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新编实用管理学
28133100000068

第68章 管理方法(1)

为了实现管理职能、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确保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采用有效的管理方法。管理方法是连接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之间的纽带,是管理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桥梁。管理方法正确,管理效率就高,管理成绩就必然辉煌卓著。

(第一节)管理的思想方法

科学思想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唯物辩证法。管理者应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去观察、分析、判断、处理管理中的各种问题,防止主观主义、形而上学及“左”的、右的等思想倾向。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法宝,是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与管理工作方法。“实事求是”一语出自东汉初期班固所著《汉书·河间献王传》。他在该书中颂河间献王的治学态度为“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原意是指研究学问一定要掌握充分的事实,然后从事实中得出真实的结论。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这句古语赋予了新的含义。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我们行动的指导。”

实事求是是和主观主义根本对立的。主观主义不从客观实际出发,不从现实可能性出发,而是从主观愿望出发,夸大主观能动性,否认客观规律性,其结果必然达不到管理目标,甚至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为了克服主观主义,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1958年开始的三年“大跃进”,在经济建设方面由于急于求成,刮“共产风”、浮夸风,使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特别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处于崩溃边缘。这两次失误,主要教训是没有从实际出发。“渔人观水势,猎人望鸟飞。”“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陈云同志提得好。“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

(二)理论联系实际。马列主义的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另一方面又要深入实际了解实际,使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在从事管理工作中,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三)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面目,分析它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特点,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具体方法,不能匆匆忙忙地作结论、下指示。

(四)要讲真话、吐真情。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是对每一个管理者的起码要求。在工作中既要讲成绩,也要讲缺点错误,不能报喜不报忧,更不能弄虚作假,文过饰非。

辩证分析方法

毛泽东同志说过:“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一切管理者应坚持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

(一)从联系中全面地看问题。客观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管理者要正确认识事物,有效地进行工作,必须自觉地从相互联系中观察一切现象,克服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思想影响。

(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古希腊有个哲学家说,人不能两次跳入同一河流中。因为河水在不断地流动。世界上任何事物与河水一样,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即使有静止的状态,也是相对的。一切管理者要自觉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反对形而上学静止不变的观点,防止思想僵化。我们观察事物,不仅要看到它的过去和现在,而且要研究事物的未来,它将要向什么方向发展?又怎样发展?

(三)坚持“两点论”。“两点论”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一切、分析一切。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活动中,既要看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又要看到它的非主要矛盾;在研究和处理任何一种具体矛盾现象时,既要看到它的主要方面,又要了解它的次要方面;既要思考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既要明白它的过去历史状况,更要懂得和掌握它目前的实际情况,还能预测它的未来趋势;既要了解这个事物自身固有的本质特征及其运动规律,还要洞察它与周围事物之间存在的种种关系。总之,要求人们必须在对立统一中思维,不仅做到知其一,还要做到知其二,知其多,这样就可避免片面性。

(四)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是复杂的。一方面,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另一方面,相同或相似的现象,又可能反映不同的本质。通常遇到的假象,就是以歪曲的形式反映了本质。为了充分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我们要充分了解事物的现象,并分析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观察、体验、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系统分析的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是从全局出发,对系统内外各种联系及其规律性进行分析,找出合乎目的的最佳方案,以制定指导人们行动的方针和计划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已不是只停留在一般哲学的论证和说明上,它是与数学及其它工程理论’方法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严格的独立的科学方法。它已广泛用于管理的各种领域。这种方法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整体性;二是综合性;三是逐步数学化。系统分析方法一般包括五个步骤:一是研究、制定系统的总目标,一切都要围绕这个总的目标去考虑;二是为实现这个总目标要设计出若干可行的方案;三是根据设计出来的方案分别做出模型以模拟系统的实际情况;四是根据模拟的数据进行方案比较,选出最佳方案;五是确定系统结构的组成及相互关系。以上五个步骤都是统筹全局、立足整体,把整体和局部、分析和综合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整体的最优化。系统方法要求管理者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的管理对象,了解它所处的环境、具备的条件、发展的方向,明确整体目标,并围绕这个整体目标展开管理,随时注意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相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按客观规律办事

在客观规律面前,可以说是“顺之者则昌,逆之者则亡”。人们对于客观规律,虽然不能创造、不能改变,但可以掌握它、利用它。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自觉的能动性。

斯大林有一句名言:“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管理工作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具体条件而制宜”。如果思想超越了现实条件,离开了当前大多数人的实践,就是“左”的表现;反之,思想不能随着变化了的情况而前进,就是右的表现。

在管理活动中,离不开“物”与“人”的关系。一方面,要承认物是经常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人的活动绝不能离开必要的物质基础,总要受到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如果只见人不见物,就会陷入唯心主义、唯意志论的错误。另一方面,人又不能消极地适应客观世界,做客观世界的“奴隶”,而应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在实际工作中,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

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求一切管理者必须重视科学、按科学办事,一定注重实际效果,反对脱离实际的“大哄大嗡”和形式主义。

