑义度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运动和特征在认识上存在着疑问的程度。信息的功能就在于消除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某种疑义。疑义减少直至消失,就取得了正确认识。4.混杂度减少。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哪是本质,哪是现象,往往是混杂的,影响一项管理活动及其成果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哪是主要的,哪是次要的,也常常是不好区分的。人们在进行某项管理活动之前,如果获得大量的与此项管理活动有关的信息,并经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研究,就能分辨出本质与现象、主要与次要,就能减少混杂度而增加清晰度,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使管理活动顺利进行下去。
信息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条件
信息是管理系统的灵魂,是管理者决策的依据,如果没有信息,管理活动就无法进行,整个系统就会混乱,就根本谈不上管理现代化。
以企业为例,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就要降低成本;要降低成本,就要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就要进行科学的管理。企业的资源有人、财、物和技术、时间、空间、信息等七项。它们共同构成企业系统。
在企业,除了人的流动(如调出、调进,工作任务的变换、工作过程的相互联系等)外,还有三种东西在同时流动:一种是物质流,如产品的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等;另一种是价值流,如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不断地周转;还有一种是信息流,如下达的指示、计划、进度安排、调拨单据、结算帐单、任务完成情况的汇报、统计报表、工作调令等等。这其中,信息流对人流、物质流、价值流起主导作用。具体说,一是指挥作用,整个管理系统和各个子系统的发展方向、速度、阶段都要按照控制机构发出的信息,规定的方向、时间、具体任务(指标),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例如,业务科室发出的物资调拨单,仓库就要如数发出。二是反馈作用,即信息向相反的方向传送。对人流、物质流、价值流的流动情况、流动结果同预定的计划、目标、标准、定额、要求、指令等进行对照,如果发生偏差,就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或机构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适时地调整,以纠正偏差,保证人流、物质流与价值流的流动状态最优化。
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是紧密相联系的。管理现代化的实现必须以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化为前提。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化的实现,应做到:信息收集制度化、信息形式标准化、信息传递规范化、信息内容系统化、信息储存档案化、信息工作秩序化。
信息是决策、计划的依据
决策的正确与否对管理工作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正确的决策固然有多种因素,但其中主要的还是取决于对所需信息掌握的程度,信息不真实、不全面、不及时,就会导致决策的失误。从决策的过程来看,首先收集信息,根据信息资料分析、判断事物未来变化状况、发展趋势,然后确定目标;其次。根据收集到信息、资料、进行推理、判断,拟定出若干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最后,综合各种信息,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选择一个较好的方案。可见,信息贯穿于决策的整个过程,它是决策的依据、“原料”,而最后的方案可说是对信息加工后的“产品”。在决策实施过程中,还必须随时收集、掌握事物正在发展、变化的新信息。同时。决策是否正确,还要靠实践检验,这必须通过反馈信息来评判。如果决策与实际情况有差距,或决策时虽是正确的,但事物发生了新的变化,这时就必须根据反馈的信息对原决策进行调整、修正。
管理系统制定计划前,首先进行科学的预测,而预测是以信息为基础的。预测是对过去、现在的有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用来判断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全过程,也就是收集、加工、传递、利用有关信息的过程。因此说,信息是编制计划的基本“原料”,离开信息及信息性的数据、资料,所编的计划等于闭门造车。
信息是管理组织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