善于走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用群众观点来指导认识和实践活动。毛泽东同志把群众路线作了如下的概括:“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意见),又到群众中宣传解释,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1.坚持群众观点,把群众观点作为认识和工作的出发点。2.紧密地联系群众,言论和行动要符合人民群众利益,为人民群众所拥护。把领导者的活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活动结合起来,使群众自觉地积极地参与行动,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力。3.制定行动目标、策略和计划等,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4.在一切实际工作中,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5.在一切工作中,反对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因为命令主义“超过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尾巴主义“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

身居高位的管理者,要把人民授予的权力,用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而决不能为自己谋私利。领导机关制定的方针政策要合乎民意,顺乎民心。开展各项工作都应走群众路线,但不能滥用群众运动的形式。

(第二节)管理的行政方法和法律方法

管理的行政方法

(一)行政方法的含义及特点

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行政方法的实质是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上级对下级的指挥与控制,完全由较高一级的地位所决定。下级对上级的服从是对上级所拥有的管理权限的服从。所以,在运用行政方法时,上级对下级发出的命令、指示或规定,应是依据管理活动的规律性而提出的,不应是上级领导个人主观的念头。

行政方法有以下特点:1.权威性。行政方法主要依靠上级组织和领导者的权力和威信,这种权力和威信越大,管理效果也就越大。2.强制性。下级必须无条件的服从上级的命令、指示和规定。如果上级决策有误,并造成一定后果,应由上级领导者承担责任。3.垂直性。行政命令、指示一般通过纵向的直线下达。非直接上级不能下达行政命令。4.直接性。行政方法依靠行政权力和行政手段直接影响被管理者的意志和行动,而无须借助其它媒介间接发生作用,因而比经济方法更具有直接性。5.保密性。行政命令、指令、计划和规定一般只适用于所属的管理范围之中,往往具有较强的保密性。6.时效性。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包括的内容往往对某一特定对象在特定时间内发生作用。

(二)行政方法的作用及局限性

采用行政方法可以使管理系统达到高度的统一,整个组织的目标、组织成员的意志和行动便于保持一致;可以使纵向信息的传递比较迅速,可以灵活有效地解决各种例外问题。可以集中统一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力量,保证整个系统计划、目标的实现。能够有效地保证社会各部门、各环节在行动上相互协调;可以保证国家对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有效控制,从而保证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和谐、有序。

行政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管理效果易受决策者的影响。高层次决策者拥有管理的全权,由于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实践经验、工作能力等不同,高层决策者难免有失误之处。二是什么事情都听命于上级指示,不利于发挥基层单位的主动精神。三是由于行政层次较多,逐级下达指示、传递信息缓慢,工作效率不高。四是由于按行政区划进行管理,横向联系较困难,有碍于商品按自然流向合理流通。五是由于这种方法具有强制性,容易使行政管理人员犯简单生硬的命令主义和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六是由于行政机构不实行经济核算,不承担经济责任,容易助长那种无偿调拨、无偿供应、无偿支付等“供给制”式的管理方式,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行政方法适用范围最广,无论是社会管理、军事管理、经济管理,还是科研、文化、教育管理,都少不了行政方法的管理。但是,要科学地运用行政方法,不能任意扩大行政方法的管理范围,更不能滥用行政方法,甚至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管理。行政管理人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重视调查研究,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一切决策、指令、计划、规章、制度等,要符合实际情况和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在授予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时,要明确应负的责任。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以权谋私的种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管理的法律方法

(一)法律方法的内容和实质

法律方法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法令、制度以进行管理的方法。法律方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法治”。

法律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下述两个方面:1.建立与健全各种法规。法律、法规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及各级管理机构制定或认可并颁布实行的。在我国,它是广大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它通过严格规定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所拥有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严格规定社会经济管理体制和必要程序等,来维护社会各方面的正常秩序,保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的确立。它还可以调整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种社会组织之间在管理活动中所发生的种种关系,进而使管理活动有秩序地发展下去。2.注重司法工作的开展。这是保证法律、法规效力的最关键的手段。司法工作一般由国家的司法机关(检察院、法院、仲裁机构等)按照法律和法规解决各种纠纷和审理案件的执法活动。司法活动要维护国家、集体、公民的政治、经济权益,要及时解决好各企业或单位之间各类纠纷,并要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和职工的生命安全,同各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做不懈地斗争。

法律方法的实质是以实现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为目标,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实行强制性的、统一的管理。在我国,法律、法规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求,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对人民起到保护和促进企业职工发挥积极性的作用。

(二)法律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法律方法的特点:1.权威性。法律、法规是由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管理机关确定和颁布的,各级行政机关、社会各级组织乃至每个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遵纪守法,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2.强制性。它比行政方法的强制性程度更高。各项法律、法规的实施,都得到国家强制力量的保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允许对法律、法规的执行进行阻挠和抵抗。行政方法的强制性则要求人们在思想上、行动上、纪律上服从统一的意志,在原则上统一的前提下,在方法上可以灵活。3.规范性。法律、法规是社会所有有关的组织和个人行动的统一的准则,对他们具有同等的约束力。法律、法规都是用极其严格的语言、准确地阐明着一定的含义,并且只允许对它做出一种意义的解释。4.稳定性。法律和法规的制定是十分慎重的,都必须严格地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来进行。一旦制定和颁布,就有很大的稳定性,在较长的时间起作用,不允许随便修改,不能因人而异,必须保持其严肃性。